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达斡尔族的起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达斡尔族起源问题上,目前还存在着契丹起源说和蒙古起源说两种不同的学术观点;本文提出北室韦起源说,作为百家争鸣中的一家之言来参加讨论。 一、达斡尔族历史悠久而族名的形成却很晚 达斡尔族主要分布在嫩江流域和新疆塔尔巴哈台地区。明末清初,他们居住在黑龙江上游左侧支流额尔格河(河口位于桂花站对岸)与结雅河口地区之间的黑龙江两岸以及结雅河下游流域的平原上。他们是这个地区古老的居民,最早的开发者。苏联学者们写道:“结雅—布列亚平原,自古以来就有人居住。考古学家在这里发现了新石器时代人的村落遗址。当时居住在河流沿岸的人从事渔猎,而后从事畜牧业和农业。可见,结雅—布列亚平原是一个  相似文献   

2.
渤海大氏王室族属新证——从考古材料出发的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田野考古学的兴起,为史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资料、途径和方法,对解决历史上的疑难和检验史学争论是非,常常可起重大作用。因此,当我们研究渤海史时,亦不应忽视考古的重要性。关于渤海王室大氏的族属所出问题,众所周知,在中外史学界中是存在着靺鞨与高丽(高  相似文献   

3.
鄂温克族的起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鄂温克族简史》(1983年出版,以下简称《简史》)认为,鄂温克族来源于沿贝加尔地方,他们的祖先是北室韦和鞠部,并提出了向东发展说.我认为,鄂温克族来源于乌苏里江、绥芬河、图们江下游等流域,他们的祖先是靺鞨七部之一的安居骨部,并提出向西发展说.  相似文献   

4.
靺鞨是我国东北边疆地区的重要古民族之一。南北朝时期发展演变为七个大的部落,白山靺鞨即为七部之一。与其他六部相区别的是,白山靺鞨一向臣属于高句丽,是高句丽对外扩张战争机器的有机组成部分之一。高句丽灭亡后,白山靺鞨又帮助粟末靺鞨建立了渤海王国。因此,研究白山靺鞨的形成、发展、演变史,及其与中央王朝关系,与高句丽关系,与渤海王国关系,无疑是东北民族史研究领域里的一个重要课题。它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靺鞨民族与中央王朝的关系,也有助于我们深刻认识靺鞨民族与高句丽民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勿吉史是东北民族史研究中的薄弱环节,究其原因,除史料不足外,对勿吉与靺鞨关系认识不清也是关键。根据英国民族学家安东尼·史密斯有关前近代族群的族类-族团分析,勿吉与靺鞨并不是简单的顺承关系。前者是族团概念,指称475年入贡北魏的一支政治势力;后者则是族类概念,囊括了拥有类似文化特征,但未经过政治整合,因而也不具有内部群体意识的一系列人群。从时空线索判断,勿吉只是靺鞨之一——粟末靺鞨。基于这种认识,则只有将有关勿吉、粟末靺鞨的史料(文献记载、考古发现)串联起来,才是勿吉兴亡史的全部。  相似文献   

6.
渤海在我国少数民族建国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同契丹建立的辽,女真建立的金,以及党项族建立的西夏一样,都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族属关系,不仅反映了从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女真直到满族这一族系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同时也揭示了他们与汉、契丹、扶余、高句丽等族的相互关系。《旧唐书·渤海传》中记载的“别种”就是反映这一关系的一个侧面。 有人认为,在渤海族属问题上,我国各类文献记载存在着矛盾。这种矛盾集中反映在《旧唐书》与《新唐书》对创建渤海政权的大氏是“高丽别种”还是“靺鞨人”上。而我认为,这种提法的本身与两唐书的记载就是一种矛盾。因为《旧唐书·渤海传》“别种”是指大祚荣本人;而《新唐书》是指大氏,两者对象不同,无法相比。事实上,《旧唐书》  相似文献   

