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3 毫秒
1.
对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思考王国庆抓好职业道德建设,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和导向性意义。职业道德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职业和职务集中地体现着社会关系的三大要素──责、权、利。第一,每...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爱国主义思想的基本特征主要是:受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热爱祖国与热是人民相统一、爱国热情与实干兴邦相统一、独立自主与对外开放相统一、社会主义与“一国两制”相统一、爱国主义与履行国际义务相统一.  相似文献   

3.
壮族在自己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以稻作农耕为主,以养殖业、渔猎、医药为辅的经营模式,并相应出现了各个相对稳定的职业,形成了在职业生活领域处理人们之间关系的职业伦理观念和道德要求。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壮族职业伦理思想中存在着一些过时的观念需要加以调适,使之与时代要求相吻合。在调适中,需要坚持古今相承、中外结合、德法共治、共同富裕原则,从注重平等向公平与效率相统一、从注重义气向义气与利益相统一、从注重互助向互助与竞争相统一。  相似文献   

4.
李艳红 《理论界》2007,(12):187-188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向前发展,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当代女大学生的择业观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一方面女大学生的职业理想、职业期望以及职业评价标准等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择业观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另一方面女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有人无业就”与“有业无人就”现象并存。高校教育工作者有责任和义务教育女大学生从实际出发,认清就业形势,正确评价自己,调整择业标准,确立正确的择业观,走出就业困境,顺利实现就业。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视域下的“生态新人”是与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价值取向与目标愿景相契合的“绿色公民”或“社会主义新人”,具有政治思想立场上的坚定性、生态保护意识上的积极性、生态活动实践能力上的成熟性。在基本意涵上,“生态新人”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时代新人”重要论述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对社会主义事业不断适应新的时代境遇、迈向更高社会文明层次的现实要求的理论回应,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人民性。在理论基础上,“生态新人”具有经典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探索理论与实践、当代马克思主义生态学理论三方面基础,呈现出理论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结合。在培育进路上,“生态新人”需要环境人文社会科学的知识交互、环境公民社会建设范围与力度深化、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育的积极推进三个方面协同作用。经由三维论析,“生态新人”及其培育工作对于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意义将得到清晰呈现。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制度是迄今为止最先进的社会制度 ,社会主义道德无疑也应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道德。在建设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社会主义道德时 ,要注意把握三个问题 :1.道德建设的基本出发点 ,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这是谈论问题的基础和前提 ;2 .新道德规范建立的若干原则 ,即义与利相统一、富裕与奉献相统一、合作与竞争相统一、自强与自律相统一、继承和创新相统一 ;3.领导干部要成为实践新道德的模范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社会本质属性的具体体现。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滥觞于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返本”,要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就要在传统文化中对其追根溯源并用传统文化涵养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同时,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发展又得益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开新”,既要做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又要做到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性发展。因此,在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统一、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只有在坚持传统文化“返本”与“开新”的辩证统一中才能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价值观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新时代新征程,深化对推进具有强大凝聚力和引领力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需要用哲学思维进行深入考量,把握其理论和实践根据、基本原则和辩证法是解决问题之关键。坚持从理论深度上把握意识形态建设极端重要性的定位要求,从时代高度上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根本方向,从目标向度上把握新时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同时坚持党的领导、人民至上、实践指向与系统观念四大原则,掌握好“一元”与“多样”相统一“、守正”与“创新”相统一“、凝聚”与“引领”相统一“、批判”与“建构”相统一的辩证法,从理论和实践上整体增强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和引领力,着力推动文化强国和文化现代化建设,服务于民族复兴大业。  相似文献   

9.
异化仍然是我们现实生活中的“经验事实”,它具体表现为:宗教异化、劳动异化、 商品异化、市场异化、职业异化、政治异化等等。异化的根源在于强迫性分工,在于私人利益与公共 利益的分裂。这个根源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四届大中全会《决议》,加强新时期的职业道德建设,对于全面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向前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时代的要求其一,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决议》指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集中体现着精神文明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对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具有巨大的能动作用。”社会主义职业道德是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各种不同职业的人们对整个现代化事业所应承担的道德责任,启发人们认清自己的职业责任,以职业道德规…  相似文献   

