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武建雄 《东方论坛》2013,(1):97-100,114
《红楼梦》对小说传统写法的突破主要体现在叙事结构上。主题的复合性使得《红楼梦》在叙事整体结构切分上具有多层次的特点。从宏观建构考察,《红楼梦》采用了单线贯穿、多线并进的叙事方式;从微观结构上看,《红楼梦》在情节组织上具有"生态性"的特点,体现出向传统美学回归的迹象。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小说创作实践中一直存在着追求趣味美的倾向,趣味美可视为小说的一种自觉的审美方式,趣味叙事亦为一种聪明的叙事选择。《红楼梦》中的趣味美追求有着深厚的哲学意蕴,在对《红楼梦》个案研究的基础上,借以透视中国古代小说趣味美这一小说美学范畴。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的预叙叙事,与传统的宗教文化、诗歌文化、民俗文化、曲艺文化关联紧密。这在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悬念,彰显了传统文化,形成了独特的审美张力。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与《金瓶梅》均为世情小说,然《金瓶梅》开启着明清世态人情小说之生命先河且打破了神话传说、英雄叙事和历史演义等传统题材长期占据小说创作领域的审美格局并依托其别具一格的方式展拓了中国古典小说演绎的新篇章。但《红楼梦》却是凭借其渲染了人生百态、世态炎凉、时情冷暖以及言说着个体的梦幻玄想、群类的盛宴必散和家族的悲欢离合而跃升为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的榜首佳篇。  相似文献   

5.
当前学界对《红楼梦》中诸如开篇预言叙事、诗词预言叙事、用梦境、谜语、讖语、谐音等预言叙事手法的论述,成果颇丰,但同时却忽略了《红楼梦》中的这些预言叙事手法对中国传统叙事手法的继承以及其出现的原因.文章就这两方面来再次探讨一下《红楼梦》中的预言叙事手法.  相似文献   

6.
《金瓶梅》与《红楼梦》时空叙事艺术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主要分析《金瓶梅》与《红楼梦》建构叙事时空及其对叙事时空进行艺术处理的方式 ,并由此管窥两者在白话小说发展历程中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中的五个重要梦幻与“黄粱梦”有着深切的历史渊源。“黄梁梦”最早见于《列子》,经过唐传奇、元戏曲、明代拟话本小说和清代笔记小说的发展和演化,形成了独特的幻化时空和哲学内涵。曹雪芹将“黄粱梦”纳入到《红楼梦》的叙事中,在黄粱梦的基础上进行巨大转换,使《红楼梦》形成了独特的幻化时空和天人合一的宏伟结构,这种叙事结构体现着曹雪芹深刻的哲学观。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从叙述者和叙事角度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金瓶梅》在说书人叙事的基础上 ,让书中人物充当叙述者 ,对相关事件进行叙述。《红楼梦》中的二度叙事更加成熟 ,叙事层次也更加丰富。《金瓶梅》在全知叙事的基础上 ,使用人物视点叙事和客观叙事。《红楼梦》将全知叙事、限制叙事和客观叙事紧密结合 ,并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相似文献   

9.
先秦两汉时期韵文文体的宗教表达呈现了实用与审美两种风格。从上古歌谣到《诗经》"颂"诗再到汉代郊庙歌辞,其宗教内容是民众现实诉求的反映,具有鲜明的功用性,而楚辞、汉乐府游仙诗中的神仙意象与宗教思想更多体现了作者的个人审美情趣。此时期散文文体中的宗教表达采用了说理与叙事两种方式。《老子》、《庄子》、早期道教典籍《太平经》、《周易参同契》均以说理的方式阐述作者的宗教理念;《史记》、《汉书》则是以叙事的方式将先秦两汉的宗教信仰、宗教活动展现于后世。另外,两汉时期人们对上古神话故事、神话人物进行宗教化改造,出现了《列仙传》与系列仙话小说,标志道教文学之形成。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 ,运用西方叙事学的理论方法确定中国古代小说的叙事问题 ,成为一个学术界的热点和亮点 ,且有多种论文和专著出版 ,如就单部小说进行叙事学研究的就有王克明 (美 )《红楼梦的叙述艺术》、李庆信《跨时代的超越———红楼梦叙事艺术新论》、王彬《红楼梦叙事》、张世君《〈红楼梦〉的空间叙事》、郑铁生《三国演义叙事艺术》等。这些论著大多能在对西方叙事学理论横向借鉴的基础上进行理论上的选择和整合 ,结合中国古代小说的具体特征进行深入研究 ,以期破解中国古代小说叙事美学的符码载体 ,揭示这些叙事文本的审美本质 ,为中国古代…  相似文献   

