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中日经济贸易关系自中日关系正常化以来总的形势是稳步向前发展的。1973—1989年,中国对日进出口贸易总额从20.135亿美元上升到196.554亿美元。其中,1987年、1988年中国对日贸易逆差分别为36.759亿美元和31.35亿美元,截止到1988年,我方累计逆差已达200亿美元相当1990年对日贸易全年总额。随着两国贸易的扩大,日本已成为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我国1987年、1988年对日进出口即占我国当年进出口总额的19.9%和18.5%。1991年1—5月,日本对华出口即达29.8亿美元,比1990年同期上升3.6%,而同期从华进口上升26%,达54.7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中日贸易的新发展与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4年,伴随中国经济新一轮高速增长的持续,中国贸易在2003年的基础上又实现了新的快速发展,进入2005年后,中日贸易虽然保持继续增长的态势,但增速明显下降了。与此同时,中日贸易的商品结构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中日贸易迅速发展,对两国经济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对日本经济来说,“中国特需”更成为推动其复苏的重要因素。尽管如此,中日贸易仍存在着中国对日贸易逆差迅速扩大、未彻底改变垂直分工的状态、中日贸易的利益不均衡、日资企业主导中日贸易、日本高新技术产品垄断中国市场势头扩大和中日政治关系冷影响中日贸易等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我国商品出口的后顾之优1997年中国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251亿美元,比1996年增长121%。其中,出口1827亿美元,进口1424亿美元,全年实现顺差物列乙美元。中国首次位居世界贸易排位的第10位(1998年3月10日《国际商报》第1版)。这在世界经贸进入一个新的增长周期,各国之间  相似文献   

4.
1990年代以来的中日贸易扩张 ,以两国极不对称的经济表现为背景 ,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 ,显然并未妨碍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张。本文以非对称经济增长下两国贸易规模扩张为出发点 ,就 1 9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扩张的特征、基础、贸易模式及其变化趋向等问题 ,进行了广泛的探讨 ,提出如下看法 :( 1 )产业结构差异与产业竞争力差异是中日贸易扩张的基础 ;( 2 )目前的中日贸易模式带有强烈的“李嘉图模式”特征 ,属于发展层次不同经济之间的贸易 ,但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模式正在抬头 ;( 3)促使中日贸易模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要素禀赋变化 ,而在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中 ,要素流动尤其是直接投资流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中日贸易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7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达到 3 2 51亿美元 ,日本作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国其份额为 1 8.7% ,达到 60 8亿美元。从数字上看两国的贸易数额巨大 ,分别对两国的贸易格局构成了一定的影响。因此探讨中日产业间及产业内贸易的比较优势 ,对于两国今后的贸易发展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关于贸易活动的主要理论探讨  李嘉图的比较成本—利益理论认为两国若实行完全专业化或局部专业化的国际分工 ,各国只生产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然后通过国际贸易 ,出口自己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 ,进口自己处于比较劣势的产品 ,则两国都可以从国际分工——…  相似文献   

6.
"中国威胁论"之虚实考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放 《日本学刊》2004,(4):99-10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 ,有关“中国威胁论”和“日本产业空心化论”纷纷出笼。从一般分析看 ,发展中日经贸关系是各自经济和产业发展的需要 ,从两国贸易关系看 ,中国并未对日本构成威胁 ,增加日本对华投资也是有利于两国的举措 ,因而可以认为 ,当前中日贸易关系完全是建立在互补和比较优势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7.
赵伟  贾玉平 《浙江学刊》2003,(1):160-165
1990年代以来的中日贸易扩张,以两国极不对称的经济表现为背景,日本经济的持续低迷与中国经济的强劲增长,显然并未妨碍两国贸易规模的扩张。本文以非对称经济增长下两国贸易规模扩张为出发点,就1990年代以来中日贸易扩张的特征、基础、贸易模式及其变化趋向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提出如下看法(1)产业结构差异与产业竞争力差异是中日贸易扩张的基础;(2)目前的中日贸易模式带有强烈的“李嘉图模式”特征,属于发展层次不同经济之间的贸易,但以规模经济为基础的贸易模式正在抬头;(3)促使中日贸易模式变化的基本因素是要素禀赋变化,而在两国相对要素禀赋的变化中,要素流动尤其是直接投资流动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制度演化对中日经济关系的意义——为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而作辽宁大学日本研究所莽景石通过两国政府和民间的的努力,自从二十五年前中日两国恢复邦交正常化以来,特别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中日经济交流使两国互惠互利,并逐步开始实现相对...  相似文献   

