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 毫秒
1.
约会     
一直到了初中二年级有了“生理卫生”课之前,我都不知道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个问题从小就问过母亲,她总是笑着说:“是垃圾箱里捡出来的呀!”我从来也知道这是母亲的闪烁之词。  相似文献   

2.
牛少玲 《社区》2011,(35):26-26
打从记事起,每次我们兄妹三个吃饭时,母亲总是催促:“快点吃,不然饭凉了!”我们刚加快速度狼吞虎咽时,母亲又说:“慢点,别噎着了!”于是我们又放慢了速度。我心里纳闷。到底该快点还是慢点?  相似文献   

3.
骆统     
骆统小时候,有一年闹饥荒,乡里的和逃难的人没粮食吃,饿得浑身无力。骆统见了,吃得也一天比一天少。姐姐见他总是难过的样子,就问他有什么心事。他说:“看到大家连糟糠都吃不上,我怎么能只顾自己吃饱呢?”姐姐说:“你为什么不跟我说,自己一个人吃苦呀!”于是,她拿出自家的粮食交给骆统,又告诉了母亲。  相似文献   

4.
母亲的偏方     
梅子 《社区》2008,(10):56-57
我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初,在发育生长时期遇上了“三年自然灾害”,由于缺乏营养,我常年小病不断,每当我有个头疼脑热的时候,母亲就会说:“上火了,没事,过两天就好了。”母亲说得多了,我便知道“上火了”不是什么大病,不舒服的时候,只要听到母亲说这三个字,我心里就踏实了。  相似文献   

5.
《社区》2009,(8):60-60
星期六偕妻儿回家,年近花甲的母亲喜不白禁,一定要上街买点好菜招待我们,怎么劝也不行。 母亲说:“你们别拦我了,你们回来,妈煮顿大餐请你们,不是受累,是欢喜呀!”我便说:“我陪您去吧!”母亲乐呵呵地说:“好!好!你去,你说买啥,妈就买啥。”  相似文献   

6.
盛芳 《社区》2014,(16):51-51
前些天,母亲从乡下来看望我。望着空荡荡的阳台,母亲说:“种点菜吧,新鲜蔬菜有助健康。”我说:“可我不会种啊!”母亲说:“那我教你吧。”  相似文献   

7.
因为工作的原因,生下女儿悠悠之后,她一直由外婆和阿姨照顾。和外婆还有小姨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很听话,可是每次我下班后去接她,她就会千方百计地和我作对,要么是缠着我不肯好好吃饭、睡觉,要么就是故意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变成了“两面派”的问题儿童。害得我经常抱怨母亲说:“这孩子这么不听话,都是你惯的!”母亲宽容地笑笑说:“她还小呢!”  相似文献   

8.
中国真性感     
罗西 《社区》2012,(8):51-51
我喜欢与老外交流。早年采访美国人潘威廉教授,平常他一说“谢谢”。中国人总是“纠正”他说“不用谢”.他很委屈地问我:不用“谢”,那要用什么字?问我工作如何.我谦虚地说:马马虎虎啦!他伸出大拇指夸我:厉害!我解释说。马马虎虎就是“很一般”的意思。他一脸无辜而疑惑:马马虎虎,是两匹“马”两只老“虎”,这不是很棒很棒吗?  相似文献   

9.
田大金 《老友》2012,(5):9-9
何长工,原名何坤。1923年,他从法国勤工俭学回国.在湖南省南县及华容地区开展党的地下工作。1927年的一天,何坤向在武汉代管中共湖南省委工作的毛泽东汇报工作。当时,白色恐怖笼罩湖南。毛泽东对他说:“你的目标太大,不宜再回南县、华容两县工作。”毛泽东又说:“你的名字也太显眼,要改一改。”何坤说:“改什么好呢?”毛泽东想了想说:“你不是在长辛店学过工吗?就叫何长工吧!”毛泽东风趣地说:“长工这个名字不错,要为革命打长工嘛!”  相似文献   

10.
黑王辉 《老友》2011,(12):42-42
我常常请朋友、同事吃饭,就是没有请母亲吃过饭。每次,我说要带母亲出去吃饭,她总是说:“何必花那钱呢!在家我给你做几个可口的菜不就行了。你嫌妈做的菜不好吃吗?”我哑口无言,只好作罢。  相似文献   

