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仫佬族民间把土俗字与汉字混用,记录了本民族民间文化,这是多民间文化交流的结果,特别是汉文化的影响在起着相当大的作用。仫佬族土俗字反映了仫佬族对待异族文化的开放心理、民族思维价值取向和民族的自主意识。  相似文献   

2.
乔伊斯《艺术家年轻时的写照》的开头颇具研究价值。乔伊斯通过描写该书主人公斯蒂芬的心理活动,既强调了非理性因素的重要作用,也使斯蒂芬的思想演变为"行动";他巧借有关普罗米修斯的典故,间接地说明斯蒂芬具有不屈于权威的意志力,并预示了斯蒂芬将选择一条艺术创新之路;他以象征性手法表现出政治对人的压抑,暗示了斯蒂芬因不满异族统治和严酷的天主教教义的束缚,而要在思想上与顺从异族统治和天主教教义的"家"和"祖国"决裂;他通过一系列别具一格的叙事手法,把审美价值与实用价值区分开来。  相似文献   

3.
主体实践价值辛世俊人是一种多重的存在:自然的存在,理性的存在,社会的存在……但人之为人的最根本的存在是主体的存在。人之优越于动物,恰在于主体与客体的分化,人能够把自己视为主体,把他物视为客体。主体的人的根本特性在于自主性、自为性、能动性、选择性和创造...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科学的实践观,它以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具有革命的功利主义特质。它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作为人的本质视为实践观的逻辑起点,把"社会进步、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视为实践观的根本目的,把"集体主义"视为实践观的基本原则,把"动机与效果相统一"视为实践观的道德评价标准,等等。很明显,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革命功利主义思想,完全区别于西方功利主义思想,是对后者的极大超越,是引领社会和谐发展、实现中国梦的理论旗帜。  相似文献   

5.
被视为19世纪末上流社会的"御用文人"的保罗·布尔热,是法国心理分析小说的鼻祖,其作品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并以独特的心理分析和细腻的心理描写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代青年人的彷徨与苦闷,在法国文学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笔.  相似文献   

6.
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制约了颜色词的意义演变,颜色词的文化意义又折射出了丰富的文化内涵.由于文化内容、文化传统和文化心理有异,很多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差异较大,容易造成理解和表达上的错误.本文运用语义学和语用学的理论,对"颜色词"在英汉文化交际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论述了英汉颜色词的文化内涵的异同,及产生的原因.旨在增强人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促进异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相似文献   

7.
在日本文学史上"风雅"一般指全体艺术,而贯穿在松尾芭蕉艺术之道的"风雅"为俳谐之意.松尾芭蕉把乾坤之变视为风雅之因,在天地自然变化之中一味追求新的俳风,直逼以"诚"为本的风雅之道.当时松尾芭蕉接受中国文化时的审美心理的调整过程,以及创造新质的选择机制,从他的旅行记中得到了阐释.  相似文献   

8.
藏语白色颜色词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民族在审美心理中把“白色”视为洁净、诚挚、正直、高尚、忠诚、磊落品德的象征和寄托,体现了藏民族独特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模式。  相似文献   

9.
本文借鉴法国形象学理论,探索《山海经》中决定异族形象的变形逻辑出发点与华夏人自我认知的关系。《山海经》中自我认知与异族想象包含了一定的华夏自我中心主义,但是也包含着对于异族和异族文化的尊重与包容。这对形成中国多民族政治共同体具有正面意义。而华夏人对待异族的独特方式,可以部分地纠正法国形象学理论。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学习"边缘态"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校大学生的学习中,有一种想学又学不进去的现象.通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我们可以把这种学习状态形象地视为一种站在学习门口的"边缘状态",简称为学习"边缘态".根据大学生学习"边缘态"发生的一系列原因,以及许多教师在教学与心理辅导中引导学生摆脱"边缘态"的策略和操作经验,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的学习应给予重视和相应的指导.  相似文献   

