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二周年之际,《邓小平文选》公开出版了,这是一件有着重大意义的事情。因为《文选》主要收入了邓小平同志在粉碎“四人帮”以后至一九八二年九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讲话和谈话。而这一段时间,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时期。《文选》生动地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在推动和指导全党进行拨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共产党成立六十二周年之际,《邓小平文选》公开出版了,这是一件有着重大意义的事情。因为《文选》主要收入了邓小平同志在粉碎“四人帮”以后至一九八二年九月这段时间内的重要讲话和谈话,而这一段时间,是建国以来我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时期。《文选》生动地反映了邓小平同志“在推动和指导全党进行拨乱反正、实现伟大历史转变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偶从1984年第5期《河南大学学报》上读到何法周先生的《<唐文选>前言》(以下简称《前言》)一文,颇有收益,但也有不少处搞乱了我原有的常识。我是个文学的门外汉,不相信何法周先生笔下会出现常识性的错误,却又无法否定原有的常识,不得已只好将一些疑惑提出,敬向何法周先生请教。  相似文献   

4.
怎样评价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历史上的地位?《邓小平文选》对这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作出了科学的回答。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立下的伟大功勋是永远不可磨灭的。”(《邓小平文选》第138页)我们学习了《邓小平文选》以后,感到这部马克思列宁主义光辉著作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条肯定和维护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的红线。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文选》的出版,掀开了我们党文选史新的一页,是我们党理论建设的历史纪录,是我们党掌握人类认识工具——实践的唯物主义中国化的丰碑。伟大历史转折时期的历史纪录从1975年到现在,通过粉碎“四人帮”和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我们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第三次从危难和困境中走出,转向胜利和发展的伟大转折。《邓小平文选》则是这一伟大转折时期的历史纪录。  相似文献   

6.
杨育坤同志: 从《新疆石油教育学院学报》上,读到大作《张骞在汉与乌孙联姻结盟中的历史作用》,使我想到一些问题。我不是学历史的,由于偶然的原因,曾经接触了一下这段历史。有些看法,十分肤浅。读了大作,很想和你商榷,向你请教。 现在人们常说,新疆从古以来就是我们伟大祖国领土的一部分。古到什么时候呢?一般  相似文献   

7.
《朝鲜王朝实录》真实记录了朝鲜王朝自1392年建国至1910年灭亡绵延五百年的史实,是研究朝鲜与东亚各国历史及关系的基础资料。昭明太子萧统主编的《文选》传入古代朝鲜半岛后,引起了朝鲜文臣们的高度重视,他们大力推荐《文选》,一度欲将《文选》引入李朝的科举考试科目,这些在《实录》中都有体现。《文选》对李朝时期的政治、外交、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从《朝鲜王朝实录》所见资料可以窥见《文选》在朝鲜李朝时期的重要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是一部重要的马克思主义文献。它博大精深,以许多新的思想和观点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我在研读《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的过程中,深深感到必须完全搞清楚的一个问题是: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也许有人会说,我们党的历史已经七十多年了,搞社会主义也四十多年了,这是个不成问题的问题。然而《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所论及的重点恰恰是这个根本问题。1984年6月,邓小平同志尖锐地指出:“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1985年8月,他又一次指出:“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是什么,过去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邓小平同志对建国以来的情况进行了科学的分析和总结,在第三卷中,他多次讲到:我国建国的头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文选》的出版,是我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邓小平文选》(以下简称《文选》)是我党领导全国人民拨乱反正、取得胜利的真实记录,是我党在新的历史时期制定方针、政策的理论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纲领,是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0.
<正>承蒙《石河子大学学报》编辑部同仁惠寄,《石河子大学学报》每一期我都会认真拜读。这几年《石河子大学学报》的进步是有目共睹、有口皆碑的。从2012年已出版的学报可窥一斑。我们可以看出,编辑部确确实实是在精心策划每一期稿件精心组织每一个栏目,精心挑选每一篇文章。一、学报:学校的"名片"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提高全党的思想认识和有效地完成这次整党的伟大任务,中央规定全党必须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等重要文献,这对加强全党的思想统一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现就《邓小平文选》中有关整党的部分论述谈一点我的初步认识。 一、阐述了整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这次整党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的,目的是使全党的认识统一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十二大所确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上来,实现思想上、政治上的高度一致,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胜利进行。邓小平同志十分重视这次整党,他指出:“整党整风,这是很必要的”,“要搞好我们的党风、军风、民风,关键是搞好党风”。(《邓小平文选》)第43页)具体说来,整党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从以下两个方面说明: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的一个窗口修晓波《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经过十几年的风雨春秋,迎来了发行百期的纪念日子。如果每期《学报》可以比喻为一颗果实,那么《学报》现在已经结出一百颗硕果了。值得庆贺。我是《学报》的热心读者。记得我在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工作时,一次年...  相似文献   

