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口与经济》1996年总目录综合研究中国贫困地区人口、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刘长茂叶明德(1.27)…………………………生育健康的定义内涵及有关问题的探讨徐毅(1.36)……………………………………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的农业/粮食保障和乡村可持续发展李竞...  相似文献   

2.
论我国城市化与粮食生产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阐述了建国后我国城市化与粮食生产之间的相互影响,分析了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城市化与粮食供需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在城市化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障粮食供应安全的措施。文章认为,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城市粮食的供不应求和粮食计划供应制度之间的恶性循环是阻碍我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而城市化对粮食生产的影响则主要表现在80年代以后城市和城镇建设对耕地的占用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粮食购销体制下,城市化的发展是有利于抑制粮食社会需求量的增长的,但是要采取坚决措施遏制城市和城镇建设乱占滥用耕地,同时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过程中所出现的耕地撂荒现象也要用强硬的手段加以制止。  相似文献   

3.
中国粮食安全的现状与前瞻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作为人口最多的国家,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尤为重要。尽管我国的粮食安全现状有所保证,但长远来看仍面临着粮食生产资源不断减少、粮食供应存在结构性短缺、贫困人口数量仍然巨大等严峻挑战。综合国内外学界对中国未来30年粮食安全的预测,提出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完善粮食储备制度;调整农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依靠国际市场;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和保障特殊群体粮食安全等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正> 在埃及和阿拉伯国家,“失去粮食保障”已成事实。埃及的粮食年增长率,到八十年代已降至1.8%,而人口的年增长率高达2.5—3.3%。其它阿拉伯国家的情况,也不相上下。粮食危机导致人民营养不良和饥饿。埃及和阿拉伯国家农业滑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一些考虑不周的措施:一会儿试图通过打击大土地占有制,使农民摆脱  相似文献   

5.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研究所侯东民副教授所著《寻求战略突破 :破解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一书 ,2 0 0 2年 4月已由中国环境出版社出版。该书分析了 2 0世纪 8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生产结构调整与粮食生产已两次呈现的跷跷板关系。认为我国有限的人均耕地面积 ,不支持农业发展战略同时完整地追求提高农业效益与保障粮食自给双重政策目标。寻求建立基本独立于常规农业发展战略与常规粮食安全机制相配合新的粮食安全概念、安全体制。回顾了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与布朗的争论 ,预测今后中国耕地减少趋势及其对粮食安全的影响。书中围绕粮食安全并多方面讨论了…  相似文献   

6.
人口、耕地、粮食变迁启示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素以农业大国著称于世.在不断深化改革的经济发展进程中,粮食生产也有了一定的发展.但随着人口的持续增加和耕地面积的不断减少,今后的粮食供求格局将会如何?这是各级领导和社会方方面面都很关心的问题.本文试就1978年以来的人口、耕地和粮食之间的辩证关系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21世纪上半叶浙江人口与粮食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建立人口与粮食供求关系的理论模型,运用现代统计方法以及灰色理论预测模型,对浙江人口与粮食供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浙江省在21世纪上半叶实现充分的粮食自给有较大的难度。结论:适度控制人口、保护耕地、加大农业科技进步和基本建设投资是21世纪上半叶浙江依靠本省的农业资源实现人口与粮食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而做到这一点最重要的是提供必要的政策和制度保证  相似文献   

8.
以组群式城市淄博市为例,深入探讨了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主要因素,客观分析了满负荷农业劳动生产率的区域差异性,定性与定量研究了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对乡村劳动力所产生的排斥力。  相似文献   

