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伦·坡在哥特小说中将美与恐怖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并挖掘那些因痛苦与幻灭而扭曲的人类心理,深刻地揭示了人类隐秘的内心世界。《黑猫》是坡的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之一。作者围绕着主人公和两只黑猫的斗争,主要从恐怖场景、恐怖意象、恐怖人物等方面去塑造黑猫形象及刻画主人公内心的邪恶,从而营造令人毛骨悚然的恐惧效果。这种恐惧来自人的心灵深处,是对于人性阴暗面的恐怖。坡所描写的恐怖是建立在他的美学基础上的,带给读者一种恐惧刺激的兴奋和快感。其哥特式小说为读者贡献了美的享受,净化了读者的心灵,丰富了文学审美理论。  相似文献   

2.
希区柯克的《精神病患者》是西方恐怖电影中恐怖手段使用的一个分水岭,在之前的恐怖电影中,大多依靠一张恐怖的脸以及围绕这张脸所构成的故事来建构恐怖电影。克尔凯郭尔指出了人类的恐惧与他们的信念相关,外部的未知世界便是恐惧之源,早期恐怖电影中的恐怖之脸来源于人类早期的面具文化,并和启蒙时代的理性精神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彻底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以及观念,容颜故事一体化的恐怖不再让人感到信服,因此,在希区柯克的影片中出现了以感官刺激为主的恐怖元素。从此,恐怖电影在制造感官刺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相似文献   

3.
小丑作为世界戏剧史上的经典角色,经历了谐趣—悲情—恐怖等一系列的形象流变。这种流变造就了如今影视作品中小丑"恐惧又迷人"的受众心理认知,文章借助相关理论分析了该认知产生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作为心仪的榜样,相隔百年的爱伦.坡的创作,为年轻的施蛰存树立了艺术追求的标尺,也给他提供了可供效仿并着意酿造的幽深意境和怪诞的风格。文章试图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具体从时空的设置、女性形象的构造和死亡的书写这三个方面展现、剖析两位作家小说的恐惧和恐怖的不同主题。从而可以认识到施蛰存比爱伦.坡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5.
作为心仪的榜样,相隔百年的爱伦·坡的创作,为年轻的施蛰存树立了艺术追求的标尺.也给他提供了可供效仿并着意酿造的幽深意境和怪诞的风格.文章试图用比较文学平行研究的方法,具体从时空的设置、女性形象的构造和死亡的书写这三个方面展现、剖析两位作家小说的"恐惧"和"恐怖"的不同主题.从而可以认识到施蛰存比爱伦·坡的小说更具有现代性.  相似文献   

6.
施蛰存对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哥特式小说由早期的简单模仿,到受其影响更深从而转向怪诞小说的创作。但施蛰存小说的怪诞更表现为一种心理的怪诞,重在表现人类的一种"恐惧"心理。恐惧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情感,指向不可确认、无法言说的事物。而爱伦.坡的小说重在渲染一种"恐怖"的气氛,极力刻画一种恐怖的场面。爱伦.坡小说的离奇故事带给读者恐怖的体验,但未曾走入人物的心灵世界。从这点来看,施蛰存对爱伦·坡的小说有所超越。  相似文献   

7.
革命诗人殷夫的一生虽然很短暂,但其人生经历却相当丰富,亲情、爱情、友情,痛苦、绝望、恐惧与死亡等都在他生命中留下了深刻印记,特别是那段充满恐怖与血腥的革命经历使他成为中国人民红色记忆中无法抹去的影像。殷夫的诗文虽然有限,但我们仍可窥见其不屈灵魂的跃动,这种跃动的轨迹就是对于爱情、家庭、阶级、死亡的超越之路。  相似文献   

8.
范蠡,春秋末期大政治家。在帮助越王勾践复国后,提出了一些切中时弊的经济主张,使一个弱小的越国,成就霸业。 勾践羁吴返国后,“欲行一切之变,以复吴仇”,便立即找范蠡问策。 扶越削吴是范蠡的夙愿。早在沦为亡国之臣、陪勾践在吴为奴期间,他就暗自筹划过治越之术。范蠡陈述了早以酝酿成熟的治越设想;在经济上实行保民政策,奖励耕织,发展农业生产。他认为:民以食为天,  相似文献   

9.
关注传媒领域虚拟新闻主播的应用,通过在线实验的方式测量公众评价虚拟新闻主播的仿真度维度,分析仿真度对用户接受意愿的影响,同时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考察恐怖谷效应作为中介变量在影响路径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虚拟数字人的外貌、行为、语言习惯等与人类越接近,越容易诱发用户的积极情绪,进而提高用户的接受水平、使用意愿与观看意愿。研究进一步发现,恐怖谷现象的中介效应不存在,即恐怖谷现象并未对用户的使用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用户不会因虚拟新闻主播仿真度的提高而产生显著可观测的负面情绪。相反,用户更青睐与人类相似的虚拟新闻主播,同时对不同性别的虚拟主播应用场景会产生不同的期待。  相似文献   

