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认为史瑶先生《论茅盾的小说艺术》一书从艺术角度切入,对茅盾小说艺术的整体作了系统而翔实的论析与评价,特别是对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作了凝重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读罢王嘉良先生的新著《茅盾小说论》(上海文艺出版社1989年8月),我不仅为新著那大胆的构想,绵密的论证和深刻的体认所折服,更为作者那种为学术研究心醉神迷、呕心沥血的坚韧精神所感佩。对于一部个人的学术性著作来说,最为重要的是学术个性。《茅盾小说论》就显示出独立不羁的学术个性。在课题的确定、研究方法的选择,具体学术观点的阐述诸方面,都可窥见其用心之良苦。就选题而言,作者一开始就被推入二难处境。从旧的一面观之,茅盾学术园地已经众多研究者所耕耘,在茅盾小说领域,除吴奔星的《茅盾小说讲话》外,单篇论文相当多。从新的一面观之,以往的几乎单一的社会学批评模式,正面临新的挑战,各种新观念新方法对复杂的茅盾现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波,这不仅带来了茅盾研究的复杂局面,同时也造成了众多中老年研究者的困惑,我们的作者也感到了这种心理迫压。然而,作者最终还是在这领域里“傻乎乎地干了七八年之久”(《小引》),并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在研究方法的选择上,本书同样显示出具有主体性特征的学术个性。由于新观念的不断更新,致使传统的社会学批评方法一度受到疵议,但作者不为时尚所动,坚持认为“无论是新观念还是老观念,新方法还是旧方法,只要切合研究对象本身,有助于  相似文献   

3.
明治18年(1885)是日本文学史上值得纪念的一年。第一,日本近代文学黎明期首部文学理论著作、坪内逍遥的文学论《小说神髓》(1885~1886),以及坪内逍遥将自己的文学理论付诸实践而创作的小说《当世书生气质》(1885~1886)问世,第二,同年2月,文学爱好者出于兴趣,自发组合,  相似文献   

4.
历史文学理论的奠基之作──评吴秀明新著《文学中的历史世界》怀安新时期历史文学的兴起已成引人瞩目的文学现象。续姚雪垠的《李自成》之后,历史小说创作空前活跃,且与历史剧、历史影视一起,汇成了一股蔚为壮观的创作潮流。与此形成明显反差的是,面对历史文学的蓬勃...  相似文献   

