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编辑出版工作者奉读者为“上帝”,称读者为他们“衣食父母”,然而高校学报编辑学者大都认为学报的学术性和内向性决定了学报读者的有限性,学报是本校师生发表科研成果的园地,是本校教学科研的窗口,是为作者服务的,很少去认真研究学报的读者,缺乏读者意识,这就直接影响了学报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发挥。我们认为,联系作者,挖掘稿源,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正确认识学报读者的有限性,树立读者意识,提高刊物质量,去争取学报应有的读者,这样才能发挥学报的最佳社会效益。 所谓学报编辑的读者意识,就是学报编辑要树立为读者服务、读者第一的观点,学报编辑的指导思想、方针、内容、水平及艺术形式,一切从读者出发,赢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那么,高校学报编辑为什么要树立读者意识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二个原因。  相似文献   

2.
学报编辑难当,当好学报编辑更难。这是笔者五、六年来不短不长的学报编辑生活的深切体会。每次掩卷一想,常常只能发出艰难的一笑,其中有道不尽的苦甜酸辣,只能在“无名英雄”、“为人作嫁”的赞誉声中寻求安慰。由于学报编辑老是生活在不露面不显名的环境里,一种默默无闻、“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单向选择成为心理定势,致使学报编辑总是生活于“疲惫不堪”中。  相似文献   

3.
高校学报的编辑工作是按照国家的出版方针以及学报的性质、任务、宗旨,通过拟定选题、组织稿件、审编稿件、加工稿件等程序完成学报付梓前的一系列工作,是作者、编辑、印刷者、发行者群体劳动的有机结合。在这种群体劳动的链条之中,编辑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环。这是因为,即使是成了名的作者,其原稿都不可能称其为“成品”,它只有经过编辑的再加工、再创造,才能由“半成品”升华为“成品”而发表,而受读者的好评,产生文化效益,或产生经济效益,学报编辑对作者原稿的再加工、再创造,其实质是进行科学的研究,而且还是比较高层次的科…  相似文献   

4.
<正>《南都学坛》编辑部同志撰写的《学报编辑工作论丛》一书出版了。作为一个曾长期从事学报工作的同志,我感到由衷的高兴。 我国现有师专学报170余家,由于领导的重视,编辑同志的辛勤努力,在整个学报中,不少师专学报是办得富有生气、颇具特色、深受读者欢迎的。学报编辑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工作。我不时听到一些学报同仁的哀叹:办学报困难,而办师专学报更难。一般来说,师专学报面临着稿件来源少、编辑人员少、办刊经费少的诸多困难。但编辑同志们解放  相似文献   

5.
2001年 12月 12日,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2001年度学术年会及第二届“金牛奖”、“银牛奖”颁奖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大会给72名德艺双馨的资深编辑颁发了“金牛奖”,给313名优秀编辑颁发了“银牛奖”。《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熊楚才主编是湖南科技期刊编辑中惟一荣获“金牛奖”殊荣的编辑;此外,在湖南省科技期刊编辑中,还有《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罗慧敏与《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国防科技大学学报》等科技期刊的4位编辑获得了“银牛奖”。 同时,在中国高校自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组织的优秀编辑、优秀编辑学论著的“…  相似文献   

6.
诚信是我国民族精神的基石 ,是职业道德的基础 ,是做人的基本准则 .讲诚信 ,高校学报实现诚信的关键是编辑 .编辑是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桥梁 ,如何把诚信贯彻到编辑活动中 ,练就职业道德 ,作风建设和业务技术方面的基本功 ,向读者提供高质量的“精神产品” .编辑在诚信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文章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对新时期学报编辑素质培养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要不断提高学报质量和提升办刊水平 ,建设好一支优质、高效的学报编辑队伍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在新时期高校学报编辑出版工作中 ,学报编辑要不断加强自身的素质培养 ,特别是创造性思维能力、“专”与“杂”的能力、整体编辑能力的培养及其重要性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论编辑的“再创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编辑的“再创作”就是编辑在对稿件的加工过程中 ,善于发掘原稿中最有价值的内容 ,并采用最有效的表现方法、表现形式。编辑处于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中介地位 ,这不仅决定了“再创作”的必要性 ,而且使“再创作”一般具有能动性、兼容性和倾向性。编辑的“再创作”是在对作品的艺术欣赏的过程中完成的 ,其最好的思维形式是灵感 ,而创作技巧则靠长期的写作实践  相似文献   

