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金融全球化对国家货币主权产生了很大的限制和制约,但金融全球化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国家货币主权。基金协定对国家货币主权的约束是有限度的;国家虽然通过基金协定转移或者让渡了一部分货币主权,但国家仍有权力在它认为必要时收回转移或让渡出去的权利而不再接受基金协定的约束;一国境外的以一国货币定义的所有存款的最终债务人是该国银行,该存款的最终支付总是需要该国境内的银行来操作,而该银行的操作是要受该国强制管辖的。因此,在金融全球化背景下,一国仍享有充分的货币主权,在处理对外经济关系时,应坚持国家主权原则,在履行国际承诺的前提下,充分行使国家货币主权,维护本国正当利益。而面对目前关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动荡,中国政府应当适时控制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并积极促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改革。  相似文献   

2.
在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的趋势下 ,发展中国家求稳求发展的管理汇率制度受到巨大冲击 ,为此 ,一些发展中国家希望能放弃本国货币 ,把货币美元化。但事实证明 ,实行美元化 ,放弃货币政策自主权 ,并不能帮助发展中国家防范和化解金融危机 ,而需采取包括资本控制在内的其他对策  相似文献   

3.
论全球化时代的国家文化主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浪潮给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带来了如何维护文化主权、保障文化安全的新问题。在文化全球化进程中,文化主权与文化霸权的斗争日益激烈,发展中国家既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也要防止文化孤立主义,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民族文化主权,做强民族本土文化。  相似文献   

4.
全球化与国家文化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积淀着过去全部智慧结晶、蕴含着走向未来全部精神动力的独特文化体系。民族文化是培育民族精神的沃土 ,是该民族生存发展的重要支撑和重要标志。在全球信息网络时代 ,发展中国家的文化安全受到严峻挑战。为了保障自己的文化主权以及与此密切相连的民族生存发展权 ,发展中国家就必须树立强烈的文化主权意识。国际社会应制定相应的国际文化交流和文化准入规则 ,建立相应的文化维权仲裁机构。文化主权即文化的生产、经营、管理、消费等方面的独立自主权。在文化全球化过程中 ,既要反对文化部落主义 ,也要反对文化霸权主义。人类共享的全球文化 ,应在尊重国家文化主权的基础上 ,通过积极的文化交流和融合而建构起来 ,而不应在文化帝国主义的绞杀中强霸自封  相似文献   

5.
主权正义论──全球化时代马克思主义的主权观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主义认为,主权是个历史概念,它随着民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随着民族国家的灭亡而灭亡。主权、正义的标准是有利于国家根本利益。在全球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的主权、正义表现为以维护自身根本利益为原则。同时,也应看到发达国家的主权非正义性,它是跨国垄断资本实现其侵略扩张的工具,应加以警惕和抵制。  相似文献   

6.
经济全球化要求国家经济主权的适当让渡和退出,分析经济全球化的概念、表现和实质,有助于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经济生活的双重作用,客观评价全球化对国家经济主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得出我国国家经济主权在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时所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主权货币充当储备货币的风险可以概括为通货膨胀风险、汇率风险和铸币税风险,从货币配置资源的角度看,这三种风险对储备货币国家均有不同层面的影响。通货膨胀风险包括可测性贬值风险和不可测性贬值风险两种情况;汇率风险具有宏观层面的汇率风险与微观层面的汇率风险两种表现,且宏观层面的汇率风险防范不同于微观层面的汇率风险防范;铸币税风险则是储备货币国家外汇需求的一种必然。主权货币充当储备货币的结果是:储备货币国家的经济利益发生了向储备货币发行国单方面的转移,从而使得储备货币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8.
全球化进程中的主权与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与人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逐步抽象出来的重要概念,是对一定历史时期一定范围内行为主体基本权利的高度概括。主权的形成演变和人权的国际认同都受到全球化发展的深刻影响。传统上,主权和人权具有不同的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因而相互冲突的可能性较少。但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二者之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现实。这里既有理论上的复杂性,即主权功能重心的转移和人权的国际认同之间的矛盾,更有实践中的偏差,即人权的泛工具化,某些大国打着人权的旗号,肆意干涉他国内政,加剧了国际形势的动荡,直接影响到全球化进程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9.
主权与人权作为人类社会发展过程逐步抽象出来的重要概念,是对一定历史时期一定范围内行为主体基本权利的高度概括。主权的形成演变和人权和国际认同都受到全球化发展的深刻影响。传统上,主权和人权具有不同的调整对象和适用范围,因而相互冲突的可能性较少。但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二者之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一个现实。这里既有理论上的复杂性,即主权功能重心的转移和人权的国际认同之间的矛盾,更有实践中的偏差,即人权的泛工具化,某些大国打着人权的旗号,肆意干涉他国内政,加剧了国际形势的动荡,直接影响到全球化进程的顺利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进程中的文化主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全球化是人类交往形式扩大化的必然产物,在世界全球化的舞台上,掩藏在各种矛盾与冲突背后的是民族文化价值的差异与冲突。文化全球化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必然趋势,但由于文化交流主体本身的不平等性,使得文化主权问题得以凸现。文化主权问题,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个新问题,也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前世界各国要在文化全球化中增强竞争力、净化力与同化力,关键在于加强文化创新,拥有真正的先进文化。  相似文献   

