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重阳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2)
一 马子华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影响的少数民族作家之一。茅盾在1936年发表的《关于乡土文学》一文,称赞马子华的中篇小说《他的子民们》是“描写边远地方人生的一部佳作”,认为小说在特殊的风土人情之外,表现了人们“共同的对于命运的挣扎”。 马子华,原名钟汉,字子华,在进行文艺创作时,即以马子华为笔名,沿用至今。父亲马标是白族,为清末秀才,后携妻子东渡日本留学,回国后曾参加辛亥革命。幼年的马子华受到封建教育和资本主义的教育,同时接受了资产阶级民主思想,这主导了他此后的社会活 相似文献
2.
徐茂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
《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史碑刻集》是国内正式出版的第一本社会史碑刻集,共收录500篇碑文,分社会角色与社会群体、社会生活与社会合作、社会信仰与社会心态、社会问题与社会管理4大类,立体地勾画出明清以来苏州社会历史的变迁。该书所收碑文大多是首次发表,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3.
民族民间舞作为一种艺术,要与时俱进,要在继承中发展,要在发展中不断创新。民族民间舞的发展创新首先要从创作起步。通过创作不断赋予民族民间舞以新的生命力,使民族民间舞更具时代性,使民族民间舞永远被前进着的社会民众所接受、所喜爱,使我们中华民族的民间舞艺术奇葩永远绽放于世界艺术的百花园中。 相似文献
4.
藏族作家蒋永志在诗歌、散文、小说和电视文化散文创作等方面都进行过辛勤努力,写出了藏民族生存环境的自然形态、地域风情,更展现出藏民族特有的勤劳、勇敢、顽强的人文精神。这既得力于他对本民族人生的深切体味,也有着他在藏族文化研究方面的学术涵蕴。文章通过对这一个例的分析,思考了文学创作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满族女诗人匡文留在三十多年的诗歌创作中,以独特的民族诗学探索取得骄人实绩,其诗既延续上世纪80年代西部诗的阳刚奇崛,又形成以民族风情入画、民俗生活入骨、民族史入诗的诗学风尚,探索“行走的诗学”创作旨趣,诗作结合地域文化、民族风情、民俗事象抒情叙事,具有民族诗学新品格,体现了民间文学的诗歌化与民族诗学的美学化倾向。 相似文献
6.
王艳蕾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8(6):120-123
汪曾祺的散文创作秉承传统儒家的文化人文精神,生动展示了丰富多彩的民俗风情和百姓日常生活,个性特征鲜明,文化意蕴醇厚;他将传统绘画思维融入散文创作中,以画造境传情,语言随性灵动却不失质朴通俗,成就了其散文独特的艺术神韵。 相似文献
7.
刘艳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45-50
在近年美国华文文学知名作家中,女作家严歌苓的创作可谓独树一帜。本土的文化观念、道德标准和价值判断方式,在此遭遇了前所未有的质疑与颠覆,新移民们经历的是“断根”与“植根”的艰难过程。她对此有较深刻的感受与表现,以异质文化中错位意识的传达、独特的女性视角和观照方式、具有精神分析特征的人性心理的展露抒写,构成了创作的独特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8.
9.
陈连开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9,(Z1)
最近,我们重新观看了郭沫若同志的名剧《蔡文姬》的演出;并为它的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所驱使,重读了该剧剧本。 众所周知,我国自古是多民族的国家,自秦汉以来逐渐形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科学、文学艺术等各个领域中正确反映我国民族关系史的发展,这是我们为加强民族团结,巩固祖国统一的教育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0.
姜宝海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3)
论民族音调分析与歌曲创作姜宝海“民族音调”系指我国各族的民间歌曲、戏曲音乐、说唱音乐、民族器乐等音乐体裁中的音调。其音调的结构篇幅,可为全部(乐段、乐套),或为片断(乐汇、乐句)。如何根据歌词在丰富多采的民族音乐体裁中识别所需用的音调,就要求曲作者应... 相似文献
11.
黄坚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106-110
在美国当代戏剧的进程中,奥古斯特·威尔逊是一位不可忽视的人物。他独具匠心地将历史、地域、音乐和宗教四大元素揉入自己的世纪之作,以此表达对黑人身份的认同。通过深入剖析他的系列作品,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元素在凸显了戏剧主题的同时,还折射出了一种浓郁的美国黑人民族情结。而这种民族情结既是威尔逊的创作动力,又是帮助黑人群体在经历了黑白两种文化冲突后进行自我定位的精神标杆。 相似文献
12.
