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入分配问题关系到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是影响改革进程、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十六大报告将收入分配改革列为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八项任务之一。如何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实行“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国家监控指导”的企业工资分配体制,使职工工资随着经济增长逐步提高;进一步抑制和缓解社会分配不公;并且在政府调整地区经济关系和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如何适当控制和缩小地区、行业之间、企业和职工个人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仍然是我国职工工资分配宏观指导与调控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高等教育体制也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 一、市场经济体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 1.下场经济的自主性,要求高等教育必须具有自主性。 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它在产业结构、产品开发、经营决策、人事劳动、工资分配等方面具有自主性,它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市场转,以市场为导向,它的资源配置方式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的。我们高等教育要与市场经济相适应,就必须具有较大的灵活性和自主性。过去,高等教育在高度集中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包了高校的一切,包招生、包分配、包经费等等。从学校,院系专业的设置,到教学计划、课程、教材、学时等均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体制改革角度看,中国改革开放30年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发展和体制创新的30年,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运用文献研究方法,回顾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分析认为,江泽民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发展主要体现在:明确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内涵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基本特征是坚持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宏观调控上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基本框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全国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建立和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一定要从中国实际出发,体现中国特色,更好地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核心机制就是工资机制 ,没有健全的工资机制 ,就不会有完善的劳动力市场 ;而劳动与工资、劳动力与劳动力价格都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 ,工资作为劳动力的价格 ,劳动力价格作为劳动力市场价值的货币表现 ,当然要受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 ,并在劳动力市场中形成。在这个过程中 ,“看不见的手”不是万能的 ,我们早就明确过 ,建设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必须“市场机制调节 ,企业自主分配 ,职工民主参与 ,国家监控指导。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给按劳分配的实现带来新的特点,但不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否定。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被“按生产要素分配”所代替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按生产要素分配”实质上是萨伊三位一体公式的翻版。  相似文献   

6.
三位一体公式与按生产要素分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位一体公式与按生产要素分配余陶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必然给按劳分配的实现带来新的特点,但不是对按劳分配原则的否定。那种认为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要被“按生产要素分配”所代替的观点是不正确的。“按生...  相似文献   

7.
●我国企业改革的方向就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我们要建立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企业是市场的基本经济单元和最基本、最主要的竞争主体,企业的主体地位不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无法建立。所以,我们在构造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时,必须构造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现代企业制度。  相似文献   

8.
实行机关、事业单位的工资制度改革,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目前学校根据国家及江苏省有关工改文件精神,正在实施工资改革。学校工改的主要特点是在工资构成中设立了“活工资”部分津贴,这是事业单位工资制度体现“按劳分配”的组成部分,也是与国家机关工资制度改革的主要区别之一。  相似文献   

9.
十四届三中全会《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十五年来的改革实践证明,我国的改革能不能进一步得到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能不能真正建立起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不能建立起适合现代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一、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适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产权明晰、责任明确、政企分开、管理…  相似文献   

10.
高校在经历多年分配制度改革实践之后,业已建立起了具有高校特点、基本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薪酬制度。新的分配制度,较好地坚持了科学的分配的原则,体现了工资分配的保障、激励、调节作用,注意处理各利益主体的均衡。目前,在收入差距已经拉开、高校分配多元化态势已经呈现的同时,潜在问题也在表面化。进一步完善分配办法、解决现存问题,关键是加强政府的宏观指导、对高校进行科学分类、研究新的增资机制、营造良好改革氛围。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必然要求先进的企业工资分配制度与之适应,这将加速推进企业工资分配制度的改革。企业经济的发展属于生产力的范畴,而企业工资分配属于生产关系的内容,经典理论告诉我们先进的生产力必然要求先进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虽然我们经历了20多年的经济体制改革,适应市场经济的分配体制也有了一定的规模,但长期计划体制下形成的工资分配制度并未彻底改造好,面对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对经济发展的极大促进,面对全方位的参与经济全球化引起竞争机会与风险的增加,目前的工资分配体制肯定不能很好适应,而且目前的改革进度也必…  相似文献   

12.
为了使国有企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以现代企业制度为特征的国有资产运营机制,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改革国有资产旧的管理体制,建立行之有效的新型国有资产运营机制势在必行。国有企业多年来的改革经验表明,传统的国有资产管理与运营体制是建立在计划经济管理体制基础上的,它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确实发挥过重要作用;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原有的管理体制暴露出许多问题:企业内部出现了大量的国有资产闲置、浪费和国有资产流失现象,企业改革难以深化,其根本原因一是国有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管理政出多门,国…  相似文献   

13.
我们改革的目标,是邓小平说的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包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的改革,包括政治改革、经济改革、社会改革、文化改革、政府改革等等,不能都叫做“市场化改革”,而是社会主义制度在各领域的自我完善。这应该是明白的。国家机构改革,也只能说要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来进行,而不能按“市场化改革”的原则来进行。就是在经济领域,也不完全是“市场化改革”,而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在国家宏观调控下让市场起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并不是简单的“市场化改革”所能概括的。这里在“市场经济”的…  相似文献   

14.
论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优越性理论”的基本特征及其成因揭臣相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十多年来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总结的重大理论成果是在指导思想上明确提出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作为深化改革的价值目标取向,扬弃过去长期实行的国家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改革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举措之一就是分配制度的改革。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将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分配理论的具体运用和创造性发展。社会主义按要素分配的内涵与资本主义按要素分配的内涵有着本质的区别。它与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有着密切关系 ,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分配形式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正>继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之后,《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又明确提出,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我国国有企业制度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首要的就是产权制度的改革。能否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体现公有制为主体的产权制度,关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成败。  相似文献   

17.
市场转型中社会分层变化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社会分层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过程中,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新制度主义“市场转型理论”对社会主义制度下社会分层的分析和论述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该理论指出经济整合体制,无论是市场型还是再分配型,并不一定必然产生不平...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在计划经济长期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机体中发育成长的。所以,要使以高度行政集权为特征的计划经济真正转向以市场为“底盘”的新经济体制上来,首先要求政府必须转变职能,建立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宏观调控机制。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本质要求,也是实现社会生产良性循环,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一、市场经济的建立,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实行宏观调控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总体目标,是使市场主体能具有充分活性,市场客体能自由流动。从而自然形成优化配置,使市场机制在货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这一目标决定经济体改制改革的任务,一方面是要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使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是要培育发展市场体系,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大市场,为市场客体的自由流动创造条件。与此相适应,就要求政府转变职能,实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九年中,我国对工资制度逐步进行改革,恢复了奖金制度,对职工工资进行了调正,并对一些企业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的试点,试行了多种形式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生产增长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职工的工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正如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当前分配中的主要倾向,仍然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互相攀比,必须继续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加以克服。”因此,企业的工资制度的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一、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现行的工资模式,是国家直接分配型,即国家直接向个人进行分配,并不适用于生产力落后、生产资料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就是要改革这种国家直接分配型。  相似文献   

20.
我国企业分配制度经历了计划经济体制、双轨体制和市场经济体制三个不同的分配制度。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收入分配制度相比 ,现行的企业分配制度还存在以下问题 :企业工资总量控制制度和企业内部分配制度存在局限性、忽视了对人力资源的创造性劳动的分配、忽视了按生产要素分配。本文继而提出按劳分配与按全劳动要素分配相结合 ,鼓励人力资源参与企业分配 ,完善企业内部分配制度 ,建立合理的分配结构 ,完善企业分配制度改革的配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