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各省、区、市、地等都在着手研究制订本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战略。面对当前的国内、国际市场形势及我国产业结构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地区制订发展战略尤其是在基本目标的确定和主导产业的选择上应有所遵循。本文就地区制订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应注意的问题和坚持的原则提出看法,以期为制订宏观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一点思路。一、地区制订经济发展战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在做产品广告时,如何灵活恰当地运用广告的各种表现方式,将有关产品品牌、商标、企业、企业所在地等有关信息有机地结合起来,传播出去,从而达到宣传产品,树立品牌,创造名牌商标,塑造企业形象,进而促进乃至带动一个地区经济发展的目的。这个问题既与企业的发展战略、产品策略、品牌策略、市场开拓策略等企业自身的因素有关,又与企业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特点、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等因素有关,并与企业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特点、发展水平、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等因素有关。处理得好,三者相得益彰,处理不好,也可形成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3.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涉及复杂的问题,最为根本的是发展战略问题。发展战略所要解决的主要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整体性问题、长期性问题、基本性问题和计谋性问题。《跨越———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作者———余远辉博士,紧紧抓住这一重大问题进行了较全面深入的研究,得出了较重要的结论,对民族地区的经济理论研究和发展实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是侧重于研究经济发展方向,远期目标及对改变地区经济面貌有显著作用的建设项目等:地区经济发展的策略问题,是侧重于研究为保证战略目标的实现所必需采取的经济发展步骤、方法、手段和一系列具体经济政策。地区经济的发展如果没有战略目标的指引,就没有前进的方向;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经济发展策略作补充,战略目标会因失去依据而流于空谈。因此,对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策略问题作一点探讨,或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5.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陕西和东部地区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县域经济落后 ,因此 ,结合陕西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 ,提出科学合理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是实现陕西经济全面发展的关键。当前 ,基于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一般理论和陕西的具体情况 ,陕西不同的县域应分别选择城郊型、平原型、资源型和山区型四种不同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6.
我校地方经济研究室的金奎方教授主编的《延边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一书是作者在多年来从事地方经济研究基础上,撰写的一部系统探索延边经济发展战略的著作。《战略》一书约16万字,共十章。第一章就延边州情,战略指导思想、战略目标、战略措施及发展途径等问题作了概括性的论述。从第二章起,就农业、工业、交通、第三产业、城市集体经济、乡镇企业、人口、对外开放等一系列发展问题展开论述。纵览全书,读者能感觉到该书条理清晰,结构分明,观点明确。《战略》一书自始至终贯穿着发展的主线。无论是总题分析,还是各专题分述,阐述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延边经济发展的深刻变化,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地展望了延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光明前景,使人们看到了延边地区经济繁荣的曙光。作为研究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的著作,《战略》具有如下三个显著特  相似文献   

7.
1—1 无论不同的地区在资源秉赋、技术状况及产业结构类型方面存在怎样的差异,他们都会面临一个共同的问题,即如何充分合理地、有效地利用本地区的资源,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就辽宁来说,解决这一问题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充分了解和估计本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这些环境涉及全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及其特征,以及未来中长期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结构演变对辽宁经济的影响。因此,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所面临的环境是一个包含由历史经过现阶段并指向未来的动态概念。只有从动态角度把握环境,才能使辽宁经济发展建立在全国总体经济发展战略和本地区资源优势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8.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是我国面对全球化战略发展所采用的重要策略,为民族边贸口岸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口岸经济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依托和保障,由于民族八省区的口岸经济发展水平和区位条件差异较大,文章根据口岸体系特征、口岸经济发展模式将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划分为四类区域,尝试从"一带一路"建设对不同类型区域的口岸经济发展带来的重大机遇进行探讨,并对民族地区口岸经济发展潜力和前景进行了预判,指出民族地区内陆沿边口岸经济受到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9.
陕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陕西和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县域经济落后,因此,结合陕西各地的资源禀赋和经济发展水平,依据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的一般理论,陕西各县域应分别选择城郊型、平原型、资源型和山区型四种不同的县域经济发展战略模式。  相似文献   

10.
在新的世纪中,在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今天,民族教育在我国西部民族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因此要使西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顺利地进行,就必须重视民族教育的发展和进步。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发展中的经济与东部汉族地区较为发达的经济之间,差距又会有明显的扩大。面对这一严峻的现实,少数民族地区必须重新审时度势,认真研究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科学合理地制定自己区域性经济发展战略。以便在整个国民经济格  相似文献   

12.
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是我们所面临的重大研究课题。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论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时指出:“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要给予必要的支援,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符合这些地区实际情况的政策,增强它们的发展活力,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繁荣。”这段话告诉我们,除了必要的外部条件外,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出路在于增加自身的活力,这就为我  相似文献   

13.
加快城市化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既是被历史进程证明了的经济发展或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当前我国正在实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战略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有其不同的内涵和外延。对于河南这样一个欠发达地区来说,加快城市化发展既是推进经济增长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一系列问题和矛盾的有效途径。但是,如何加快河南的城市化发展步伐,不仅有理论意义上的战略选择问题,还有许多实际操作上的问题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的发展不仅应当实行东南沿海地区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而且必须把积极推进西部的开放纳入全国总体经济发展战略。这既是西部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的强烈呼唤,也是三个地带的不同地区相互开放,各展所长,互补互济,协调运动,共同发展方针的要求。从这样的视角分析研究云南德宏自治州边境贸易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无疑是具有理论和实用价值的。  相似文献   

15.
解放50多年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人十分关注西部地区的发展。为了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他们进行了艰辛的探索和伟大的实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采取了不同的政策措施,提出了不同的发展战略,时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将会进一步推动西部地区经济的腾飞。  相似文献   

16.
地区发展不平衡会阻碍经济的全面发展,因此,对我国经济发展优先次序选择的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文章综述了经济发展优先次序的不同理论,对我国50多年来经济发展的次序做出了一个大体评价。  相似文献   

17.
中部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发展潜力和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的区域发展政策和投资重点的差异,中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出现了边缘化趋势。为了促进中部地区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国家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提出了加快中部地区快速发展的中部振兴发展战略。区域创新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对已有区域创新发展战略思路的评价和重新思考,对于结合新的发展实际,提出与时俱进的区域创新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区域经济发展中 ,发展极战略可为一国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发展路径。我国的区域投资布局可实施发展极战略来促进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即充分利用发展极战略增强投资集聚效应 ,增强反回波效应 ,强化发展极的扩散、辐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中国确定的国家战略,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掌握新一轮全球科技竞争的战略主动,关键在于创新创业人才队伍的培养。西部少数民族地区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地区的人才培养长期落后于全国,研究该地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路径对于提高该地区创新创业能力,推动地区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三大报告“关于经济发展战略”中指出:“对少数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要给予必要的支援,进一步研究和制定符合这些地区实际情况的政策,增强它的发展活力,促进这些地区的经济繁荣。”我国少数民族的聚居地区,大多是贫困地区,建国后,党和政府就十分重视发展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为此,采取了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政策和具体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