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同济大学“社会栋梁与专业精英”的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针对新时代挑战以及同济专业需求,理论力学教学团队在教学理念坚持与推广、教学内容深化与拓展、以及融合同济工科特色的课程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形成了具有鲜明同济特色的教学体系,在一流人才培养上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2.
初创时期的同济大学法学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办学初衷、规模、师资等方面回顾了初创时期的同济法学教育概况,并总结了同济法学教育初创时的特色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文章同时指出,要从重视法学教育、东西方法律文化的兼收并蓄,注重有特色的双语教学等方面,继承和借鉴初创时期的同济法学教育。  相似文献   

3.
20世纪 4 0年代“战国策派”的两位代表人物林同济和陈铨文化观的共通之处在于一种态度的同一性。他们鼓吹力的哲学和英雄崇拜来振奋衰颓的民气 ,企望在新的战国时代通过一场自救的民族战争来达成民族复兴。但由于两人有着不同的方法论基础 ,所以在看待历史的视角、批判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思路和民族文化再造的策略等几个方面都显示出相当大的差异 ,整体体现为林同济的蕴藉与陈铨的峻急文化气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战国策派     
1940年4月1日,一份名为《战国策》的半月刊在昆明国立云南大学出版发行,自此,一个被称为"战国策派"的著名文化思潮应时而生。其核心人物是云南大学文法学院院长林同济教授,西南联大历史系雷海宗教  相似文献   

5.
东京大学莎学专家中野里皓史教授,在同我校外文系林同济教授的一次学术通讯中,详细介绍了日本莎士比亚研究状况,并附莎剧演出简介和书目备要两份。经林同济教授征得中野里教授的同意,我们请陈雄尚同志将这一通讯翻译出来发表于此(书目略)。标题是我们加的。  相似文献   

6.
“战国策”派是滥觞于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大后方昆明、重庆等地的一个文化派别。林同济为“战国策”派文艺方面主要代表人物,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文艺观,在他“恐怖、狂欢、虔恪”的美学意念中,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对刚与力的文学的追求,对西方现代文化精神的追求。认为林同济主要是提倡“恐怖、狂观、虔愣”三种美学境界,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文艺观、在抗战时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7.
"战国策"派是滥觞于1940年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大后方昆明、重庆等地的一个文化派别。林同济为"战国策"派文艺方面主要代表人物,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文艺观,在他"恐怖、狂欢、虔恪"的美学意念中,表达了他对生命意义的理解,对刚与力的文学的追求,对西方现代文化精神的追求。认为林同济主要是提倡"恐怖、狂观、虔愣"三种美学境界,这是一种浪漫主义的文艺观、在抗战时期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8.
战国策派文艺方面的代表为林同济、陈铨,他们有关文艺的论述不是很多并且比较分散,但却涉及到本质论、创作论、作品论、接受论、价值论等方面,构成了战国策派文艺观的体系。  相似文献   

9.
谭湖  王艳群 《今日南国》2007,(19):15-17
2007年8月11日,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传来:同济医院在大洋彼岸的美国成功上市!在全体同济人的艰苦努力下,经过1年零8个月的漫长过程,广西同济医药集团有限公司在美国注册的同济健康医疗集团股份公司(Tongj i Healthcare Group,Inc)上市注册文档(SB-2)在美国东部时间2007年8月10日14时终于正式获准生效。听到这个消息,全公司员工无不欢欣鼓舞。对全体同济人而言,这一刻的到来怎能不欢呼,怎能不让人欣喜若狂。因为它标志着同济医药集团的发展从此实现了历史性的大跨越,也标志着同济医药集团完成全部上市作业流程,正式跨入了国际资本市场。  相似文献   

10.
出身传统士绅之家的林同济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了其长达八年的留美生涯。在留美期间,林备受当时在西方广为流传的各种思潮的影响,正是在此时期,林确定了其文化形态学的史学基础。1934年回国后,特别是抗战发生后,处于大后方昆明教授群之中,受时局的刺激,林逐渐放弃原来著书立说的意愿,开始尝试办期刊,《战国策》半月刊应运而生。林针对中国抗战时期文化建设方法问题在《战国策》发表了《第三期的中国学术思潮》一文。该文是林形态史观与学术方法论相结合的典范,一经发表,各界反响颇巨。  相似文献   

11.
同济大学继续教育体系创建近50年来,规模从小到大,在“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科学管理、和谐发展”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同济模式。  相似文献   

12.
林同济的"道家回归主义者"兼有强大的意志和超然的精神,堪称完美人格;令人惊奇的是,毛泽东的艺术精神同样具有强大的意志和超然的精神,与这种"道家回归主义者"有暗合之处.但这种暗合在表面的巧合中包含了历史的必然.  相似文献   

