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丰富的联想力艺术离不开想象和联想。鲁迅的杂文是一种文艺性的论文,其文艺性的具体体现之一,就是具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使读者读来感到情趣盎然,又从中受到深刻的启发。鲁迅的联想力之强是十分惊人的。有时甚至连一个作者的笔名,也可以触发他的联想,写出有力的文字来。三十年代,作家冯文炳用“废名”的笔名在林语堂办的刊物《人间世》上,宣传其“文学不是宣传”的主张,鲁迅是不同意这种文学观的。他在反驳冯时,便联系其笔名做出了绝妙的文章,显示了丰富的联想力。鲁迅写道:“写文章自以为对于社会毫无影响,正如称‘废名’而自以为真的废了名字一样。‘废名’就是名。要于社会毫无影响,必须连任何文字也不立,要真的废名,必须连‘废名’这笔名也不署。”这里,鲁迅的联想既巧妙而又自然,所作的分析既生动有趣又很有逻辑性和说服力,这种联想简直是出于对方的意料之外的,对鲁迅来说却使其文章取得了出奇制胜之效。  相似文献   

2.
鲁迅生前在不同场合,因不同缘由曾对杂文艺术发表过好些精辟见解。这当是我们认识先生杂文的重要依据。兹扬其要略述学习体会。 “常取类型” 鲁迅曾总结自己的杂文一大特色是:“论时事不留面子,砭锢弊常取类型”,他对“类型”做了如下的解释:“盖写类型者,于坏处,恰如病理学上的图,假如是疮疽,则这图便是一切某疮某疽的标本,或和某甲的疮有  相似文献   

3.
寓理于日常生活事例鲁迅的杂文基本上属于议论文,他经常要在文章里阐发许多道理。应当怎样说理才好?我们不是没有读到过这样的文章:其中各种名词、术语成堆,说来说去,总是在一些抽象的概念上兜圈子,干巴巴的,实在使人感到枯燥乏味得很。当然,决不是说议论性的文章里不应该出现名词、概念以及逻辑推理,那样的要求是失之偏激和不合理的。但是,一篇文章里如果仅仅是几个名词术语变换来变换去,从概念  相似文献   

4.
<正> 回 敬 鲁迅不仅是一位勇于战斗的战士,而且是一位善于战斗的战士。各种战术,在他都是运用自如,使他不论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能够巧妙周旋,克敌制胜。 回敬,就是鲁迅常用的一种论战方法。所谓回敬,并非简单的指你骂我一声,我回骂你一句。这种回骂的方式有时固然也可以使用,但毕竟较为一般化,并且不一定很有力量。这里所说的回敬,乃是指将论敌攻击自己的某些用语,巧妙地用以反击论敌,或者说,将敌人扔过来的手榴弹,拣起来扔回去以杀伤敌人。这种战法的高妙之处在于:我方既避免了损伤,又使敌人出乎自己意料之外地自食其果,即被自己制造的武器所击毙。  相似文献   

5.
结构是文学作品表现内容的重要艺术手段,也是体现作家艺术风格的重要特征。 鲁迅的杂文具有独特的风格,不但有深刻的思想性,而且有着精湛的艺术技巧。他的杂文不仅语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而且结构严谨缜密,灵活多样,准确而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创作思想,使他的杂文具有“投枪”、“匕首”的战斗作用。  相似文献   

6.
杂文是鲁迅进行战斗的主要文艺武器。他的杂文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它泼辣、幽默、含蓄、犀利、隽永,嬉笑怒骂,皆成文章,这些都和鲁迅充分运用讽刺艺术有关。可以这样说,没有讽刺,鲁迅杂文就失去了它的固有特色。鲁迅所以选用杂文作战斗武器,是由于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战斗的紧迫性。杂文言之有物,可以起到匕首和投枪的作用。它短小精悍,反映现实生活的灵敏度高,“对于有  相似文献   

