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忽儿是神,忽儿是人,忽儿受人敬仰,忽儿遭到冷落。小班禅在一种微妙的环境中成长十世班禅生前经常爱说这样两句话:“青海是我的第一故乡,西藏是我的第二故乡;扎什伦布寺是我的第一寺院,塔尔寺是我的第二寺院。”这清楚地表明了十世班禅同塔尔寺的特殊关系和深厚感情。塔尔寺是为纪念黄教创始人宗喀巴修建的,是黄教的六大寺院之一。达赖和班禅,作为宗喀巴两大弟子的转世活佛,自然同塔寺有著密切联系。但是,由於历史的原因,在历代达赖、班禅中,唯有九世、十世班禅在塔尔寺居住的时间最长,关系最为密切。十世班禅第一次来塔尔寺,…  相似文献   

2.
1995年11月29日上午,曙光初照的西藏拉萨古城宁静美丽,坐落在市中心的大昭寺香烟缭绕,佛灯齐明,彩旗飘舞,一派详和气氛,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代表、国务委员、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国务院特派专员、西藏自治区政府主席江村罗布,国务院特派专员、国务院宗教事务局局长叶小文共同主持的认定第十世班禅大师转世灵童的金瓶掣签仪式正在举行。1989年1月28日,第十世班禅大师圆寂。出于对班禅大师遗愿的尊重,出于对广大藏族信教群众宗教信仰和宗教感情的尊重,出于对藏传佛教宗教仪轨的尊重,国务院于班禅大师圆寂3天后作…  相似文献   

3.
班禅返藏问题,是和平解放西藏、实现藏民族的内部团结进而恢复西藏地方与中央正常关系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从历史事实和实际出发,努力争取十世班禅对和平解放西藏的支持。接着通过和谈,使十三世达赖和噶厦承认十世班禅的合法地位,恢复班禅与达赖之间旧有的正常关系。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作出周密安排,注意十世班禅和十三世达赖相互间的沟通,顺利解决了班禅的返藏问题,实现了藏民族的内部团结和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西藏地方与中央的正常关系也得到恢复。  相似文献   

4.
第十世班禅大师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是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国务活动家、中国共产党的忠实朋友、中国藏传佛教的杰出领袖。值此纪念十世班禅大师逝世十周年之际,本文深切缅怀大师一生的光辉业绩,全面论述了大师坚持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伟大爱国主义精神。中国各族人民将永远怀念十世班禅大师  相似文献   

5.
十世班禅额尔德尼·确吉坚赞是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的楷模。他继承了九世班禅的遗志,毕生致力于“弘法利生,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伟大事业,成为中国共产党真诚的合作者。建国初期,在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过程中,写下了永远值得纪念的一页。班禅大师一生旗帜鲜明地坚持爱国主义立场,一贯主张“西藏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分裂祖国的活动,每当历史的紧要关头,都更加体现出他崇高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6.
坚赞,是深受藏民爱戴的一位卓越的民族宗教领袖。他的一牛,是为维护祖国统而奋斗不息的一生,是为国家的富强和昆族繁荣而辛勤操劳的一生,是同中国共产党真诚合作,肝胆相照的一生,是弘扬佛法、引导信教群众为人民谋福的一生,也是历经磨难、充满艰辛和坎坷的一生。班禅大师自己曾经用“曲曲折折、坎坎坷坷”八个字来形容他不平凡的经历。这种曲折和坎坷,早在幼年时代,他被认选为九世班禅的转世灵童时,就表现出来了。转世灵童的认选过程,充满看错综复杂的矛盾,尖锐激烈的斗争。十世班禅就是在这种矛盾斗争的漩涡中成长起来的。过多…  相似文献   

7.
最年轻的两位人大代表 1954年9月第一次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除台湾和港澳地区外,西藏是全国唯一没有进行普选的地区,代表是通过协商产生的。达赖、班禅均被推举为全国人大代表。他们是当时代表中最年轻的。达赖19岁,班禅16岁。 9月1日,达赖、班禅在西安相会,一同乘火车前往北京。 9月11日,毛泽东在中南海勤政殿亲切接见达赖、班禅。这是毛泽东第一次会见了十四世达赖,也是第一次同时接见两位佛爷。 9月15日下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中南海怀仁堂开幕。达赖和班禅都被选为主席团成员。  相似文献   