5.
对茅盾的中、长篇小说创作的研究,已经有了可喜的收获,而对他的短篇小说创作,却除了《林家铺子》《春蚕》等少数几个名篇常有提及之外,还缺少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实际上,茅盾开始中、行篇小说创作不久,也就开始了短篇小说的创作,一生为我们留下了五十多篇短篇小说,成为他的整个创作的一个重要方面。这些作品,以生花妙笔揭示了各式人物的心理和思想情绪,从各个侧面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时代面貌及其发展进程。它们是作家思想探索和艺术探索的结晶,是留给我们的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从思想倾向和艺术特色来看,我认为可以把茅盾的短篇小说创作大致上分为三个阶段(以1980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茅盾短篇小说集》为据):从1928年2月完成第一个短篇《创造》到1929年2月完成的《昙》——即《茅盾短篇小说集》中的前五篇,属于第一阶段;从1929年11月完成的《陀螺》到1930年10月完成的《大泽乡》——即《茅盾短篇小说集》中的第六篇到第九篇,为第二阶段;从1931年10月发表的《喜剧》到1948年完成的最后一个短篇《春天》,为第三阶段。下面对这三个阶段的作品分别作一些简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崔新京 《日本学刊》2001,(6):112-121
日本现代文学史的案头上 ,陈放着一个似已尘封的文学文本。它便是日本现代著名作家野间宏 ( 1 91 5— 1 991 )的小说《脸上的红月亮》1 。野间宏作为日本“战后派”的代表作家 ,一生创作了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艺术成就。他还曾于 1 962年 5月和 1 982年 1 2月 ,两次率日本文学代表团访问中国 ,不仅与茅盾、老舍、巴金、丁玲等中国作家结下了深厚友谊 ,也为中日文学交流做出了重要贡献。在 2 1世纪的今天 ,重新解读《脸上的红月亮》,感受并体味这篇小说的深长意蕴和艺术魅力 ,或许会有特殊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7.
茅盾从艺术鉴赏和艺术创作两个角度,提出寓理于情、理重于情的艺术美感心理论,其中理重于情成为他最有特色的理论主张。茅盾阐明了小说家与诗人美感心理结构的差异及其与艺术体裁选择的内在关系,廓清了小说与诗歌创作心理规律的不同特点,论述了侧重再现客体的现实主义中长篇小说创作心理的特殊规律,在中国现代美学史上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8.
国统区的讽刺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群体文学现象之一。这一文学潮流的形成,脱离不开彼时特定的民众心理和审美欲望,作者将其概括为讽刺意识的空前凸现。这一讽刺文学现象发端于张天翼的小说《华威先生》,之后这股潮流汨汨不断、颇有声势,涌现出如沙汀、艾芜和巴金那样出身于四川的作家创作的众多地道“川味”作品。与小说创作相呼应,国统区的话剧舞台也一改痛哭山河的悲壮,而时时发出满堂的嘘声。与此比较散文便相对显得温文雅致起来。但它并未表失掉直面人生的勇气,而是以诙谐、透辟的眼光,审视水深火热的种种世态,具有独特的不可忽视的存在意义和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9.
庄钟庆同志研究茅盾的专著《茅盾的创作历程》(以下简称《历程》),已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与读者见面了。《历程》具有不少新颖独到的见解,并用丰富翔实的材料,进行了深入的论证,全面、具体地阐述了茅盾思想和创作的历程,是一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力作,是茅盾研究方面带有突破性的新收获。《历程》收集的材料丰富充实。书中在论述茅盾的创作及生平思想、文艺观时,不仅广泛引用了茅盾自己的有关论述,而且旁征博引了国内外有关茅盾研究的有价值的资料,诸如叶圣陶、宋云彬、黄果夫、沈志  相似文献   

10.
序言在论述近代日本文学的传统──“私小说”方面,几乎已成定论的,要算下列三人的著作。 《小说的方法》1948年 伊藤 整 《风俗小说》1950年中村光夫 《艺术与现实生活》1958年 平野 谦 如果说这三人通过上述三部著作而展开的文艺 评论活动,“是战后日本文学史的核心,也不算过 分。我们这里所以要特别提到伊藤整,是因为他的理论具有概括性和独创性。作者在对日本文艺与世 界文学比较研究时,其视野的广度和他自己所走的把创作与理论结合起来的独特的道路,现在依然具 有批判研究的价值。 关于伊藤 整 伊藤 整(1905-1969)生于北海道,毕…  相似文献   

11.
茅盾的小说创作是从长篇起手的。在写了《幻灭》、《动摇》和《追求》后,方写出短篇小说《创造》。他曾说,短篇小说的作法是和长篇不同的,它应该是横截面的写法,但由于觉得自己熟悉的题材都是恰配做长篇,无从剪短,因此作起短篇比长篇还要吃力。结论是:“我不会写短篇小说”(《我的回顾》)。综观茅盾的四十余篇短篇小说,我们的印象是如下几点: 首先,作者还是坚持了文学要反映人生、改良人生的现实主义创作原则,始终把文学的社会意义放在首位。因之选择题材就显得十分重要。他反对那种把一眼看见的题材“带热地”使  相似文献   

12.
黑土戏剧研究的创新之作——简评张葆成新著《黑土戏剧论》孙延风某种文学现象的出现,总是先于对这一文学现象的批评。在中国尤其如此。譬如说先秦时代已有辉煌灿烂的文学,但到魏晋时期才有纯正的文学观念的确立。处于这样的文化格局中,对于龙江戏剧,研究者便很少问津...  相似文献   

13.
论森鸥外小说《雁》的人物悲剧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刘立善称雄日本文坛的森鸥外,身为近代文学的启蒙者,是与夏目漱石难分轩轾的文豪。他为日本文学做出的诸多杰出贡献,已深得世人肯定。鸥外留学德国归来,以优美的汉文笔调创作的“留学三部曲”——《舞姬》、《泡沫记》...  相似文献   

