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清代蒙古盟旗制度的来源和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的蒙古盟旗制度,是清朝中央政府统治蒙古游牧部落的封建制度。达一制度仿自满洲八旗,形成于清帝国建立以后。二者虽然形式上相同,但本质上根本不同。清朝统治阶级在征服蒙古各部以后,推行盟旗制度,一方面对加强和巩固清朝的统一,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成为清朝统治阶级驾驭与压迫蒙古民族的工具。现据中外史籍记载,对盟旗制度作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新疆人民出版社2 0 0 1年11月出版了新疆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卫拉特蒙古文化研究室副研究员加·奥其尔巴特和新疆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研究员吐娜的学术新著《新疆察哈尔蒙古历史与文化》,全书2 3万余字。该书是近年来我国蒙古学研究领域内引人注目的成果,也是迄今为止全面、系统地阐述新疆察哈尔蒙古历史文化的第一部专著。该书以翔实的史料、丰富的内容,反映了新疆察哈尔蒙古西迁之前、西迁过程和西迁之后的历史状况,回答了蒙古史学界关心的许多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新疆察哈尔蒙古的戎马生涯、屯垦戍边、社会生活、民族关系、语言文字…  相似文献   

3.
察哈尔蒙古族的文化教育的发展 ,同察哈尔本身的历史一样 ,也是在元代蒙古族文化教育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自喇嘛教传入之后 ,在林丹汗时期 ,察哈尔地区建立了一些寺庙、佛塔。在寺庙中设立各种学部 ,学习蒙藏文字、传习经典、佛教哲学以及医学、天文、占卜等 ,丰富和发展了察哈尔蒙古族固有的文化。  相似文献   

4.
“察哈尔”,原是蒙古族的一部。明代时,居住在辽东边外,至清代,迁徙到张家口外的宣化及大同一带,清政府把他们编为八旗。“察哈尔”是蒙古语的“边外”之意,这部分人因此被称察哈尔。一、新疆察哈尔蒙古的由来清中叶乾隆皇帝平定新疆后,立即在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清朝对蒙藏地区的军事行政管理措施及其意义和作用。作者指出,清朝主要以中央机构理藩院管辖蒙藏地区,其职掌主要包括审理案件、办理满蒙联姻事务、赈济灾荒、负责会盟、管理驿站、巡查卡伦、稽查户丁、管理蒙古王公朝觐与爵禄等等。驻藏大臣设置后,清朝对西藏事务的处理主要通过驻藏大臣来实现。在对内蒙古的管理方面,主要是设立了绥远城将军、察哈尔都统、热河都统等军政建置。清朝管理蒙藏地区的这些措施,对维护国家统一,抵御外来势力的侵略,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清统治者鉴于政治上的考虑,把蒙古族分为两部分:被征服的蒙古部划为内属蒙古;自动归附的蒙古部划为外藩蒙古。对他们的待遇也不同,在内属蒙古设立总管旗制,不设札萨克(旗长)而设总管,没有王公封爵;外藩蒙古各旗设札萨克,王公、台吉均封有爵位。土尔扈特做为自动归附清朝的蒙古部之一,被划归外藩蒙古之列,实行札萨克旗制。在新疆蒙古诸部中,除土尔扈  相似文献   

7.
清朝统治者们始终都非常重视对蒙古族等制驭统治政策的经营。他们在认真研究总结历代中原王朝对北方游牧民族经略制驭政策得失的基础上,早在后金政权初创之际,就十分注意按照蒙古社会组织经济制度等特点,制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蒙政策。其后在实施中经过不断充实、调整、完善,使其成为清朝统治蒙古的主要法规,在有清一代延续近三百年贯彻始终。清朝统治者经历了一百余年时间,才逐渐完成了统一蒙古各部的大业。为此,他们对蒙古实行的统治策略是:既要使其永远不能成为威胁清朝统治地位的北部边患势力,又要通过怀柔笼络蒙古封建主,令其有效地控制蒙古的铁骑劲旅,使其成为清朝统治中国各族人民的一支重要的军事力量,进而使蒙古成为清朝帝国北部疆域“不设边防以蒙古为屏藩”的忠顺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
伪蒙疆时期(1937-1945)经济的殖民地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占东三省,接着又占领热河省,1933年又嗾使伪军侵入内蒙的锡林郭勒、察哈尔。1933年在日本的操纵下成立伪察哈尔盟公署与蒙古军政府。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胁同伪军侵占呼和浩特、包头等地,同年10月在呼和浩特成立伪蒙古联盟自治政府,管辖范围只限于原察哈尔省、绥远省的地盘。1939年9月1日,在日本的导演下,将蒙古联盟自治政府迁至张家口,又把伪察南自治政府与晋北自治政府二个汉奸政权也拼凑进来,组成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  相似文献   

9.
察哈尔部是成吉思汗的直系后裔,原是达延汗的左翼三万户之一,后被后金征服.清中叶乾隆皇帝统一新疆后,立即在全疆各地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机构.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在新疆设总统伊犁等处将军(简称伊犁将军)驻惠远城.由于当时伊犁等地区“地闲人空”,为了加强对这些地区的军事防御及恢复伊犁地区生产,清政府决定从内地派遣大量官兵来伊犁等地筑城驻防,戍边垦殖.正是由于这种原因,居住在张家口外的察哈尔八旗兵中的一部分也随之西迁至新疆.察哈尔兵迁入新疆共分三批:第一批于1758年(乾隆二十三年)进入新疆.这年九月,乾隆皇帝下令“派索伦兵一千,察哈尔、健锐营兵各五百,共二千名,令纳木扎勒三泰驻防伊犁,所余察哈尔等兵各五百,酌派七百,益以绿旗兵三百,共一千名,令舒赫德以头等侍卫职衔驻防阿克苏,仍余察哈尔等兵三百,并以绿旗兵二百,共五百名令鄂实驻防库车”.由  相似文献   

