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反思:红学为何反《红楼梦》?综述20世纪“红学”的历史分歧,可以看到一个特别令人寻味的现象,即“红学”就其总倾向而言,是反120回的《红楼梦》,而支持80回的《石头记》的。首先提出这一命题的是俞平伯。他写于1978—1979年间的《乐知儿语说红楼》一组文章中提出:“一切红学都是反《红楼梦》的”。俞平伯所指的“红学”,包括他本人的红学著作。他对于自己亲身参加这一场反对《红楼梦》的论争所取的立足点,深感悲愧与忏悔。早期的俞平伯继承胡适的观点,并为之发扬,他在《红楼梦研究》里曾经认定,后40回是高鹗的“狗尾续貂…  相似文献   

2.
“红学”——《红楼梦》研究之学,向以“显学”著称。进入20世纪80年代,“红学”更显赫了,出现了大兵团作战,千军万马上“红楼”的奇观。“红学”会接二连三地成立,“红学”书刊一本接一本地出版。然而,这种圈子内的热闹,却与广大读者对其的冷漠形成强烈的反差。“红学”书刊没人爱读,“红学”活动引不起人们的兴趣。这是令人深思的。 一  相似文献   

3.
“红学”:一个二百年的混沌岁月二百年前有了本《红楼梦》,二百年间便有了“红学”.“前红学”、“旧红学”、“新红学”、“新新红学”,一路过来自然是热闹非凡,为学术界添了不少学者和著作.做少年时读《红楼梦》,只觉得男男女女风风月月,煞是荡漾灵性,不觉峨尔也做起红楼的文章来,从此算真正知道了“红学”.我一个幼稚的想法是,好端端一部小说,究竟有什么必要又是如何在“红学”里被弄得反反复复、天塌地陷!于是,我直觉的判断是,“红学”一开始是不是就误入了迷途?  相似文献   

4.
四川省图书馆特藏部首次发现了《读红楼随笔》一书。它既不见于《红楼梦卷》,也不见于其它任何红学资料辑录。 二百多年来,人们对《红楼梦》进行了广泛的评论和研究。并由此而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二百余年的红学史大致可分三期:清乾隆年间至民国初年;“五四”运动至一九  相似文献   

5.
《红楼解梦》的出版标志着一个“红学”新学派──“解梦”派的诞生。它的基本理论是成:《红楼梦》如“风月宝鉴”那样有正反两面─—正面是以“假语村言”写成的小说,背面则隐写着一部真实的历史。为了能看到这部历史,创立了六大理论支柱:关于中国古典文学有自己特殊的创作规律的理论;关于带脂批的八十回本《石头记》即曹著之全璧的理论;关于脂砚斋即曹雪芹和他妻子合用的批书笔名的理论;关于曹雪芹写作奇法、秘法的理论;关于《红楼梦》中存在雍正帝和曹雪芹两套纪年的理论;关于把唯物主义和辨证法运用到《红楼梦》研究的理论,由此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红学”理论体系。按照这种理论,不仅可以在脂批引导下看到《红楼梦》背后所隐写的被乾隆删削的真实历史,而且还可以解决一系列“红学”难题。  相似文献   

6.
半个世纪以来,海内外索隐派红学的出现,从学术史上说是当年胡适、蔡元培新旧红学之争的继续,较突出的有潘重规的《红楼梦新解》,杜世杰的《红楼梦考释》,李知其的《红楼梦谜》,霍国玲、霍纪平、霍力君的《红楼解梦》等。这些书或继续钩沉索隐,寻觅《红楼梦》“反清复明”的寓意,或说曹雪芹是“抄写勤”的谐音,世无其人,或说研究《红楼梦》应当用“详梦”的方法,或耸人听闻,说《红楼梦》是写曹雪芹及其恋人“竺香玉”合谋“弑帝”,林黛玉“竟是谋害雍正皇帝的元凶”云云。以主观随意性为根本特征的红学索隐派的研究方法,无法克服其本身固有的非科学性质和倾向。科学考据和主观索隐二者性质不同,不应将索隐方法说成是科学方法,应将它们区别开来。  相似文献   

7.
一、误入“红楼” 20世纪70年代初,《红楼梦》注释小组成立,日后,该小组成为“文革”期间有名的“红楼梦研究所”:当时林冠夫先生从五七干校返回全国文联不久,即被派往红楼梦校注组工作。他的学术志趣虽不在此,但从注释组这一面说,这一选择颇有眼光。林冠夫先生,则与红学就此终生结缘。  相似文献   

8.
在红学史上,从18世纪中叶脂砚斋评点《红楼梦》到20世纪20年代“新红学”诞生前的《红楼梦》研究,学界统称“旧红学”。由“旧红学”到“新红学”的变革,《红楼梦》“甲戌本”的发现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那是1927年,胡适偶然购得一部仅残存 16回的《红楼梦》早期稿本过录本,书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因为第一回楔子中称此本经“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故称“甲戌本”。这个抄本的发现在学界引起了轰动,之所以如此,  相似文献   

9.
曾冬梅 《理论界》2008,(5):145-147
翻译前积累材料、掌握必要信息是译者圆满完成翻译任务的保证。对红学研究是霍克思译前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本文从霍克思序言中提到的几位红学专家入手,浅析他们的研究理论对霍克思翻译《红楼梦》的影响。霍克思翻译与研究相结合,把红学研究与小说内容融会贯通,敢于灵活地处理译文,用地道的英文译出《红楼梦》。霍克思不仅是一位优秀的翻译家,也是一位颇有见地的红楼研究者。  相似文献   

