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国外的立法经验来看,无罪推定原则的法律渊源包括内国法渊源与国际法渊源,其内国法渊源首先是宪法性渊源,其次才是刑事诉讼法渊源;从无罪推定原则的内涵可以看出,有关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法律制度包括基本制度与派生制度两大部分。只有当我国在宪法中增加了有关无罪推定原则的规定,在刑诉法中构建了无罪推定原则的基本律制度与派生制度两大体系之后,我国才真正建立了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玮 《理论界》2002,(1):77-78
无罪推定的理论,是意大利法学家贝卡利立在1764年首次提出的。无罪推定的原则,是1789年法国的《人权宣言》首次以法律形式确定的。此后,无罪推定作为一项法律原则逐渐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承认,并将这一原则规定在宪法和刑事诉讼法中使用。第  相似文献   

3.
无罪推定——中国司法的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虽然我国早在1996年<刑事诉讼法>中就对无罪推定做了明确的解释,也代表中国法治的进步.但在中国长期的司法实践中,"有罪推定"已然成为一种思维定势,禁锢着不少官员的头脑,致使"余祥林杀妻案"这样的冤假错案接连发生,刑讯逼供等现象屡见不鲜.所以应在宪法中对无罪推定进行明确规定,并进一步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获取证据的手段,并赋予犯罪嫌疑人应有的沉默权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权,通过这些措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4.
无罪推定原则已成为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一项人权保障的基本原则 ,我国在 1996年修改的《刑事诉讼法》中对此也作了一些规定。本文主要从无罪推定的理论入手 ,对我国《刑事诉讼法》中关于无罪推定原则的体现及背离进行探讨 ,并由此提出确立和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关于无罪推定原则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罪推定"原则作为一项被普遍承认的国际刑事司法原则,其在法治现代化的进程中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重视和运用.但由于某些原因,我国至今仍未确立完整意义上的无罪推定原则.本文试图从无罪推定原则的概念、历史流变和哲学根基为切入点,分析我国确立无罪推定原则的重大现实意义,以及贯彻无罪推定原则的配套法律规则,进而探讨在未来贯彻无罪推定原则将遇到的阻碍因素及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宪法被奉为“法律的法律”,普通法律应合乎宪法,依据宪法而定,以树立宪法的最高权威,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经之路。但是刑事诉讼法个别条款的规定却违背了宪法的原则及其精神。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而刑事诉讼法第七条却规定公检法机关要互相配合;宪法规定公民有言论自由,而刑事诉讼法第九十三条却规定犯罪嫌疑人对侦查人员的提问,应当如实回答。  相似文献   

7.
无罪推定原则的伦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元璋 《江汉论坛》2007,(9):121-124
无罪推定原则是刑事诉讼中的一个重要的人权保障原则,它以保障被告人的权利为最高价值追求.民主和法治是无罪推定原则的政治伦理基础,司法公正是无罪推定原则的程序伦理基础.无罪推定原则要求刑事诉讼中的侦查权、控诉权、审判权的运作必须以保障公民的权利为出发点.为了保证公民的权利免受国家权力的侵害,刑事诉讼必须实行无罪推定原则.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作为"应用之宪法",应体现宪法控制权力、保护权利的精神.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作为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配制原则不符合宪法的精神.刑事诉讼中国家权力的配制应以人权为限,应受正当程序的控制,从而确立审判权的独立、至上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万平 《兰州学刊》2003,(5):103-104
无罪推定 2 0 0多年前就在西方国家开始确立了 ,它所体现的保护人权的基本精神已经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认同。中国当然也不甘步人后尘 ,特别是在我国签署《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后 ,刑事诉讼法学界对这一原则的呼唤就更为激烈了。修改后的刑诉法第 12条的规定被认为是对这一原则的规定 ,但很显然两者是不能等同的。本文拟就无罪推定在我国的发展情况略作探讨并提出一些相关看法 ,一为各抒己见 ,二为无罪推定呐喊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宪法作为确立和保护国家民主的基本法律具有至高无上的法律权威,它维护和捍卫每一个公民最基本的尊严和权利,授予国家权力并严格界定各种权力行使的范围界限,为保护公民权利和防止滥用国家权力规定了基本原则。对十年“文革”的反思,使我们认识到建立法治、维护法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法治的第一要义便是树立宪法权威,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即依靠完善的宪法监督制度。宪法监督制度是保证法律、法规等规范性文件以及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严格依宪行事的一切制度和措施的总和,是宪法运行机制的…  相似文献   

11.
作为宪法原则的人民主权与法治,二者的关系在实践中主要体现为民主与法治的关系。一方面,法治须以民主为前提,民主用法治来保障;另一方面,作为宪政原则的法治,又对民主即多数派决策形成某些限制。这种关系存在的原因是人类的自利和无知等非理性因素,可能使不加任何限制的民主导致“多数派专制”,法治即是人类通过理性的努力对民主缺陷的限制。认识这种法治下的民主之重要性对当前中国的宪政建设很有助益。  相似文献   

12.
关于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根据国内和国际新形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在党的十五大上明确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九届人大二次会议又将其载入了宪法修正案,使其上升为一条重要的宪法原则,从而为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奠定了宪法基础,成为我国法治建设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促进改革开放和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哟提出,是我…  相似文献   

