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社会经济和保障的日益发展,社会工作走进社区已经经历了破冰阶段,开始被越来越多的大众所接受,社区社会工作已经成为解决居民现实问题的重要渠道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社区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主要论述了目前我国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建设现状,强调了政府、社工、居民三者对社会工作认识有机统一的重要性,并结合现状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继去年中央18部委印发《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以后,今年3月份中央19部委又联合印发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清楚地指出了社会工作的专业化方向,同时指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要面向基层。我国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正呈现出稳步推进的良好势头。专业社会工作人才主要指高等学校社会工作专业培养的大学生、研究生,以及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获得社会工作师、助理社会工作师资格的人员。要实现上述目标,不但在数量上要有较快的发展,而且要在实际服务中发挥出专业社会工作者的作用。这里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包括要处理好专业社会工作者与在岗的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人员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人员,主要指的是在社区居委会等机构从事半专业或非专业社会工作的人员。处理好两者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数量结构上,要促进在岗的非专业人员通过培训尽快向专业化转化;在现实中,要实现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同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人员的合作。前者说的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的规模问题,后者则涉及怎样建设一支确实有效的专业社会工作人才队伍。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专业社会工作日渐成为我国提升医疗服务水平、化解医患矛盾的重要载体,各地医院体系内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探索也在逐步推展,但医务社会工作人才依然十分短缺。如何促进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培养合格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对于提升我国医务社会工作未来发展的水平显得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4.
《中国社会导刊》2014,(25):13-14
社会工作者的根在基层,基层也是上面千条线落地的地方。行政工作占据了基层工作者大量的时间,而社会工作的行政化问题也随着社会工作者在基层的大量引入浮出水面。与简单的社区工作行政化有所不同,社会工作的行政化既包含社会工作者因行政工作事务缠身而行政化,即社会工作者被行政化;也包括社会工作者在开展专业服务的过程中承担大量的行政性事务而行政化,即社会工作服务被行政化。无论哪种被行政化,都使社会工作者无法全身心投入到专业服务中。让我们听听来自各方的声音,以期寻找出一条更好的途径,让社会工作回归其职业本位、专业本位。  相似文献   

5.
睦友社会工作事务所(以下简称睦友)是由北京市西城区委社会工作委员会、西城区社会工作者联合会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社会工作学院于2009年合作建立的专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睦友秉持“睦邻友好,助人自助”的服务理念,力求打造养老机构、医疗机构、社区三位一体的老年社会工作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社会工作职业化是我国社会转型的一个必然要求,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文章分析了国内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原因以及发展趋势,探讨了在新的形势下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并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改革创新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7.
民政部、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的意见》指出,“坚持专业引领、融合发展”,“逐步用专业社会工作理念丰富社区工作理念,用专业社会工作制度创新社区管理服务制度,用专业社会工作方法提升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加快实现社会工作与社区建设在更高层次、更广范围、更多领域的融合发展。”社区建设是中国本土化社会工作的主要领域,近年来一些地方加快社会治理创新及社会建设步伐,开展公益创投活动,发动社会组织申报并实施公益项目。  相似文献   

8.
信息技术的发展与新冠肺炎疫情的流行带来数字社会工作的机遇与发展,与之相关的伦理问题亟待开展系统研究。通过对13名青年社会工作者的深度访谈,发现实践服务中的主客体双方共同建构了“数字—现实”的互动场域。数字社会工作可能带来隐私与保密、边界与自我暴露、多重利益冲突与数字不平等的伦理挑战。数字亲密与数字距离、数字权力与自主处遇、生存逻辑与服务逻辑等三方面的伦理两难影响工作者的道德实践,导致专业服务的主体性与行动选择的差异性。青年社会工作者需要增加对数字伦理的敏感性,批判性地反思数字技术,关注在地知识的生产与提升数字能力,以适应数字社会工作服务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李巧颖 《现代妇女》2014,(7):244-244
社会工作者在实务操作过程中经常会面临伦理选择的困境,甚至与受助者发生纠纷,但是我们认为其进行伦理决定时,不是个人的选择.社会工作者所依靠的整个服务支持系统内的不同的组织都应该对社会工作者做出正确的伦理决定发挥作用。本文通过对社会工作者密切相关的服务支持系统的组织机构,包括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社会工作伦理委员会、同事及独立调查员等进行分析,试图建立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工作专业伦理问责机制,从而推进社会工作职业化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中国社会导刊》2009,(12):27-29
首批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的诞生,标志着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进程迈出了关键的一步。但是,通过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取得相应的证书,只表明具有了进入社会工作职业领域的资格,并不意味着就相应具备了较强的社会工作实务能力。继续教育成为在职提高职业能力、更新知识的重要方式。因此,做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继续教育,是适应社会工作职业化、专业化需要,是建设和培育一支“专业型、  相似文献   

