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前,史学界普遍将日据时期中共与台共之关系界定为中共"指导"台共;台共领导人苏新则认为,台共虽然与中共没有组织关系,但是,思想上、政治上比较多地得到中共中央很大的领导。文章以苏新观点作为重新解读日据时期中共与台共关系的切入点,梳理中共与台共的筹建、台共一大、台共二大的特殊关系,反映中共对台共抗日斗争给予的重要帮助。台共的政治方向没有超出中共的指令范围,台共的抗日斗争是在中共的控制下开展的,中共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对台共的重要影响毋庸置疑。从这个层面看,中共对台共的领导作用不容忽视。这种关系形态并非偶然,而是台湾原本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共视台湾同胞为嫡亲兄弟,台共渴望台湾回归祖国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2.
红色历史     
《源流》2012,(19):26
汕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的故乡,海陆丰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定的全国13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领导下第一个农民武装诞生于此;中共领导下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立于此;中共领导下第一次农村土地革命爆发于此;中共领导下第一次县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于此;  相似文献   

3.
红色历史     
《源流》2012,(10):26-26
汕尾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的故乡,海陆丰是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确定的全国13个红色革命根据地之一。中共领导下第一个农民武装诞生于此;中共领导下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确立于此;中共领导下第一次农村土地革命爆发于此;中共领导下第一次县级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于此;  相似文献   

4.
1944年7月美军观察组进驻延安,写下了中共与美国政府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当时的特定环境下,与国民党政府保持正式外交关系的美国政府,跨越中日战线,超越国共关系,与中共发生一种半官方关系,这使中共与美国关系的发展达到高峰。这一历史事件对当时中共与美国的关系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抗战期间,纪念七七事变是中国共产党党报的重要议题,涉及报刊的相关议题设置及时局变动下报道框架的调适。抗战语境下,中共党报的"七七"报道以"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团结抗战"为主线,不断根据内外形势变化加入新的内容。其极具舆论导向性的新闻报道与评论,着力呈现了中共及其领导下的军队、边区的模范形象,向世人展示中共为代表的中国进步力量。同时,《新中华报》与《解放日报》亦体现鲜明的党报特性,其"七七"纪念报道基本反映中共对时局的研判,折射了战时国共关系的聚散离合。  相似文献   

6.
正长期以来,对于抗战期间牺牲的中共将领群体的考证与认定问题,在人们的认知乃至学术研究上一直是个空白。东北抗联中牺牲的中共将领抗战中,中共领导下的抗日部队逐步发展到正规军,特别是在1937年后,中共抗日部队逐渐发展成为包括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相似文献   

7.
广州起义与共产国际有什么联系,是我们研究广州起义中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我认为,广州起义是在共产国际的直接监督和具体指导下,由中国共产党具体组织发动的,其主要依据是: 一、广州起义萌芽于中共“八七”会议,决定于中共十一月扩大会议,而这两次会议都是在共产国际代表罗明拉兹的直接指导下召开的 1927年7月14日,共产国际执委会通过了《关于中国革命目前形势的决定》,决定指出:中共犯有机会主义错误,要求中共召开紧急会议,审查旧政策,旧机关,制定新政策,  相似文献   

8.
"抗战大后方"(简称"大后方")是指全面抗战时期以重庆为中心的西南、西北地区,是第二次国共合作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重要的地域依托.中共视野下的"大后方"是地域与政治概念的交集,具有强调国民党统治区域的完整性,突出国共两党政治差异性,强调西南尤其是四川的重要性等特点,包含了地域、政治、军事等丰富内容.大后方对于中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它既是中国抵御日军入侵的最后战略基地,也是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败的关键所在,是中共除抗日根据地之外最为重要的活动舞台.  相似文献   

9.
中国与土耳其的同病相怜,以及凯末尔在苏俄援助下的成功,促使中共高度关注凯末尔革命。但中共对凯末尔革命的评说,又反映了苏俄在中国寻求盟友,与孙中山合作的战略意图。这就决定了中共的论说是有选择性的,对凯末尔的转向和反共,有意无意地进行了某种程度的遮蔽。对凯末尔革命的观察和反应,从—个侧面体现了共产国际、苏俄与中国革命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0.
1942年延安文艺整风后,鲁艺“演大戏”的做法受到了质疑和批判。但是,戏剧运动并没有就此停止。当时中共领导下的延安及其抗日根据地是在抵御日本侵略和国民党围剿下创立起来的红色区域,毛泽东及其中共领导者,首先考虑的是文艺如何为艰苦卓绝的战争服务,如何为建构中共新的意识  相似文献   

11.
民俗文化的选择是人类群体在社会生活需要的推动下产生的一种价值思维判断。最初的一些民俗文化选择缘起于人类的本能选择,是由原始基本生活需求推动,从自然走向文化的选择。作为民俗文化核心观念的群体功利观念影响着民俗文化的选择。“仿效”具有文化选择的意义。前民俗行为经群体选择而成为民俗行为。一般情况下,民俗文化的群体选择由众多成员的选择逐渐集合而成。移风易俗要从俗民个体的自由选择开始,让更多的人具有相应的科学精神和文化觉悟,让众多理智的个体选择集合成我们时代群体的民俗文化选择。  相似文献   

