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哲学系75级学员和部分教师,响应英明领袖华主席关于大力开展创造性的学术研究的号召,最近,结合中国哲学史教学,就历史上哲学斗争和阶级斗争的关系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系、年级党组织加强领导,贯彻“百家争鸣”的方针,师生划苦钻研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认真查阅历史资料,由小组研讨,发展到全年级大辩论,出现了生动活泼的学习局面。讨论开展后,涉及一系列重要理论问题,如古代劳动人民有没有哲学,如果劳动人民有哲学,它同哲学史上唯物论和唯心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这两个对子的关系,哲学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工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就把民族问题作为中国革命总问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并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制定了一系列的民族政策,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胜利地进行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本文仅从四个方面略述管见。 1 适时调整、不断深化党的民族政策,指导全党民族工作的开展。马克思主义者在民族问题上的根本原则是“压迫其他民族的民族是不能获得解放的”,这就是说,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反对民族压迫,实现各民族的平等联合。中国  相似文献   

3.
我党历来很重视反对腐败现象。早在1948年12月14日,刘少奇在对马列学院第一班学员的讲话中就深刻地指出:“胜利后,一定会有人腐化、官僚化,如果我们党注意到这一方面,加强思想教育,提高纪律性,就会好一些”。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郑重地告诫全党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袭击,拒腐防变。尽管党中央对反腐蚀斗争保持高度的警惕,  相似文献   

4.
孙子,名武,春秋末期齐国人,春秋战国时期,是奴隶们纷纷起来造反,新兴地主阶级逐步登上历史舞台,腐朽的奴隶制度开始崩溃的社会大变革时期。孙子站在新兴地主阶级立场上,积极支持社会变革。据《汉书·刑法志》记载:“吴有孙武,齐有孙膑,魏有吴起,秦有商鞅,皆擒敌立胜,垂著篇籍。”由此可见,孙武同后于他的吴起、孙膑等人都是坚持法家路线的军事家。孙子所著的《兵法》十三篇,是春秋时期战争经验的总结,内容极为丰富,充满了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反映了法家进步的政治主  相似文献   

5.
历史剧在“四人帮”的破坏压制下,长期被打入冷宫。当时我们的思想就搞不通:为什么可以写历史书,讲历史课,却不许演历史剧呢?写书讲课也常常出错,为什么就不许历史剧出错呢? 大家都承认,历史剧不仅在劳动人民和青少年中传播历史知识,而且在激励人民的斗志和教育人民明辨是非,借鉴历史的经验教训方面也是有过重大贡献的。我个人是个戏迷,从小就爱看戏,历史剧就是我少年时代学历史的启蒙老师。许多人不一定愿意读  相似文献   

6.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民主党派,对于迫使蒋介石勉强维持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直到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起了重大作用。解放战争时期,共产党和民主党派的团结合作,又迫使蒋介石同意了在当时条件下对人民有利的五项政协决议,经过曲折反复的斗争,民主党派在国共两党间最终选择了共产党。在这期间,中国共产党在团结民主党派共同奋斗方面,有许多宝贵的历史经验和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对于巩固、加强和发展新时期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祖国统一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党的群众工作,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艰苦奋斗中,逐渐形成了“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这条路线很快成了我党根本的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成了全党遵循的基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历经70载。我党在实践中积累了非常丰富的群众工作的历史经验,本文试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8.
维系战后秩序40多年的世界两极格局,到80年代末迅速瓦解。当代世界正处于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国际力量出现了动荡分化、重新组合的局面。在和平与发展的总的时代旋律下,在此次建立“国际新秩序”的过程中,主要不是用以前的武力大战方式,而主要是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进行。尽管国际局势会出现一些不确定的因素,在总的和平屏幕中,不时会出现暴力冲突、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血腥场面;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社会制度的对立,使得“新秩序”的形成过程出现不可调和的矛盾与冲突,但是,国际资本帝国主义会突出“和平演变”一手,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与颠覆,企图重建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因而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大社会制度之间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成为矛盾冲突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皖南事变中我党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的经验时指出:“任何的人民革命力量如果要避免为蒋介石所消灭,并迫使他承认这种力量的存在,除了对于他的反革命政策作针锋相对的斗争,便无他路可循”。“但是斗争必须是有理、有利、有节的,三者缺一,就要吃亏”。正是由于我党正确地运用了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策略,成功地把民族  相似文献   

