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9 毫秒
1.
手机短信的社会负面影响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思林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6):78-80
本文针对目前手机短信流行的现状,提出了短信普及的原因;从冗余信息,虚假诈骗性信息,危害国家安全的反动政治信息,恫吓、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信息,淫秽色情信息,破坏性信息等方面分析了不良短信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时从手机运营商、政府、手机制造商和手机用户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王雪环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8(2):121-125
手机短信作为一个新生事物,有着其他通讯方式无可比拟的优点和特性.不仅具有很强的时代性,而且它将民间的、私下的、口头流传的文化以文字的形式传播开来,越来越进入大众的视线,充分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特征.具体表现为:它渗透了东方的哲学观念,表现了中国人的民族文化心理,反映了国人崇文尚诗的习惯和意趣,体现了中国民间文化的特征等. 相似文献
3.
蒋晓丽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8(1):136-139
围绕着手机短信本体论、及其给社会生活的影响对中国手机短信研究进行扫描."哥伦比亚号"事件揭开了研究者对手机短信媒介功能的讨论,并以其是不是"第五媒体"形成正反论战两派;以"非典"事件为切入点,研究者关注手机短信在人际传播、心理乃至文化上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史桂仁 《广西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Z2)
目前,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被称为"第五媒体"的机短信,其快捷、便利、成本低廉等特点弥补了传统媒体的不足,成为当代人们日常信息传播重要渠道和载体之一。手机短信具有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双重功效,是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完美结合。当然,我们在看到短信传播巨大优势的同时,也要充分认识它在传播中显示出的矛盾性和负面性。 相似文献
5.
李建秋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82-87
手机作为传播媒介,迅速影响到现代社会和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步取代了书信、电话、电子邮件等,成为人们亲情祝福和朋友拜年的主要方式。手机短信以其强大的传播功能,强化了人们传统节日的时空意识和节庆仪式,丰富了传统节日的娱乐活动,拓展了节庆祝福和信息传递的表达形式。节庆中的手机祝福和拜年短信对民族文化传统的喜爱与继承,表明了新媒体并不是解构传统文化的,而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与传统文化双向互动,从而形成了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传播文化。 相似文献
6.
“拇指文化”演绎语言新时尚——手机短信的语体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毛力群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5):70-74
随着我国手机用户数量的持续稳定增长,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新的人际沟通方式已深入并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拇指文化由此而演绎了语言的新时尚.本文拟就短信语体的特征、类型、成因及手机短信发展趋势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手机不良短信的社会影响及其综合治理策略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刘思林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53-56
本文针对目前手机短信流行的现状,提出了短信普及的原因;从冗余信息,虚假诈骗性信息,危害国家安全的反动政治信息,恫吓、暴力、凶杀、恐怖或者教唆犯罪信息,淫秽色情信息,破坏性信息等方面分析了不良短信对社会的负面影响;同时从手机运营商、政府、手机制造商和手机用户等四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8.
幽默手机短信因其语言的幽默简练,表现手法的新颖独特,而得到现代人们的喜爱,本文从语用预设的角度对这种短信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分析时所基于的理论基础是语用预设具有共知性,合适性,可取消性和主观性等特点,可以用来恰如其分地分析幽默短信。 相似文献
9.
赵文敏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1):65-68
手机短信作为一种时尚的交际方式,已广泛用于节日祝福等领域,对人们的传统的交流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文章首先从语言学角度来讨论节日祝福类手机短信的语言特色,比如语音方面押韵、词汇上的修辞格的运用、句法结构上结构句式整齐;然后从社会文化方面浅析其时代的痕迹,俗文化与雅文化的结合、短信蕴含的信心与幽默、精神与娱乐的结合正是当前经济社会的特征在短信中的反应。 相似文献
10.
杨雪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2):102-104
手机短信铺天盖地,内容丰富多彩,雅俗共赏,不但丰富了现代人的闲暇娱乐生活,同时也体现出了独特的后现代审美色彩。本文试从平等自由性、解构颠覆性、游戏戏谑性、复制平面化四个方面来阐释手机短信的后现代审美特色。 相似文献
11.
文化价值的人学阐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万光侠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3,48(3):7-12
人的非功利性存在特性决定了人的文化特质。文化是人的存在方式。文化价值是指文化作为客体 ,它对于人的文化本性和需求的意义。文化价值旨归主要体现在文化与社会发展及其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两个维度。发展先进文化 ,必须努力建构与现代化相适应的功利与公正相统一、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相统一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价值观 相似文献
12.
施雨丹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4):46-50
生生和谐是儒家思想的最高境界。它不仅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圆满体现 ,更是人际相处的理想模式及个体生存方式的最佳状态。 2 0世纪“人类中心主义”大行其道 ,导致了人与自然的严重对立 ,人类自身也面临着各种挑战。在人类面临生态危机、人际危机、精神危机等诸多社会问题时 ,求和至同的儒家思想无疑为我们未来社会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知音文化是湖北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力量。然而,历来对于知音文化的理解一直停留在知音故事层面,未能进一步深入。事实上,知音文化与楚地的风俗民情以及道家自然哲学之间具有深刻的渊源关系。时至今日,知音文化仍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与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14.
王明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7(2):66-68
彝族木刻包含商品交换、宗教祭祀、军事征伐、调解婚姻纠纷、政治行为等方面文化含义,是加深理解彝族传统文化的新视点. 相似文献
15.
《学记》被称为"教育学的雏形",却是"中国教诲观念的化石"。以朱熹和阿贝拉尔为例比较中西方的经学研究,以王守仁和罗耀拉为例比较中西方对于教育教学规律的认识和研究,以及比较我国南宋以后书院发展和欧洲早期大学合法化历程,"建制性基础缺失"应是《学记》"石化"的根本原因。《学记》所以"长不大",王阳明所以难挽衰世之弊,书院所以要皈依科举,缺少Logos、Law、Specialist、Religion的维护和支持应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李若青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17(1):62-65
民族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中的展现。盂定傣族有着本民族深厚的传统文化,并体现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用和影响着本民族的发展与繁荣。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孟定傣族获得更大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7.
邬晓燕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9(4):84-89
科技风险是现代社会的主要风险源。人们更多关注现代科技产生的灾难风险、市场风险和利益损失,却忽略了其文化风险。从文化的要素层面来看,科技风险表现为科技发展对伦理道德、观念意识、心理趋向和价值取向构成的巨大挑战;从文化的关系层面来看,科技风险体现为对人与自然、人与人、新旧科技文化、文化与文化之间的关系制造深刻冲突。我们应当转变风险意识,从技术、建制、管理、文化、社会等层面整体有机地防范和管理科技风险,形成完整的责任链条。 相似文献
18.
谢蓉蓉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1):25-30
以宁波史上《英话注解》(1860)为研究对象,分析该洋泾浜英语文本中各门类、词项和句子等语言要素所体现的标音文化特色,海洋文化和商帮文化特色,该文本在中国海洋文化的传承传播,商帮文化的形成发展以及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也可为现阶段海上丝绸之路建设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9.
问永宁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3(3):126-128
本文是一篇阅读《太玄》的读书札记,系文献研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一些相关文字作了新的解释.这些解释对于阅读《太玄》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
20.
问永宁 《甘肃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26-128
本文是一篇阅读《太玄》的读书札记,系文献研究。在这篇文章中,作者对一些相关文字作了新的解释。这些解释对于阅读《太玄》提供了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