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圣经》中的所罗门断案故事以不同变体出现在东西方作者笔下。与原著最接近的文本见于《古兰经先知故事集》。佛教的《贤愚经》中也有类似情节。元杂剧作家李行道根据佛经故事写出《包待制智赚灰栏记》。德国现代戏剧家布莱希特进而写成著名的史诗剧《高加索灰栏记》。当代犹太作家亦借此题材揭示出某些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郑廷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廷玉,元杂剧作家,河南彰德府(今安阳市)人。生活于元代前期,其生平事迹,已无从可考。但他留下了许多杂剧作品,见于著录的就有23种,仅次于元曲四大家之首的关汉卿,占全元杂剧存目的二十五分之一。现存杂剧六种:《楚昭王疏者下船》、《看钱奴买冤家债主》、《包待制智勘后庭花》、《布袋和尚忍字记》、《宋上皇御断金凤钗》、《崔府君断冤家债主》。这给我们认识郑廷玉提供了依据。从这六种看,他的作品多取材于社会下层的人民生活,和奸杀谋财一类的公案。其中,反映贫穷人民生活的杂剧写得比较成功,不但有思想深度,而且显示了作者的艺术才华,是郑廷玉的代表作。  相似文献   

3.
论布莱希特对李行道《灰阑记》的改作周敏曹仲桂元朝绛州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以下简称《灰》剧),是最早传到欧洲的中国戏剧之一,也是对欧洲戏剧小说产生了直接影响的中国戏剧。但是长期以来,《灰》剧在中国剧坛的地位并不高,它对欧洲戏剧到底产生了怎样的...  相似文献   

4.
两个妇女为争夺一个孩子打官司,双方各自声称孩子是自己生的,法官审情度理,终于把孩子判给真正的母亲。这是我国元代作家李行道的杂剧《包待制智赚灰阑记》的主要情节。这个故事来源古老,希伯来文的圣经、阿拉伯文的《古兰经》先知故事  相似文献   

5.
中国元代李行道的<包待制智勘灰阑记>也称<灰阑记>与德国剧作家布莱希特的<高加索灰阑记>虽然有着相同的故事情节,但两者在思想内涵、人物性格特点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折射出当时的时代背景.本文通过对两剧的比较研究,揭示出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中西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6.
有关武汉臣的生平事迹,今已无考。唯一可靠的资料是元锤嗣成《录鬼薄》。是书载:“先生清秀济南人,风调才情武汉臣。《登坛拜将》穷韩信,《老生儿》,关目真。新传奇,十段皆闻”。由此,知武汉臣为山东挤南人,尝作杂剧十种,且颇为时人流传。今存武汉臣杂剧《散家财天赐老生儿》,《录鬼薄》、《太和正音谱》皆有著録,收在《元刊古今杂剧三十种》及《元曲选》。另外,明臧晋叔编《元曲选》,还收有《李素兰风月玉壶春》、《包待制智勘生金阁》二种,一般治文学史、戏剧史家也都将其当作武汉臣的作品,但查《录鬼薄》及《太和正音谱》,二种俱未收载,而《宝文堂书目》、《也是园书目》作元无名氏。《录鬼薄续编》则录《玉壶春》为贾仲明所作,《生金阁》失载名氏。因此,现存武汉臣作品真正可靠的实际只有《老生儿》一种。武汉臣的杂剧,一般不大为人注意,现在流行的几部文学史,戏剧史或者将其几笔带过,或者干脆只字不提。其实,《老生儿》无论在元杂剧前期,还是在整个戏剧史上,虽不可与关、乌、郑、白、王的作品相比,却也有自己独特的面貌,是值得我们去研究的。 一  相似文献   

7.
包公戏剧形象早在南宋时就出现了,但到今天所见到的宋金时期的剧目仅有三个,即《刁包待制》、《三献身》、《蝴蝶梦》。从有关记载中可以看到,这些剧本的大致内容多是表现民事诉讼的,而包公则只是作为一般的秉公而断的审判官的形象出现的。到了元代,包公形象才逐渐放射出夺目的光彩。  相似文献   