7.
墓葬是渤海政权的主要遗存之一。渤海墓葬分为三种结构六种类型,即土结构中的土坑,石结构中的石圹、石室、石椁(棺)和砖结构中的砖室、砖椁。六顶山墓葬中占总数一半以上、多为中小型的土坑墓属于以粟末部为主的靺鞨人的墓葬,石结构墓葬中的大中型墓葬则是自营州东奔、构成渤海政权初期上层掌权者的粟末部、白山部靺鞨人和高句丽人的墓葬,这部分人正是日本古籍《类聚国史》中所记载的包括"都督"和"刺史"在内的"土人"。位于"土人"之上的渤海王族大氏是曾附属于高句丽的粟末靺鞨人。  相似文献   

8.
湖口石钟山,历史悠久。《吕氏春秋》载,“禹於是疏河诀江,为彭蠡之障”。《江西考古录》载:“禹疏九江,石钟山正其疏凿遗迹”。据近年来在石钟山泛舟岩发掘的资料证明,商周时期石钟山就有人类生活。  相似文献   

9.
元代巩昌汪氏的族属目前公认是源出汪古族,但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来看,汪氏应是有蕃化特征的汉人,而非汪古族,其“系出南京徽州歙郡”的自述是可信的,汪氏的文化特征就是最好的说明。汪氏家传将“姬汪”与“汪古”二说有意合为一体,是基于其部内有汪古族这一前人未注意到的史实。  相似文献   

10.
第二届西夏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提交的学术论文对西夏的族源族属、民族关系、语言文字、考古文献、社会经济、典章制度、文化艺术、宗教信仰、人物、研究学者及其他各个方面进行了交流和探讨。会议期间,还举行了6部著作的首发式,标志着西夏学研究达到一个新的高度,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满洲崛起于东北,以居住在辽宁东部的建州女真和吉林松花江沿岸至南部的海西女真为主体,联合东北其他少数民族形成满洲共同体。满洲的民族联合过程属于聚合过程,血缘、文化相近的民族或部落、部族汇聚为一个民族共同体。在满洲民族联合的过程中,索伦部一些人员加入满洲,成为新满洲,融入到满洲共同体中。对于满洲民族联合过程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满洲对于仍居住在黑龙江北的索伦部,实行朝贡赏赐、联姻、编旗设佐政策,淡化其民族认同,加强其对满洲的政治认同。  相似文献   

12.
东汉永和五年,南匈奴左部发动叛乱,暴露了南匈奴内部矛盾的加剧。东汉朝廷的直接干预,更导致南单于传承秩序进入无序状态。匈奴屠各种在其尊贵地位受到威胁时,以血统为旗帜,奋起抗争,从而使南匈奴由内讧走向分裂。南匈奴左部叛乱后,东汉朝廷迁徙西河、上郡、朔方等郡治至内地,但南单于庭并未同时南迁。除於扶罗部外,南匈奴部众在东汉末年才陆续离开缘边五郡南迁。南下的南匈奴实际上分成河东的於扶罗部、离石的左部和新兴的刘豹部等三股势力。曹操统一北方时,留南单于呼厨泉为人质,以右贤王去卑“归监其国”,而分其众为五部,南匈奴的三股势力又合而为一了。  相似文献   

13.
杨富学 《西域研究》2012,(1):69-76,143,144
新近在蒙古国乌兰巴托西北土拉河东岸出土的汉文《仆固氏墓志铭》,保存完好,内容重要,有助于厘清史书记载十分模糊的回鹘"外九部"之一仆固部的世系问题。关于该部世系,两《唐书》仅列出三世,即歌滥拔延→乙李啜拔→仆固怀恩,而且张冠李戴,混乱不清。根据墓志,结合史书的相关记载进行排比,可知应历九世,即歌滥拔延→思匐→乙突→佚名→设支→曳勒歌→勺磨→乙李啜拔→仆固怀恩。仆固怀恩生年,史书虽未载,但依据新出墓志及有关史料,可推定在716~718年之间。  相似文献   