10.
一、“红学”的内涵:也可说,什么叫“红学”。我们可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研究《红楼梦》的科学。也可以说:是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研究《红楼梦》,才称其为“红学。”这是我个人的认识,也是我研究《红楼梦》几十年得出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红学研究的新视角与新阐释──《跨时代的超越──〈红楼梦〉叙事艺术新论》读后胡邦炜李庆信的红学专著《新论》出版后,即以一册见赠。翻读一过,获益非浅。我认为此书的研究视角和阐释方式,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红学研究领域,象《新论》这样采用“现代化”的全...  相似文献   

12.
第七次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批判弄虚作假的少数人所谓“脂本系伪作”和“丰润曹渊作《红楼梦》”等谬论冯其庸会长呼吁报刊不要助长这种“非学术非道德的喧闹”李希凡回顾了对《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在严厉打击市场假冒伪劣商品的浪潮中,经过五天的热烈讨论,于8月底在山东莱阳闭幕的第七次全国《红楼梦》学术研讨会上,也开展了批判少数人胡编滥造假材料以欺世盗名,搞乱红学研究明论争。一、大会号召:涤荡红学研究中的歪风,刻不容缓中国红学会冯其庸会长在开幕词中严正指出:“虽然在‘文革”后的这20年,红学已经成为一门世界性…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的“红学” ,与“莎学”、“浮学”一样 ,在世界美学史上具有独特地位与价值。从胡适“红学”范式开始 ,便延续着反 1 2 0回的《红楼梦》的基本思想。“红学”的真正意义 ,应以主题学为骨干 ,涵盖作者学与版本学。曹雪芹是 1 2 0回《红楼梦》的真正作者。高鹗续书说不能成立。王国维的“红学”范式 ,是新红学的创始模式。美学批评学、文艺心理学、史学索隐学、文学考证学等学问为“红学”的研究拓展了无限的空间 ,形成了学派林立、百家争鸣的繁荣显学文化。《红楼梦》从“真事隐去”说 ,说是南京梦 ;从“假语村言”说 ,即是北京梦。 2 1世纪的红学 ,不是反对《红楼梦》 ,而是支持《红楼梦》的  相似文献   

14.
尽管《红楼梦》是一部“说不完”、“论不尽”的巨著,但是当你面对那汗牛充栋的“红学”成果时,说不定也会油然而生“崔颢题诗在上头”的感觉[1]。王颖卓的新著《红楼人物新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年出版)似乎无法逃避“崔颢题诗在上头”的宿命,起码在书名上是这样,尽管也已经加上了一个“新”字。但《红楼梦》中的人物不会因为已被“论”过或“新论”过而不能再论。从读者批评角度看,文学文本具有未定性,文学作品的意义是有历史性的,即意义是历史地生成的。“一部作品的艺术特点在初次显现的视野中不可能被立刻感知到……一部作品实际上…  相似文献   

15.
刘梦溪在《内蒙古大学学报》1982年第1期上发表的文章《红学五题》中的第五节《马克思主义与红学》,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通常有一种说法,从一九五四年批评俞平伯先生的《红楼梦研究》以后,开始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研究《红楼梦》。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我认为是对的。因为在一九五四年之前,《红楼梦》研究的主导的观点和方法,不是马克思主义的……。” 国内两本“红学史”专著,一本是郭豫适的《红  相似文献   

16.
书外寻真 点金成铁──试论新红学的非文学倾向夏荷张竹坡评《金瓶梅》说:看《金瓶》把他当事实看,便被他瞒过;必把他当自己的文章读,方不被他瞒过。(《批评第一奇书金瓶梅读法》)把小说当文章读,是一种文学性的研究;把小说当事实看,就是一种非文学的倾向了。胡...  相似文献   

17.
由对《红楼梦》的研究而形成的“红学”已历经百年。如今“红学”已发展成为与“敦煌学”、“甲骨文”地位相当的中国三大显学之一。多年来,红学领域争论不已,热点纷呈。《红楼梦》的原型问题就是多年来争论的热点之一。这也很自然,因为搞清作品的原型(模特、蓝本)是...  相似文献   

18.
新发现的时铭《题吴藉亭〈红楼梦传奇〉十二首》诗发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发现的时铭《题吴藉亭〈红楼梦传奇〉十二首》诗发微●王人恩迄今为止,“红学”的历史已有二百多年,其间经过前贤今哲的苦心经营和辛勤搜求,有关《红楼梦》的资料已收集甚夥,尤其是一粟所辑古典文学研究资料汇编《红楼梦卷》的问世,给“红学”之研究功莫大焉。《红...  相似文献   

19.
研究《红楼梦》时间背景,是“红学”研究的首要问题。时间背景弄不准,张冠李戴,就会“越研究越糊涂”。  相似文献   

20.
五德终始说既是中国古典哲学宇宙论的流变,又是封建社会朝代递嬗的政治历史观。它的扩散辐射,便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模式乃至文学创作模式,四部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三国》、《红楼》、《西游》即是其范本。《水浒传》以“水克火”为主线,纲领全书。宋为火德,宋江起义军为水德。《水浒》所叙述的,即是一部“兴于水而终于水”的“水克火”的悲壮故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