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社科纵横》2015,(2):142-147
总督和巡抚作为清代行省军政权力架构的基本支柱,同为封疆大吏,两者在职权上互相交织和渗透,都有管理军政、民政的双重职责。虽然在习惯上总督职掌重心在军事,巡抚的职掌重心在民政,即所谓"总督专重兵政,巡抚专重吏治",但是,终清一世,督抚之军事民政权责始终相互交织,无法绝然厘清。自康熙时期开始,清廷即开始逐步调整行省权力架构之间的关系,巡抚的权力在逐渐地扩大,行省权力组成的三要素之间以及由总督、巡抚、提督所组成的行省权力架构之间及其相互关系上,出现了有利于巡抚的变化。行省巡抚不但在所辖行省具有民生吏治方面的权力,而且开始与总督、提督分享行省军事权,这为咸同以后巡抚权力的全面扩张,督抚专政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历史上,历代统治阶级和一切有见识的政治家和思想家,都十分重视人才问题。尤其是鸦片战争以后,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侵入,社会危机的严重、农民起义的风起云涌,政治的腐败、使清朝统治处于风雨飘摇的境地。因此,人才问题也成为清朝统治集团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这一方面,无论是向西方探求真理的思想家或者是为清王朝镇压农民起义的封疆大吏,都各有自己的思想建树,本文试就郭嵩焘的人才观作一浅析。  相似文献   

3.
魏源(1794——1857)原名远达,字默深,湖南邵阳人。出身一般官僚家庭。他仕途不利,五十二岁才中进士。做过知州,然不久即被免职。他是龚自珍的好友,二人同学于常州公羊派经师刘逢禄。因政见、思想相近,为后世并称“龚魏”。二人同在之年,同为今文经派之新进,同倡“经世致用”之学。然,龚偏于峥嵘讽世,愤世嫉俗,思想激进;魏则多年在封疆大吏陶澍、贺长龄幕下,捉刀属文献策政务,是一位较为履实的宾客文士。后来自珍早逝,魏源经历了“夷氛”已起、闭关打破的年代,于是自然而然地成了近代第一个谈洋务、倡应变的思想家。在学术上,魏源成绩甚丰。关于他的政治及社会改革思想,可大致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甲午中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划时代的事件。清政府甲午战敗后,与日本侵略者签订的《马关条约》,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化过程的急剧加深,出现了被“瓜分”的危机。而《马关条约》规定的巨额赔款,也给晚清财政带来一大变局。从此不仅使清廷财政趋于全面崩溃,而且导致清王朝的反动统治最后覆灭。甲午赔款与晚清财政大变局,是晚清财政史乃至政治史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就此问题略作论述如下: 1 随着清王朝由盛而衰,清廷财政到了嘉庆、道光年间已很拮据。鸦片战争后,由于大量军费开支、巨额赔款,以及鸦片、洋货源源不断涌入中国,使得白银外流、银贵钱贱的情况愈加严重,清廷财政出现危机。十年之后,一场以太平天国为中心的全国各族人民反清风暴席卷全国,与“内忧”相随而来的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也爆发了。清王朝为了镇压国内人民的反抗和对付英法联军的侵略,连年征调不绝,兵饷日不暇给,清廷财政几乎崩溃,清王朝面临覆灭的危险。但由于1853年清廷开始  相似文献   

5.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4个月后的1912年2月12日,清廷颁发《清帝退位诏书》,中国大地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结束。然而,最后一次按清廷皇室仪仗举办的大丧却在1932年2月,清廷退位20年之后。这次皇室大丧沸沸扬扬,报端多有评论。而这场轰动京师的喧嚣的起端,就是俩老太太。  相似文献   

