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人才是企业最宝贵的财富,谁拥有人才优势,谁就具有发展的竞争力,谁就在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  相似文献   

2.
企业人才激励机制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全球化的实质是,世界各国的经济活动跨越疆界限制。而在全球蔓延与发展,表现形式是以生产、贸易、金融全球化为主线,以跨国公司为载体,以世界各地、各个领域为目标市场。“要么融入全球化、要么退出竞争”现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新思维。面对全球化的企业视角,准确把握机遇,分析人才在现代企业中的作用与地位,必须重点研讨如何建立以现代激励机制为基础的企业核心竞争力平台。  相似文献   

3.
凤文 《人才瞭望》2003,(10):18-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新一轮人才大战正在掀起,人才与科技已成为竞争取胜的决定性因素。对此,跨国公司在实施全球化战略中,已将人才上升为企业“第一要务”,不断创新人才理念与战略。探索跨国公司争夺人才资源的成功秘诀,主要有七大人才资源争夺最新理念与策略。  相似文献   

4.
人才,是企业、地区发展的基石,是国家参于世界竞争的核心优势。经济全球化带来了人才流动国际化、人才竞争国际化,国家之间“抢人”、“挖人”的“人才大战”已经演变成没有硝烟的世界大战。什么是国际化人才  相似文献   

5.
当今世界.企业与企业的竞争.乃至国家与国家的竞争固然需要货币资本.但归根结底货币资本也是靠人的知识和智慧来创造获取的.谁拥有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力资源优势.谁就拥有了人力资本.也就拥有了再创竞争的优势。“企业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其正确性已不容置疑。吸引人才和留住人才.成了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极其重要的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6.
跨国公司抢夺中国研发人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国际投资新的变化趋势之一是研究开发和技术创新日益全球化,跨国公司在境外设立的研发机构不断增加,如日本注册资金逾10亿日元的制造企业拥有海外研发机构的占10%以上,而美国因其高科技的先天优势,已成别国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最集中的“磁场”。跨国研究机构肆无忌惮地抢夺我国极其紧缺的研发人才,我国企业科技研发人才流失惨重。然而,据一份新的调查显示,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研发基地并没有从事核心或尖端技术的研究,而是从事低层次技术的开发,让人不能不生疑的是,跨国公司用那么高额的薪酬抢夺到我国顶尖级研发人才,仅仅是做一些与其身份…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主席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的讲话指出:“人类已经迈进21世纪。世界正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发展快速,世界范围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也在加快,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人类面临着新的挑战,更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 面对这种新形势,企业将处于更为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之中。在这种形势下,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将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人才将越来越成为竞争的主要对象,谁占领了 “人才高地”,谁拥有了众多…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要强大,要“冲出亚洲,走向世界”,有赖于更多中国企业“打出去”,有赖于更多全球化经理人的产生。中国企业管理专家孟宪忠博士认为,一批全球化经理人的崛起并被承认,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在全球范围成功与强大的标志。经理人有效地开展跨国界和文化边界管理的能力,是企业加强国际竞争力的基本要素。许多跨国公司都把经理人缺乏全球观念作为其在国际市场中增长缓慢的主要原因。随着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经营空间变大,国际经营战略创新加速,企业面临着与日俱增的国际挑战。企业家是否具有现代国际经营的战略创…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知识和技能的载体,是创造财富的核心力量。现代企业的竞争,说到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一批德才兼备的人才,并充分发挥其作用,谁就能掌握逐鹿市场的主动权,就能立于不败之地。因此,企业必须按照市场经济对人才的要求扎扎实实地构建符合企业实际的人才体系。  相似文献   

10.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国内越来越多的企业向国外市场开拓,而战略性国际人力资源管理成了我跨国企业实现科学、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瓶颈,因此积极借鉴世界跨国公司的先进经验,学习他们在本土化人才战略中的创新体制,才能在风云变幻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1.
《人才瞭望》2008,(6):67-68
松下公司有一句广为企业界所推崇的名言,叫做:“出产品之前先出人才”,其创始人松下幸之助更是强调:“一个天才的企业家总是不失时机地把对职员的培养和训练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教育是现代经济社会大背景下的‘撒手锏’,谁拥有它谁就预示着成功,只有傻瓜或自愿把自己的企业推向悬崖峭壁的人才会对教育置若罔闻。”  相似文献   