7.
从1918年5月15日,鲁迅于《新青年》发表《随感录二十五》起,至1936年10月17日他逝世前两日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止,其杂文创作经历了近十九个年头。这是一个怎样的发展、演进的过程,其特点如何?便是我这里所要着重阐明的。一、鲁迅杂文艺术的分期及其标准鲁迅杂文的分期问题,一般的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似乎早已解决。其实这种分期方法,完全是以作者思想发展为依据的,也就是说,是以其杂文的思想内容为划分标准的,显然是不够科学、妥当的。因为鲁迅杂文是一种艺术,那就应当按其艺术的特性作为分期的主要标准。虽然,文艺作品的艺术性与其思想性密不可分,又都  相似文献   

8.
鲁迅杂文,是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有机结合。杂文的直接评论性必须通过逻辑思维的方式来体现。杂文作为文艺性的社会评论,它与一般的文学作品和一般的理论、评论文章,有着不容忽视、值得辨析的区别。弄清这一区别,对于探索鲁迅杂文的艺术特质十分必要。 鲁迅杂文与一般的文学作品在逻辑思维运用上的区别。 一般的文学作品如小说、戏剧、诗歌等,主要是使用形象思维,用生活图画和形象来说话。诚然,作家在构思和写作过程中,经常从人物形象的世界中退出来,  相似文献   

9.
杂文是诗和政论的结合,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结合。现代杂文宗师鲁迅的作品,正是这种艺术性和思想性相结合的典范。他的杂文不仅暴露黑暗,鞭挞腐朽,勇于解剖人生,富有鲜明的思想性和战斗性,而且诙谐幽默,妙语惊人,构思奇特,神采绝伦,既移人情性,又给人以娱乐和休息。鲁迅杂文之所以能产生如此强烈的艺术效果,与他擅于驾驭杂文的写作技巧分不开。作为艺术巨匠的鲁迅,他在自己的作品中所运用的表现手法可谓色彩纷呈,很难一一尽述,本文仅就他常用的联想和想象、讽刺和幽默、闲笔和曲笔这几种表现艺术,作一些粗浅的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鲁迅杂文文体的根本艺术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一) 杂文这种文体早已伴随着鲁迅的名字而理直气壮地“侵入”到了高尚的文学楼台,大概今天不会再有多少人公开否定它是文学家族中的成员了。但是,对这种文体的认识,人们至今仍然停留在较为浮面的层次上。三十年代,瞿秋白同志在《鲁迅杂感选集·序言》中,以  相似文献   

11.
龚自珍的政论杂文,不仅以其忧愤激切的社会批判论和社会改良论的思想内容,骀荡了晚清一代被压抑的知识分子的灵魂,而且,在写作艺术方面,立意新颖,尖锐泼辣,散行中有骈偶,简括中有铺陈,语言瑰丽古奥,精警峭拔,形成一种汪洋恣肆、纵横驰骋、豪放跌宕、俶诡谲怪的风格,使人读之“若受电然”(梁启超语)。这种政论杂文  相似文献   

12.
鲁迅杂文是时代的产儿。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战斗口号是“打倒孔家店”;鲁迅杂文的总主题是批判以孔学为主体的中国封建传统文化。鲁迅杂文体现了时代的精神。 对于鲁迅杂文,对于五四新文化运动,历来都有不同的评价,两者是相联系的。为了准确地衡量前者,必须首先评说后者。 五四时期反对以儒学为中心的旧文化,并不是哪一位领袖人物灵机一动凭空想象出来的花样,而是一种历史的必然。在中国近代史上,对于儒学的怀疑、动摇、以至反叛,不自五四运动开始。早在晚清时期,就出现了儒教叛徒李卓吾,他的思想影  相似文献   

