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城市化与产业结构升级的协调发展,本质上是保持城市化水平与一二三次产业的发展速度相协调。产业结构的升级是指三次产业的就业比重和产值比例,由低水平逐步过渡到高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必然会使农业从业人员的比重下降,农业产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降低。城市化与工业化是同步的,聚集效应使得工业集中分布在城市,并提高了城市化水平。城市化水平的提高伴随着工业从业人员比重上升,工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是城市化水平提高的持续动力,在城市化的加速阶段,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比重增加,第三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持续上升。要保持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应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相似文献   

2.
中国工业化的进程、问题与出路   总被引:133,自引:0,他引:133  
本文从我国工业化的特殊性出发 ,以人均收入水平为主、三次产业结构和工业内部结构为辅来分析工业化进程 ,认为当前我国的工业化只处于中期阶段的上半期 ,但产业结构偏差和工业结构升级缓慢 ,影响了工业化中经济的持续增长和增长质量的上升。因此 ,现阶段推进工业化的模式应该是 ,通过加快第三产业发展来带动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农民收入水平较快提高 ,消除人均收入水平与工业产出比重不协调而产生的需求制约 ,以支持工业化阶段的演进和经济较高速稳定增长 ;同时 ,通过加快体制改革促进市场化、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协调发展 ,加快装备工业发展以带动工业结构升级 ,推动经济增长质量的提高  相似文献   

3.
中国沿海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发展偏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和城市化的高度相关性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是一个被普遍证明的规律。城市化超前或滞后,都会带来一系列后果,影响制约经济发展。基于已有的对工业化城市化变动关系及水平评估的研究成果,笔者选取深圳、厦门、青岛、宁波四城市为代表来研究我国沿海城市的工业化城市化问题,着重指出它们之间的偏差及产生偏差的原因,包括共同原因和特殊原因,并提出了促进工业化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从人口迁移角度而言,城市化即农村人口转化为城市(镇)人口或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城镇人口比重低于非农产业就业比重是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受阻的注脚.受阻原因可以归结为政府的缺位、错位与越位所致,分别体现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制度性障碍;城市化盲目追求速度、忽视质量;市场力量推动的大城市扩张受抑.城市建设和发展应以市场化为主要手段,政府的主要职责在于提供系列制度保障,实现农村劳动力彻底转移.  相似文献   

5.
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延中 《学术界》2002,(4):70-84
本文研究了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的非协调性 ,分析了这种非协调性的经济社会原因与体制根源。在此基础上评述了中国城市化政策的历史地位和功过是非 ,指出应当十分重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协调发展问题 ,并提出了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农民工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葛金田 《东岳论丛》2004,25(2):80-83
城市化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城市化的必然结果 ;目前中国的城市化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 ,城市化水平滞后严重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 ;城市化进程中面临下岗职工再就业、新增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矛盾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 ;农民工已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焦点问题 ;要彻底清除限制农民工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歧视性政策和规定 ,确保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逐步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7.
中国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农村劳动力转移机制研究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农村劳动力转移包括农业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的转移,它们分别构成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主要内容.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相互关系及其演进过程入手,通过对工业化国家发展历程的剖析,进而得出在不同发展阶段,产业变迁与劳动力转移速度、规模之间的关系;根据这一规律,对中国进行了实证分析,得出劳动力转移的特征与模式;并使用计量经济学方法,研究了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动力与阻力.  相似文献   

8.
新疆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研究 ,是当前经济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 ,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密不可分。而新疆城市化与工业化的进程及关系 ,是本文的研究重点。文章对新疆的城市化与工业化关系的历史和现状进行比较分析 ,得出一个结论 ,即实施城镇化战略是新疆城市化与工业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和关键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入手展开论述,较为深入地分析目前我市工业化及城市化的现状及需解决的问题。接着从抓好城市规划编制及实施、市政基础设施和城市绿化生态功能建设为工业建设提供支持,以及发展城市工业推动城市化进程这两个不同角度探讨促进我市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中国城镇发展中的就业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镇层面的城镇化与以城市为中心的城市化不同,它除了从需求角度影响存量劳动力的就业外,还会从多个维度冲击农村劳动力的劳动供给意愿,并改变劳动力蓄水池的容量。基于河南、湖南等五省的调查发现,城镇化普遍提高了各类劳动力的非农供给意愿,但并没有绝对改善非农产业的劳动需求,因而导致了不同的就业后果。依托中心城市辐射效应来推动城镇发展的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协调推进,非自愿型失业明显减少;在那些脱离周边城市的协同效应而孤立推动城镇化的地区,非农产业的发展滞后,非自愿型失业现象反而加剧。因此,在乡镇层面推动城镇化迫切需要解决产业融合的问题,这有待于对城镇化推进模式进行更系统的整体设计。  相似文献   