12.
人才问题是当今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新技术革命、结构大调整对人才提出的挑战。人才问题已成为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解决所有问题的深层聚焦点。谁拥有了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谁就拥有未来竞争的主动权。吉林省作为我国中部地区的一个中等省份,虽然经济社会环境进步相对较快,但与沿海发达省份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并且这种差距正呈逐渐扩大态势。吉林省要在新一轮的竞争中取胜,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跨越式发展,就必须以人才,特别是高层次人才为依托,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建设一支高…  相似文献   

13.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知识化、信息化日益加快的今天,人力资本已经成为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首要的战略性资源,谁拥有高素质的人才,谁就拥有了核心竞争力。目前,石油行业面临的国际竞争更加剧烈,原有的垄断优势和高福利待遇优势已不再明显,石油企业人才流失十分严重,而对于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和劳动力密集型的石油企业来说,拥有一支相对稳定、高素质、复合型的人才队伍是十分必要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的全球化征战早已愈演愈烈,而人才本土化的加速,则是"征战"升级的重要砝码。在今天全球金融危机动荡的复杂局面下,在华跨国公司的人才本土化依然在不断深入和扩展,因为,这是跨国公司实现其全球化战略的必然。本文以诺基亚、家乐福、宜家等著名跨国公司为例,介绍跨国公司在中国实施人才本土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5.
郭恒强 《人才瞭望》2016,(6):103-104
“国以才兴、事以才立、政以才治”,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是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一个城市、地区乃至国家综合实力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拥有了人才谁就掌握了发展的主动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批示中,对人才工作提出了许多新思想、新论断,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人才工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智力支持,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同时,人社部门作为政府人才工作综合管理部门,应如何发挥牵头抓总作用,也是一个值的深入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进入WTO的情况下,企业竞争已走向国际化。众所周知,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谁抢得人才争夺战的先机,谁就有竞争优势。跨国公司凭借自己雄厚的实力,在人才争夺战中占据有利地位。据统计,全球500强企业中,已有数十家在中国设立了研究机构,直接网罗国内顶尖人才。如微软公司在中国设立的亚洲研究院有员工60多人,全部是国内的顶尖人才。  相似文献   

17.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面对世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和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如何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当前我国面临的重大问题。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对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本强国做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将加强创新意识、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和国际化水平的提高,国家越来越需要大量的高层次、创新型科技人才。  相似文献   

18.
她为何要走     
人才竞争是企业竞争的基础,因而,如何吸引人才,如何保持与激励已经拥有的优秀员工成为现代企业人力资本管理的关键。近期,我国有关人才流动的研究发现,目前国内外资、私营企业中的高中级管理层、技术层中,几乎有70%以上的人员来自国有企业。一些国有企业被戏谑为同行业的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的“人才储备库”。 人才大量外流的现象使国有企业的老总们感到困惑,自己辛辛苦苦培养起来的管理者和技术人员,已经在本企业中拥有一定的地位和权力,经济收入也不低,为什么要频繁跳槽呢?  相似文献   

19.
在21世纪,经济、政治、文化等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时代呈现出一个全新的面貌。纵观国际大国发展的局势,可以看出国家发展的速度与领袖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水平成正比,要想成为世界大国,就必须拥有大量的领袖人才。一个国家在全球化背景下走向世界的道路与领袖人才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对于高校来说,培养新时代领袖能够提高大学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20.
人才是现代企业最核心的竞争力,谁拥有人才,谁就拥有今天和未来市场的准入证,而现代企业对人才竞争的焦点又集中于对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的建设。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的核心是根据企业的定员管理,有效地做好人员的选拔招聘、培训教育、绩效考核和合理流动,逐步建立一个“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动态管理平台,形成一种呈螺旋式上升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在实际操作中,河南金芒果印刷有限公司采用以下方式进行人力资源的动态管理:一、保持人员的合理流动,优化人力资源结构“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企业作为一个有机的组合体,其人员的构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