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翻译中的文化缺省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缺省指作者在写作中对与其意向读者共有的相关文化背景知识的省略。文化缺省是通过作者的意向读者恢复其记忆图式中的相关文化信息,填充缺省空位,建立连贯关系的。一方面,文化缺省在写作文本中的存在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力,提高作者与读者之间的交际效率,从而增加作品的美学效果。但另一方面,在翻译中,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原文中的文化缺省往往是拦路虎。本文就这一文化现象对翻译产生的影响和带来的问题从各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并且分析归纳了在翻译实践中处理这一文化现象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翻译作为传递文化的最大途径,涉及的不仅仅是两种语言的交流,更是两种文化的沟通。良好的译者必须通晓语境的重要性。在古典诗歌翻译过程中,译者需要把握原文的独特背景,理解段落中的语句的含义及特定语句的独特背景,并把它作为基础来选择合适的语言来表达原作者的宗旨和理念。  相似文献   

3.
翻译的过程就是对文献的一种重新建构的过程,也就是需要对原文、译文和译文的解读进行重新建构。用关联理论的研究角度来探讨文化缺省,可以重新认识文化缺省现象,以此从关联理论的角度,根据最佳关联原则找到合理、有效的翻译重构策略,重现原文的艺术效果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通过分析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分类和翻译策略,可以得出诗歌的意象种类和意象的翻译策略之间的关系。即非比喻性意象一般可采用意象保留法,比喻性意象一般采用意象改译法,两种意象的翻译都以意象增译法和省略法为必要的补充。  相似文献   

5.
文化缺省与翻译补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翻译不仅是语言转换,更是文化转换。由于源语和目标语的文化差异而产生的文化缺省是翻译实践中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有缺省,就必须要进行补偿。显性补偿和隐形补偿方法各有利弊。合格的译者应具有双文化能力,充分认识文化缺省的存在并采用适当的补偿策略,在原文作者和译文读者的交际中架起跨文化交际的桥梁。  相似文献   

6.
文章阐述了关联理论的内涵,介绍了文化缺省及其产生的原因,认为关联理论可以为文化缺省及文化缺省的翻译提供较强的解释力。在关联理论的框架下可以采取文化缺省翻译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7.
用中国英语译中国古典诗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探讨用中国英语翻译汉语古典诗词,分析借用汉语意合手法在英语文本中再现原语诗歌中意象的作用以及汉诗意象、意合手法对传统英文诗歌创作的影响,认为这种手法应视为汉诗英译的一种突破。  相似文献   

8.
在翻译中,由于原文作者与译语读者的文化背景不同、认知环境不同,原文中的文化缺省往往变得十分棘手.外宣翻译中的文化缺省涉及文化的方方面面,译者应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运用灵活的翻译方法对文化缺省予以重构,以寻找最佳关联,传达原文意图,使译文读者欣赏到原语所特有的异国情调和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翻译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因原作者与译语读者的文化背景、认知环境、对译语的理解不同而产生的文化缺省,尤其在外宣翻译中,文化缺省涉及文化的各个方面,译者应该运用关联理论,加以各种翻译策略分析文化缺省现象,并对其进行重构,以寻求最佳关联,使译语读者感受到原语特有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0.
诗歌的意象集中体现了诗歌的意境和神韵。如何对诗歌的意象进行翻译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庞德的意象翻译观入手,提出了在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意象时应该进行"忠实性"和"叛逆性"的创造。"创造性"的翻译充分体现了译者的主体性,因此,本文对诗歌意象翻译的译者主体性也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1.
山文化意象是中国古诗词曲中最重要、内涵最丰富的文化意象之一,象征着国家、爱情之永恒,疆域、离人之阻隔;同时还是寄托诗人隐逸情怀的一种载体。由于山文化意象的某些传统文化内涵在英语中是缺省的,这为其准确翻译带来了较大难度。在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启示下,译者以文化作为翻译的目标和单位,采取多样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最大程度地传承山文化意象内涵,向译语读者展现其别样的审美情趣和文化感观。  相似文献   

12.
水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在中国古诗词中,水文化意象的翻译必须传递其负载的深厚文化内容与审美情致。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古诗词中水文化意象的翻译应结合文化翻译的目的以及古诗词本身的审美特征综合进行。通过对水文化意象文化内涵的分析,从技巧层面深入探讨中国古诗词中水文化意象的翻译能够推动中国古诗词中文化意象的翻译研究。  相似文献   

13.
以文化缺省和文化差异为视角,分析跨文化因素对中国古诗英译的影响。译者作为文化传播者,应尽力增进不同文化在读者心中的可理解性,尽量缩短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距离,消除由于缺乏理解而造成的障碍。  相似文献   

14.
中国古诗意象翻译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涵义及其翻译困难原因进行细致分析的基础上,主要探讨了意象翻译的相关技巧:无文化内涵意象的翻译一般可采用意象保留法,带有浓厚历史文化积淀的意象可使用意象转化法,并以意象解释法和意象省略法为必要补充。  相似文献   

15.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个重要特征。以中国古典诗词中大量存在的“比喻”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比喻”的模糊性及其如何体现诗歌的模糊美,在此基础上讨论了翻译过程中如何处理比喻这种具有模糊性的修辞手段,使其更好地再现原作的模糊美。  相似文献   

16.
自从十八世纪《诗经》的英译本在英国出版发行以来,中国古典诗歌英译一直存在着很多争论。文章就古汉诗英译的历史及各种争论从可译还是不可译;直译还是意译;自由体还是格律体;改写还是翻译四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并指出对译诗不应仅局限于字面上的"信",原诗与译诗达到的对等的效果和译诗读者与原诗读者相类似的感受也是要考虑的"信"。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语用翻译理论的阐释,从文化差异和古诗含蓄性的角度讨论了古诗的难译性,指出古诗英译中运用语用翻译的必要性;结合例诗从3个等效层次上分析其具体的运用,最后从美学角度讨论其运用的限度问题.  相似文献   

18.
庞德对许多中国古典诗歌进行了英译,其荚译作品对美国诗歌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从生态翻译学这个全新的视角来分析庞德的中国古典诗歌翻译,有助于明晰其翻译中国古典诗歌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有助于我国的文学作品被更多的外国读者所接受,并最终扩大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模因是与基因相似的现象,通过模仿而传播。翻译本身也是一种模因,是对原文的模仿从而使之得以在异域传播。从模因论的理论入手,分析了模因得以传播的两种重要方式:复制与变异,并由此推导出"异化"是对源语的复制。对译语的变异,尤其是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异化"翻译,不仅有利于源语语言或文化的传播,也有利于译语语言和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汉语古诗词往往通过设置空白激发丰富的言外之意。从认知的角度看,这些空白是诗人考虑到与读者共享一些知识而留在文中的缺省信息,也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所激活的认知结构的空位,他们必须调用认知结构的默认信息(包括框架的默认值、脚本的隐含序列、隐含的隐喻源域或目标域、隐含的转喻次域或主域)填补空白才能获取其中的言外之意。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须考虑到译入语读者的认知知识和文化传播的目的,采取明示或保留缺省信息的翻译方法,也就是认知默认值的显译或隐译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