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汉语方言特征词属于比较方言学的范畴,是基于现代汉语方言词汇的横向比较研究而产生的。要深化汉语方言词汇研究,必须在方言词汇宏观比较的基础上开展方言特征词的研究。从方言特征词理论的提出至今,方言特征词的研究已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在方言特征词的性质和范围上存在争议。存在的争议主要是由特征词的提取方法造成的。  相似文献   

2.
段玉裁的方言研究与《说文》体例有关,他有关汉语方言学的观点散见于《说文解字注》。段氏认为,地域是产生方言的原因,方言中保存有古语,地名与方言密切相关,移民是影响方言的重要因素。段玉裁关于汉语方言的这些观点是其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资汉语史及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3.
五十年代开始,我国方言学者就对各地方言的语音、词汇作了普遍的调查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已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对各地方言语法的研究尚处在起步阶段,许多方言语法还是一片未开垦的处女地,尤其是不少复杂的问题还需要深入探讨。这对促进汉语方言语法的共时研究,促进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语法的研究都有重要作用,而且对促进汉语史的研究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汉语方言语法的研究无疑是当前方言学者的一项既紧迫又重要的工作。我们应该用我们的研究成果来丰富汉语语法学,发展汉语方言学,使我国的方言研究达到更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当代汉语方言研究给人许多启示 ,择要则有三项 :一、描写与理论探索相结合 ;二、方言口语的研究与文献求证相结合 ;三、加强方言学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5.
段玉裁的方言研究与《说文》体例有关,他有关汉语方言学的观点散见于《说文解字注》。段氏认为,地域是产生方言的原因,方言中保存有古语,地名与方言密切相关,移民是影响方言的重要因素。段玉裁关于汉语方言的这些观点是其语言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可资汉语史及现代汉语方言研究借鉴。  相似文献   

6.
析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中的广州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把国外现代方言学的调查研究方法运用于汉语方言研究,科学地记录了大量方言字音,其中所记录的广州方言字音为广州方言调查奠定基础,经王力、黄锡凌等学者的修订与完善,整理出通行20世纪的广州话声母韵母体系。  相似文献   

7.
现代汉语方言学是从比较研究开始并由比较研究向前推进的。湖南汉语方言研究的全面展开始终贯穿着比较研究,湖南汉语方言的比较研究内容大致体现在语音比较研究、词汇比较研究、语法比较研究、历史比较研究、地理比较研究、民族语言比较研究和地域文化比较研究等七个方面。湖南汉语方言比较研究还存在一些不足,为了深化湖南汉语方言研究,有一批新的比较研究课题亟需开展。  相似文献   

8.
汉语方言学在过去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是因为汉语方言的研究,跟对语音学、音系学、语法、语义、历史语言学、文字学、社会语言学、语言变化等范畴都重视不够有很大的关系。由于过去缺乏全面的调查,以及对方言学认识不足,汉语研究的其他环节便也无法受惠。我们要抓紧机会,多收集材料并进行分析,否则在不久的将来,当许多弱势方言消失以后,很多宝贵的资料也会因此无法寻回。  相似文献   

9.
主要围绕文献材料问题,对魏晋南北朝方言语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操作原则展开探讨。认为基于现有传世与出土文献,借鉴前人钩稽整理成果,系统蒐逸整合这一时期的方言语词材料,对于推动古代历史方言学的突破性研究与方言学史的宏观建构,促进汉语史研究的完善,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新魁教授对汉语方言研究的贡献:一是对广东闽、粤、客方言的描写研究;二是对上述方言与汉语语音史关系的研究;三是对汉语方言史的研究。李教授治方言学有三个方面的经验:一为点面结合,既博且精;二为“死”“活”结合,相互印证;三为动静结合,着眼发展;四为长短结合,换而不舍。  相似文献   