11.
张学军  徐蕊 《河北学刊》2023,(3):191-195
贫困是人类社会的顽疾,反贫困始终是古今中外治国安邦的一件大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努力,中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令人满意的答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中国的贫困治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共同富裕目标相契合,中国贫困治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价值统一性、机制二元性、主体能动性、治理实效性上有着内在的关联。通过探究二者的关联性,可以更加清晰地厘清中国“减贫之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规律的关系,对于贫困治理与乡村振兴的有效衔接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扬与社会主义相统一的爱国主义,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一个显著特点。他的爱国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含有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实现祖国统一的信念坚定不移;国家主权和独立自主不容讨论;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内在统一;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相统一等五个方面,对于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作用下,人们的社会生活将发生许多新变化。自己选择职业,就是摆在人们面前的新课题。而要实现自选职业,建立、完善社会主义职业市场体系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笔者就此略抒己见。 一、社会主义职业市场的性质 社会主义职业市场,即是在社会主义法制、道德规范下实行个人与社会组织自由择业选人的场所。其职业交易行为必须是合法的、不违背道德的、公平自由的、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的行为。因此,可以把职业市场视为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接轨点。  相似文献   

14.
提高职业技校教师素质的思考□张小兰职业技校教育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四有”新人的重要途径。职业技校毕业生素质的高低,教师便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随着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党和国家对劳动者的...  相似文献   

15.
效率和公平问题,中外经济学界存在多种不同的意见。我国经济学界的有关讨论和争论,往往是与党中央作为指导性意见的提法相交织。理解党中央关于效率与公平提法的改变,认同“更加注重社会公平”的新思路,用科学的理论与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的思路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一、二卷相关重要篇章对中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党的伟大成就与人民立场相统一,坚持党的历史自觉与历史主动相统一。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中的阿基米德支点问题,更是现实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发展的原点性问题。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源头探究社会主义的原初本质,是中国共产党人探索社会主义本质问题的逻辑起点。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历经曲折和深度反思,从最初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生产关系的单向度诠释,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本质的开创与建构,再到与生产力相适配的一系列生产关系改革基础上的“本质要求”“本质属性”“最本质的特征”等社会主义本质的探索,最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之维的历史性回归和系统化、集成式升华,也为新时代全面准确深刻地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发展规律、持续推进社会主义本质探索,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中国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结晶,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理论表征,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深入理解和把握“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概念内涵与历史使命,需要在空间的横向比较与时间的纵向梳理中对其进行理论定位。从横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深深植根于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土壤,是与“西方马克思主义”相区分的切中中国社会现实、面向中国问题的中国自主知识理论体系;从纵向维度上看,“中国马克思主义”可以追溯到从空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从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跃迁,尤其是对苏联模式社会主义进行深刻反思的理论成果。“中国马克思主义”能够从哲学理念的高度推动人类文明形态的变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从而肩负着开辟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9.
现在,在部分同志中存在一种观点,认为苏联模式和斯大林体制的“内涵”、“内容”,就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项基本原则”。这种说法是值得商榷的。这是把苏联模式、斯大林体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即国外有识之士所说的“中国模式”相混淆,把两种不同社会主义模式框架下概念字面相同、而却有着完全不同内涵的东西混淆了。对此,我们是应当分辨清楚、不能含糊视之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殷明 《天府新论》2002,(6):8-9,12
政治文明反映人类社会政治活动与政治关系的进步状态和发展程度。江泽民同志“5·31”讲话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范畴 ,并将其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提并列 ,这是江泽民同志对邓小平理论的又一重大继承和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从我国国情出发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相统一 ,其重点是加强民主政治制度建设 ,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