13.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17(5):F0002-F0002,F0003
2004年2月,“同济联合广场-南区”前期规划设计工作全面启动;2005年6月,项目正式动工;2006年9月,“同济联合广场-南区”主楼封顶;两年多来,无论是在项目整体规划中的数易其稿,还是对绿色建筑认证标准的引入,创新规划理念运用的反复研究,施工标准的严格控制,“同济设计”始终以最高的建筑境界,精心打造学府产业的典范之作。秉承创新思想建树百年经典被誉为上海“学府中心”的杨浦区,以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公共社区“三区融合,联动发展”为核心理念,以科教、人文、生态资源的集聚与共享为依托,以教育发展和科技创新为重点,形成“城市的大学,大学的城市”和以“科教兴市”为主战略的典型示范区域。迄今,在高等学府周边已诞生了12个国家级和市区级科技园区,形成了以大学强势学科为支撑的产业带。“同济联合广场-南区”在杨浦“知识创新区”的整体发展规划理念下,依托同济强势品牌和科技实力,秉承学府经济、高知产业的特有文化精髓,成就出同济百年校庆的建筑礼献。“同济联合广场-南区”地处于杨浦区四平路、彰武路交汇处,正对同济大学校门,毗邻“同济科技园”国康路、赤峰路基地,占地面积1673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81568平方米,是由一幢甲级办公楼、一幢纯办公精品写字楼、三层沿街商铺和一座按四星级标准打造的酒店围合而成的集办公、商业、酒店于一体的中、高档标志性综合建筑群。目前,项目所在的环同济产业圈正以雄厚的科技力量,突出的人才资源,及在建筑、城市规划、工业设计等领域中业已形成的强大实力,构筑出强大的同济产业集群效应。与此同时,“同济联合广场-南区”凭借着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为高校学生、教职员工,周边社区居民,以及科技园区内的商办、科研人士,提供一个全新的商业消费空间与事业腾飞的领地!同舟共济共创辉煌“同济联合广场-南区”是由上海同济科技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同济房地产有限公司联合投资,上海恒济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发的综合性商业地产项目。上海恒济置业在上海市政府以“科教兴市”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的指引下,倾情投入于“同济联合广场-南区”的开发建设,精心打造出集商务办公、餐饮、休闲购物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建筑群,成为承载“同济”特色品牌文化与时代生活的商办产业标杆。在“同济联合广场-南区”精心打造的过程中,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城建建设实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陆家嘴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等专亚强势品牌携手打造,开创出充分体现高科技感、高智能化、高功能性的“三高”原则的建筑杰作。2005年10月,“同济联合广场-南区”一举摘得“中国建筑设计奖综合大奖”和“全国优秀商务楼金奖”两项殊荣,成就了一次全城的瞩目,实现了学府经济与房地产业的一次成功对接!  相似文献   

14.
于1993年底,经校务委员会讨论,决定在原有对外汉语部和文化艺术教研室的基础上,建立有同济特色的文化艺术系、海外华文文化研究所、对外汉语部。任命施建伟教  相似文献   

15.
以”低廉的留学费用”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是东南亚留学的一大特色。上海同济留学事务所提出了”方便、快捷、低投入、高回报”的服务理念,经过几年的运作,已经逐渐成为了上海东南亚留学中介的权威机构之一。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的中国回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源自20世纪上半叶的西方文化形态史观,由斯宾格勒首创,汤因比继之.这种西方史学的新说,自上个世纪20年代初期传入中国已有整整80年,它在中国各个历史时期发生了不同的回响.文化形态史观对40年代初战国策派的影响深刻,林同济与雷海宗接纳与改造了它,并运用于中国历史研究.对战国策派学人在20世纪中西史学交流史上的地位应作新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三十年,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多样化发展为女子大学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更加严峻的挑战。在高等教育的激烈竞争中,女子大学要自立于高校之林,绝不能照搬照抄普通高校的办学模式,只能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走特色办学的发展道路,以特色见长,以特色取胜。那么,怎样坚持特色办学的理念?怎样实施特色办学的发展战略?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同济大学外语教学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时代的前进也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1907年德国医学博士埃里希.宝隆创办同济德文医学堂时便开设了德文科,自此同济德文海内外  相似文献   

19.
诞生于20世纪初东西方文明碰撞和交融背景下的同济大学已经走过了95年风风雨雨的沧桑历程.从同济医学堂(1907年)到同济医工学堂(1912年),科技教育曾是同济教育的核心内容.而从更名为同济大学(1923年)到正式成立国立大学(1927年),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兼容并包,现代大学就已雏形初就了.  相似文献   

20.
邓微微 《今日南国》2009,(21):47-47
一个专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目前已建设成为自治区优质专业、国家特色专业。这个只花了不到10年时间就在业内声誉鹊起的专业,是广西大学林学院的木材科学与工程专业。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整个专业团队的力量,更倾注了学科带头人——广西大学林学院院长、2009年全国模范教师罗建举10年的心血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