11.
在基层从事社区工作需要面对各个层面的社区居民及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再加上历史沉淀的各类旧账都会在社区这个层面体现,这就迫使社区工作者必须不断学习,提升工作能力。而在获取专业社工职业资格后,学以致用,把专业社会工作方法运用于实际工作中,无疑是提升社区服务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探索本土化的企业社会工作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狭义上来说,企业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导下,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工作场所中,帮助员工解决个人的、家庭的、工作上的种种困扰,提高员工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其身心健康、生活稳定,形成合理而有效率的生产(工作)环境,使员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潜能,更大限度地取得良好的工作绩效。从广义上来说,企业社会工作是帮助企业实现其旨在提高工作场所生活质量的社会责任。企业社会工作的目的不是实现企业利润白9最大化,而是帮助企业或组织满足工作世界中个人、团体和社区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3月27日,浙江省宁波市江东区举行了首批社区社会工作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人选表彰大会。首批5位优秀社区社会工作者将享受为期3年每月2000元的政府特殊津贴,这是国内首次专门为社区社会工作者发放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4.
早在1997年,上海市浦东新区就率先引进36名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成为浦东开展专业社会工作的“种子”。在此基础上,1999年12月9日,浦东新区社会工作者协会正式注册成立,标志着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工作在浦东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中国社会导刊》2012,(21):18-19
尘肺病患者很多居住在农.村,因缺乏获取资源的有效途径,很多尘肺病患者对尘肺病认识不是很全面,康复服务更是奢谈。作为社会工作者尤其是长期工作在农村的社会工作者,深刻意识到农村尘肺病患者社区康复服务是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部分。为此,经过多方争取,我们获得了“塘坝乡尘肺病社区康复项目”(以下简称“塘坝尘肺病项目”)机会。2010年6月7日,塘坝乡尘肺病项目社工进行了尘肺病患者现况及需求调查,并尝试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开展社会工作服务。但走近尘肺病患者并与之建立专业关系是费了一番曲折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为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提供了契机。养老服务方式发展的现状迫切需要社会工作服务方式,将养老服务理念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与社会工作融合,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方法开展养老服务,提高养老服务质量,促进养老服务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7.
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许多从事社会工作教育的院校、社会工作组织与社会工作者出于职业使命与伦理良知纷纷奔赴灾区参与抗震救灾,但事与愿违.不少社会工作者被拒之门外,不少社会工作组织找不到自己的位置.许多找到“位置”的社会工作组织与个人在提供专业服务方面也出现了一些让人意想不到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导刊》2009,(7):49-52
主讲人:陈涛,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中国社会工作研究中心主任,博士、副教授.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专家委员会委员。”2009年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考前辅导与强化训练系列从书”之《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分册主编。  相似文献   

19.
深圳市自2007年开展社会工作试点以来,就将老年人社会工作服务作为一个重要的服务领域。为了总结推广三年来深圳市老年社会工作的服务经验,提升老年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水平。推动本土老年社会工作经验的总结积累,促进为老服务的专业化和制度化,深圳市老龄办和深圳市民政局社工处在2010年组织开展了老年社会工作实务案例评选工作。本刊将陆续选登评选出的优秀案例,希望借此促进老年社会工作者之间的学习和交流,提高老年人的养老服务水平。推动老龄工作的专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汶川地震已经过去5年,芦山地震再次唤起了人们对灾难的痛苦体验与回忆.无论是社会工作理论研究者还是实务工作者,有必要反思我国灾害社会工作的现状与存在局限,提出灾害社会工作专业能力提升之道. "5·12"地震,社会工作的一次集体亮相 "5·12"地震可以说是我国社会工作的一次集体亮相.地震之后,由高校、实务工作者组成的社会工作服务站(点)以及社会工作机构纷纷投入震后服务,在灾民心理情绪支持、物资救助、灾民能力促进、社区关系修复与重建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