9.
一“角色”是社会心理学的概念,表示社会地位和身份。角色代表了个人的职能和身价,包含了角色义务和角色期待。“编辑”也是一种社会角色。学报编辑就表明这一角色是学术编辑,其主要职责是审读、加工学术论文,编辑出版学报。天生的合格编辑是不存在的,必须要进行学习。学习由于角色的不同,学习目的也不一样,因此学习形式和内容也不同。学报编辑的学习,也包含很多方面。在这里,我们探讨角色学习问题。  相似文献   

10.
《编辑学报》2005年第6期《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及注意事项》一文谈及“可灵活处理的著录项目”时说“专著的引文页码也可不著录”,这一说法不准确,还有可能误导读者。  相似文献   

11.
《编辑学报》2005年第6期《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规则及注意事项》一文谈及“可灵活处理的著录项目”时说“专著的引文页码也可不著录”,这一说法不准确,还有可能误导读者。  相似文献   

12.
学报编辑是整个编辑队伍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报编辑与社会上其他各种编辑(如报纸编辑、广播编辑、书籍编辑等)一个明显的区别是学报编辑整日置身于作者之中—因为学报编辑绝大多数是从教师中抽调而来。他们和教师即学报文章的作者,朝夕相处,交往频繁。学报编辑与作者的联系多为当面交谈,“短兵相接”,学报编辑与作者的人际交流和心理交流较之其他编辑与作者的联系显得比较复杂和细腻。因此,学报编辑要了解和熟悉自己工作对象的特殊心理,以便在多种情况下保持目身的心理平衡,对作好编辑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贵校学报办得好,既有深度也有广度,在江苏的读者中是很有声誉的.我们这些常写点东西的人在一起也常常议论贵刊的编辑水平.若要我提建议的话,那只是希望贵刊能办成双月刊,另外能否将“中学文科教学研究”栏目改为“中师、中学文科教学研究”栏目,因为全国中等师范其数量是相当可观的,丢掉这么多人数的读者是可惜的.  相似文献   

14.
业务素质是学报编辑素质中的重要一条,较高的学术水平是称职编辑的一个基本条件,过去学术界在研究学报编辑业务素质时,往往强调编辑要做“杂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编辑更应该做“专家”。科研活动是一项全面的思维活动,要成为“专家”,就离不开科学研究。本文旨在对学报编辑的科研活动提出些看法,以引同仁之玉。  相似文献   

15.
高校学报要提高质量和扩大学术影响力,关键是要增强编辑的主体意识,发挥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并不断加强学报品牌建设。本文分析了编辑主体意识的目的性、创新性、选择性、批判性等特征,认为学报品牌意识集中体现为一种责任意识、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市场意识,编辑主体意识与品牌意识具有内在关联性,是相辅相成的。编辑应从关注社会现实,加强选题策划;增强读者意识,满足读者需求;积极开拓渠道,扩大学报影响等方面切实加强学报品牌建设。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农林高校社科版学报总体处于弱势的背景下,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林高校社科版学报的整体质量和社会地位,表彰在社科版学报编辑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编辑人员,中国期刊协会农业期刊分会和全国高等农业院校学报研究会于2005年3—6月联合举办了农林高校首届社科版学报“双优”(优秀期刊、优秀编辑)评比活动。经专家严格评审,本刊荣获“优秀期刊”称号,张月红同志被评为“优秀编辑”。  相似文献   

17.
高校学报责任编辑要很好地履行其主要职责:当好学报策划的“工程师”、慧眼识珠的“甄别师”、优秀学术论文的“助产士”,不断提高学报质量,就必须注重各类学习,并在编辑实践中锤炼,在社会活动中修行,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科学文化修养、编辑业务修养以及职业道德修养。  相似文献   

18.
也论“编辑学者化”命题的内涵和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学报编辑应该成为“学者型编辑”。学者型编辑首先应该是所负责专业学科的行家,同时也应该是编辑科学方面的行家。“编辑学者化”有利于编辑事业的发展,是编辑理论的需要,更是学报编辑实践的需要  相似文献   

19.
群体意识是高校学报编辑必须具备的素质之一。这是由高校学报本身的内在规定性所决定的,是学报读者的群体特征的要求,是克服编辑个体的局限性的要求。正确处理学报编辑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在工作中培养学报编辑的群体意识,对于加强学报编辑队伍建设,提高学报办刊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学者型的学报编辑是办好学报的重要条件。而处于世纪之交的学报编辑,更应该是“复合型人才”。本文主要从开放型的意识结构、学者型的知识结构以及综合型的能力结构三个方面对“复合型编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