6.
1907年,徐世昌总督东北。作为第一任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始终以制衡日俄为方针,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以期挽救东北危机,对清末东北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一)东北考察之行与改建行省 日俄战后,日俄两强南北分据,东清、南满铁路一纵一横,东北“名为中国领土,实则几无我可以容足之地”①。在此危机形势之下,1906年9月,为了全面了解东北的情况,徐世昌等人受命前往东北考察。 徐世昌一行到东北后,便发布告示,历数东北百姓所经战乱之苦及清廷振兴东北之决心②。考察历时三月,“凡边务、蒙疆、商埠一切内政、外交皆…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史学界围绕康有为改篡戊戌变法奏议问题,颇多争议。本文利用尚未公开发表的清廷档案资料,对康有为在甲午战后的历次变法条陈分别进行了考订,对他是否曾向清廷提出选“议郎”和设“议院”等有争议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有助于戊戌变法的真实历史的阐明。  相似文献   

8.
19世纪80年代中法战争前后,一些爱国的士大夫频频上书清廷,公开提出了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以谋中国独立和富强的政治主张。这些政治性上书活动的发生并非偶然,有着深刻的社会原因。了解这几次上书活动,弄清其产生的原因,对于我们认识和把握中国近代先进思潮的演变及其走向是很有必要的。在中法战争前后,共有四位爱国士大夫先后上书清廷,提出开设议院以求实现国家富强的主张和建议。最先做出这种政治举动的士大夫是不大为人们熟悉的崔国因。中法战争爆发前夕,崔国因向清廷递上了《奏为国体不定后患方深请鉴前车速筹布置恭折》。在这…  相似文献   

9.
甲午战后,清廷在变法图强的过程中,需材孔亟。而人材的培养,有赖于教育。以中国传统的科举式选拔教育,已无法满足时代的需要。1905年科举虽停,可刚刚起步的学堂式新教育尚不足依恃。为发展教育、培养人材,视日本为师仿对象的清廷,一方面不断地派学生赴日留学,...  相似文献   

10.
洪升及其《长生殿》是否存在民族意识,以往颇有争论。近来章培恒同志在其《洪升年谱》里(以下简称《章谱》)明确断言不存在这个问题,其主要论据有三:(一)洪升曾歌颂过康熙是“圣主”, (二)他对“三藩叛清”深表“憎恶”,对出力平藩者却大加表彰;(三)他一生想求取功名的思想未变。由此证明洪升“拥护清廷的立场始终未变”,故其兴亡之感和对清廷的不满,“仅仅反映了依附清廷的汉族地主阶级分子与满族地主阶级的矛盾”,不存在反清思想或民族意识问题。 应当承认,《章谱》材料丰富,考证详尽,对研究洪升及其作品提供了很多方便,有不少富于启发性…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的刑罚起于原始社会末期,在数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从单一的惩戒手段几经演变,形成了体系完备、等级差异明显、社会调解功能广泛的刑罚体系。时至近代,这些刑罚制度逐渐落后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直至1911年《大清新刑律》颁布,正式宣告中国古代刑罚制度退出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12.
法制生活中的“官当”“八议”及防治——从隋唐“官当”“八议”制度说起张龙平“官当”“八议”观念起源于中国的隋唐刑律中的“官当”“八议”的思想,影响甚远,以致于在发生了根本性变革的社会主义法制生活中仍可窥见一些阴影,对社会主义的法制建设和政治生活有着不...  相似文献   

13.
清前期京师宣南士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前期京师宣南士乡吴建雍顺治五年(1648年),根据清廷颁布的谕旨,京师实行“满、汉分城居住”。此后历经一个多世纪,在宣武门外逐渐形成了一个以汉族朝官、京员以及士子为主要人口的社区,人们习惯上将它称为宣南。笔者将宣南称作“士乡”,是沿用春秋时期对士民...  相似文献   

14.
周扬 《社会福利》2011,(7):58-58
2011年6月21日至22日,江苏省政协副主席陈宝田带领省民政、卫生、文化、司法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部分省政协委员来泰州市调研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情况,并督办省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关于完善江苏省社会养老体系建议”和“关于推进社区居家养老的建议”提案。  相似文献   

