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伦理意识是工程实践主体的一项重要素质。工程实践主体的伦理意识包含场域伦理意识、责任伦理意识、问题伦理意识三方面的内容。伦理意识要求工程实践主体处理好工程活动的价值排序与行为选择问题,要求工程实践主体按照真、善、美的规律来建造工程。  相似文献   

2.
论编辑的主体意识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编辑主体意识是编辑活动作为一种创造性工作的本质的规定性,是对编辑劳动实践本质和规律的抽象和概括,是通过编辑活动而发展自我的一种自觉的能动的意识。它包括编辑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权责意识和人格意识。  相似文献   

3.
实践活动类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需要是实践活动的动因 ,主体的“需要结构”把实践活动区分为历时性的四个阶段 ,社会作为主体的存在方式 ,又把实践活动的四个阶段转换为共时性的四个类型 ,即探索实践、创造实践、变革实践和生产实践。不同类型的实践活动有不同的目的 ,主体目的规定了实践活动类型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形成主体和客体的阶段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实践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践价值论”是相对于从存在观点出发的单纯客体价值论和从意识观点出发的单纯主体价值论提出来的。单纯客体价值论认为 :价值源于客体 ,从根本上说 ,“价值”是个属性范畴。单纯主体价值论持完全相反的看法 ,认为价值源于主体 ,物的价值是人赋予的 ,没有人 ,物自身则毫无价值 ,从根本上说 ,“价值”是个功能范畴。实践价值论认为 :价值源于实践 ,价值的实质在于实践活动中的人和物、人和人、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影响 ,特别是由这种作用、影响所产生的效应、效益所具有的意义等 ,因此从根本上说 ,价值是标志实践活动中主客体之间所具有的作用、影响、效应、意义的关系范畴。价值标准是实践主客体相互作用影响的大小或程度。价值实现的场所、过程 ,一时一刻也不能离开实践  相似文献   

5.
实践效率主要指实践主体在实践活动过程中所付出的体能、智能、时间、信息等与实现的目的或目标(即,实践活动的产出)的比值。关于制约实践效率提高的因素,总括起来主要包括实践主体因素和实践客体因素两个方面,进一步来探讨制约实践效率提高的因素,这不仅有利于人们提高在具体实践活动过程中的效率;而且还有利于深化对实践唯物主义研究。  相似文献   

6.
社会规律生成的机制包括自然机制与实践机制。社会规律生成的自然机制是指社会规律是在扬弃自然界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并且它是以自然界规律为本体原型的。社会规律生成的实践机制意在说明社会规律是在实践活动的必然性中生成的,这种必然性包括三个关键环节即需要的必然性、交往的必然性和意识的必然性。必须从自然与社会的辩证统一中去考察社会规律的生成。  相似文献   

7.
主体意识在实践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主体意识不仅使人成为变革世界的实践活动的主体,而且还使人具有了自我意识,将自己从自然界中分离出来使自然界和对象世界分别开来,从而形成了主客体关系和人在这种关系中主体性地位.主体意识作为实践活动中的内在要素和本质方面不仅是实践活动的前提,而且对物质的感性过程起着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目的作为规律”思想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体的目的作为规律决定其活动的方式和方法,这是马克思辩证历史决定论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思想。但是,长期以来,这一思想并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更没有得到正确的阐发。马克思这里所讲的“目的”不是主观臆想的东西,而是指“实践观念”。实践观念的构建受外在尺度、内在尺度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实践观念的多样性揭示了主体选择的根据、自觉能动性发挥的空间。实践观念是客观规律性与自觉能动性、历史决定论与主体选择、外在尺度与内在尺度的一个结合点。“目的作为规律”思想说明人们能够尊重的只是反映到人的头脑中的客观规律,这种被认识到的规律具有相对性,人们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具有过程性,因此,人们尊重客观规律也就具有相对性、过程性。  相似文献   