8.
关汉卿的杂剧《包待制智斩鲁斋郎》成功地塑了两个典型人物 ,一是“权豪势要”的典型代表鲁斋郎 ,二是悲剧主人公张王圭 ,借以揭示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 ,同时也反映出作者的思想矛盾。该剧情节完整 ,并具有跳跃性特点 ,语言极富个性化 ,细致精到 ,通俗流畅  相似文献   

9.
《录鬼簿》中的燕赵杂剧作家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元人钟嗣成写的《录鬼簿》和元末明初入贾仲名的增补本,其所记燕赵杂剧作家,如果从地域上说,他们是元代有名字可考、有剧目可证、人数最多的,对元杂剧繁荣做出重大贡献的一个作家群.虽然,由于钟、贾二人对这一作家群多是或全是间接了解,其记述与评论不能说不受到一些局限;但是,又由于钟氏和贾氏不仅是元人或元末明初人,而且他们同时又都是关心剧坛、自己又编写剧本的杂剧作家,因此,他们的记述与评论,对我们研究元人杂剧就  相似文献   

10.
《元刊杂剧三十种》是目前唯一遗存的元代刊刻的杂剧文本,是令人探求元剧舞台真相的主要文献依据.元刊本显示出元剧即兴表演的诸多形态特征,主要有以下两种:剧本中存在不少与口头编演活动相关的舞台术语,提示杂剧艺人进行即兴演出;元刊本大量的文字讹误和替代性符码,亦与剧目的口头编创方式密切相关.这都说明伶人的确曾以口头编演的方式广泛地参与了元杂剧宾白、科范的创作.  相似文献   

11.
王晓鹃 《文史哲》2012,(4):139-148
《古文苑》可能是南宋金石学家王厚之编纂的一部唐前文集,收录自先秦迄于齐梁的诗赋杂文二百六十四篇。从清代四库馆臣开始,学者普遍认为其辑录诗文抄自《艺文类聚》及《初学记》等唐人类书。通过比勘研究,发现其中有一百六十三篇诗文见于唐宋类书;有五十二篇诗文,见于类书之外的南宋初年及此前的其他文献;有四十九篇诗文,目前最早见录于《古文苑》,从而说明《古文苑》并非仅抄自类书,自有其特殊的材料来源。  相似文献   

12.
《元曲选》的历史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人臧懋循所编《元曲选》,是一部著名的元杂剧总集,对元杂剧的传播起过重要作用。但晚近不止一位中国戏曲史研究家,对《元曲选》持严厉的批评态度。其间既有前代传统看法的影响,也有当时治学特点的绾摄。  相似文献   

13.
元杂剧《魔合罗》校读记邓绍基近年来我陆续写了一点元杂剧校读记,分别在各地刊物上发表,有的朋友以为我在做元剧的校勘工作,甚至以为我将要出版元剧校本,有写信来询问的,这实是一种误会,我写的校读记纯是读书札记式的文章,并非是校勘元剧工作的副产物,我也没有校...  相似文献   

14.
二程诗辨伪     
(一 )《秋月》辨伪宋潘自牧《记纂渊海》卷二《天文部》载程颢《秋月》一诗 ,诗云 :“清溪流过碧山头 ,空水澄鲜一色秋。隔断红尘三十里 ,白云红叶两悠悠。”此诗实为朱熹所作 ,见于《晦庵集》卷二 ,乃《入瑞岩道间得四绝句呈彦集充父二兄》的第三首。明李编《宋艺圃集》卷十七、明曹学编《石仓历代诗选》卷一百八十二、清张豫章等纂选《御选宋金元明四朝诗·御选宋诗》卷七十、清吴之振编《宋诗钞》卷六十、清陈焯编《宋元诗会》卷四十于朱熹名下俱载此诗。而旧题宋陈思编、元陈世隆补《两宋名贤小集》、谢叠山《千家诗》卷一沿《记纂…  相似文献   