15.
正功臣封疆,终遇罢官免职,寥寥收场残生。现在轮到常程了。北宋乾德年间,宋太祖赵匡胤中军帐外,开国大将石守信心有不甘,怅然若失。斩反贼李筠,诛叛将李重进,终换不得宋太祖赵匡胤的宽容,只得酒席宴间一阵涕泪横飞,舍兵权而去,委身天平军节度使,于太平兴国七年仙逝,谥号"武烈"。此后千年,历朝历代,皆有类似事件:功臣封疆,终遇罢官免职,寥寥收场残生。现在轮到常程了。  相似文献   

16.
终清之世,吉林、黑龙江旗籍官兵是清廷侍卫挑补的重要来源。清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部分吉黑旗籍官兵已通过一些渠道送京备选侍卫。然而,清廷正式辟设吉黑地区三音哈哈送京备选侍卫制度是在道光十五年。晚清吉黑旗籍官兵整体上对三音哈哈送京以及在京充任侍卫兴趣不强,主要原因有四:赴京当差路上川资数额巨大,在京当差饮食起居成本更是高于在原籍生活,这是经济因素;吉黑旗籍官兵因上无法赡养父母、下无法与妻子团聚的家庭困难,经年饱受亲人离散之苦,这是家庭因素;个人仕途升转与家庭利益得失的综合考虑是吉黑旗籍侍卫等热衷回籍当差的又一主要原因;晚清吉黑旗人群体谋生渠道多元化也是侍卫等选择返回原籍的一个重要原因。晚清之际,清廷先前在吉黑地区建构起来的“首重军事”统治体系日趋解体则是出现上述现象的社会大环境。  相似文献   

17.
20 0 1年 1月 6日 ,通商产业省更名为经济产业省 ,即以“经济”代替了“通商”,在冠予“经济”二字后改建成了新的政府管理机构。  通商产业省的前身是 1 92 5年成立的商业省 ,1 94 3年废除了商工省 ,将商工省的部份职能划归农林省 ,并将农林省改名为农商省。1 94 5年 8月又恢复商工省。通商产业省是日本政府管理经济和推行经济外交的得力机构。通商产业省共设大臣官房和七个局 ,分别为通商政策局、贸易局、产业政策局、立地公害局、基础产业局、机械情报产业局和生活产业局。加强工业基础发展、改进工业技术、发展中小企业、促进对外贸易…  相似文献   

18.
雷炳炎 《求是学刊》2006,33(3):139-144
清代对军功人员的世职封赠始于开基立业的天命年间,至顺治定鼎燕京,实现天下一统,开国封赠达到空前规模;康熙以后,伴随清廷的平定藩乱,拓土开疆,复有为数众多的旗人得到封赠;咸、同之际,在安内御外等系列重大军事行动中,汉人的特殊功勋使得清廷对他们的封赠呈急剧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19.
甲午中日战争期间,两江总督刘坤一被清廷诏令进京,授命钦差大臣节制全军,湖广总督张之洞署理两江总督.以此为界,二人经历了地方督抚之间及清廷与地方之间备战交往的两种模式.他们以自身利益为基准、以国家大局为底线进行备战交往:均为地方督抚时,双方利用“合办江防”的电旨巩固自身防区,表面上交往尚属融洽;换至地方与中央合力备战的角色,他们却因地位、局势之变而矛盾迭出.以战争结果观之,因备战体制落后,且囿于“内轻外重”的权力格局,这两种备战交往均未获成功.  相似文献   

20.
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的独裁统治,是从清朝政府垮台开始的。武昌起义后,清王朝的覆灭已成定局。帝国主义和国内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了维护他们的既得权益,一致选中清廷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作为他们新的代理人。1911年11月15日,也就是在武昌起义一个月之后,英国外交大臣格雷在打给英国驻北京公使朱尔典的电报里就说:“我们对袁世凯怀有极友好的感情和尊敬”,并表示将给予袁世凯“一切外交援助”。12月7日,也就是行将垮台的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议和全权大臣的当天,德国驻北京公使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