13.
清末民国时期,法治国家开始成为法学的基本概念,学界对其基本内涵也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在我国宪法文本中,"法治国家"是政治共同体依照法律治理国家生活的原则、规则与未来指向性的价值体系,其实质要素包括人的尊严、自由和平等,形式要素包括法律至上、人权保障与权力制约。从宪法文本的规范体系来看,"法治国家"包含法治社会,从价值内涵来说,"法治国家"同时也是"宪政国家"。  相似文献   

14.
黄维智 《社会科学》2007,(3):92-100
刑事诉讼基本原则中的无罪推定原则,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有利于被告原则决定和指导着刑事证明责任的具体分配,是刑事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根据。无罪推定原则确立和强化了证据裁判原则,同时可以克服刑事诉讼中的“真伪不明”,即指导法官在“未能形成确信心证时”应当如何判决的裁判法则。无罪推定原则一方面要求作为国家刑事追诉机关的检察机关,一旦向法院提出了对被告人追究刑事责任的要求和主张,它就有义务向法院证明被告人有罪这一结论的成立。另一方面无罪推定原则决定了被告疑点形成责任的性质是其辩护权的行使,被告疑点形成责任的范围仅限于有利于己证据的提出。反对强迫自证其罪原则和有利于被告原则源于无罪推定原则,同时又是无罪推定原则的具体化和细化,可以使无罪推定原则得以实现,使证明责任得以有规律和始终如一的分配。  相似文献   

15.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依法治国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承载着时代所赋予的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发展道路、基本方略、重大举措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科学论断和全面部署,是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的战略动员和行动纲领。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是四中全会确定的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健全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是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的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无论在司法职权配置和实际运行当中均存在问题。同时,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在不断丰富和深化,法治国家的基本轮廓和未来走向日渐清晰和理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宪法的原则精神高度契合,具有鲜明的宪法逻辑。而法治建设的成效又因国家、社会、公民的多维参与而依赖于宪法实施的效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宪法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本刊编辑部特邀相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积极回应,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依法治国作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制度保障,承载着时代所赋予的重大而紧迫的历史使命。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直面我国法治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立足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实际,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总目标、基本原则、发展道路、基本方略、重大举措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科学论断和全面部署,是新时期我国法治建设的战略动员和行动纲领。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是四中全会确定的司法改革的重要任务,健全公检法三机关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机制是健全司法权运行机制的重要内容。而我国刑事诉讼法确定的公检法三机关在刑事诉讼中应当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的原则,无论在司法职权配置和实际运行当中均存在问题。同时,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进程中,依法治国的基本内涵和价值意蕴在不断丰富和深化,法治国家的基本轮廓和未来走向日渐清晰和理性。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宪法的原则精神高度契合,具有鲜明的宪法逻辑。而法治建设的成效又因国家、社会、公民的多维参与而依赖于宪法实施的效果,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宪法实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为了更好地学习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本刊编辑部特邀相关专家进行专题研究,得到了一些对此问题素有研究的学者的积极回应,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7.
论无罪推定原则在我国的确立与贯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罪推定是指在刑事诉讼中,任何人在未经司法程序最终确认为有罪之前,不得认为其有罪,或者应推定为无罪.确立无罪推定原则,是我国应当依法履行的义务,是唯物主义与人道主义的要求,是社会主义人权保障的需要,是社会进步的标志.鉴于这一原则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贯彻得并不彻底,因此有必要进一步加以完善.同时,在实践中还需要公安、司法人员转变观念,摒弃有罪推定思想残余;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执法水平;严格执行法律,确保无罪推定原则的实现.  相似文献   

18.
自2000年以来,宪法与刑事诉讼之间的微妙关系因频繁的刑事诉讼改革以及公民个案违宪审查权的创设而成为法国学术界最炙手可热的问题.刑事程序的合宪性规制技艺、内容设定以及效力范围均成为讨论的重中之重.法国宪法委员会在宪政框架下确保了刑事诉讼改革中的"公正优先,兼顾效率",构建了宪法与刑事诉讼法较为良性的互动.从比较法的角度看,法国的做法在欧洲大陆职权主义国家具有普适性.中国当下可能很难短时确立违宪审查机制,但可考虑在刑事诉讼法中确立序言性条款,允许法官在刑事诉讼法存有漏洞或与基本人权相冲突的情况下直接援引序言条款予以排除适用.  相似文献   

19.
试论宪政制度的确立及在中国的有效实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法治国首先依宪治国。宪法是宪政的前提 ,宪政则是宪法的实施。发达国家在推动以宪法为核心的法治运行体制同时 ,在积极构架一系列的制度保证宪政的实现。建设中国特色的法治国家 ,同样需要依宪法治国 ,实施宪法 ,使宪法转化民主的宪政 ,达到规范国家权力 ,保障人权 ,推动市场经济向前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宪法需要不断地修改完善。宪法的修改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保障。我国于1982年通过的宪法已经历了三次修改,而最近一次修改意义尤为重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的指导地位,第一次明确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原则,明确保障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规定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承包、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以及改变“反革命活动”这一政治概念为“危害国家安全”的法律术语等。这些修改,都使我国宪法更符合实际,推进了宪法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