10.
经典小说<厄舍古屋的倒塌>的作者爱伦·坡为实现他的创作意图,描述了古老贵族家庭衰落时所笼罩的梦魇般令人窒息的恐惧,调动了不同的艺术手段,制造出种种紧张恐怖的气氛,来表现人类理智的毁灭,同时体现了爱伦·坡小说创作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1.
魏晋至南北朝其间,充满了战乱、灾难、血污、烈火。正始年间的司马氏加紧篡夺曹魏政权,推行虚伪的名教,加强恐怖统治,在这种情况下,知识分子的心理也开始变态。许多人表面看放纵不羁,风流潇洒,内心却潜藏着巨大的痛苦、忧虑、恐惧之情;常常是口不臧否人物,心中满腹牢骚。“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就是其中的代表。他作为正始文学中成就最高的诗人,其作品也同样深深地打下了那个时代的烙印。以抒发内心感受为主与情感表现的闪烁不定,正是阮籍诗歌的主要特色,这在他的代表作《咏怀诗八十二首》中有明显的体现。本文拟对此作一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张金燕 《社区》2010,(27):54-55
亲历灾难,目睹死亡、感受伤痛、痛失亲人,这一切都会给孩子带来极其强烈的恐惧、不安和悲伤等情绪。对于年幼的孩子来说,虽然他们还不谙世事,但这些经历也一样会带给他们深重的伤害。如果不能及时做好心理救助,这些恐怖的经历可能会导致孩子出现焦虑、恐慌、噩梦、行为退缩等问题,甚至严重影响他今后的成长。  相似文献   

13.
苏童作为当代重要作家,他特有的"南方叙事"吸引读者对其持续关注。他的小说还有一种神秘、鬼魅般的吸引力,读之使人兴味盎然,充满快感,深究其源不难发现苏童小说的审美核心是"恐惧"。文章从恐惧色彩这一特质入手,将苏童作品中营造的恐惧感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现象来研究,同时结合作家的文本与改编的影视作品,挖掘小说中的恐惧色彩是如何多角度展现的、它形成的重要因素及其艺术魅力,同时与其他先锋作家的"死亡、恐惧"书写作比较,旨在分析苏童小说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14.
《阅读与作文》2010,(8):64-64
黑暗是个神奇的东西,总是给人们带来恐惧,很少有人不怕黑。 难道我们真的能在黑暗中看到恐怖的情境吗?其实,一般来说什么都没有,而是人心理在作怪。著名精神分析心理学家荣格提出的“集体潜意识”就能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5.
森政弘“恐怖谷”曲线揭示了人类对拟人机器的情绪变化。机器智能化发展下人类因主体性释放与“神我”崛起而产生喜悦感,因主体性被压制与“失我”放大而产生厌恶感。主体性一旦失控,“神我”幻想破灭,“失我”的“恐怖谷”由此突现,人类对待人工智能的情绪发生极致反转。AI“恐怖谷”是生成主体性冲撞抽象主体性的结果,主体性在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中丢失了本体意义上的生成性,诱发了认知意义上的“恐惑谷”,人类的高度抽象能力将自己困囿于主体性失控的恐惧之中。而ChatGPT和人技共生共进的主体性重塑能够超越AI“恐怖谷”,促使“恐怖谷”上升拐点的降临。  相似文献   

16.
埃德加·爱伦·坡是 19世纪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他创作的短篇小说 ,以荒诞、恐怖小说成就最高。这类小说常以死亡、谋杀为主题 ,具有很强的恐怖效果。《一桶亚蒙蒂拉多酒》便是表现这一主题的经典之作。坡在这篇小说中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和简洁凝练的文风。坡表面上是在讲述一个恐怖故事 ,但事实上他是在通过故事说明更加深刻的问题 ,表达自己对命运、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相似文献   

17.
诺埃尔·卡罗尔是美国当代著名的艺术恐怖研究学者,其创立的恐怖哲学理论成为当今影响巨大的恐怖美学理论.理论奠基、面临挑战、新的发展三个方面大致概括了其恐怖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他的理论对我们国内的美学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与作文》2014,(9):10-1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太平洋上发生了很多激烈的战役,日本自杀式神风突击队似乎是这个战场上最令人恐惧的敌人,但是,他们当年所制造的恐怖,却被魔鬼海超越了。为了争取海上优势。美国海军第38航母特遣队对日本的神风突击队发起了三天三夜的狂轰滥炸。  相似文献   

19.
坦率的伟大     
火越烧越烈了,火势蔓延开来,隔壁的屋子也开始燃烧。已经有人拨打了119,在消防车来之前,从宿舍里已经传来了仓皇恐惧的凄厉叫声。有人在里面!所有围观的人都是一惊。  相似文献   

20.
埃德加&#183;爱伦&#183;坡是19世纪美国著名短篇小说作家。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以荒诞、恐怖小说成就最高。这类小说常以死亡、谋杀为主题,具有很强的恐怖效果。《一桶亚蒙蒂拉多酒》便是表现这一主题的经典之作。坡在这篇小说中显示了高超的艺术创作技巧和简洁凝练的文风。坡表面上是在讲述一个恐怖故事,但事实上他是在通过故事说明更加深刻的问题,表达自己对命运、对社会的不满情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