13.
象《文选》一类"采擿孔翠"的总集,往往在编撰的第一时间,便可确定其相当部分的篇目;而就编纂实质性层面言,当其篇目选好并加以分类及对若干作品作些技术上的处理后,便告完成。明此,将《文选》与《类苑》《艺文类聚》《文心雕龙》《翰林》《古文辞类篹》等比观,可以推定:昭明太子凭一己之力,完全可以编撰《文选》;且就一般情形言,有二到三年的时间便够了。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编撰是书的难度与其工作量,均被人们想当然地"放大"了。  相似文献   

14.
卷首语     
俗话说:十年磨一剑。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88年创刊以来,历经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迎来了十年华诞。 十年办刊的经历,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学报是高等学校的窗口。通过这个窗口,人们可以看到一个高等学校教学和科研的成果和水平,可以看到一个高等学校的科研在全国学术  相似文献   

15.
《文选》咏史诗的类型与选录标准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文选》所选咏史诗的类型与选录标准进行探讨发现,《文选》中的咏史诗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以叙致本事为主,间杂抒情感慨;以历史为原点,抒怀叹议;以历史为媒介手段,咏怀写志。《文选》选录咏史诗的标准表现为:注重诗作的情感性、现实性、个性化,注重反映咏史诗的发展流变等。  相似文献   

16.
再谈高校学报的特性——兼答薛篁等同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一九八四年五月,在河南省“学报期刊编辑业务讲习班”上,我曾讲过《期刊史略与高校学报特性》这样一个专题。为推动学报工作的研究和讨论,不久,《河南大学学报》决定开辟《学报编辑工作论坛》栏目。于是,我便在讲稿的基础上整理了一篇小稿——《浅谈高校学报的特性》,发表在《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第一期上。  相似文献   

17.
在大学历史系里,中国历史文选是一门极为重要的主干基础课程。它不仅要教会学生阅读文言文历史文献,而且要培养其查考、分析和运用这些资料的能力。对于这样一门课程,长期以来却缺乏系统,全面、深入的研究,各高校文选课教师人自为战,这些,都严重地影响了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教学水准的提高。杨燕起、陈泽延主编的《中国历史文选教学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在这方面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是几十年来关于中国历史文选  相似文献   

18.
我在《典型浅论》一文的开头说过:“典型问题是文艺理论中的难题。”写完这篇文章后,我又写了一篇《再论典型》,详细地谈到了典型理论的历史发展和近数十年来在典型问题上的争论,其目的是提供一些资料,便于大家继续讨论。在《典型浅论》中,我只是简略地谈到了自己对典型共性的基本看法,还没有涉及其中的许多复杂问题,有些意见可能是不全面的。读到1979年第1期《辽宁大学学报》上胡健、张玉祥同志的文章,促使我继续思考了一些问题。下面就把它写出来,作为我的基本观点的补充,并对胡、张两同志的文章作个答辩。  相似文献   

19.
《厦门大学学报》创刊80年感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厦门大学学报》的前身是《厦门大学季刊》,该刊物创办于1926年4月。在学报这80年的历史中,我既是它重要的作者,又是忠实的读者。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时任厦门大学校长王亚南教授亲自筹划,于1952年7月复刊,成为解放后全国最早复办的大学学报,当时受到称赞。我在当年的《厦门大学学报》(财经版)第1期发表了《苏联预算制度的研究》。这篇文章也是我作为王亚南教授培养的全国第一期研究生,在公开刊物上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成为我学术研究的起点。1962年我发表三篇系统倡导、论证国家分配论的重要文章,这三篇文章奠定了我成为国家分配论主要代表人…  相似文献   

20.
如所周知,目前全国教育学院系统的学报具有这佯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办刊时间短,二是内部发行居多。因此可以说,教育学院学报在国内的高校学报之中,尚是一株幼小的嫩苗。正因为如此,这株幼苗在这茂密的学报之林中如何找到自己立命安身的生存空间,以及进一步伸展天空,就自然而然地成为广大教育学院学报界同仁们共同关注的尖锐问题。在一些报章杂志上,我们已读到了许多讨论此问题的文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千呼万唤,大都是寄希望于教育学院学报形成自己的特色。在此,我也略陈管见,以就教于教育学院学报界同仁及一切关心此问题的同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