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形不仅是联缀《诗章》文本的结构形式,也是契合新柏拉图主义"一元多层"的哲学体系。诗人自己的多变人生以及从意象主义到漩涡主义现代诗学的转变历程,都为庞德《诗章》的结构"变形"提供了丰富的艺术素材与文学场景。不仅如此,中国传统文化之"万物有道"、"周行而不殆"等哲学思想也为庞德《诗章》之"变形"带来了清晰的艺术灵感。深受西方经典文学与东方古典文化影响的庞德博纳且博学,他在诗学创作中于结构"变形"有着丰富的文本呈现,尤其是《诗章》与《变形记》的互文变形技巧使得看似杂乱的诗文成了有章可循的结构文本。在艺术创作层面,庞德以他惯有的"世界文学精神"阐释《诗章》的结构变形,展现了诗文一元本体的动态恒一,洋溢着庞德诗学创作"变形而恒一"之艺术哲学之光。  相似文献   

2.
庞德在《诗章》中大胆进行经济学的研究和探索,指出现代社会经济与道德的腐败与堕落的最根本原因是贪婪。高利贷的动因是贪婪,而高利贷严重干扰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贪婪破坏自然生态,贬损了劳动的意义;贪婪是战争的罪魁祸首,而战争以戕害生灵、践踏艺术为代价,为不义者聚敛财富。庞德对西方的理论与宗教抱失望的态度。他非常欣赏儒家思想的财富观,认为只有儒家思想才是济世之道。  相似文献   

3.
申富英 《齐鲁学刊》2005,(3):110-112
庞德从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和意境的处理上获得了许多灵感,并从中国汉字的象形性特征中找到了对意象漩涡理论的最简洁也最富有表现力的范例。庞德的许多诗歌作品实际上是在翻译的基础上对某些中国古代诗作的再加工,从中可以看到庞德对中国古代文化和古典文学的多方面借鉴。  相似文献   

4.
《上帝的玩笑》中的《圣经》典故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劳伦斯的作品在加拿大文坛上经久不衰,她被誉为"加拿大文坛上的常青树"。《上帝的玩笑》这部小说为她赢得了加拿大总督文学金奖的殊荣。在小说中,作者对圣经典故有深刻的领悟,从中汲取营养,使作品获得了深刻的隐喻性,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5.
王船山是我国明末清初的一位著名思想家,遍注群经。其中《周易大象解》代表了王船山《易》学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对孔盂思想多有继承发展,从而丰富了我国的传统文化,但由于历史的原因,仍存在着某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文化对广告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韩海利 《南方论刊》2008,(7):44-44,46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哲学思想的基础之一,在中国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了最大影响,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在此探讨儒家思想对广告的影响,以期发现广告中所蕴含的传统儒家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7.
庞德认为中国的儒学思想正是医治西方社会通病的良药,是构建西方和谐社会的理想手段.他希望中国儒学能翻译到西方世界,从而重新建立人与社会的理想秩序和社会价值体系.庞德在翻译《论语》时并不强调对原文一对一的忠实,译作以理想化创作为主.从《论语》英译史来看,庞德是一个转折性的人物.自庞德开始,《论语》的英译逐渐淡出了西方中心主义的影响,步入了文化多元化主义的新历史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8.
<诗经·国风>开创了比兴传统,其中"以男女喻君臣"的表现"弃妇情结"的抒写传统,堪称"风景这边独好",深受后世悲士与逐臣之青睐.屈原首沾其溉,他于<国风>传统的基础上,踵事增华,发扬光大,将"弃妇情结"之抒写传统更为自觉而广泛地运用于<离骚>等作品中,淋漓尽致地抒发诗人怀才不遇的悲士情怀,由此奠定了中国文学"弃妇情结"的抒写模式.<风><骚>"弃妇情结"抒写传统前后相续,同中有异.在表现手法、托寓寄情、意志情感、心理刻画、结构安排、形象塑造、情景结合、语言描写等方面,<风><骚>均呈现出由简而繁、由浅而深、由实而虚等明显不同的艺术特征和审美趣味.这正是屈原继承并发扬<诗经>比兴传统,使其诗歌艺术思维产生巨大飞跃的可喜之处.由<风><骚>所形成的中国文学"弃妇情结"的表现传统,开启了后世悲士不遇文学主题之新径.  相似文献   

9.
屈原的《天问》、《卜居》、《渔父》形式上韵散结合,介于诗与散文之间,是从楚辞到汉赋的过渡性作品,是“不歌而诵”的赋的先导。内容上则彰善瘅恶,激浊扬清,表现对丑恶现实黑暗社会的无比愤慨和无情揭露,既是抒发牢骚的泄愤之作,也是典型的社会批评,是辞赋体杂文的开山之作,对后代的赋体杂文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颜氏家训》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 ,而《母育学校》是西方第一本全面论述家庭教育的专著 ,也是西方第一本学前教育学的经典。两书作者的生活背景迥然不同 ,成书时间更是相差千年之久 ,然而 ,这两本书均从家庭教育方面进行了专论。本文着重从成书背景、教育内容、方法、特质及影响等几方面进行比较 ,探讨两本书对家庭教育的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11.
<世说新语>引<诗>继承了先秦两汉以来赋<诗>言志的传统,并有所新变,其主要特点为引<诗>用于戏谑等不庄重的场合,<诗经>的地位由汉儒宗为圣典而沦为日常谈笑之资;引<诗>形式渐趋丰富,用<诗>注重化用<诗>的意境,表现出对<诗>的审美鉴赏意识等,使<诗>的文学性得以凸显,这反映出魏晋时期对<诗经>经典尊崇的消解和文学阐释的张扬,其发生与<诗>的文学阐释自先秦以来的不断发展,以及魏晋时期经学中衰,儒、道、释思想并立,人的主体精神的自觉与文学的自觉等有深层的联系.  相似文献   

