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国有商业银行是我国金融业的主体,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不良资产不仅严重影响国有商业银行资金的正常流动和调配,而且将严重影响银行信用,造成重大的金融风险.认清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现状与成因,化解银行不良资产的存量,抑制银行新的不良资产的产生,已成为银行界、经济界和各级政府关注的焦点问题.  相似文献   

2.
一、不良资产现状分析所谓银行不良资产,主要是指银行不能正常收回或已收不回的贷款。贷款是商业银行的基本业务之一,所有商业银行都要不断地大量发生贷款业务,而这就难免发生一定数量的不能按期收回或收不回的贷款。我国商业银行的问题是不良资产过多。据统计,截止2002年末,四大国有银行不良资产率平均为21%,其中工商银行为25.52%,建行为15.36%;截止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金融的发展,银行不良资产成为一个困扰全球的话题。从发达的工业化国家到中东欧经济转轨国家和新兴市场经济国家,银行不良资产的积聚使银行体系的抗风险能力下降,成为金融危机的诱发因素,银行的不良资产由此也成为全球金融理论界、银行界所共同关注的问题。80年代以来,各国更是加快了对不良资产的处置步伐。由于各国所面临的宏观、微观经济环境不同,产生不良资产的原因也大相径庭,因此在选择处置模式上,按集中程度的不同,有以美国的RTC(Resolution Trust Corporation)为代表的集中处理模式和以波兰为代  相似文献   

4.
浅析我国国有商业银行 不良资产形成的原因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婧洲 《统计研究》2010,27(8):96-98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和不良资产率都在下降,但主要是受政府干预和主导,而不良资产的化解更需依靠金融市场。本文探讨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形成原因,既有国有银行自身的原因,也有政府干预的因素,同时受社会信用环境、金融监管等因素影响,并探寻了防范和解决不良资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自亚洲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如何尽快处理我国银行体系———特别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巨额不良贷款,化解金融体系的系统风险更显得愈加紧迫和重要。针对该问题,各方人士提出了种种方案,其中之一便是建议组建“银行不良资产管理公司”(坏帐银行)作为中介,来处理不良贷款。于是,今年4月20日一家新型的金融企业———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在北京宣告成立。日前,国务院又批准了三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长城、华融、东方,它们也将很快依法展开工作。这表明中国金融管理当局已决定用一种新的方式解决不良贷款问题。本文根据我国的…  相似文献   

6.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不良资产问题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亦是困扰我国银行业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银行业均加大了探索解决这一问题的力度,并积累了丰富经验.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金融信用失缺的主要表现 一、历史包袱沉重,银行呆坏帐多,资产质量低下,金融秩序受损。目前,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历史积累的问题十分严重,银行呆坏帐多,不良资产比率甚高,使金融风险增大,金融秩序受损。  相似文献   

8.
具有吸收状态的马尔可夫链在银行不良资产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陆承星 《山西统计》2000,(7):27-28,31
如何进行银行不良资产的管理 ,这是亚洲金融风暴引发之后各国都相当关注的一个话题。本文从具有吸收状态的马尔可夫链理论出发 ,讨论其运用于银行不良资产管理的可行性 ,建立相应的模型 ,设计了评价指标 ,并以实例分析了其可操作性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碧英 《统计与决策》2007,(10):103-105
银行不良贷款是产生金融体系脆弱性和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高不良资产对银行和经济有重要影响。本文利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在不考虑市场风险和预算软约束的情况下,银行不良贷款产生的机理。  相似文献   

10.
作为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基本要素的资本充足率,是指资本与加权风险资产的比率,它不仅是银行从事正常经营活动的保证,而且是银行防范和抵御风险的最后屏障。为提高资本充足率,我国政府近年来采取了降低所得税税率、财政注资和剥离不良资产等一系列资本金补充措施,然而截至2004年  相似文献   

11.
一、实行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流量处置.不良资产流量处置就是在发展中解决不良资产问题,这在我国目前是一种非常值得选择的处置方式,一方面它有利于银行业务的发展,避免商业银行因降低不良资产而收缩业务,另一方面它避免商业银行"惜贷",有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对国有商业银行推行流量处置方式主要是由中央银行给予商业银行适度的专项再贷款,增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降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成本,支持商业银行发展业务,增加盈利,在发展中逐渐消化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2.
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玲 《江苏统计》2001,(10):23-25
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问题己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但学术界讨论的大多是如何处理银行不良资产 ,对其产生的原因、带来的影响及如何从根本上防止其产生缺乏探讨。本文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 ,提出了一些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际经验表明,建立专门的金融资产管理机构来处理银行不良资产是一种比较成功的做法.为此,我国也于1999年相继成立了华融、长城、信达、东方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分别收购、管理和处置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银行的不良贷款.由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其具体运作尚处于试验阶段,因此,研究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和尚处于转型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理银行不良债权的经验和做法,将对构建我国现阶段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贷款一直是商业银行的一项主要业务.由于信息的非对称性和企业经营环境的不确定性,贷款存在各种各样的风险,从而容易导致银行不良资产的增加.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统计调查表明,商业银行的主要风险大多都来自其本身的不良资产.  相似文献   

15.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问题是一个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问题。文章解析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内在运行机制,并对我国商业银行开展不良资产证券化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障碍进行了深刻的分析,给出了完善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一些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自由放任的银行体系中,储户与银行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决定了银行具有采取道德风险行为的内在冲动,银行倾向于采用高风险的经营策略,众多银行对投资项目的竞争必然产生资产泡沫,一旦泡沫破灭,泡沫资产便会形成不良资产累积在银行体系中,使得银行的流动性下降,当此消息为储户所知,便会造成储户对银行的挤兑.由于在金融市场中存在着信息的不对称,储户对个别银行的挤兑会通过资产负债表进行传染,并且银行挤兑的传染会自我实现,这就导致了整个银行体系的不稳定.  相似文献   

17.
据有关方面的信息,已有数目可观的企业提出申请,希望搭上“债转股”这列特别班车。但是“债转股”绝非是“免费的午餐”,而是一项关系全局的大事,在执行中必须正确掌握政策,保证不出问题。1、严格控制“债转股”的金额债转股的总金额必须由政府根据有关因素,特别是银行的承受能力,慎重确定,不能超过。因为,银行的不良资产被资产经营公司收购,资产管理公司收购不良资产的资金来源除向央行借款外,主要是向各商业银行发行债券筹集的。银行持有的这些债券,在其到期或资产管理公司撤销时,资产管理公司很可能用它持有的股权归还。这…  相似文献   

18.
我国政府将债转股问题付诸实践,是希望通过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借助债转股的方式,解决我国金融业存在的大量不良资产问题,化解金融风险,同时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加快国有企业解困的进程。但是债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金融的全球化趋势及金融市场的波动性加剧,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一直是国际国内金融界关注的焦点.作为我国银行业主体的国有银行不仅其不良贷款额占我国银行总不良贷款额的约80%,而且其不良贷款率也最高,面临的不良贷款问题最严峻,已成为我国金融体系稳定运行的主要隐患.如何化解和防范信贷风险,继而避免由此引发的银行呆帐坏帐及信用危机,已是摆在中国金融业面前的迫切课题.因此,建立贷款企业的准确审核模型,对提高银行信贷资产的安全性并减少不良资产的产生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银行保险合作在我国已经有了初步的发展,银行保险规模日益扩大,已经成为保险销售的主要渠道与业务支撑之一。然而,由于我国银行保险市场发展还不够完善,目前已有很多问题初显端倪,本文以四川省银行保险为例进行探索,一叶知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