9.
一种社会实践活动能否作为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 ,取决于参与这一活动的主体的数量和这一活动的影响力。按照这一标准 ,科学实验活动不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 ,“文化实践”活动才是社会实践的一种基本形式。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当代实践主体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分析了当代实践主体的五大特征:一、主体素质的“知识化”特征;二、主体组织的“两极化”和“网络化”特征;三、主体活动的“创造性”特征;四、主体关系的“灵活性”特征;五、主体价值的“社会人”特征。这五大特征从不同的方面反映了知识经济时代实践主体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道德教育的“主体—客体”结构和“主体—主体”结构不足的基础上 ,提出了“主体—客体—主体”的交往实践结构。并分析了道德教育交往过程的环节 :主体活动与心灵对话、体验与共鸣、领会与共悟、理解与共识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实践概念的理论本质是什么,实践活动的界限应该怎样划分,这是一个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赵家祥教授认为把“精神活动”当作实践活动是“泛实践论倾向”,笔者认为这是把“思维活动”称作精神活动而产生的误解。实际上深层次的问题是,思维活动是否应该从实践去理解,这才是我们应该解决的问题。从实践唯物主义的理解来看,马克思的实践概念是对人的活动的整体性的规定,应该包括对思维活动的规定,如果实践活动不包括思维活动,那么,只有感性活动的实践何以能够实现人的本质力量?精神产品又是怎样被生产出来?实践概念对人的活动的整体性规定与实践概念的感性活动出发点原则是完全一致的。从实践唯物主义原则出发,实践活动的界限就应是不同实践活动之间的界限。  相似文献   

13.
孔子认为,人是具有坚定信念的实践主体,按照道德品质的优劣这个实践主体可以分为君子与小人,根据社会地位或活动内容的差别,实践主体又可以分老农、老师与学生、贵族和国君。在肯定人的实践主体地位的基础之上,孔子精心构建了学习、爱人、孝悌、忠恕、为政和“勇”等实践内容,并凝聚出以人为中心、充分肯定人的主体价值、重视道德和政治、设定外在约束四个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已成为行政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课题。创新行政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方法,首先应树立三大意识,即学生主体意识、教学效益意识和整体优化意识;其次,要以加强和改进案例教掌法作为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突破口,以探索建立“师师互助”长效机制、大力提倡情景模拟教学法、积极引导开展社会调查作为创新实践教学方法的重要支撑,以此构建“四位一体”的实践教学新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西方文学史中文学与疾病的事实联系出发,着重从比较文学角度和文学主体生命机理的视野,探究二者联系之奥秘。它们是:文学与医学在交汇中互惠互利;文学主体成功与否与其整合意识结构中的介入,生命意识的自觉、强化程度有很大关系。在此基础上,悟出它们的实践意义:文学与医学加强合作,在经济大潮中大有用武之地;正视文学主体活动中的生命状况特别是负生命状况的“小背景”。  相似文献   

16.
本文结合现当代科学发展新成果,立足于“从事实际活动的人”这一唯物史观的理论出发点,考察了主体与客体、必然与偶然、客观规律与主体活动之间的辩证关系。文章认为,基于实践主体的能动选择和积极创造,一切现实关系和现实事物都不可能是严格预成的或纯粹决定论的,所谓必然性、规律等等也就不可能是外在于主体及其活动、足以先在地决定一切的绝对存在,而是同主体实现其价值目标的选择活动混然交融的属人过程。由此提供了一个扬弃决定论哲学框架、弘扬主体自为创造精神的选择论思路。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价值评价衡论朱旭红社会主义实践在本质上是有意识、有目的的价值追求和创造活动,其意识和目的的活动实际上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内容、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的认识活动,既包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知,又包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评价;既包括对既成社会主义实践价值的“事后...  相似文献   

18.
交往就是合作 ,就是实践本身 ;交往不只是物质层面上的变换 ,也不只是精神层面上的变换 ,还包括物质层面与精神层面相互间的变换 ;交往的成因不是中介客体的一致性 ,而是认识活动与改造活动相同一的实践过程本身 ,在根本上说是人的自我生成、自我塑造、自我确证也就是人之为人的内在本性。应该以“主体—主体”结构代替“主体—客体—主体”的三极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9.
主客体之间的“关系”是解读工程实践和工程哲学的关键。在工程实践中,主体是多重主体,客体也是多重客体,主客体之间的界限是模糊的。理解工程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的关键是存在论意义上的实践。  相似文献   

20.
教师的主体意识是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是新时代高素质教师培养的焦点。教师主体意识是教师对自身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本质、地位和价值的自觉认识活动,对其作为教学活动主体的感受,以及为了争取获得主体地位,主观能动地使自身得到发展的意愿。教师主体意识包括教师职业认知、职业情感、发展意愿三方面,对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价值在于三大要素分别作为“方向盘”“引擎”“油门”,共同驱动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的发展,这是诠释主体意识对教师核心素养和能力作用价值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