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前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旅游经济的目标归宿其实是改善民生,因此将旅游与民生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民族地区现实经济、生态和社会文化的民生效应。文章基于旅游惠民的视角,重新审视了目前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中重市场、轻民生的不足,提出了惠民型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的理论构架。首先,按照战略思想、体制机制、运作模式、技术手段和实践模式分类,对国内外主要的民族旅游开发模式进行了比较研究;其次,从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开发与惠及民生的角度出发,探讨了民族地区全面重构政府、企业和社区融合参与的惠民型旅游资源开发系统模式;最后,提出了建立民族生态旅游惠民示范区的政策建议,以及这一模式下社区、政府和第三方的利益兼顾策略。  相似文献   

2.
民族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少数民族农村大多数属欠发达地区,然而由于开发晚,民族传统文化和生态资源保存较好,因此发展乡村旅游为主导的文化产业,转变原有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民族旅游是我国旅游业发展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旅游现象和重要的旅游业态,是民族地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增长和发展的重要的产业支撑.检讨了学术界对我国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业发展的研究,对单一经济价值导向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研究和产业运行模式进行了反思,以我国西北民族地区为例提出了构建以多元价值为基础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的基本思路和框架,研究了多元目标价值导向的西北民族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的理论意义与产业价值.  相似文献   

4.
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对策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资源优势、发展旅游业相对于其他产业的明显比较优势和开发环境差的共同特征的分析 ,揭示了经济欠发达地区旅游开发面临的认识上、体制上和资金上等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提出了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旅游开发的一般模式  相似文献   

5.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可持续开发的潜力巨大。为促进经济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经济,应采取协调发展、开发稀缺品、节约资源和消费适度、增强联动开发规模等措施来解决可开发资金投入不足、旅游资源的民族性逐渐遗失、生态退化等问题,从而保证西部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开发。  相似文献   

6.
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上游地区是中国西部地区旅游资源最富集的地区之一,其旅游资源协作开发和旅游产业发展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全面推进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的基本途径,包括长江上游地区旅游资源协作开发管理体制,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的市场化管理运营模式,成都旅游经济圈、川西北旅游经济圈、重庆旅游经济圈等旅游资源开发及产业发展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7.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旨在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是否真的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文章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7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了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效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显著,其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对外开放、产业结构等途径产生影响.此外,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旅游经济效应更为明显.据此,提出要因地制宜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类指导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示范区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对外开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东中西部的跨区域旅游协作.  相似文献   

8.
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旨在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以旅游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带动地区旅游经济发展.但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是否真的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文章借助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基于2013—2017年28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对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并进一步探究了地区差异.研究发现: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有效促进了地区旅游经济发展,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显著,其主要通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对外开放、产业结构等途径产生影响.此外,相比于东部发达地区,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旅游经济效应更为明显.据此,提出要因地制宜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分类指导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着力提升示范区旅游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对外开放水平,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推动东中西部的跨区域旅游协作.  相似文献   

9.
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与旅游扶贫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旅游扶贫这一命题是旅游经济产业发展的必然。贵州民族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高 ,具有旅游开发的基础。本文分析了贵州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基础和条件 ,阐述了旅游开发扶贫的功能。在此基础上 ,着重分析论述了贵州民族地区旅游开发扶贫应注意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0.
<正>旅游资源开发缓解绿洲城镇孤岛效应的作用机理研究:基于新疆视角》一书,是由石河子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与管理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杨宏伟所著,2018年7月由经济管理出版社出版。该书基于新疆绿洲城镇孤岛效应的影响,研究了旅游业发展对促进新疆绿洲城镇化的机理。通过对"十一五"特别是"十二五"时期新疆旅游资源战略性开发的规划实施作出综合分析,从新疆旅游战略性支柱产业建设、旅游产业带建设、旅游城镇化建设和旅游中心地体系发展等方面,着重分析、研究了旅游资源战略性开发与绿洲城镇群发展之间的内在逻辑关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唐山市正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以旅游产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并且唐山市还制定了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来指导当地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但在开发旅游资源的过程中,有必要对唐山各县、市或区的旅游资源条件进行评价,从而因地制宜地开发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产业.  相似文献   