12.
历经人生的坎坷磨难,庞德视《大学》为一部光芒四射、经世不衰的经典之作,且具现实的指导意义,所以他大量使用轻松活泼的现代语言进行翻译,从而创造出生动直观的形象,这又契合了他的意象主义诗学主张。本文循着庞德《大学》译本的字痕墨迹,结合其语言观和翻译观,从意识形态和诗学观操控翻译的角度综合分析、评价了庞德的《大学》译本,阐明其翻译目的和翻译风格。  相似文献   

13.
《春秋左传注》对《左传会笺》借鉴的方式是:有所增补、择为一说、提出异说、参稽比勘。通过对该问题的讨论,可见《春秋左传注》与《左传会笺》等旧注疏的继承与发展关系,并为正确评价《左传会笺》的贡献和深入理解《春秋左传注》的学术成就提供别一种角度。  相似文献   

14.
社会工作近几年在我国迅速发展,并日益受到关注.社会工作在我国的推行必然会受到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影响.儒家思想是影响最为深远的传统思想文化之一,因此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对社会工作的影响时,儒家思想必不可少.从社会工作的角度出发,探讨儒家思想对社会工作的影响,以及如何在融合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更好的促进社会工作本土化.  相似文献   

15.
《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睿  李泽琛 《东岳论丛》2005,26(4):143-145
《周易》一书中保留了大量有关我国传统建筑的史料,对我国的建筑文化影响深远。《周易》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作出了哲学阐释,形成了巨大的理论贡献。源自《周易》的宗法礼制也渗透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中,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风格形成了影响,堪舆相宅理论也是由《周易》的术数与阴阳五行、天干地支等理论相结合而形成的。  相似文献   

16.
郁永奎 《江淮论坛》2005,(2):160-170
《红楼梦》的创作,经历了《风月宝鉴》→《石头记》→《红楼梦传奇》→《红楼梦》→《金陵十二钗》复杂的演变过程。《红楼梦》是今本《红楼梦》的第四稿。“吴玉峰则题曰《红楼梦》”。①《省亲》回是《红楼梦》创作灵感创作的开端故事,随后,它速成一块十七回《红楼梦》。它原来在“贾探春理家”之前《情切切良宵花解语》位置上,而后被作者向前移至“葫芦案”和薛宝钗“正值他才过第一个生辰”②故事之间位置上。然后,曹雪芹沿着这里往下创作,直到“末回《警幻情榜》”③为止,从而创作出“百回”④《红楼梦》。而后,曹雪芹将《上三十回》⑤压缩成三回《红楼梦》,放在第四回之前,作为小说的开端,之后,他又从开端修改下去,成为“百十回”⑥《红楼梦》,但始终未改变《红楼梦》创作思路。《红楼梦》创作思路既不同于《风月宝鉴》创作思路,也不同于《石头记》创作思路。这为统一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的《红楼梦》结构、主题提供了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从《二年律令》看儒家思想对西汉立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欢  赵璐 《人文杂志》2004,(4):136-140
从 1 983年荆江市荆江县张家山出土的《二年律令》这一部真切反映西汉初年社会生活的第一手材料来看 ,它体现出了不少儒家思想和儒家伦理观念 ,虽然西汉统治者在汉初特殊的政治经济背景中推行黄老之学 ,实行的是清静无为、休养生息的治国方略 ,但从律令所反映的情况来看 ,儒家学说也已很大程度深入到汉初统治者的治国实践中 ,在治国理政驭民这个大课题上 ,西汉王朝实际上采取的从实际出发 ,利用各家学说予以综合治理之策  相似文献   

18.
袁世硕 《东岳论丛》2004,25(3):66-70
《镜花缘》是就《山海经》所记海外人光怪陆离的形体特征 ,进行荒诞文学性的演绎。写作方式有解说式、映照式两类。旨意都是嘲谑现实社会中的丑陋习俗 ,但艺术性却有高低差异。博学家作小说 ,赖博学以成 ,又受博学之害。  相似文献   

19.
杨时是理学由二程到朱熹间发展的重要人物,他的<中庸>学直承二程,尤其注重<中庸>未发已发说和"诚"的思想.其政治目的在于批判王安石荆公新学,但其<中庸>思想并未完全摆脱新学影响,且受到佛教禅宗影响.  相似文献   

20.
赵秋棉 《江汉论坛》2007,(10):121-123
马尔克斯目睹了生活在殖民主义者皮鞭下的哥伦比亚人民的痛苦,出于对拉丁美洲民族命运的深层思考和热情关注,挥笔写下了举世瞩目的<百年孤独>;曹雪芹面对衰败的曹府和冷漠的人情,以感伤、回忆、批判的心情,著就了沉重神奇的<红楼梦>;这两部写于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现实主义巨著,却有着许多惊人相似之处,试从背景、主题、人物的刻画、神话与现实的关系四方面进行简单的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