10.
民族关系是影响中国历代屯垦戍边事业兴衰成败的一个重要因素,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实践中,对如何处理屯垦戍边中的民族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妥善处理民族关系是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前提条件;为各族人民多办好事是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坚持民族平等原则,尊重少数民族习俗是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吸收少数民族职工,培养少数民族干部是屯垦戍边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这些历史经验成为中国屯垦戍边事业宝贵的历史财富。  相似文献   

11.
在7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同党内出现的各种腐败现象进行坚决的斗争,并在长期反腐败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主要有:反腐败斗争要紧密结合党的基本路线,围绕党的中心工作开展;加强廉政法规、制度建设、使反腐败斗争制度化、法制化;从严治党,严惩腐败分子;强化思想教育,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拒腐反腐的能力;建立和完善有效的监督机制,约束权力,防微杜渐。认真总结党反腐败的经验教训,对于推动当前的反腐败斗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论抗战时期我党干部教育的历史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我党在干部教育上取得了巨大成就,摸索出一条成功之路,为促进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其历史经验:一是党的高度重视;二是系统化的教育管理和行政机构;三是灵活、适时、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四是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精神和勇气。  相似文献   

13.
抗日战争,是全民族共同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民族解放战争。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的历史条件下,国内的民族关系也必然发生重大的变动,并具有前所不同的内容和特点。一中华民族团结御侮,共同抵抗日寇,赴抗日战争时期国内民族关系的基本特点。日本帝国主义妄图把中国变成它独占的殖民地,从而中日矛盾成为主要的矛盾,国内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在成为全国性的执政党以后,面临着新形势下的新考验,即如何跳出历代统治从艰苦创业到腐败灭亡的周期率。为此,中国共产党一直致力于防止和克服腐败现象,并且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本文仅就建国初期的反腐败斗争情况加以论述,并从中总结经验,以为今天的反腐败斗争提供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反腐败斗争的百年历史成就应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拒腐防变、新中国成立后运动反腐与重典惩腐、改革开放新时期制度反腐与体系反腐、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及反腐败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等四个方面来把握,其宝贵经验可以概括为:以鲜明的政治立场观奠定反腐败思想基础、以科学的任务目标观锚定反腐败斗争方向、以辩证的法治方略观推进反腐败标本兼治、以民心向背的动力观实现反腐败成效取信于民、以党的集中统一领导观保证反腐败斗争行稳致远。  相似文献   

16.
党的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指出:“改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民族关系,加强民族团结,这对于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具有重大意义。”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论述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时也指出:“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夏代,中国境内小国、酋邦、部落林立,夏王朝只是它们中间最强大的一个国家.夏朝末年由于桀的无道造成了夏族内部阶级斗争的激化,夏人“率怠弗协”,“皆有远志”,纷纷逃亡,使得夏王朝实力大衰,商族乘虚而入,灭亡了夏朝(详见本期殷伟仁《夏亡主因探讨》一文).殷革夏命是一个历史事件,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记载都是战国秦汉学者所写的,如:《孟子·梁惠王下》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  相似文献   

18.
从湖北在抗日战争中的重要军事战略地位对阻止日军“北进”和“南进”、支援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拱卫西南战略大后方,使日本逼迫我国政府屈服的政治企图破产等方面具有重要历史作用。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同志指出:“对于知识分子正确的政策,是革命胜利的重要条件之一。”中国共产党六十多年的历史经验完全证实了毛泽东同志这一论断的正确性。抗日战争期间是我党制定和贯彻知识分子政策的最好时期之一。认真地研究和总结这个时期的经验,对于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制定和落实知识分子政策,充分发挥知识分子的作用,有着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是我党实行民主执政的"试验田",其实践经验极其宝贵,对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执政方式实现向"科学、民主、法治"的转变具有重大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