11.
余平 《社区》2008,(19):58-59
5月12日,周一,总是很忙,上周布置的“XX评估”这周汇总。下午两点多的时候,我正对着电脑“折腾数字”,听见手机上有短信的提示音在响,打开手机一看,是报社朋友的短信:“有地震,注意安全!”我回复说:“没感觉,忙昏了头。”随后有同事进来喊道:“四川地震了,7.8级”。天呐,这不是唐山地震的级数吗?肯定是巨大灾难。  相似文献   

12.
母亲从单位退休后,闲着无事,就在街角摆了一个小报摊。日子过得挺充实,脸上整天挂着笑容。一天早上,一个身材高大的胖男人来买了一份报纸。掏出一张100元的大钞给母亲。母亲对胖男人说“:拿零钱吧,我没那么多钱找给你!”胖男人说“:我也没零钱,要不也就不会给你大钞了!”母亲看  相似文献   

13.
汤小小 《今日南国》2014,(12):33-33
那天,母亲指着电视上的飞机说:“你小时候说,长大了,要为我买一架飞机,让我想怎么飞就怎么飞。” “我小时候说过这么豪情万丈的话?我怎么不记得了!”我怀疑母亲忽悠人,那么久的事儿,她怎么可能还记着?  相似文献   

14.
不知为什么,这些天来,我常常想起那样一个下午。 那是一个夏日的午后,母亲要去给玉米喷农药,喊我去,我不情愿地说:“我又不会喷药。让我去干什么?再说我还要看书呢!”  相似文献   

15.
“爷爷,过年了!”机灵鼠高兴地撕(si)掉最后一张日历,“时间过得太慢了。我盼了一天又一天,终于盼来了新年!” “时间过得太快了!”机灵鼠爷爷换了一本新日历,叹了一口气说,“唉,一眨眼,一年就无影无踪了!” 机灵鼠爸爸看着神态各异的老爷子和宝贝儿子,不解地问时间老人:“奇怪,为什么他俩一个埋怨(man yuan)你来得太慢,一个又叹息你走得太快?”  相似文献   

16.
夕阳红     
年轻时母亲对我说过:“老不离家是贵人,少不离家是废人。”年轻时我一直在外地工作,没有恋家成“废人”。岁月流逝,40多年过去了,我已年近古稀,可谓“老”矣!却又不似“贵人”,难得一天清闲在家,安享天年,总是东奔西跑,忙忙碌  相似文献   

17.
随薪 《百姓生活》2010,(1):20-20
那次我与妻子闹矛盾,两个人你一言我一语,越说火气越大,最后甚至说“干脆离婚算了”,“下午就去办手续”机敏的女儿见势不妙,便偷偷去给她爷爷打了个求救电话。两个小时后,父亲便带着母亲,从百里之外赶到了.进了家门,父亲并没有发脾气,只是说:“我们开个家庭会吧!”于是大家都坐下来,开家庭会  相似文献   

18.
2008年10月的一天,黑龙江省鹤岗市煤矿青年技术员郭强,高高兴兴地带着女友吕梅回家见母亲。然而,母亲鞠秀芳斜着眼睛看了看吕梅,就把儿子拉到厨房低声说:“儿啊,这个姑娘太一般了,配不上你,我不同意你们谈朋友。”郭强乞求说:“妈,小梅虽然相貌一般,但我们真心相爱,你就成全我们吧!”  相似文献   

19.
约会     
一直到初中二年级有"生理卫生"课之前,我都不知道小孩子是从哪里来的。其实这个问题从小就问过母亲,她总是笑着说:"是垃圾箱里捡出来的呀!”我也知道这是母亲的闪烁之词。如果天下的垃圾都会幻化为小孩子,那些拾荒的人还敢去乱翻个不停吗?我们是垃圾变的?真是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20.
三年前仲秋的一天,我们参加了一次让人难忘的家教研讨会,之所以难忘,是因为几位母亲的谈话曾引起我们的高度注意。一位中年妇女对身边一位稍年轻些的母亲说:“假如让你再生一胎,要不?”这位年轻母亲几乎不假思索就回答:“不要,打死也不要!”让人意外的是,年轻母亲刚说完,周围的几个人竟随声附和:“可不,现在的孩子太难带!”“心扒给他们,也感动不了他们!”这使我们十分震惊。早就听说过欧美、日本一些年轻夫妇不要孩子,被称为“丁克一族”,原因是想过自由自在的生活,不愿对生儿育女承担责任,而眼前这些母亲们不同。事后,我们采访了这些母亲,得知她们绝不是一些不负责任的人,她们都非常喜爱孩子,对抚养孩子也都十分尽责。她们之所以不想再要孩子,是孩子伤透了她们的心。那么,孩子到底怎么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