14.
《空白》是贾平凹迄今为止唯一的诗集,尽管诗集中收录的作品基本上是作者初涉文坛的稚嫩之作,但作者却对这部诗集珍爱有加.诗集《空白》在语言特色、题材内容、审美情趣、思想意蕴等方面都为贾平凹后来的小说和散文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诗集《空白》到近年来贾平凹长篇小说精品的不断井喷,显示了作家在文学创作领域中的执着追求与不懈探索.可以说,诗集《空白》是贾平凹后来文学创作的艺术母体,对于研究贾平凹的文学创作具有不容忽视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佟君 《日本研究》2011,(3):100-104
论及村上春树文学,人们常常认为其文学作品大多是大众文学性的小资情调,如《挪威的森林》,而后我们发现村上春树文学的创作走向发生了改变,其创作超越了大众文学与纯文学的界限而成为综合小说,也就是表明村上春树的文学选择从《挪威的森林》的情绪,经过《海边的卡夫卡》的混乱,直至《1Q84》的严肃,由此可以看出村上春树文学的一种创作主题的走向选择已经从个人走向群体,更由群体走向人类社会,从而使其文本呈现出了社会关怀的宏观叙事景象。我们从这种文学选择中可以看到一位敢于站在脆弱的鸡蛋边,不惜粉身碎骨撞向坚硬高墙富有正义感与抗争勇气的良知作家。  相似文献   

16.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韩明安同志所著《黑龙江古代文学》(光明日报出版社1986年5月出版)一书是用新材料、新观点来研究黑龙江这一特定地区内古代文学的发生、发展、变化及其规律等系列问题所取得的成果。这部地方文学研究的新著具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取材广泛、资料丰富《黑龙江古代文学》不仅从大量的国内国外的史籍中遴选出黑龙江省地方文学的文  相似文献   

17.
茅盾创作艺术风格的形成是有多方面原因的,我在一些论述中探讨过茅盾艺术风格同当时的历史条件、文学运动、文学风尚、社会思潮以及他个人的思想(社会的、艺术的)、生活环境、文学渊源、文学素养等方面的联系。在这篇文章中打算着重研究茅盾的性格与他的创作风格的关系,这对探讨他的创作特色或许有所裨益。如何解释人的性格、个性以及艺术风格、个性,这些问题学术界仍在探讨中,我只是依据个人的看法来谈谈茅盾的性格与创作风格的关系。在这篇论文中,我把性格解释为人以习惯方式表达对客体事物的态度及自己言行的特点,把性格作为个性的重要方面,并不包括组成个性的人的气质、能力等因素。至于风格,不是把它理解为体现文艺作品内容与形式中诸因素凝成的艺术特色或创作个性,而是把它看作由  相似文献   

18.
论有岛武郎的《生活与文学》刘立善刘鹤岩有岛武郎(下称有岛)是日本近代文学史上一个觉醒了的资产阶级文学家和思想家,他对中国现代文坛产生过强烈而广泛的积极影响。①。基于有岛深邃的文学思想和恒久的艺术特色,目前,日本学者对有岛文学之研究,正朝纵深开掘。最近...  相似文献   

19.
夏目漱石是日本近代文学巨匠。他不仅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 ,还撰写了《文学论》这部文艺理论著作 ,推动了日本近代文论的发展。漱石在文论研究和自身文学创作中提出并亲自实践了他的许多艺术主张 ,如“余裕”、“非人情”、“写生文”等 ,这都使其当之无愧地成为日本近代最杰出的集文学创作和理论批评于一身的文学大家。漱石的文艺主张同他的小说一样 ,受到中国文化思想的影响。下面 ,以“非人情”为例 ,通过分析其与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暗合之处 ,探讨漱石文论的中国文化思想渊源。  漱石在《文学论》第二编第三章里使用了“非人…  相似文献   

20.
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敦煌文学研究,发展很快。远的且不说,单是近两、三年间,成果就很多。报刊上发表的论文,据初步统计,至少有二百五十多篇。出版的专著、论集等,就有十余种,如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语言文学分会主编的《敦煌语言文学研究》和《敦煌语言文学论文集》、颜廷亮主编的《敦煌文学》、周绍良和白化文等合编的《敦煌变文集续编》、项楚的《敦煌变文选注》等。其中,不少文章和专著,都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好评。我国的敦煌文学研究,确实进入了繁荣昌盛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