9.
农业剩余是农业经济理论中的一个重要范畴,随着我国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这一范畴的重要性会日益表现出来。这就需要从理论上认真研究农业剩余问题,包括农业剩余的生成,传导以及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农业剩余转移与工业化成长的关系及其规律性。本文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人口变动条件下农业剩余的生成及其过程,这种分析的目的在于揭示人口变动是如何影响农业剩余的生成,以及如何摆脱人口变动对农业剩余生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在中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可持续发展研究在中国王建华(中共青海省委党校西宁810000)当今世界上的四大主要问题是: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和粮食问题,其核心是人口问题。人口问题的实质是个发展问题,所以,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在我们这个人口多、底子薄的国家更显突出。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城市化发展对粮食生产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0年之后,我国粮食生产变动较大,同时我国城市化的两个主要方面——人口城市化和土地利用城市化继续迅速发展,分别表现为:粮食总产量波动很大,人均粮食产量呈减少趋势;人口城市化保持快速推进,导致农业劳动力数量减少、素质弱化;土地利用的城市化发展速度更快,造成耕地面积减少、质量不断降低。数据分析显示,我国目前粮食生产仍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耕地两大基本要素的投入,因此城市化的上述发展特征,将对中国粮食生产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2.
王振军 《西北人口》2014,(3):123-128
本文基于人类财险甘肃分公司和甘肃省627户农户问卷调查获取的数据资料,就甘肃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甘肃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的意愿与农民收入水平、种植业保险的保障水平和政府对种植业保险的财政补贴标准等呈显著性正相关,与农户的年龄和受教育年数等相关性不显著。针对甘肃种植业生产风险较高且政策性种植业保险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依据影响甘肃农户购买政策性种植业保险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以利于促进甘肃及我国西部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正> 吉林省作为全国主要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粮食增长幅度较大。但随着人口规模的不断膨胀,粮食消费速度也持续加快,粮食增长与需求的矛盾自然很大。因此,分析人口增长与粮食增长的关系,对于控制人口增长,大力发展粮食生产,增加我省粮食对国家的贡献是十分必要的。一、四十年来粮食生产的简要回顾建国以来,吉林省农业生产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1.粮食总产量增长了2.7倍。建国初,由于耕作方法落后,吉林省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很低。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全省人民通过逐步改良土壤,实行科学种田,增加农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市场经济日益完善的今天,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却仍较为严重。本文从发展农村经济和提高农村老年人生活水平的角度,分析了农村养老保障的现状、重要性、可行性及具体的对策,对构建新的养老保障体系作了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雄厚基础和巨大潜力,在东北振兴和中国粮食安全中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但东北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农产品市场竞争乏力,农业资源遭到破坏及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问题,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东北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选择:转变发展思路,调整产业结构;发挥科技力量,发展现代农业;整合资源优势,促进全面发展;发展国际合作,开辟周边市场。  相似文献   

16.
罗蓉 《人口研究》2000,24(2):48-52
对地处城乡结合带团结村农民就业问题的调查发现,由于没有经济要素流动的制度创新与重新安排,对当地农业及农村工业带来不良的影响,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权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面临"下岗"危机.重点分析了农民下岗的原因及作为生产要素土地之于农业和农村工业发展及农民就业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稳定低生育水平及其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稳定低生育水平会时养老保障产生重大影响.稳定低生育水平的重点和难点主要在农村,究其实质还是养老保障问题.因此,要认真研究稳定低生育水平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各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西海固地区人口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人口问题其本质是个发展问题 ,是可持续发展内容之一”的观点出发 ,分析了西海固地区主要的人口问题以及人口问题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并在更宽泛的层面上提出解决西海固地区人口问题的主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农村计划生育“三结合”走出的希望之路,揭开了人口与可持续发展的序幕,是人口控制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上取得的新的突破。巩固和发展“三结合”,需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逐步屏弃某些非可持续发展要素和做法;需要坚持市场经济原则,主要是公平竞争原则、等价交换原则和经济运行法制化原则,逐步将管理纳入市场经济规范。由此引发出深一层次的理论探讨,作者提出并论证了可持续发展是人口控制的理论基础,是制定人口战略和各项方针、政策的基本立足点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人口与经济发展区域差异的视角,基于1978~2006年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和采用空间误差模型,对1978年以来中国水稻、小麦和玉米三种主要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国内粮食生产已存在明显的省际关联性,一个省份粮食生产的增长会诱发邻近省份产量的下降;除了自然与技术进步因素,人地关系、农民非农就业和劳动报酬的地区差异对中国粮食生产区域变化具有显著的影响效应,且在稻谷和小麦生产中表现尤为明显.随着区域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中国粮食生产将向人均耕地资源相对丰富、农民非农就业机会较少和劳动报酬较低的欠发达地区转移和集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