郑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2)
一、关于民族性格的问题 民族性格是一个谈及民族题材文学时被经常使用的概念。它被用来指某一民族所共有的那种相对稳定的、区别于其他民族的性格特征。某种民族性格的形成,同其所处的地理环境,所经历的历史发展中积淀而成的行为方式和心理素质有关。所谓民族性格,作为一种概括性的表述,在读者和评论家那里,应该是无可非议的。但是,我们的少数民族作家在创作实践中都不能仅只满足于这种概括。我们在读一些少数民族题材的作品 相似文献
13.
祁庆富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
"苗蛮图"是清代以南方少数民族为题材的众多画册的泛称,比较真实地表现了这些民族的状貌、服饰、风俗等,是历史民族学研究的珍贵资料,也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遗产中的一件瑰宝。"苗疆"是"苗蛮图"的发源之地;"黔苗图"是"苗蛮图"之始。"苗蛮图"的发掘、整理、研究、出版意义重大,应该引起民族研究者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
同题集咏是元代一种重要的诗歌创作形式,参与创作的既有汉族诗人,也有少数民族诗人。北方民族诗人同题集咏创作丰赡,代表人物有马祖常、贯云石、石抹宜孙等,他们的诗作表现出豪纵阔达的时空感、灵动自然的动态美。这类诗歌是元代施行汉法、多元开发的时代产物,也与文人雅集的时代风尚、托诗留名的文人传统密切相关,它见证了元代多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 相似文献
15.
王志刚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7,(4)
歌德说过:作品的风格就是作家人格的真实写照。强调了一位作家的人格、思想境界的高尚、低劣在其创作中的重要性。读了新时期以来,被我国文坛誉为“大墙文学之父”的作家从维熙的几部反映知识分子在劳改生活的小说,体察到了作家在蒙冤受难之时,虽身陷囹圄,而“不坠青云之志”的伟大人格。此种伟大的人格,集中表现在作家塑造的知识分子形象身上,着意把自我灵魂的审视与对不屈不挠的民族心理的扬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作品的格调显得深沉悲壮,哀而不伤,使人强烈感受到了我们民族精神在逆境重压下的熠熠闪光。 相似文献
16.
王晓伟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1988,(3)
民族的文化精神、心理素质及其表现形态是民族集体无意识定型的积累,它深铸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的深层并象汹涌的地火奔突放射,从而必然给文学留下投影,因此勃兰兑斯在《十九世纪文学主流》中认为:文学史就其最深刻的忠义上说,是一种心理学,研究人类的灵魂,是灵魂的历史?这一文化的渗透和积淀是漫长又稳固健壮的,就其人而言,我们从6O年到80年代两个历史层面的散文创作整体文化意向上,探讨民族文化传统对当代散文创作的影响及深层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17.
路恩春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2(5):67-68
文章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族精神对巴金散文创作的影响进行了论证探讨,认为巴金散文创作虽然受到西方文化的很大影响,但其根本性的影响却是“中国社会生活”和“民族精神”,“其中重要的就是现实生活、‘种族遗传、地域水土、风俗民情、宗教习惯’等和历史文化典籍及其代表人物”。 相似文献
18.
陈非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2008,28(4)
孙犁40年代小说创作主要继承了古典文学的传统:在价值取向上,标举和弘扬中华民族数千年的道德品格和性情本色;在艺术风格上,继承唐人纪事的返璞归真和明清小品的素朴清雅;在语言表达上,深得中国古典诗歌、散文行文造句的神髓。但在政治意识、阶级立场、大众话语等时代要求规范下,孙犁却一直经历着边缘化的命运。在新的历史语境下从文学发展史的层面对其重新考察,他在重审传统文化、再构民族艺术、坚守人性立场以及把长期被病魔化的农民还原为本真状态等方面都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9.
禹明华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3(3):105-108
花瑶是聚居在湖南省隆回县境内一个不足七千人的古老族群,是瑶族中一个独特的分支,由于封闭的生活环境,古老的民俗得以保存至今。隆回县虎形山瑶族乡的花瑶婚俗,以对歌定情、送伞订亲、涂泥娶亲、打蹈成婚为四大基本环节,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古老而具个性,展示出撩人心扉的原始生活图景。 相似文献
20.
周鸿 《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21(4):24-27
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历史过程。根据民族地区自然和人文的状况 ,要实现其生活方式现代化 ,一要大力发展民族地区的商品经济 ,为少数民族生活方式现代化奠定雄厚的物质基础 ;二要加大民族地区人力资本经营力度 ;三要加快民族地区集镇建设步伐 ,增强集镇的集聚效应 ;四要对民族传统生活方式进行“扬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