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青海省海北地区门源回族自治县的回族宴席舞进行田野考察的基础上,对该地区宴席舞的历史渊源、现状作了初步的调查和研究,并提出回族宴席舞做为民族民间文化艺术资源,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应予以充分的发掘与保护。  相似文献   

2.
回族宴席舞的表现形式与内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宴席舞是我国西北回族民间广为流传的艺术形式.本文系统地梳理了回族宴席舞的表现形式和内容,深入分析了这一舞种的动作形态与演唱歌词内容之间的关系,同时还阐述了舞蹈语言所蕴涵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回族人民的居住、生态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多个角度,运用多个研究手段深入探析回族民间舞蹈中的传统武术元素.以踏脚舞、宴席曲为例研究了回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将武术融入舞蹈语汇中的表演形式,回族人民自古以来崇尚武术,素有习武习俗,在回族地理、民俗、宗教等多种文化潜移默化下的回族民间舞蹈逐渐融入了回族人民尚武、勇武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回族人民的居住、生态环境、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多个角度,运用多个研究手段深入探析回族民间舞蹈中的传统武术元素。以踏脚舞、宴席曲为例研究了回族人民在日常生活中将武术融入舞蹈语汇中的表演形式,回族人民自古以来崇尚武术,素有习武习俗,在回族地理、民俗、宗教等多种文化潜移默化下的回族民间舞蹈逐渐融入了回族人民尚武、勇武的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撒拉族、回族、维吾尔族的婚礼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 ,在大量第一手调查资料、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试图分析《堆依奥依纳》、《宴席舞》、《纳孜尔库姆》这三种婚俗舞蹈各自兴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西北回族宴席曲的类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平 《回族研究》2004,(1):104-105
在西北回族音乐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数宴席曲。宴席曲的唱词内容十分广泛,涉猎面很广。内容丰富多彩,曲调形式多样,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能歌能舞,保留着元、明、清时代西北少数民族歌舞小曲的古老风貌。曲调的风格几乎涵盖了西北所有民间音乐特征。根据笔者目前所掌握的资料,按照民间音乐基本分类方法,结合西北回族宴席曲的具体风格特征和内容形式,可分为四类:叙事曲、五更曲、打调(也称"打搅儿")和散曲。  相似文献   

7.
回族宴席曲产生于元代,是婚庆喜宴或者在人群欢聚场所演唱的家曲小调,因一般在宴席上演唱,故又称"菜曲儿"。它是在西北回族中流行的最古老最典型的民间歌舞,是盛开在祖国文艺百花苑中的一朵鲜丽的奇葩。本文就门源回族宴席曲的传承特征、曲体结构、节奏和旋律形态等,进行多层次、多角度的解析,展现门源回族宴席曲的音乐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在甘、青、宁和新疆地区 ,在民间婚礼中 ,曾经活跃着三种婚俗性的民间舞蹈表演。然而 ,随着历史的推进 ,也出现了舞蹈历史衰落的现象。本文以中国西北地区的撒拉族、回族、维吾尔族的婚礼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 ,在大量第一手调查资料、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试图分析《堆依奥依纳》、《宴席舞》、《纳孜尔库姆》这三种婚俗舞蹈各自兴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在甘、青、宁和新疆地区 ,在民间婚礼中 ,曾经活跃着三种婚俗性的民间舞蹈表演。然而 ,随着历史的推进 ,也出现了舞蹈历史兴衰的现象。本文以中国西北地区的撒拉族、回族、维吾尔族婚礼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 ,在大量第一手调查资料、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试图分析《堆依奥依纳》、《宴席舞》、《纳孜尔库姆》这三种婚俗舞蹈各自兴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甘、青、宁和新疆地区 ,在民间婚礼中 ,曾经活跃着三种婚俗性的民间舞蹈表演。然而 ,随着历史的推进 ,也出现了舞蹈历史兴衰的现象。本文以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撒拉族、回族、维吾尔族的婚礼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 ,在大量第一手调查资料、文献资料的基础上 ,试图分析《堆依奥依纳》、《宴席舞》、《纳孜尔库姆》这三种婚俗舞蹈各自兴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在甘、青、宁和新疆地区,在民间婚礼中,曾经活跃着三种婚俗性的民间舞蹈表演.然而,随着历史的推进,也出现了舞蹈历史兴衰的现象.本文以生活在中国西北地区的撒拉族、回族、新疆维吾尔族婚礼中的舞蹈为研究对象,在大量第一手调查资料、文献资料的基础上,试图分析《堆依奥依纳》、《宴席舞》、《纳孜尔库姆》这三种婚俗舞蹈各自兴衰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浅论清真寺在回族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族聚居地区都有清真寺,这是回族地区的一个显著特征。清真寺不仅是回族穆斯林宗教活动的场所,同时也具有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职能作用。清真寺因此成为回族社会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回族及其民族文化形成、发展和传承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13.
昭通回族人口分布特点刍议金少萍昭通地区地处云南、贵州、四川三省交界处,位于云南省东北端,是云南省回族人口分布最多的地区。本文试对该地区回族人口分布的特点作一浅要探讨,以求教于回族学术界。一、人回众多据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昭通地区共有回族...  相似文献   