14.
昆明市东川区的产业构成自近代历史以来一直是过度依赖以铜为中心的矿业生产体系。当铜矿资源几近枯竭时,尤其是"4.2牛奶河事件"之后,东川的其他产业已经难以支持区域经济社会与昆明同步发展,曾经的资源优势反而成为新兴产业形成的羁绊。东川的产业应该如何调适,能否真正实现在后发优势下的跨越式发展?本文分析了东川的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发展现状、产业发展的环境优劣势和产业发展受制因素,提出了东川区产业更新和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8世纪末至9世纪前期葱岭东西地区政治形势的基础上,根据汉语、突厥语、 波斯语和阿拉伯语史料的记载,认为该王朝为乌古斯部族的克尼柯部落于9世纪20年代所建。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地区的古代种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半个世纪以来地下出土的古人类学资料表明 ,我国秦岭、淮河以南的广大南方地区是人类起源、发展和现代智人形成的重要地区。先秦时期的南方地区古代居民大致可分为三个种系类型 :古华南类型、古中原类型和峡江地区类型。古华南类型可能代表了广义的“古越人”的种系特征 ,他们与历史上陆续南迁的北民在长时间的共存、同化、融合的基础上形成了今天的华南汉族和其他众多少数民族。古中原类型主要分布于江汉平原和长江下游一带 ,其中心分布区在黄河中下游地区。峡江地区类型或许与巴人的起源有关  相似文献   

17.
半支箭河中游先秦时期遗址分布的空间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基于GIS建立的遗址分布地形图和等级规模法则,在对半支箭河中游地区先秦各时期遗址进行分群、分区的基础上,对遗址间的等级结构进行的考察表明,半支箭河中游调查区内,在赵宝沟和红山时期,不论是处于同一群的遗址之间,还是不同的遗址集群之间,都没有出现明显的等级差别。在夏家店下层时期,在遗址不同层次的集群间以及同一个遗址集群内部,都出现了明显的等级结构,既有小范围的地区中心,也出现了大规模的地域性中心。夏家店上层时期的遗址仍然存在着小范围的地区性中心以及更高层次的区域性中心,但不同层次的中心间并没有表现出显著的等级结构。战国时期虽然形成了若干个小规模的地区性中心,但在整个调查区内都缺乏更高层次的区域性中心,表明还有更高地位的地区性中心或政体凌驾于这些小范围的地区性中心之上。  相似文献   

18.
区域旅游发展中.区位条件的分析非常重要,它不仅能为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提供依据,同时也是旅游开发的重要基础.区位条件对区域旅游发展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地理位置、交通、经济、文化、信息等相互作用、密切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本文以三江地区为例,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从资源区位、经济区位、交通区位、文化区位和认知区位等5个方面对区域旅游发展中的区位条件进行较为全面的分析,并得出一些相应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国内外对于满族历史文化的研究方兴未艾,出版了大量学术论著,取得了许多新的成果。满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虽然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他们没有留下多少记载自己历史的文字史料;但我们今天却可以借助其神话传说、中原王朝的文献及考古学的新成果,以展示满族先世几千年的历史。三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满族先世的龙兴之地,这赋予了三江平原以厚重的满族历史文化底蕴,从而使三江地区具有独特的旅游资源和人文景观。  相似文献   

20.
黑龙 《西域研究》2007,(1):28-34
清朝平定“三藩”后,开始把精力转向准噶尔部,着手解决西北边疆问题。1682年,康熙帝派内大臣奇塔特出使准噶尔部。本文爬梳史料、详其始末,揭示此次出使意在了解准部内情,尤其是噶尔丹对清朝的态度,并说明随后清朝对准政策由“笼络、羁縻”为主到“限制、削弱”为主的调整与此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