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国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9,29(3)
<律诗定体>一书,在诗律学上,具有重要的价值.这些价值在于,它首次提出拗救的观念,开创了有清以来诗律研究的风气;它提出忌孤平的思想,与拗救观念一起,对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论调,有匡正之功. 相似文献
2.
朱小爱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1):100-102
杜甫律诗的"后意象"构成有两种典型的方式--比喻性意象和逻辑性意象,它们形成了诗人的自我表现意识,标志着杜甫诗歌的审美高度. 相似文献
3.
4.
5.
魏红星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67-70
杜甫在关心社会政治生活的同时 ,毕生致力于诗歌艺术的探索。他晚期的拗体诗 ,特别是七律拗体诗的创作 ,一改先前的诗风 ,正是他致力于这种探索所取得的硕果。本文将试图说明杜甫晚期七律拗体诗的表现、特点、大致成因及对后人的重要影响 ,以期在杜诗的理解上达到一个较高的层面 相似文献
6.
金启华 《盐城师范学院学报》1998,(2)
杜甫诗歌中七律拗体为其七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其七律产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且有其特株成就与艺术技巧。杜甫的拗体七律的创作是有其一定的规范的,是有迹可寻的。文章是从杜甫各阶段的拗体七律加以分析,说明其艺术成就,并归纳出杜甫拗体七律在“拗”的方面的一些法则。 相似文献
7.
杜甫在成都草堂居住了近5年时间,草堂的安逸使杜甫苦难的心灵有了暂时的栖息之地,草堂成为杜甫思想的憩园,但草堂的闲适并不能改变杜甫漂泊流离的命运,也不可能消弭杜甫的政治热情和情感倾向,闲情雅致、惬意自得的情趣与叹身忧时、顾念乾坤的思想扭结在一起,体现出草堂时期杜甫情感上的矛盾和困惑;另一方面,草堂时期杜甫生活环境的改变和思想情感的沉郁老成,使他有机会审视和反思社会人生及诗歌创作,杜甫的诗歌理论在草堂时期逐渐形成并完善,古体诗创作得到延续、近体诗创作(尤其是五律)走向成熟,杜甫的诗艺步入了一个新的台阶,草堂成为杜甫的诗艺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舒志武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4):97-105
按照传统分类,杜甫的七律现存151首,其中三分之一是“拗律”。这些“拗律”的字数句数、用韵、对仗都与律体相同,但平仄格律上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古今许多研究者企图找出“拗”的规律,从而证明它们被归入“律”的合法性。但是,诗人创作不可能非律即古,后人分类却一定要非律即古,就未免削足适履扦格不入了。比较符合实际的做法是把“拗”从“律”中分离出来自成一类,形成古一拗一律的三分格局。 相似文献
9.
于年湖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7):179-182
杜甫的拗体,是汉语诗律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积累较少且缺乏统一说法。在范畴及数量上,笔者认为可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杜诗中广义的拗体七律共有49首,狭义的拗体七律有38首。杜甫拗体“拗”的原因主要包括(1)词语表达的不可替换;(2)对其他增加诗歌音乐美手段的妥协;(3)有意为“拗”,追求奇峭之美。杜甫拗体七律“拗”的特点主要有:(1)“拗”出现在诗中的位置有所倾向;(2)某些失粘句符合“对”的规则。 相似文献
10.
张淑健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3):110-110
一“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竹批双耳竣 ,风入四蹄轻。所向无空阔 ,真堪托死生。骄腾有如此 ,万里可横行”。 (《房兵曹胡马》 ,杜甫托物咏怀的诗甚多 ,单只咏马诗 ,就有十一首。这是尤其著名的一首。本诗开首四句 ,先写良马产地及外态特征。一个“锋棱” ,一个“竹批” ,形容刀锋般的躯骨 ,斩竹般的尖耳。两笔勾勒出良马的风姿异独 ,留与读者矫健非凡的印象。如若不用刀锋和斩竹这种蕴藏着锐力的冲击性的形象 ,则可能予人以瘦骨嶙峋的病态感。诗人着意在与写貌传神。“风入四蹄轻” ,“入”字带动出骑马飞跃的晔晔丰神 ,把读者引进骏马迅… 相似文献
11.