13.
杂文的概念与鲁迅的杂文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刘勰《文心雕龙》第十四篇即为“杂文”,这大概是中国最早出现的“杂文”字样。文曰:“智术之子,博雅之人,藻溢于辞,辞盈乎气,苑囿文情,故日新殊致。”然后,刘勰列举了从宋玉到左思的十七位作家的二十一篇作品(诸如《对问》、《七发》、《连珠》、《客难》、《解嘲》等),将它们统统纳入了“杂文”的范畴,并且归结道:“详夫汉来杂文,名号多品,或典诰誓问,或览略篇章,或曲操弄引,或吟讽谣咏。总括其名,并归杂文之区。”现在看来,刘勰这里的“杂文”,范围相当宽泛,他是把诗赋、史传、诸子、论说、铭箴、诔碑、哀吊等等之外无类可归者,统统以“杂文”目之。这里的“杂文”概念,显然是一个大的类别,不同于我们今天所说的作为文体之一的杂文。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的鲁迅杂文研究,按其自身所呈现的具体风貌和发展轨迹,大致可分为新局面(1980-1982),大发展(1983-1986)和相对平静(1987-1989)三个阶段.一1981年前后,学术界为纪念鲁迅诞辰100周年而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在这次活动中,鲁迅杂文研究在许多方面,特别是艺术问题、典型问题、与传统文学和现代杂文运动的关系问题等,都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呈现出新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正> 近来,一些人从根本上否认鲁迅杂文为文学作品,甚至攻击鲁迅杂文创作是“投机取巧”,是“创作上的末路”;也有一部分人对鲁迅杂文的艺术价值或美学意义发生误解或估计不足,往往只谈鲁迅杂文的思想性,而讳言其艺术性;至于一些正确的命题,比如说鲁迅杂文是“政论与诗的统一”,“是文艺性的政论”,是“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过具体材料的有机结合”,“诗与政论的结合”等等,由于未能从鲁迅杂文本身进行具体而深入的分析,也难免流于空泛.  相似文献   

16.
有人说,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这话很有道理。对于一篇文章,首先接触到的就是题目。题目的高下优劣关系很大。平淡无奇的令人索然无味,引不起多大兴趣。生动精采的则像磁石吸引铁屑一般,能一下攫住读者,不由得一睹为快;鲁迅杂文的丰富多采的题目,就有着如此强烈的魅力。 鲁迅一生写了七百多篇杂文,这些杂文的题目就体现了多样的风格和笔法。其中有的含蓄隽永,耐人寻味;有的明白如话,一目了然;有的充满哲理,启人深思;有的幽默恢谐,别有情趣;还有一些比较隐晦,似乎费解……,真是五  相似文献   

17.
王健 《理论界》2007,(9):159-159
新文化运动与新兴的新闻出版业相结合,产生了中国近代新文艺。鲁迅杂文,作为新文艺的丰硕成果之一,它的特殊地方在于:鲁迅杂文是文艺性与新闻性的完美结合体,鲁迅杂文具有文化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的杂文占有光辉的一页。毛泽东给鲁迅杂文以崇高的评价;瞿秋白最早为鲁迅杂文编集子,写序言;无数进步青年从鲁迅杂文中汲取营养,振奋了精神,从而走向革命之路。今天,在社会主义时代,鲁迅杂文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鲁迅杂文为什么具有这样大的影响?为什么具有这样强的生命力?很值得我们认真加以探讨的。鲁迅杂文有很强的战斗性,这同鲁迅的功利观是有直接关联的。鲁迅杂文的创作轨迹,同他的整个文学创作活动一样,有一个萌生、发展到成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正> 恩格斯在指责现代德国人哲学水平之低落情况时,说过一句非常深刻的话:“一个民族想要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缺乏理论思维不但会严重影响科学的发展,而且也是社会上许多不合理现象被普遍接受的重要原因。鲁迅曾感慨地说道:“我们的乡下评定是非,常是这样:‘赵太爷说对的,还会错么?他田地就有二百亩!”这是多么荒唐的逻辑啊!以财富的多寡作为评定是非的标准,真是牛头不对马嘴。然而,这种严重违反逻辑的事,在现实生活中实在是不胜枚举,而  相似文献   

20.
<正> 鲁迅的杂文在我国文学史上特别是散文艺术发展史上是一个特殊而伟大的贡献,其价值、意义和地位都是无可置疑的。本文拟从以下几方面谈谈这个问题。一、把我国传统的议论性散文推进到诗化、艺术化的高度我国的散文艺术源远流长。先秦诸子作品中已有了比喻、寓意、夸张、想象之类的文学手法的运用。到了魏晋以后齐梁时代,文学性散文与议论性散文开始分途发展,后经唐宋八大家和明代“前后七子”、清代桐城派相继在复古旗帜下进行的两次散文改革运动,将散文艺术不断推向前进,并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这里要特别一提的是,桐城派的散文创作虽不怎么十分成功,但他们在理论上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