11.
全球化进程中国家主权的让渡与维护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全球化大趋势下 ,各主权国家为了共享经济成果 ,不得不在经济管理权、国家政治决策权和国家管辖权等方面让渡部分主权。居主导地位的发达国家可以通过让渡部分主权而获利 ,但处于发展中的国家 ,面临的是更多的冲击。为此 ,发展中国家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 ,要树立新的主权观 ,坚持主权平等原则 ,以切实维护国家利益和主权独立  相似文献   

12.
论全球化趋势与主权理论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理论是现代国际法领域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全球化可以通过跨越国界的资金流动、技术交流、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促进世界经济发展 ,给世界各国带来发展的机遇 ;与此同时 ,全球化及由此产生的国际经济相互依赖 ,向国家主权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传统的主权理论必然受到影响和冲击。在主权理论领域出现的一些思潮 ,如主权否定论、主权弱化论等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对主权问题的正确理解。有鉴于此 ,一方面 ,我们必须坚持国家主权理论 ;另一方面 ,我们也应该看到国家主权是可以在平等的基础上受到限制和让渡的。只有这样 ,国家才能融合到世界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 ,从而推动本国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对国家主权演化规律的分析 ,认为在全球化时代 ,国家主权这一概念尽管受到某些国际法理论与实践的挑战 ,但更确切地体现了国际合作精神与国际共同责任 ,趋于更加平衡的结构 ,主权行为更积极地服从于国际共同利益。因此对随着国家间依赖关系加强而出现的国际组织对国家主权的“侵蚀”现象应做积极评价。当然 ,作为一体化程度并不高的广大非西方国家 ,在以限制国家主权为代价而享有全球化利益时 ,必须警惕新的西方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14.
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家主权的弱化与强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趋势。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造成严重冲击,导致了国家主权的弱化;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对国家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国家机构在某些领域的作用强化了。发展中国家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强调主权意识,既要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又要有效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以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虽然美国主权信用被降级反映出的是美国经济的停滞不前的困境,但是其隐藏下的债务危机更多地暴露出了当下国际货币制度的无为与无序.立于国际层面群策群力地为国际货币秩序造法当然不失为一种理智的选择,但是从本国实力出发改变博弈的平衡更是务实之道.  相似文献   

16.
全球化在一定程度上给我国教育主权的行使造成制约,从而引发了学术界对教育主权问题的关注。教育主权是国家主权的有机组成部分,同国家主权是完整的整体,既不容许分割,也不能让渡。我国政府应把教育的最高权力牢牢掌控在自己手中,在处理对外教育事务时坚持独立平等的原则,采取各种措施以强化我国教育领域里的维权意识和行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国家主权受到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有关国家主权问题的争论也日趋激烈。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国家的作用非但未削弱,相反还日益突出。应该随着时代的进步而更新主权观念。必须具体分析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提出的挑战,并从中探索从容应对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国家主权理论产生至今,经历了许多的理论演变,在不可抗拒的全球化趋势下,国家主权受到越来越多的制约和限制,传统国际法的国家主权理论陷入了"困境",面临着解释危机和实践矛盾。重新审视主权理论首要的核心问题在于对主权概念及其内涵的认识和理解;对传统的国家主权观念要加以适当的变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