11.
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四次讨论会十月十五日至十七日在重庆西南师范大学举行.出席会议的全国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77人.西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王长楷和校长钟章成出席会议并表示热烈祝贺.这次年会学术讨论的主题是“音韵与方言”,共收到论文75篇.代表们从各个角度对汉语音韵学和汉语方言学进行了探讨,有的论文从理论上阐发了将二者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研究的意义和方法;部分论文利用现代汉语方言材料重建构拟古音,总结历史音变规律;还有的文章用汉语音韵学的理论分析现代汉语方言的形成,揭示方言间的语音对应规律;有的论文利用古代文献资料,勾画古代方言的面貌,探讨汉语语音史发展的脉络;有的研究者利用日语汉音、朝鲜汉音等域外方音研究古代汉语语音系统,以补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的汉语方言学研究,在当时的学术氛围底下,逐渐发展出一种以《切韵》框架作为主要参照对象的研究模式。这种模式不久之后就成了考察汉语方言的主流方向。即使到了今天,只要我们随手翻开一部方言志,都几乎肯定可以找到若干份中古音和今音的对照表,而这些表格,也理所当然地成了讨论语音演变以及方言分区的依据。至于这种以古音为切入点的方法,为什么会在汉语方言的研究中一枝独秀,何大安曾经作过相当精彩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唐宋方言学史的研究目前仍是空白,探讨其研究策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研究唐宋方言学史,至少要考虑以下几点:把重要方言史料纳入讨论范围;文献的全面考察和重点考察相结合;合理利用清人辑录成果;全面概述和重点讨论相结合;参考吸收前人的研究成果;辩证对待前人观点;在汉语方言学史上定位.这几个方面综合运用,合理安排,就可以初步构建断代方言学史的撰写范式.  相似文献   

14.
华学诚教授主编的《古代方言文献丛刊》即将印行,如何利用这批资料辅助汉语史研究是学界急需探讨的问题.汉语方言是汉语发展不同阶段的活化石,能折射出汉语史的局部面貌.前人在研究汉语史时,已意识到方言学材料的价值,如段玉裁、钱大昕、章太炎、刘师培等人方言证古的理论及实践.但其价值还不止于此,它们在研究汉语音韵、训诂(词汇)和语法等方面均具有独特作用:可补证和验证前人音韵研究的结论,揭示古代语音演变的部分状况,帮助我们解读古籍,为词汇史研究提供材料.其所反映的语法现象,还可为通语语法研究提供一些参考和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5.
文章依据历代艺文志、经籍志等文献材料,对其中的方言学著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从而理出了方言发展的线索和脉络:古代从周秦时代开始到各地调查方言;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关注方言,进行纯粹的方言研究;汉代扬雄<方言>一书标志着方言学这一学科的诞生;魏晋南北朝时期方言学科研究的基本方向、角度和范围完全确定;唐宋辽金元明时代方言学稳定发展;直至清代方言学进入真正科学阶段的全面提高;中国古代方言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时期.  相似文献   

16.
《菽园杂记》是明代的一部笔记杂说,其内容丰富,无所不包。它记载了明朝中期各地方言,如吴方言"鱼虞不分"、"王黄不分"、"张浆不分";北方方言"前后鼻韵不分";山西方言"同屯不分"、"妻青同音"等以及各地的部分方言词,这些语料对汉语语音史、汉语词汇史和方言学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正2011年11月26日—27日,由中国民俗学会、全国汉语方言学会与宝鸡文理学院联合主办的"中国关陇方言民俗高层论坛"学术研讨会在陕西宝鸡召开。这是立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建设视域下召开的一次关陇方言民俗学界的盛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共90余人,提交论文80余篇,分别围绕汉语方言学研究的现状与走  相似文献   

18.
略论乌鲁木齐汉族话和回族话的形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汉语方言的研究正逐步引起人们的重视。斯大林说过:“要了解某种语言及其发展的规律,只有密切联系社会发展的历史,密切联系创造这种语言的人民的历史去进行研究,才有可能。”方言学家詹伯慧教授说:“语言的研究,包括方言的研究,如果跟民族的研究,跟使用这一语言或方言的人民历史的研究配合起来,一定可以互相印证,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所以,研究新疆汉语方言,也应该研究新疆汉语方言使用者的历史。根据方言研究的这一原则,本文试就新疆首府乌鲁木齐的两支汉语方言——乌鲁木齐汉族话和回族话的历史作初步勾勒并沿此探讨二者的形成,以期有益于新疆汉语方言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赵元任先生的<现代吴语的研究>是中国第一部用现代语言学方法研究方言的著作,它最早由清华学校研究院印行出版.1956年,科学出版社重印.这部巨著的问世在汉语方言研究历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作者赵元任先生也因此蜚声海内外,成为公认的现代吴语研究的奠基人,堪称现代汉语方言学的开山鼻祖.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了中国古代方言研究的兴起与方言学的建立、<方言>的作者与成书背景、<方言>的内容与体例、<方言>的哪贡献和影响等问题,指出扬雄的<方言>对中国古代方言学的建立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古代方言学的正式建立,因而它在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