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校园文化建设与大学精神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精神的具体化和表现形式。大学精神隐含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是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提炼和升华。本文通过对校园文化和大学精神的内涵定义,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培育大学精神,促进校同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建设校园文化与塑造大学精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精神是对校园文化的高度凝炼和提纯,是校园文化的精髓。校园文化、大学精神在高等院校发展过程中所显示出来的精神力量,是影响高等院校综合实力的基础性、长期性、战略性要素。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塑造大学精神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要求。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继承和发扬本校的个性特色,在内容和形式上积极创新,这是增强校园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培育和弘扬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培育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大学精神,坚持以大学精神统领校园文化建设,坚持“以人为本”的校园文化理念,培养高尚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提高校园文化辐射力度,是创新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大学精神的培育与校园文化建设——宿州学院个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宿州学院建校60周年的实践.阐述了宿州学院大学精神的内容框架,分析了大学精神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论述了大学精神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以及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培育有特色的大学精神,认为宿州学院的大学精神是由宿州学院的历史、传统、地域文化的影响、学科特色和知名学人的品格、气质、生命力和创造力共同孕育的。  相似文献   

5.
“校史建设”既包括校史的挖掘与整理(即校史的编史过程),也包括校史教育(即校史的传播与承续过程).作为大学精神的重要来源和载体,校史对大学精神的凝炼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做好校史建设这一基础性工作,并在校史建设过程中凝炼大学精神、发挥大学精神重要作用,是促进学校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6.
经典大学精神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而经典大学精神则是弥足珍贵的教育文化财富。以经典大学精神为指导,系统建设校园环境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培育特色精神文化,对克服目前校园文化建设所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和质量,全面优化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和谐校园文化:新时期大学建设发展的精神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在社会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网络社会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进程中,大学在思想、观念、道德意识等方面逐渐走向破与立的抉择期。因此,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论以开放精神培育大学和谐校园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作为传承文化的重要场所争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不仅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还对社会有巨大的辐射和引领作用,而大学的建设与发展离不开和谐校园文化的支持.改革开放30年,开放精神对中国社会的发展,特别是对高等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新形势下,弘扬开放精神,培育大学和谐校园文化,对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大学精神的视角透视校园文化建设,挖掘大学精神的人文关怀实质,主张从伦理之维和审美艺术之维来建设校园文化。对于前者而言,就是营造理性启蒙和自律理性的文化氛围;对于后者来说,就是倡导艺术自由、审美个性的文化氛围。二者的共同作用,可以有效地促进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关于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校园文化分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三个层面,校园文化是一个主动营造的过程,是一个内化的过程,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在于培育大学精神和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1.
独立学院校园文化建设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具有重要的意义。独立学院应一方面以大学精神为核心,凸显环境文化,提升行为文化,丰富活动文化,健全价值文化;另一方面建设"人文、绿色、博爱、法治、活力""五位一体"校园,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2.
论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   总被引:30,自引:1,他引:29  
本文从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关系入手 ,阐述了大学校长、大学教师综合素质、历届校友声望和成就、大学学术内容和校园风物等五个方面分别是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形成的“核心力”、“孵化器”、“活广告”、“重要桥梁”和“显示器”。提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打造大学的“品牌效应” ,须用大学精神的渗透性、示范性开发大学品牌的价值。大学要面向市场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 ,必须加快对大学精神与大学品牌的培育 ,力图塑造自己的大学品牌特色 ,确保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大学精神是大学的灵魂。目前,大学精神出现了一种相对来说比较广泛的精神虚脱。在这种背景下,我们需要重新寻找和坚持求真求实的精神、传承创新的精神、独立批判的精神、兼容并包的精神和对人和社会关怀的精神。而大学精神和大学校园文化是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的。大学精神引领大学校园文化的建设,大学校园文化培育大学精神。我们需要通过坚守自治和学术自由的大学校园文化理念,坚持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校园文化精神,形成兼容包容和富于创新的校园文化氛围,形成严格遵守和执行有力的校园制度文化等措施来捍卫大学精神,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日本高校大学精神建设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了日本高等教育的概况,以及日本高校在强化办学特色过程中,注重大学精神建设的基本情况;重点剖析了《立命馆宪章》中关于大学精神建设的理念和成效;阐述了日本高校在大学精神建设中大力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思想的具体做法,并提出日本高校大学精神建设给我们带来的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校园文化和大学的文化精神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校园文化是大学校园所特有的精神意识环境和思想观念氛围。其核心则是大学的文化精神。大学独特的文化精神主要表现为大学的科学精神、学术自由精神和社会精神。但今天日益流行的急功近利倾向却使大学的文化精神特别是大学的科学精神受到某种侵蚀。建设健康的大学校园文化 ,需要努力抵御这种侵蚀和制止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16.
文化校园是校园文化的成熟形态和理想状态,从校园文化到文化校园的嬗变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理性追求过程。构建文化校园必须回归大学的文化传承、文化启蒙、文化自觉、文化创新的文化本质,必须走出狭隘的、表面化的校园文化建设的误区,致力于全方位、深层次的大学文化建设,必须进一步培育大爱精神,倡导学术坚守,完善师生人格和个性,并构建起整体性校园文化观念与系统化校园文化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7.
大学核心竞争力是大学独有的、通过长期形成并融入大学内质中,使大学在竞争中取得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系统。大学精神体现在校园文化中,因此弘扬大学精神对于提升大学核心竞争力有着积极作用。南通大学虽说刚组建不久,但南通医学院、南通工学院、南通师范学院都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和浓郁的文化底蕴,并且这些学校都源自同一创办人——张謇先生。从某种意义上说,张謇的精神体现了南通大学的精神,因此我们要学习张謇先生的不断进取精神、爱国精神、创新精神、创业精神,从而打造出独特的南通大学精神文化,全面提升南通大学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校园文化建设重在校园精神塑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园精神是校园文化的灵魂和核心;校园文化建设重在校园精神塑造;校园精神应充分体现学校自身的特色和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在经济全球化和国内改革开放不断深化、扩大的新形势下,校园文化建设应处理好多元化与主导性、继承与扬弃、"民族"与"世界"等关系,使校园精神反映时代的特点,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19.
大学精神的培育是一个不断发展、认同与创新的过程,当代大学应该以自身独特的方式融汇并塑造出具有时代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民主精神、人文精神等先进文化品格的大学精神。当代大学精神的实质与核心就是解放思想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既是培育当代大学精神的前提和手段,同时又是目的与归宿。当前,学校应根据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发展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来致力于铸造新的时代精神;用人文素质教育和科学实践活动来塑造科学精神;以更新思想观念和关注现实问题来培养创新精神;以学术自由和健全民主科学的决策执行程序来促进大学民主精神;以注重人的发展与完善来弘扬大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20.
大学校训是一所大学特有的精神与品质经过高度抽象后的价值追求和品格特征,它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校训具有相对稳定、反映学校办学特色、体现特定时代特征的特点,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精神形塑、价值评价、目标导引、行为激励等功能。但中国大学校训存在着趋同现象,这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了一定影响。为此,要明确办学思想、凸显办学宗旨,加强组织领导、营造良好氛围,开展特色活动、形成文化精品,以校训为着力点建设优秀校园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