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集美鳌园因其精美的石雕作品而闻名于世,其中以游廊石壁上的镂空雕刻作品最为精彩,是闽南石雕艺术的重要代表作品之一。以鳌园游廊石壁青石浮雕为对象,从游廊石壁形式、以非传统题材为雕刻选材、雕刻制作三个方面进行论述,探讨闽南石雕艺术在特定历史时期形成的南派石雕特质。  相似文献   

2.
胡迟 《百姓生活》2012,(3):48-49
徽州“三雕”,即砖雕、木雕、石雕,是徽州古代建筑长期使用的民间雕刻工艺,是博大精深的徽州文化的组成部分。徽州“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世代相传,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3.
剑川白族石雕艺术,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南诏时期石钟山一带的石窟遗像,已具很高水平。剑川古代的建筑装饰石雕,是石雕艺术中十分丰富多采的一个方面。 在剑川有不少房屋、墓地、桥梁、牌坊、石碑、宝塔等,一砖一石都要精雕细凿、加以美化,使其为建筑增添光彩。其中,墓地的石雕数量最多,现留存至今的古基地,除中科山一带有所损坏外,其它地区保存完整,多数属于清代所建。这些石雕精巧玲珑,满饰雕刻,取材广泛,表现形式多样,有威严肃穆的神兽和文官武将,也有象征吉祥如意的生动活泼的花草鸟兽。房屋建筑的石雕装饰,多在大门两侧、墙墓、拄础、花台、栏杆等处,但房屋主体为土木结构,易于毁损,附属于房屋的石雕也随着  相似文献   

4.
作为福建东南最具品牌效应的拍卖专场,今年寿山石雕珍品夜场则荟聚了众多在寿山石雕刻艺术上造诣颇高的名家作品,并迭择了最能代表不同寿山石雕刻艺术风格的经典作品组成专场。  相似文献   

5.
张永见 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作品《通灵书局——孙武像》“第九届中国雕刻艺术节”(一等奖);石雕作品《不厌》“第二届中国雕刻艺术节”(二等奖)  相似文献   

6.
在徽文化中徽州雕刻的艺术美令世人瞩目。徽州雕刻包括徽州地区的木雕、石雕和砖雕等民间工艺,它们广泛应用在徽州地区各村落的门套、屋顶和柱础等古建筑装饰上,使其建筑极具艺术之美。徽州雕刻是明清时期崛起的徽派建筑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厚的地方民间特色。徽州雕刻在艺术风格上注重张力、构图饱满、图像抽象、雍容华丽,焕发出健康向上的气息,表现了徽州人对美好生活向往。  相似文献   

7.
正鼎立雕刻集团是一家集城市广场雕塑、园林环境、寺庙古建、欧式外墙、名人肖像等室内外石雕艺术设计与制作一体化的集团公司,是中国石雕行业最具有影响力的企业之一。公司以"将艺术灵魂注入石头"作为企业精神主旨,坚持"鼎立出品,必属精品"的信誉,得到广大专家客户与业界人士的肯定。江苏灵山梵宫石雕工程,荣获2009年度全国建筑业最高奖——鲁班奖,这是惠安石雕行业有史以来荣获的最高专业奖项。2011年,公司开始打造"三摩地·石创"石雕艺术第一品牌,通过"石创组合"的自主开  相似文献   

8.
在辽阔的北亚草原上广布有石雕人像,这是北亚草原居民古老的文化遗存。这些遗存不仅反映了古代草原居民的思想意识、文化面貌、丧葬风俗的变迁,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再现了古代草原居民的雕塑艺术、审美艺术及其渊源。本文明确提出石雕人像的三个类型及亚型,并对各类型、各亚型的功能、作用、用途、艺术渊源提出了初步看法,认为石雕人像大约流布于公元前2000~公元1500年间。  相似文献   

9.
雕刻时光     
夏爱华 《社区》2012,(29):55-55
父亲一生最大的爱好就是雕刻。那些不起眼的小石头,经他的手细细雕琢之后.就变成了一件极其精美的工艺品。每一件石雕他都一一珍藏,但从来不卖。他说,拿不出手,只是刻着玩儿的。  相似文献   

10.
元代蓟国公张应瑞墓,位于赤峰翁旗梧桐花镇政府驻地东北8公里,其墓址可谓“风水宝地”;张应瑞其人生前身后声名显赫;其墓碑历经劫难,奇迹般地保存下来且非常完整。碑文语言讲究,书法艺术精湛,石人石兽的雕刻堪称我国北方古代石雕不朽的艺术杰作,日本考古学家曾到墓地作过实地考察。张应瑞墓碑保存完好,对研究蒙古族民族的政治、文化及蒙古文字的发展与演变、元代汉字书法艺术等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学术、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三峡石刻与三峡审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三峡石刻作为一种古老的文化遗迹 ,是三峡审美不可或缺的方面 ,有着深厚的文化蕴涵 ,是三峡自然审美超越与升华的纽带 ,是三峡自然审美的盎然情趣。在三峡审美中 ,每一个用心审美的人都会关注三峡石刻 ,都会从中感受到中国悠久文化的灿烂与珍奇  相似文献   