11.
文学从作家的内心走向读者,成为不朽作品,是一项伟大的创造活动,如何归纳这种成就,离不开这两个概念:民族性与时代性。将文学置于一个内向的纬度来看待其民族性与时代性,意味着必须面对民族题材及其与文学主题的关系;将文学置于一个外向的纬度来看待其民族性与时代性,则意味着文学必须面对它的商业、社会、文化价值。本文从这两个角度来谈叶梅与池莉作品的民族性和时代性以及两人的创作中的共同元素即对人性的书写。  相似文献   

12.
李斯特与匈牙利狂想曲中的民族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论述李斯特的生平和初步对《匈牙利狂想曲》的研究,进一步探寻李斯特在这一作品中所体现的民族性的特点。通过对《匈牙利狂想曲》民间素材上的分析来说明李斯特的民族性在其创作中的反映。文章剖析了李斯特在匈牙利狂想曲中融入了爱国主义的精神,也阐明了《匈牙利狂想曲》中融入了李斯特本人的创作艺术风格,这也正是《匈牙利狂想曲》成为不朽之作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13.
早年毛泽东的国民性改造思想表现出"复古求解放"的特点.1916年以后,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变化,他的国民性改造思想发展到"树"资产阶级新民阶段,表现在国民性改造目标实现由"民"到"人"的时代切换国民性的批判深入到了民族文化心理层面;国民性改造方法选择趋于可操作性,凸现出"中西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建设国家文化公园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推动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推进文化强国建设的重大文化工程,是实现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的“国之大者”。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过程本质上是国家文化标识建构与文化空间生产的过程,“国家性”在其整体定位、建构意义与实现路径三个方面贯彻始终,并指导着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国家性”是国家文化公园的鲜明底色,也是建设国家文化公园的基石。因此,推进“国家性”建构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15.
对国格的特点、国格的表现种类进行了探讨,意在认识新时期的国格发展规律,促进新时期的国格建设。  相似文献   

16.
魔鬼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艺术形象,传统上我们通常把它单一地理解为上帝的对立面、恶的化身、人类罪恶的诱骗者,然而从人学的视角去分析的话,就会发现"魔鬼"的存在,纯粹是因为人的存在而具有意义的,魔鬼既是人的本我的体现,又是人的自然生命力的象征。从魔鬼与上帝的关系、与恶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三个方面,并且以精神分析学、文化学、政治学为不同的切入点,才能认识到魔鬼这一艺术形象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丰富内涵及其演变脉络。  相似文献   

17.
"羊的门"是一个恰当的隐喻,它不仅巧妙地揭示了我们这个民族懦弱短视且缺失自我的文化心态,而且引发了我们对"门"(民族出路)的再思考.本文试从现代性和国民性的角度,分析作者在文本中进行的民族之思.  相似文献   

18.
《故事新编》问世以来,对其解读的方法很多,而从“精神战士”的鲁迅出发去认识这部独特著作的意义和价值,不失为一种有益的尝试。鲁迅从一踏上文坛就以一个“精神战士”的角色出现,他的小说针对的主要是“国民性”问题,《故事新编》同样是一部演绎他拯救国民性情结的小说。  相似文献   

19.
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典型性特征及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形成,是受俄罗斯文化、俄罗斯地理上东西之间的矛盾以及俄罗斯社会结构之间的矛盾等诸多因素的制约而形成的,探讨和研究俄罗斯民族性格有助于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  相似文献   

20.
汉姆生是鲁迅曾着力评介的挪威作家,但两人的关系一直疏于研究。鲁迅对于汉姆生的兴趣,一是他的创作为鲁迅改造国民性提供了正面参照:在汉姆生那里,挪威民族所表现出来的自省、救赎、宽大、包容、坚韧、顽强等民族性格,成为鲁迅改造中国民族性格的重要标的;而汉姆生的以现代主义手法令文学对现实生活的描写达到传统现实主义作品难以企及的细腻与深度,使同样进行了现代主义创作的鲁迅感觉亲切,获得共鸣。这确实进一步昭示出鲁迅与世界文学发展同步的伟大战略眼光。同时,鲁迅也指出汉姆生作品的不足,宣称他并非是一个真正的左翼作家,引起我们对汉姆生后来的政治堕落与其思想创作有无联系的深层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