14.
在清醒地估价和正确认识云南回族发展进步过程中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不能不看到其不足。云南回族的现状,在我国回族非自治地区中较有代表性。掌握云南回族发展的基本特点、规律性,对制订这一地区回族发展战略,促进其更加健康发展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关于撒拉族的历史,在这里没有必要进一步地去考证,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他们易于接受新鲜事物,以非凡的智慧,创造了自己民族的精神财富。撒拉族的“宴席曲”,内容很丰富,它既唱又舞,既可论古又可道今,既可叙事又可抒情。叙事的如《曼索尔》、《尹家儿》、《小弟弟》等,抒情的有《伊秀尔玛秀尔》、《阿丽玛》等,深为人们喜爱。青海省代表团创作并演出的宴席舞《阿丽玛》的“阿丽玛”,原来是一种深红色、甜酸味的水果名称,撒拉人惯以“阿丽玛”  相似文献   

16.
回族宴席曲     
一 每每想起回族宴席曲,我就想到消失已久的清油灯。在记忆的地平线上,它们一度摇曳在乡村的黄泥小屋里,温暖了人心,照亮了贫苦。  相似文献   

17.
略谈新疆回族源流苏永德新疆回族,大部分是由内地迁入的,曾有汉回、东干之称,但他们自己仍称回族。据1990年统计资料,全疆回族共有68万人,主要分布于昌吉、乌鲁木齐、伊犁、哈密、吐鲁番、焉育等地区。回族徙居新疆的历史,在清初始见于记载。顺治五年(164...  相似文献   

18.
青海化隆操藏语回族调查马秀梅一、操藏语回族社群的形成化隆县有10万回族,其中群科、卡力岗等地的回族使用藏语。而且这些回族聚居地区的所有村庄是藏语名称,如卡为岗的德恒隆、黄吾具、措扎和群科乡的格尔麻、文卜具、乙沙等。全县用“吾具”(部落)一词命名的十几...  相似文献   

19.
80年代以来,中国回族史的研究,通过一大批学者们探幽发微,聚精囊粹、呈现百花争妍的态势。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年6月出版了由答振益、许宪隆主编的《中南地区回族史》,就是回族史领域新近开放的一朵奇葩。《中南地区回族史》系国家民委八五重点资助项目的结集成果,全书共分八章,从中国历史整体角度俯瞰中南地区回族,全面系统地论述了中南地区回族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各方面的发展变化。通观、纵览全书,它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1.开拓性中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许多民族流徙的历史通道,各民族不断地南下北上、东走西行,造成…  相似文献   

20.
回族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教育、产业结构、城镇化、非农业化、职业结构等方面对全国回族发 展的总体和局部现状作了分析,认为西北回族的自强自立和东西部地区、城乡地区回族之间 的互助合作是解决回族经济社会发展失衡状况的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