12.
海峡两岸蕴藏着丰富的玄武岩资源,福建将之应用于建筑材料,台湾则进行艺术开发,反思两条不同的发展道路,启示我们要改变思路,加大对玄武岩雕刻艺术的开发与应用。从玄武岩雕饰艺术历史溯源入手,对玄武岩的材质特征、价值内涵、施艺理念进行探讨和归纳,挖掘其中蕴含的典型特征,从奇石雕饰应用角度,思考其艺术美之根源,寻求符合石质特征的表现方式,以期利用独有神韵续写闽台奇石雕刻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藏传佛教石刻嘛呢经作为藏族民间宗教信仰的重要表现形式之一,不仅形成了自己的文化特色,且具有十分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本文就青海玉树嘉纳嘛呢石刻文化的形成历史、区域特点和文化价值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新兴的石雕艺术,惠安影雕以其特有的拟真性和细腻性,被誉为石头上的摄影、素描,石头上的刺绣,赢得雕刻界的一席之地。同时,作为平面化的雕塑,它的出现突破了雕塑所固有的三维、四维空间界限,其固有的逼真性、仿真性、永久性迎合了部分人的需求,但也限制了其在纯粹艺术价值方面的进一步延伸。  相似文献   

15.
试论大足石刻范祖禹书《古文孝经》的重要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宋范祖禹书、南宋所刻的大足石刻《古文孝经》是目前最早的《古文孝经》宋本 ,对认识传世《古文孝经》的文献价值、考察日本流传的《古文孝经》及《孔传》之真伪 ,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该石刻《古文孝经》上石时代、历代著录情况、石刻本面貌及其在经学史研究上的重要价值 ,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考诸题记、文献及风格,目前俗称为拴马桩的陕西关中民间桩柱石雕的生成时代,多被等同于石质拴马桩的兴起时间并形成诸如明清、元代以降及宋至晚清等诸多观点;而经由现象学的分析发现,当前被视为拴马桩之别称的望桩与其说是流行观念中所俗称的拴马桩,毋宁说就是关中民间桩柱石雕的原初称谓望桩亦即民间望柱或表、碣;循此作为原名为望桩的关中桩柱石雕的兴起时代实为望柱的生成时间实即兴于汉唐而非宋元;这为重新认识其造物思想等研究提供了某种契机。  相似文献   

17.
大足石刻书法是大足石刻的有机组成部分,真、草、行、篆、隶五体完备纷呈,北碑、南帖融会贯通,民间书法、名家书法交相辉映,其创作、批评与审美艺术以民族化、世俗化、生活化的方式表现出来,把神秘的宗教和古老的书法赋予了独特的思想内涵,在中国书法史上具有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青田华侨在民国时期的经济活动和侨居地点有着非常独特的离散性质。不同于闽粤地区华侨以宗族作为强大纽带的集中性侨居和颇具规模的贸易体系,他们扎根于本土的青田石,携青田石雕的工艺品出洋,出国后继续从事石雕的贩卖,或转而销售其他小商品。这种贸易活动非常零散,但是绝对离散中也存在相对的集中,在“七七事变”后青田华侨主要集中于欧洲各国。本文以青田华侨在民国时期贸易活动的特点为中心,主要研究石雕等商品的简单贸易模式,以及在贸易过程中由出洋衍生的一系列偷渡行为和官方对偷渡的整治约束。  相似文献   

19.
北宋中央官署石工多来源于地方石工家族以及荫子授官,属伎术官,被视为杂流,晋升甚难,他们难以直接参与高层党争活动,在北宋党争叙事中显得寂寂无闻。相比取湮后世的官署石工,民间石工安民、李仲宁却因谨守忠义而名盛后世,其实二人拒刻党籍碑并非全为公理,亦有一定的私情所在。从民间石工拒刻行为看党争舆情与党争叙事,可知在“崇宁党禁”高压下士人集体失语时,小人物却做出了正义之举,间接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立场,体现了当时社会舆情对旧党的同情。同时也体现出南渡后入籍党人子孙在党争叙事上是旧非新的总体趋势,他们为了弘扬祖德而进行了一定程度的舆论反攻。透过石工行为看党争,说明看似与政治无关或处于政治边缘的小人物并不能完全独立于重大政治事件之外,他们亦会不自觉地参与党争或被党争洪流所裹挟,甚至也会在政治斗争中坚持自己的政治立场。  相似文献   

20.
汉代画像石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太祥 《南都学坛》2002,22(3):8-18
汉代画像石的最早研究是对汉画像石的收集和著录 ,随着汉代画像石墓的大量发掘 ,画像石的数量日益增多 ,研究汉代画像石的高水平论著不断面世 ,这些研究成果涉及到汉代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反映了汉代人的鬼神信仰和理想追求 ,为研究汉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社会风俗、书法绘画和雕刻艺术诸方面提供了丰富而又重要的实物资料 ,弥补了文献记载的缺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