9.
赵放 《日本研究》2004,(4):7-11
一、问题的提出  伴随着我国加入 WTO以及国内经济和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 ,以日本经济的长期低迷为背景 ,日本国内涌动着一股“中国威胁论”的思潮 ,认为大量中国廉价产品的进口 ,对日本相关产业构成了威胁 ,导致国内企业破产和失业增加 ,并加速其产业向中国转移 ,进而导致出现产业空洞化问题 ,甚至将本国经济低迷现状与两国之间的贸易关系相联系 ,这将不利于彼此间经贸关系的正常发展。中日两国贸易关系的发展是否会对日本构成威胁 ,两国贸易关系的性质如何 ,本文将通过对具体数据的分析 ,以期有助于上述问题的回答。二、对中日两国贸易…  相似文献   

10.
劳务输出是对外经济关系中的一个重要项目,是指劳动力直接输出国外。现代的劳务输出又往往和资金输出、大型设备输出和技术输出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以,自70年代以来,世界劳务输出的发展超过商品贸易的发展速度,成为国际贸易中的一个突出现象。目前,世界劳务贸易总额已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占世界贸易总额的30%以上。国际间劳务贸易发展速度惊人,从1970年到1986年增长了10倍,劳务输出总人数已超过2000万人。可见,劳务输出在世界经济活动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世界劳务贸易发展得如此迅速,主要是因为经  相似文献   

11.
自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经济关系稳步发展。特别是从1978年起,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两国在贸易、投资、政府级的经济合作领域发展迅速。据日本大藏省统计,1990年度日本对华直接投资的申报项目165件、3.49亿美元;1991年度为246件、5.79亿美元。与上一年度相比,件数增加49.1%,金额增加65.9%,对华直接投资增长很快。截止1991年度,日本对华投资累计1105件、共计34.2亿美元。目前由于日本国内泡沫经济破裂,世界经济不景气以及日本制造业界对外投资周期已近尾声,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全球价值链(GVC)的视角,分析中国和日本各自的对外经济结构和双边经济关系。具体包括以下几个部分:第一,总结日中经济关系出现的"新常态"特征。2008年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日中两国经济关系趋冷,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出现大幅度的下降,日中两国各自的经济因素也显现在双边经济关系上。这些变化不是暂时的,而是一种新的常态性的变化。第二,首先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分析东亚GVC的形成背景、作用机理,其次讨论以GVC为基础的附加值贸易的特征。第三,从附加值贸易角度分析中国、日本的经济贸易结构各自的特点、存在的差异。第四,分析前文研究结果包含的与日中经济及双边经济关系发展相关的政策含意,提出了"积极参与GVC"、"振兴服务业"和"推进多边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及韩国与中国之间工业合作和技术合作的某些战略 ,而这些战略对于两国经济的持续增长是互利的。它们不仅能够进一步发展两国的经济关系 (贸易、投资以及技术贸易 ) ,而且可以对贸易摩擦的缓解作出贡献。自中韩两国 1 992年 8月 2 4日建立外交关系以来 ,在中国与韩国的贸易平衡过程中 ,这种贸易摩擦与累进赤字(accumulateddeficit)是紧密相连的。在 1 992~ 2 0 0 1年期间 ,韩国对中国出口的年均增长率上升到 2 4 % ,较之于其总出口量的年均增长率 ( 7.8% ) ,这一数字竟高出三倍之多。另一方面 ,韩国从中国进口的年均增长率为 1 5 % ,…  相似文献   