11.
一、引言 作为一个经济学范畴的概念,“非农化”指的是非农产值在社会总产值中的比重不断增加和非农产业的劳动力在全社会劳动力中的比重不断增加的过程。自1949年以来,中国农村的非农化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1949—1957年的农村工业萌芽时期;1958—1959年的“公社工业化”时期;1959——1965年的非农企业调整时期;1966——1978年的非农产业发展停滞时期和1979年以后的非农产业大发展时期(辜胜阻:1991)。从这五个阶段的发展后果来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卜余年来,使中国农村经济真正发生深层次结构性变化的是自1979年以来的非农化。换言之,正是1979年以来的新时期的非农化才使中国农村经济结构发生了本质性的变化。 作为一种结构性的动力,1979年以来,非农化的大规模深入的展开促使了中国农村家庭的逐渐由传统的农村家庭向现代城市化家庭的转变。当然,作为一个过程,农村家庭的这一“非农化”也是渐进的,而经济领域结构性转变的中国特色对于家庭领域这一渐进的特征也无疑有着某种规定性。那么,在这一渐进中,农村家庭出现了哪些特点?与其它年代相比,其差异性如何?家庭变迁与社区非农化的相关性如何?这就是本文力图解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人口城市化与非农化关系的再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城市化研究过程中 ,许多学者都认为中国的工业化模式造成了城市化与非农化的背离 ,致使人口城市化水平滞后于非农化水平。这种滞后会带来偏差吗 ?通过中外比较和数理分析 ,得出如下结论 :中国的城市化水平与非农化水平还是相吻合的 ,并未出现偏差 ,非农化率大于城市化率是符合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  相似文献   

13.
发展经济学二元结构理论与我国城市化的困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结合我国城市化的实践 ,分析了发展经济学二元结构理论有关城市化的思想及其局限性。认为中国城市化严重滞后于工业化 ,极大地制约了市场容量的扩大和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加速城市化进程是改变中国城乡二元结构的客观要求 ,也是实现工业化与城市化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今后几十年内 ,是中国城市化能否取得决定性进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实现城市化应当选择一条具有本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  相似文献   

14.
欠发达平原农业区工业化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所在,而发展的实质是工业化.欠发达平原农业区的农村工业化并不就是把企业散布在农村,而是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被吸纳进非农产业,实现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15.
河南城市化进程缓慢,城市化水平低,明显滞后于工业化。与全国平均水平比较,相对于产值比重,第一产业的就业比重显著偏高,第三产业的就业比重严重偏低。通过构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模型,对河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要素进行量化分析,可以发现,河南第一产业存在大量剩余劳动力,制约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最主要的因素是转移空间不足,即二、三产业就业容量不足。其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尤其是其内部构成不合理,是导致转移空间不足的重要原因。这为提高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加快河南城市化进程提供了政策启示:发展第三产业的政策导向必须兼顾产值增长和就业机会的增加,提高其就业容量;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增加劳动密集程度高及非公有制部门的比重。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农村人口比重按户藉计算至今仍占70%左右,城市化水平和工业化水平都还很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任务很重。即使不按发达国家农业人口仅占2%的水平,而根据中国国情作一定的保留,中国也需要最终从农村中转移出至少5亿以上人口。据估计目前我国农村中的剩余劳动力已达2亿,这部分更是急待解决的问题。中国经济要获得  相似文献   

17.
工业化中期农村服务业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工业化的过程是非农产业比重不断提高的过程,也是服务业产出比重逐步上升的过程.目前,我国经济发展总体处于工业化中期,同时也处于服务业加速发展的重要阶段.农村服务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繁荣和发展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服务业发展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但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在工业化中期,围绕新农村建设,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发展农村服务业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建设应同步陈铁军实现工业化、城市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从不发达走向发达,从贫困走向富裕的物质前提。目前世界人口城市化的平均水平约为45%,发展中国家已超过30%,发达国家已达80%,而中国仍然长期固定在20%左右。问题在于:中...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转轨经济的框架内,从工业化战略转型视角考察中国城市化路径变迁.认为在计划经济条件下,中国城市化路径由重工业优先战略内生而成;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化与农村工业化相伴生,表现为中国城市化的路径依赖;经济体制向市场化转轨和发展战略转向新型工业化,既奠定了城市化的体制基础,也强制解构了与传统工业化、城市化相依存的制度安排,诱致与新型工业化、城市化相匹配的制度安排,进而实现了中国城市化的路径替代.  相似文献   

20.
中国就地城市化战略的实质是农村工业化,而农村工业化却最终导致中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恶化.化解农村环境危机要从根本上转变中国的城市化战略,把以小城镇为主的城市化战略转变为以市场竞争为基础的城市化战略,即在统一城乡建设用地、劳动就业、环境保护等制度的前提下,建立“就业地入户”的户籍制度和以户籍人口增长为基础的建设用地审批制度,切实保障公民平等的就业权利和社会保障权利,依靠市场的力量决定各类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