10.
有清一代,以漠南蒙古为主的蒙古各部被置于清朝的控驭之下,成为清朝北部边疆重要的防御力量。满蒙关系史也是清史、满族史及蒙古史研究中的重要内容,许多学者对此有所关注,但主要集中在清朝肇建初期清太祖、太宗对漠南蒙古的治理和清政府对蒙古的封禁政策方面,或是蒙地开垦及“移民实边”政策等问题的研究上。而对清朝治理东蒙古这一特定区域的统治政策作宏观、整体研究还有继续深入的必要。清朝治理东蒙古的政策及措施主要集中在政治联姻、盟旗制度、“画地而牧”与封禁蒙地、宗教控制等方面。这些政策、措施促进了当地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八旗察哈尔是清代八旗体系中较为特殊的一部分,内部佐领构成十分复杂,在察哈尔部原有佐领的基础上陆续编入了众多源自其他外藩扎萨克旗的佐领。康熙二十九年编入的两个茂明安佐领的属性和佐领承袭问题,不仅反映了八旗察哈尔复杂的内部构成和曲折的变迁过程,同时也折射出清朝在治理边疆民族方面,既能根据需要不断完善制度以强化管理,又能依据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调整。  相似文献   

12.
《满文老档》是研究后金时期蒙古历史及早期满蒙关系史,蒙古察哈尔部、科尔沁部、内喀尔喀五部历史的重要资料,为引起蒙古史研究同人的注重,笔者从以下几个问题说明此书对后金时期蒙古史研究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点分析<内秘书院内翰林院蒙古文档簿>所收清太宗与喀尔喀蒙古扎萨克图汗素班第三次往来文书,利用其他同时期档案资料和相关史书,论述了1638年至1640年扎萨克图汗与清朝的关系以及喀尔喀一卫拉特联盟形成的背景.文章认为,在清朝征服浪潮面前,素班第与宿敌卫拉特握手言和,准备联合卫拉特人,以求喀尔喀的安全.1638年清太宗以武力阻止素班第与明朝的贸易,是素班第与清朝公开对抗和同卫拉特联盟的直接原因.扎萨克图汗素班第是倡导和实施建立喀尔喀一卫拉特联盟的最主要的领袖人物.该联盟大致在1639年底1640年初形成.1640年喀尔喀-卫拉特联盟的形成是历史的必然,但是,如果没有扎萨克图汗和清朝的对抗,喀尔喀-卫拉特联盟就不-定成立得那么迅速和顺利.  相似文献   

14.
吐娜 《西域研究》2002,(3):29-36
1767年7月,厄鲁特营设立,主要任务除驻巡本营辖境卡伦外,还要协助索伦、锡伯、察哈尔等营驻巡卡伦等,厄鲁特蒙古在安内攘外的斗争中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蒙古王公的年班作为清朝对蒙政策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为清朝统治者所重视。这项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参酌古制而制定的。在实施过程中,具有对蒙政策“宽严互济”、“恩威并施”的特点。蒙古王公的年班对稳定边疆、巩固清政府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九八○年七月,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并公布了八省自治区蒙古语文工作协作小组《关于确定蒙古语基础方言、标准青和试行蒙古语音标的请示报告》。这是全国八省、自治区蒙古语文战线上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是学习、使用和进一步繁荣发展蒙古语文以及实现蒙古语规范化的一项重要措施,而且对于促进全国蒙古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提高广大蒙古族人民群众的科学文化水平,实现四个现代化,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推广以察哈尔语音为基础的标准昔,实现语音规范化,是蒙古语文工作中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任务。作为蒙古语文工作者,我们不但完全拥护自治区人民政府的决定,而且一定要以实际行动为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而努力。  相似文献   

17.
青海河南蒙古盟旗制度论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丽曼 《青海社会科学》2009,(1):152-155,111
1723年和硕特部亲王罗卜藏丹津反清失败后,清朝把青海蒙古收为内藩,设立盟旗制度,河南蒙古被划分为四旗,这一制度的建立对河南蒙古族社会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8.
吕文利 《兰州学刊》2007,(2):172-175
清代蒙古票照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出入蒙地人员进行有效管理的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清朝统治者对蒙古地区实施封禁政策的产物.它在法律上有详细的规定,是清代封禁政策在法律上的具体表达.它的推行对强化蒙古地区的控制,阻止汉人大规模流入蒙地产生过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库图克台彻辰洪台吉的活动及其政治立场[日]井上治哈喇古纳译一、彻辰洪台吉活动的历史背景元室北迁后,在15世纪后半叶达延汗时期,蒙古被分为左右二翼。前者由察哈尔部首领、蒙古大汗统帅;后者由鄂尔多斯部首领、处于副汗地位的“济农”统领。到了明嘉靖初中期,右...  相似文献   

20.
《理藩院则例》是清朝理藩院治理蒙古地区事务的基本法律依据。结合其中律条分析清朝对蒙古地区立法特点,主要有德主刑辅、恩威并用、控制蒙古族上层人士;严刑竣法、严明禁令,对蒙古人民实行高压政策;编旗划界、分而治之,确保中央对蒙古地区的专制统治;维持封建等级制;具有民族地方特色等。其最终目的是加强对蒙古民族的专制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