14.
中日经济关系与中国工业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中日经济关系对中国工业化的贡献中日经济关系包括中日贸易、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日本政府对中国提供的政府开发援助 (ODA)、中日政府科技合作协定、两国间官方和半官方以及民间的经济知识交流等内容。通过中日经济关系的发展 ,日本在向中国提供工业化所需的技术、资金、市场以及经验知识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一 )日本在向中国提供工业化所需的技术方面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日本向中国工业化提供技术的主要渠道有 :技术贸易、直接投资、日本对华ODA中的技术援助部分以及两国政府间的科技合作等。1 .技术贸易日本是中国引进技术的…  相似文献   

15.
一、我国出口商品发展战略目标1.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战略目标的制定党的十三大提出了发展国民经济分三步走的战略方针,第一步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本世纪末,他国民生产总值再增长一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下个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进出口发展战略目标将由1980年400亿美元,增加到2000年的1600亿美元,平均每年递增8%,略高于全国工农业总产值7%。“七五”计划规定的830亿美元指标,五年进出口贸易总额达3753亿美元,比“六五”期末(1985年)提高20.4%。年出口额1亿美元以上商品由16种上升83种,年出口1亿美元以上国家和地区,由18个扩大到41个。后十年(1991—2000年)我们要大规模增加出口,出口规模和速度安排都应大于进口。以进口带动出口,以进出口贸易推动产业结构的进步。  相似文献   

16.
中日互补性国际分工合作——以比较优势理论为中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丽 《日本研究》2004,(4):12-16
20世纪 90年代中国在改革开放政策下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 ,2 0 0 0年以后仍然保持7— 8%的高增长率 ,2 0 0 1年 12月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WTO)。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中日贸易获得了巨大发展。按照中国海关统计 ,2 0 0 2年上半年 ,中日贸易额达 10 19.5亿美元 ,是改革开放初期 1980年的 11.1倍。对日贸易占 2 0 0 2年中国外贸总额的 16 .4 % ,其中对日本出口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 14 .4 % ,从日本进口约占中国进口总额的 18.1%。中日贸易在总额不断上升的同时 ,表现出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贸易结构已经开始由“垂直”向“水平”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过程中,中日两国的经济关系日益密切。这种关系的发展不仅是单方向的,而是逐渐进入相互贸易及相互投资的双向发展阶段。特别是日本出于阻止产业空洞化、提升经济发展活力的目的,开始积极地实施对外引资政策。到目前为止,中国企业对日经济合作还主要是以贸易及技术合作为主,但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产生了对日直接投资的愿望,如日本政府能够从实现出发制定切合实际的引资政策,是可能达到吸引中国企业进入日本的目的的。  相似文献   

18.
数据     
《今日辽宁》2014,(3):10-10
<正>2013年辽宁省农产品出口增长7.3%2013年,辽宁省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为51.3亿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长7.3%,占全省出口贸易总额的7.9%。数据显示,全省2013年农产品出口以一般贸易为主,贸易额为30.1亿美元,同比增长7.9%,占农产品出口贸易总额的58.7%;加工贸易方式贸易额为18.8亿美元,同比增长3.9%,占比为36.6%。民企和外企在农产品出口中唱  相似文献   

19.
经过两次“石油冲击”之后,日本进口商品结构正在逐渐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发生变化,即:在日本的进口总额中,资本设备和消费品的比重趋于扩大;工业用原材料的比重趋于下降;在工业用原材料中,“粗原料”的比重下降,而“材料性制品”(半成品)的比重提高。这意味着,日本的经济结构正在由进口“粗原料”,出口制成品向进口半成品,出口高度加工品转变。日本是我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我国重要的出口市场,日本进口商品结构的变化对于中日贸易,特别是我国的对日出口有直接的影  相似文献   

20.
中俄早期陆路贸易的回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俄早期陆路贸易的回顾胡礼忠在中国和俄国双边关系发展的进程中,各有优势而又互具吸引力的贸易往来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并显示了互补互利的巨大潜力。据报道,1992年两国贸易总额已达到58.6亿美元,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年份,1993年将突破70亿美元①。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