8.
1995年11月29日(藏历木年10月8日),按照中国历史定制和藏传佛教仪轨,经过金瓶掣签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诞生於藏北嘉黎县的6岁灵童坚赞诺布,被认定为第十世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真身。册立仪式於当日在拉萨隆重举行。这是中国佛教界的一大盛事,也是全国人民社会生活中的一大喜事,并为举世所瞩目。第十世班禅转世灵童是如何寻访的?认定的依据是什宣?*历了哪些过程?这位灵童的身世和本人情况怎麽家7各界的反映又如何?在寻访过程中,达赖是怎样干扰的7为什麽达赖擅自指定的“灵童”是非法的、无效的?本文特写您释疑解惑,一睹…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的建国思想, 经历了一个从工农共和国, 经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的主要依据是国内阶级关系的变动。在毛泽东的建国思想中, 始终坚持主权在民的原则,坚持国家必须代表最大多数人的利益。这是应该肯定的。但毛泽东建国思想中又存在很强的工农专政的倾向,这一倾向与后来 “文革”中出现的 “工农兵全面专政” 的局面有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建国50 年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在两条不同中心的社会主义建设基本路线指引下, 经历了经济、政治、文化不同的两个时代。两个时代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非历史必然与历史必然的统一, 是以毛泽东、邓小平为核心的两代马克思主义者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界碑, 是中华民族跨入新世纪迎接新挑战再生之力的渊源  相似文献   

11.
1935年-1949年间,毛泽东曾依据事态变化,先后提出过六种不同的建国口号或方略。依次是:人民共和国、民主共和国、三民主义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民主联合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毛泽东最后敲定的新民主主义建国方略,同时也为后来放弃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铺平了道路。  相似文献   

12.
李慎明 《中华魂》2013,(23):18-20
参加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暨《毛泽东读书十法》《毛泽东是怎样读二十四史的》《忧患百姓忧患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座谈会,深感用这种特殊办式纪念、思念和怀念毛泽东同志,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独立自主是中国外交的基石,也是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外交思想的核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们一贯坚持独立自主,决不屈服于任何大国的压力,不依附于任何大国集团,一切从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坚决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断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邓小平继承毛泽东独立自主外交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完善和发展,把中国的独立自主外交提到一个新阶段,开创了中国独立自主外交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4.
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人民共和国,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追求的崇高理想之一。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就是千千万万的仁人志士长期浴血奋战的结果。在群星璀璨的长河中,毛泽东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值毛泽东逝世十五周年之际,深切缅怀毛泽东的这一丰功伟绩,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英国外交部档案显示的九世班禅未经清廷同意便前赴英属印度访问一事,远非中国档案呈现得那么简单。从中英档案来看,九世班禅赴印与热衷于英国侵藏事业的鄂康诺的运作有极大关系。自十三世达赖出逃,鄂康诺便努力培养与九世班禅的联盟关系。中方档案多强调年少无知的九世班禅为英国侵藏急先锋鄂康诺所胁迫;英方档案则披露,九世班禅亦曾表明不愿受制于拉萨,有寻求外力之意。鄂康诺赚取了九世班禅的信任,并力主高度重视这张"王牌"的价值,以为英帝国赢得涉藏权益。班禅当时的外向之心似乎只是一时糊涂,然而,眼见清廷日暮途穷,加上受十三世达赖喇嘛与俄国早有接触的影响,九世班禅有寻找新靠山的想法亦未尝不存在。此次英方运作下的西藏宗教领袖不经中央政府允许便离境外向的先例,是英国标立笼络西藏政教上层新模式的一次尝试。无论九世班禅后来的思想如何变化,这段历史不容人为地回护或"修饰"。  相似文献   

16.
在拯救、振兴祖国中结下的伟大友谊──毛泽东与宋庆龄王继洲1993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宋庆龄的100周年诞辰,中国人民在纪念这两位伟人的诞辰时,不能不深切缅怀他们为祖国和人民立下的丰功伟绩,也不能不赞叹他们在拯救、振兴祖国的奋斗中结下的伟...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著作版本研究的意义刘跃进(国际关系学院学报)一、研究毛泽东著作版本是准确研究毛泽东著作的前提毛泽东著作的不同版本,不仅有纸型、开本、版式、装帧、印刷方式等形式方面的区别,而且有用语、观点、翻译表达等内容方面的不同。这些不同,有的是毛泽东本人在不...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2010,(6):32-33
教皇庇护十世的故乡特拉维索是意大利东北部的一个小城,它没有罗马、佛罗伦萨、威尼斯那样大的名气,有关资料在国内很难找到。有人问我,知道对天主教进行现代改革的鼎鼎大名的教皇庇护十世(1903-1914年在位)吗?他就是特拉维索人。  相似文献   

19.
1923年11月15日,九世班禅逃亡内地,标志着达赖和班禅两大集团之间的关系彻底决裂。据史料考究,达赖与班禅两大系统失和,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在九世班禅返藏问题上,黄慕松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入藏解决西藏问题期间,黄慕松力主九世班禅暂缓返藏,以为与噶厦的会谈创造条件,与此同时,其又与噶厦就此一问题进行了沟通,以尝试协商解决。在入藏之行未能解决西藏问题后,出于借重班禅力量解决藏事的考量,黄慕松开始积极筹备班禅返藏的各项事宜,并推动确立了和平宗旨下,派专使和卫队护送班禅返藏的政策。随后,秉承此一政策,黄慕松开始力促班禅返藏,但由于英国的干涉和噶厦的反对,加之国民政府缺乏应对的实力,黄慕松的努力未能奏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