15.
<正> 一从建国到1966年“文革”开始前的17年中,元杂剧的研究经历了一个稳步发展、巩固提高的过程。建国之初,元杂剧研究领域曾有过一个短时期的沉寂,几年的时间里报刊上几乎看不到这方面的文章,直到1954年情况才得到改变。《剧本》月刊1954年第4至第10期连载了阿英的《元人杂剧史》,这是建国后第一部系统论述元杂剧的研究专著。从全篇看,作者将元杂剧成长的原因放到金元时代的社会经济关系中加以考察,并把元杂剧的产生和繁荣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联系起来,同时也没有忽略戏曲本身的发展规律,这就比较全面地肯定了元杂剧的社会意义和艺术价值,确表现出不少新的特色。严敦易的《论元杂剧》(《光明日报》1955年11月6日)一文,阐述了元杂剧产生的一些历史条件及其所反映的元代政治经济情况,从较大的角度对元杂剧加以把握,其用意也是积极的。这些研究著作,在当时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从它们的论述中,却又比较明显地表现出这样一种倾向:即作者虽然主  相似文献   

16.
一、元代蒙古族的杂剧作家元代出现了大批的优秀杂剧作家和剧本,钟嗣成《录鬼薄》著录元杂剧四百五十八种,朱权《太和正音谱》著录五百三十五种,《元史类编》云当时文人才士辈所撰杂剧,计五百四十九种,皆“精审于字之阴阳,(音员)之平仄,可以被管弦,协律吕”.这其中既有汉族作家、也有色目作家,同时有蒙古族作家,《录鬼簿续编》所记之杨景贤,即蒙古人.该书《杨景贤传》云:“名暹,后改名讷,号汝斋,故元蒙古氏.因从姐夫杨镇抚,人以杨姓称之.善琶琵,好戏谑,乐府出人头地,锦阵花营,悠悠乐志,与余交五十年.永乐初,与舜民一般遇宠,后卒于金陵.”  相似文献   

17.
提起《白兔记》,在我国广大民间,几乎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早在七百年前的宋元南戏里,就有了《刘知远白兔记》这个剧目.由于它取材于著名的民间传说,剧中成功地塑造了古代农村妇女李三娘的感人形象,对她的痛苦遭遇给予极大的同情,因而赢得了千千万万观众的热泪,并广为流传,历演不衰,被誉为"四大传奇"之一,在我国戏曲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然而,宋元时期的南戏剧本没有流传下来,现今流传的为明代人修改的传奇本,有几种不同的刊刻版本,其中以明末江苏常熟人毛晋(公元1599-1659年)编的《六十种曲》本较为流行.此外还有明代万历年间富春堂刊本《刘知远白兔记》,明代万历年间由浙江钱塘人胡文焕选编刊刻的《群英类选》(公元1593年-1596年),其中收《白兔记》里  相似文献   

18.
李光地著作,除收入《榕村全书》、《李文贞公全集》、《四库全书》、《四部备要》和《安溪李文贞公解义三种》丛书外。其另种单刻本约有七种之多。一、《榕村全书》收38种、189卷,附录10种,49卷。比《李文贞公全集》多出:中庸四记1卷、春秋毁余4卷、榕村韵书5卷、榕村诗选9卷,程墨前选2卷、名文前选6卷、易义前选5卷、榕村续集7卷。集中附录有:周礼纂训21卷,李钟伦撰;文贞公年谱2卷,李清植撰;仪礼纂录2卷,  相似文献   

19.
庄小珊 《阴山学刊》2009,22(6):43-46
玉箫、韦皋两世姻缘的爱情故事在唐宋时已广泛流传,多种笔记小说中有记载。随着故事的流传,许多剧作家以此为题材进行创作,出现了元杂剧《玉箫女两世姻缘》,明传奇《韦凤翔古玉环记》、《玉环记》、《鹦鹉洲》,清传奇《玉环缘》、《玉指环》等戏曲作品。元明间的戏曲作品中,玉箫、韦皋形象不断演变,与各个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20.
《窦娥冤》札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 关汉卿戏剧创作最活跃的时期是在入元以后,他至少写了六十多个剧本。其中被钟嗣成的《录鬼簿》著录了五十种,被近人王国维《曲录》著录了六十三种,现存十八种。《窦娥冤》是他的代表作。这个剧,尤其是剧中“法场”一折,具有非常强烈的悲壮气氛,成为元杂剧中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巧合的范例。因此,它能在戏曲舞台上长期演出不衰,拥有历代观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