12.
自驾车旅游在国内市场的兴起,引起旅游者对这种新兴旅游方式的关注,同时旅游目的地在发展旅游的战略中,也开始寻求自驾车旅游开发的自身潜力。在借鉴国外自驾车旅游理论框架基础上,建立自驾车旅游开发要素模型,并提出开发的一般思路与步骤;通过对霍山自驾车旅游开发的实证研究,得出资源依托型旅游城镇发展自驾车旅游的结论和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3.
自驾车旅游在国内市场的兴起,引起旅游者对这种新兴旅游方式的关注,同时旅游目的地在发展旅游的战略中,也开始寻求自驾车旅游开发的自身潜力。在借鉴国外自驾车旅游理论框架基础上,建立自驾车旅游开发要素模型,并提出开发的一般思路与步骤;通过对霍山自驾车旅游开发的实证研究,得出资源依托型旅游城镇发展自驾车旅游的结论和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农村民俗文化的创意旅游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挖掘和创意农村民俗文化来大力发展农村旅游经济,达到农民增收,经济繁荣,越来越成为农民的迫切愿望。在对国内相关文献的梳理的基础上,总结出民间信仰型、民间工艺型、社会生活型等八大农村民俗文化类型,并根据这些类型提出了农耕观摩型、节庆体验型、工艺品制作参与型等六大农村创意旅游发展模式。农村发展创意旅游产业还需要处理好"创意"与"通俗化"的关系、资源开发与农民利益的关系、对文化产品进行品牌化、产业化运营,开发形式多样的旅游纪念品。  相似文献   

15.
澧水中下游流域区位优势比较明显 ,城镇比较密集 ,水力、矿产、旅游和生物资源都很丰富 ,实施流域开发条件优越 ,但也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产业结构趋同、城市规模偏小、流域经济运作不够协调、整体投资环境比较封闭、资源开发手段原始等因素的制约。战略上宜采取“点 -轴 -网 -片”开发模式 ,以资源开发为主导 ,把本区建成能源、建材、化工、轻工等工业发达 ,城镇密集的区域性经济走廊和农业商品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地区,榆林在依托资源开发,经济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有序开发乡村旅游资源,以旅游业的发展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对于促进农民增收,进而促进榆林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受旅游市场、资源特色、发展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制约,海南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更新传统观念,创新发展模式。以包密园度假社区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包蜜园度假社区发展的区位条件、自然条件、人文条件和旅游资源基础上,针对目前开发中遇到的市场开发困境、空间开发困境、产业发展困境和社区参与困境等,指出包蜜园度假社区发展机遇为国内旅游市场需求升级,海南乡村旅游开始转型升级和休闲农业促进海南产业结构调整。设计相应的开发模式,主要包括市场运作模式、空间开发模式、产业发展模式和社区参与模式,为海南乡村旅游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南都学坛》2015,(5):110-111
在对现有国内资源枯竭型城市特征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典型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旅游业的成功经验,分类探索适合矿产资源枯竭型、森工资源枯竭型和综合资源枯竭型等城市的旅游开发模式,将会对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理论支撑。矿产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旅游开发模式主要有:博物馆模式、主体公园模式和综合开发模式。森工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旅游开发模式是:把森林依次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实验区,只有实验区内可以从事生态旅游活动;考虑到生态效应,保证森林资源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对旅游者普及生态教育;将垃圾分类收集,统一处理。综合资源枯竭型城市的旅游开发模式主要是:注重城市基础设施和旅游配套服务设施的建设,加强旅游从业员工的服务技能培训,重视高素质旅游管理人才引进,不断美化城市环境,逐渐提升城市的整体旅游形象,把旅游资源优势转化成旅游产业优势,顺利实现向旅游业转型。  相似文献   

19.
河北省开发滨海旅游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丰富的滨海旅游资源为滨海旅游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资源条件。但作为河北省滨海城市的秦皇岛、唐山、沧州这三个地区,滨海旅游资源分布不均,而且发展与开发不均衡。本文在分析现状、寻找阻碍海滨旅游产品深度开发因素基础上,探索性地提出了三点一线的河北省海滨旅游模式。即在发展秦皇岛、唐山、沧州三个地区地方特色的同时,又在整体上进行统一规划,进行整体宣传,实行区域合作,从而促进河北省滨海旅游业的总体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越来越多城市居民喜欢利用周末及节假日前往乡村地区休闲度假,给旅游地理学和休闲地理学研究带来了新的研究方向,为研究中国新型的甚至是未知的城乡关系提供了新的视角。这种新的休闲度假趋势主要产生于大中型城市周边的乡村地区。以位于长江三角洲的上海周边郊区为例,研究新型乡村旅游在城郊地区的发展,在保留和修缮传统乡村景观的同时,也产生出新型景观。旅游的发展促使乡村地区结构重组,建立了乡村旅游从业者的经营活动与当地农业发展之间的新联系。从中区分出两种乡村旅游经营模式:一种是为了适应当地乡村现代化发展需要并在当地政府支持下发展起来的乡村旅游示范村;另一种则是由个人开发且相对独立的小型农家乐或乡村旅游景点。这些地区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既有利于当地发展支柱产业,调整产业结构,扩大经济活动范围,也为城市居民重新审视乡村世界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