吴在庆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4(2):50-52
根据杜甫对苦难民众一贯的情感态度,以及他在作咏雨诗时的惯常思路,其《喜雨》诗“安得鞭雷公,滂沱洗吴越”句,表现出诗人虽心喜蜀中这场雨,但仍心有不足而“忧思”:不仅忧“巴人”也忧因旱灾引起的吴越“盗贼”。因此他盼望再有一场滂沱大雨,不仅彻底解除蜀中的旱象与“气”,而且解除吴越的旱象与灾,从而缓和吴越地区的政局。 相似文献
12.
高琦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2002,21(1):5-7
汤显祖《牡丹亭》剧作中大量采用了“集唐”诗句来吻合人物剧情,达到诗与意会、言随意转、有力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效果。徐朔方先生最近笺校本的注释过于简单,对“集唐”诗句只标注诗人的姓句,不注明引诗出处,个别标注还有错误,给阅读研究《牡丹亭》带来不便,必须进行考查补正、填补空白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贺艳敏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0(4):75-78
在辛弃疾的词作中,大量用典,经、史、子、集信手拈来,就《世说新语》一部书来说,620多首词中有94首词含有《世说新语》典,总共用了117条,内容涉及《世说新语》许多方面,诸如任诞、简傲、言语、排调、识鉴等等。运用《世说新语》典故所包含的词人的情感也是丰富多彩的。如对国事的不能忘怀,对友朋离别的伤感,自己抑郁不得志的感慨等等,辛弃疾大量用典,这当然反映词人知识的广博,同时也反映词人的遭遇和心理情感,以及与宋代诗坛使事用典,"无一字无来处"也是息息相关的。从《世说新语》典角度考察稼轩词对我们理解辛弃疾的思想感情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14.
在《老子》一书中,老子首先提出了一个永恒的哲学话题“道”。“道”的运动规律“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实际上也是老子的处世方法。《老子》中所论及的“无为”、“不争”等,均是“弱者道之用”方法在治国、国际关系领域的具体运用。老子的方法论,基于哲学的分析,落实于具体的实践,实现了形而上与形而下的完美统一。 相似文献
15.
李元旭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2,22(2):70-72
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力量。在实际工作中,辅导员在积极而"为"的同时,也要"有所不为",这是适应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必然选择,是提高辅导员工作效率的客观需要,也是促进大学生自主发展的重要途径。积极而"为"和"有所不为"是辅导员工作理念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必须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周德义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9(3):65-71
黑格尔哲学逻辑学的逻辑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即三分法或三分式及其运用自然-感性-意志、偶然-必然-自由、感性-知性-理性、机械性-化学性-目的性、生命-认识-绝对理念等等,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一分为三"思想.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一条线"外交战略的得失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舒建国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38(5):19-24
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提出的联美遏苏"一条线"外交战略,使中国外交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有着无法避免的时代局限性。"一条线"战略的得失,为我国当今的外交工作提供了深刻启示。 相似文献
18.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元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心理健康作一次总的效度检验与评估。结果显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的总效果量为0.0586,95%置信区间为(-0.309~0.427),经过齐性检验,各项研究g值差异不显著。说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没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9.
游训龙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0(5):78-80
"一国两制"是邓小平根据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从中国的国情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出发,创造性地提出的一个伟大构想."一国两制"逻辑地蕴涵了"一国两法",它不仅本身具有法律的属性,而且,它主要体现在法律规范所确认的制度中."一国两制"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法制建设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0.
崔锦梅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5):135-137
分析了“一稿多投”及“虚假论文”产生的原因及联系,指出现行的职称晋升制度和研究生论文制度是造成这种现象的最主要的因素,提出了相关的预防措施和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