12.
价值选择的实质是对人的本质之选择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人与动物不同,人有自己的价值及价值追求和价值选择问题。价值本质上是一个目的性问题和超越性问题。价值追求的最高目标是人自己,是人自身本质的实现,也就是要使人成为“人”。因而价值追求本质上是人对人的本质的追求,“价值之谜”实际上是“人之谜”。价值选择的奥秘,还在于人对人的本质的追求和选择。对人的本质的追求、选择、创造和实现,是人的价值的追求和选择的终极关怀和最高目标。社会转型中的价值选择实质是社会价值的选择。社会价值选择要从社会主体、人类主体的目的需求出发。从人的“类生活”、“类特性”和“类本质”出发来考虑问题,应当通过社会价值的选择和追求,去升华和提升个人的价值追求境界和价值选择层次。  相似文献   

13.
飞机租赁合同的准据法,通常由当事方在缔结合同时明示选择,英国和美国纽约州法律是最普遍的选择对象。飞机租赁合同准据法的选择方式与选择对象,是由租赁交易市场的特点、长期的交易实践、英美国家法律与法律服务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决定的。参与飞机租赁交易的中国企业面临着准据法选择的两难境地。从实践需要和中国航空产业的长远发展来看,逐渐摆脱租赁合同对于英美法律的依赖是必然选择。当前,中国飞机租赁企业正处于准据法选择的过渡阶段。一方面,对继受成为合同主体的租赁合同,不宜贸然改变其准据法选择;另一方面,对新订立的合同应坚持选择中国法。除了中国租赁企业的努力外,租赁合同准据法选择的改变,也需要国内立法与司法环节的共同配合。  相似文献   

14.
Spatial homogamy may be defined as follows: anyone may be attracted to anyone else, but near candidates are more attractive than distant candidates. In this article, we propose a model of partner choice, where homogamy is defined in terms of spatial,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similarity. A spatial choice model using random utility theory is formulated, taking into account a relaxation of the independence from the irrelevant alternatives property, as spatial alternatives are not independent of one another. We model partner choice give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chosen partner and a choice set of alternatives, using unique micro data on all new cohabiters in the Netherlands, linked to other relevant data sets. The model takes the spatial locations of potential candidates within a choice set into account, including an indicator for the spatial similarity between alternatives. We find that spatial homogamy is a vital component of partner matching, aside from and adding to the spatial effects in demographic, socioeconomic and cultural homogamy. Given a choice set of partners, the highest likelihood of a match occurs with a person who is born and lives near by, who is close in age, is in the same life stage and has the same marital status, who has the same educational and income level and the same labour market status, who speaks the same dialect and lives in a culturally similar residential area. The distance effect is most pronounced for those individuals with lower levels of education and those living in rural areas.  相似文献   

15.
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人与自然关系的演化史,人与自然的关系是贯穿于自然观的一条主线。从自然观念演化过程看,人类对自然观的选择是从被动选择到主动选择。实践证明,人类对自然观的被动选择导致了很多消极的结果,不能够真正反映人与自然的合理关系。现实呼唤人类主动选择和构建符合生态文明的人与自然本质统一的和谐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的外商直接投资(FDI)呈现出极不平衡的状态,地区之间的地理禀赋以及文化差异是重要的原因。1998-2010年的区域经济数据显示,文化包容程度、地理位置以及集聚效应对FDI的区位选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又以集聚效应的影响最大;交通运输因素并不直接影响FDI区位选择,集聚效应的文化包容效应为负。  相似文献   

17.
道德选择是人类活动中最重要的选择形式之一。它与人们日常道德行为密切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道德理论就是道德选择的理论。孟子的关于道德选择的理论十分丰富。本文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孟子论道德选择的基础;二、孟子论道德选择的情景冲突;三、孟子论道德选择中的“权”;四、孟子论道德选择中的普遍原理和根本原则。通过深入地研究中国古代孟子的道德选择理论,将有助于我们了解道德选择在道德理论和道德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语言选择是理论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研究重点。语言选择指使用者在“约定俗成”的心理规约及语法规范内的组词造句、表意述事并以言行事。以社会语言学、语用学及系统功能语言学关于语言、使用者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为理论基础,首先认为语言选择关涉可供选择的语言与变体的选择性使用,并以交际性、语境性和规约性为主要特征。其次语言选择具有表情达意及以言取效的社会功能。通过选择不同的语言或语词,顺应或调适规约意义,生成基于选择的话语意义,实现表情达意及言语取效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毕业就业工作的规范与指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规范就业工作,加大毕业生就业指导力度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理性选择制度主义认为制度是一种约束组织及其成员行为的规则,制度变迁通常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和替代。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继承了理性选择理论推理逻辑,共享着一套典型的行为假设:认为偏好是稳定的,行为是偏好最大化的工具,而且行为具有高度策略性,这种策略性算计受到规则的约束。理性选择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模式包括产权模式、滞后供给模式、诱致性和强制性变迁模式、制度交易模式以及博弈论模式等等。这些模式对于制度变迁给出了相当不同的解释,因而有必要在此基础上重构一个有关制度变迁的一般性理论。这个一般性理论试图结合成本收益分析、供给需求分析和均衡分析的方法,厘清制度变迁的内在逻辑,并明确制度变迁的主体、起点、条件、过程以及制度的持续等方面,从而把理论选择制度主义的制度变迁观重构为一个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