11.
维·苏·奈保尔是个在艺术创作上具有独创性的后殖民作家。该文从叙述学视角模式的角度,分析作者的早期作品《米格儿大街》,该作品在第一人称基本叙述模式下,运用辅助与多种叙述手法,从而使整部作品获得了成功,充分展示了作者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2.
电视新闻叙事化发展趋向与电视新闻固有的新闻属性及电视传播特性产生潜在冲突,从而使电视新闻面临叙事困境.文章试从3个层面入手分析:,一是符号层面,探讨叙述声音与场景呈现的冲突;二是文本层面,解析现代神话与原型话语的冲突;三是机制层面,论述社会职责与消费逻辑的冲突.  相似文献   

13.
叙事结构的语言学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托多罗夫的叙事句法入手,讨论了"普遍语法"即"叙事作品语法"的理论,在此基础上阐述了格雷马斯注重于语言学理论中关于二元对立的基本概念,借助于逻辑学的方法建立的叙事结构的语义学模式。  相似文献   

14.
以圣经中耶稣的人物叙事模式为原型,结合犹太文学“负罪一赎罪”的主题特点,从原型批评的角度出发,分析探讨了该作品中人物叙事模式的特点,揭示了作品中主人公由死亡走向复活的人物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文心与模型——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小说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圣经》典故作为小说的文心,用其叙事框架为小说的叙事模型。此法相习成风,成为基督教文化催生中国小说的一种模式,也成为中国小说生成方式的一种。依此模式而成的小说并非皆有基督教宗教意义。基督教文化与中国小说叙事的这种关系从一个侧面显示出中国新小说成长的踪迹。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故事、话语和叙事三个交叠性概念在语义和语法两个方面的考辩,发现三者在基本内涵、相互关系、基本假定、分析模式和对应类型五个方面不尽相同。这一考辩涉及以下四组术语:(1)故事、话语和叙事;(2)叙事话语、故事叙事和叙事故事;(3)生态故事、生态话语和生态叙事;(4)故事语法、叙事语法、功能语法和生态语法。四组术语在分析模式和对应类型上存在显著差异性,反映了叙事学和语言学等领域的生态转向。这一考辩可以为生态语言学与生态叙事学的融合提供新思路,可以为超学科生态语言学的连接性知识建立新框架,最终为生态叙事分析模式的构建提供新依据。   相似文献   

17.
语言与图像的关系问题是一个传统问题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影像时代的到来使得两者的关系渐趋复杂, 影像时代图像叙事凌驾于语言叙事之上仿佛成为一种共识, 由之引发的情绪化判断不绝于耳。图像兴盛的视觉迷相和语胜于图的传统观念造成了一系列误读, 然而由于图像叙事自身表意的局限, 特别是其自身叙事的不完整性, 叙事形式的浅表化与泛化倾向, 以及由之带来的钝化的接受模式和惰性的接受意识, 使得图像叙事不可能取语言叙事而代之。影像时代语言叙事、图像叙事乃至声音叙事之间的弥合和互补将成为常态, 而语言叙事和图像叙事之间二元对立状态的消解和互融的一体化趋势才是影像时代语图关系的真正选择。  相似文献   

18.
传奇是中国小说最基本的叙事模式与传统之一,也是影响中国现代小说叙事模式生成、发展的最重要的"中国经验"之一,本文即试图据此阐明三个问题:一是为什么说《边城》是一个传奇;二是《边城》作为传奇叙事的基本模式是什么;三是《边城》传奇叙事的生成背景与动因,以及其中传奇叙事传统作为"中国经验"对现代小说叙事以及沈从文小说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在西方叙事理论“空间转向”的影响下,国内于20世纪末开始出现“空间叙事”这个概念,不同著述中所讨论的空间叙事,所指往往不同,有的指作品中空间的功能,有的指空间的意义,有的指叙事的空间形式,文章以卡夫卡的《地洞》为例,将“空间叙事”视为一种叙事模式来展开讨论。认为,小说中的空间叙事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第一,以空间为叙事“前景”;第二,以空间组织叙事;第三,以空间为意义主体。《地洞》通过空间叙事模式,叙说着现代人的空间体验、空间焦虑、空间危机和空间矛盾,体现了存在与空间之间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20.
微型叙事以散化的文本结构与有限的语言组织形式,解构了西方逻各斯中心主义与经典叙事的完整性,瓦解了左翼思潮下集体写作的宏大叙事策略,建构了文本生产的双向性,实现了叙事转型。以微博与短信文学为例,它们以碎片化与零散化的文体形式,打破了高雅与通俗文学的界限,促进了雅俗叙事的共融,营造了审美趣味的泛化效果。与此同时,叙事文本的交互生产与传播,使得文本界限得以模糊化。文本呈现未定性的同时,其所蕴含的意义系统也随之绵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