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队伍不断壮大,已成为农民工队伍的主流。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是我国政治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衡量我国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对前期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研究工作进行梳理,明确当前的研究形势和问题,是研究工作的关键,有利于确立正确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已经成为我国农民工队伍的主体,他们的政治参与状况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目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处于被边缘化的状态,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有制度障碍、过客心理、经济社会地位低下、权益代表组织缺位等.应通过加快以户籍为核心的社会制度改革、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拓宽政治参与渠道、提高农民工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等措施,促使其政治参与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3.
新生代农民工既疏离了农村,又暂时无法在城市找到归属感,其特殊的社会角色导致了该群体的政治参与存在无序性的一面。上亿人口的庞大群体,如果不能做到政治参与的有序扩大,对于社会发展和稳定的大局不利。针对问题,透过该群体无序政治参与的深层原因分析,以唯物史观的视角,从政府、社会和个体三个方面.提出了逐步扩大新生代农民工有序政治参与的对策。  相似文献   

4.
采用"2009年福建省X市农村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政治表达意愿及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表达意愿高于第一代农民工,且女性的政治表达意愿高于男性;社会经济地位、社会资本和社会化经历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表达意愿;高中教育程度的男性农民工更难具有政治表达意愿,而劳动合同则有助于其政治参与意愿的形成;女性农民工政治表达意愿形成的障碍则来自城市经历的增加,而社会网络规模和市民网络规模的扩大均能够有效提升女性农民工的政治表达意愿。  相似文献   

5.
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生代农民工兼具农民工和新时代青年的双重身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他们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职业理想,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接受过一定的文化教育等新特点;同时也存在对现实的估计不足,人生价值定位出现偏差,职业竞争力不强等诸多问题。因此,要从人生观和道德观教育、闲暇生活教育两方面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从而促进其自身的发展进步,推动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政治参与是新生代农民工参与政治生活、实现政治权利的重要方式.但是,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他们土地情结淡化,思想观念、生活习惯、行为方式日趋城市化,正由亦工亦农向全职非农转变、由城乡流动向融入城市转变、由谋求生存向追求平等转变.他们向往城市,却不被其接纳;根在农村,却与其日益疏远,尴尬地流动在城乡间.由于非工非农的身份处境,其经济权益难以保障,更缺少政治上的话语权.在现行政治制度安排下,其政治权利更是处于“真空”状态,成为事实上的“政治边缘人”.因此,考察和梳理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现状,透视其政治参与的影响因素,探讨摆脱其“政治性贫困”的窘境,更好地实现其政治权利,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农业转移人口中数量日益增长的群体,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国家和社会政治生活中表达利益要求的基本途径,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问题已经引发了学界日益密切的关注。在界定或认可新生代农民工基本概念的前提下,2010~2014年学界从不同的研究视角,采用规范或实证研究的不同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政治参与现状、困境、困境原因以及解决对策进行了多样化的研究。对上述研究成果有必要进行全面综述,为日后研究的深入进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相对于第一代农民工,新生代农民工有更高的政治认知和参与愿望。但由于制度内参与渠道不畅,导致制度外参与频发。提出应通过加强政治文化建设、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政协制度、组织建设等,畅通新生代农民工制度化的参与渠道,促进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现实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发展观是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理论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奠定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提供宽松和谐的政治环境;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提供法律保证;蓬勃发展的基层民主实践为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积累经验;农民工代际转换及利益诉求变化使新生代农民工政治参与的主体条件更为成熟。  相似文献   

10.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当前城市劳动力的一支重要力量,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现代城市就业机会的不均等、严格的户籍制度、高昂的生活成本以及心理素质和文化差异等是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无形障碍。从现代城市文明的角度来看,如何消除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各种障碍,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面临的一大挑战,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否将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社会的繁荣稳定。  相似文献   

11.
新生代农民工在社会新环境中就韭现状并不乐观。本文分析了当今社会环境下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现状及其心理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改善措施,从而有效地指导新生代农民工就业,维持社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2.
在"十二五"规划的新时期,农民工群体的利益诉求会越来越受到关注。新生代农民工具有新的特点,满足新生代农民工的利益诉求,要从农民工所具有的新的特点出发,全面分析我国利益表达机制的现状及问题的原因,通过实现利益表达的制度化、组织化,拓宽并畅通利益表达的现代化渠道,达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新生代农民工利益表达机制的建立完善是保护利益的源头,使他们的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有利于构建服务型政府、维护社会的稳定、促进经济的健康平稳发展。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教育培训在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剖析了教育培训存在机制不健全、经费投入不足、培训内容不切实际、培训方式缺乏灵活性、对培训重要性认识不足等问题;指出加快教育培训法制化进程,多方位筹措专项教育培训经费,加强培训基地及师资队伍建设,创新教育培训内容和培训手段等是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10年8月在厦门市对近千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数据,探讨了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适应现状。研究发现:(1)总的来说,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适应性较强,其中,生产方式的适应性最强,紧接着是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心理归属,而对语言的适应性相对较差;(2)不同特征的新生代农民工其文化适应程度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性别、学历、是否是独生子女、是否有务农经验、外出打工时间、每天工作时间、每年工作时间、月消费水平和对工作满意度等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适应具有重要的影响;(3)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适应具有惰距的特征,进而导致了市民化路径和村民化路径两种不同的文化适应路径,选择市民化路径、消减新生代农民工文化适应惰距,需要进行制度创新。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指出庞大的新生代农民工群体是融人城市的最积极力量,也是城市化的主力。新生代农民工有其自身的特征。构建符合现代社会基本要求的社会保障制度是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的根本标志。应当对建立新生代农民工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予以战略性安排。  相似文献   

16.
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新出现的一个特殊而又极为重要的庞大群体,他们的文化程度有了显著的提高——近50%的人接受过中高等教育,渴求彻底地融入城市生活,然而城市还没有做好接纳他们的准备,在这一矛盾的前提下,社会的稳定受到了挑战。新生代农民工是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在面对外在客观环境、自身价值定位及切身利益实现的诸多现实问题时,他们对社会稳定具有双重影响的作用。因此,探索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有益于我们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  相似文献   

17.
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之间的矛盾冲突性凸显。面对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必须正确处理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互相尊重是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之间的润滑剂和粘聚剂,实现新生代农民工与社会的相互尊重是一个互利互助的共赢行为。  相似文献   

18.
文章尝试使用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作为分析框架,对新生代农民工这个巨大的人口迁移流进行解释。与第一代农民工相比,农村给予新生代农民工的“推力”依旧、“拉力”却越来越小;而城市给予他们的“拉力”和“推力”相比第一代农民工更大。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推拉”因素之中有一部分制度性因素是不合理的。户籍制度及城乡歧视造成的“推力”过大、资源过度集中于大城市导致“拉力”过大。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工的问题,我们提出两条思路,一方面,城乡户籍限制的放开是根本途径,但先决条件是解决大城市“拉力”过大的问题;另一方面,大城市的“人口退出机制”亟待建立。  相似文献   

19.
新生代农民工网络游戏消费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截至2010年底,国内的网络游戏消费者达到了7598.3万,其中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通过深度访谈,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因网络游戏的新奇有趣和年轻人的好奇贪玩,以及人际认同和身份认同的需要,大多在十五六岁就开始接触网络游戏。他们在时间、精力、金钱上对网络游戏的投入差异较大,消费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娱乐消遣、结交朋友、获得成就感或拥有虚拟财富;新生代农民工的网络游戏消费对他们的日常消费、现实人际关系和日常生活的影响程度不一,并往往与他们在网络游戏上的投入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