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明清山东方言中的后缀"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缀是明清山东方言文献中重要的后缀之一.在它所组成的附加式合成词中,动词在数量上比较多,其他各类词如名词、形容词比较少."巴"缀词用法较多,语义色彩丰富,充分说明了附加式构词是汉语词汇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和多音节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1200万字语料的统计得出,派生词约占词条总数的8.66%,构成派生词的词缀共有188个.其中,后缀"者"所构成的派生词词条数最多,构词成分最为复杂.我们采用基本词表、词例知识规则并结合词语的搭配、共现频率的混合策略对带后缀"者"的派生词进行了自动识别,封闭测试的精确率为93.06%,开放测试的精确率为82.40%.  相似文献   

3.
普通话中的词语后缀子在菏泽方言中被读作的,这一读法是古音的遗留,证实了钱大昕的古无舌上音的中国语音理论,它与普通话的词缀子存在着明显的区别。附着在名词性、动词性、形容词性词根后面的语缀的是名词化的标记,具有小称义和消极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4.
从语义上讲,土家语“Pi35tsi55kha21”与汉字“巴”完全各异,从社会文化角度来看,它们之间又有较为密切的联系。“Pi35tsi55kha21”与“土家”均为该族人自称,但两者出现的历史顺序有先后之分,具体内涵也不尽相同。“Pa55”与“巴”亦非土汉对译。在土家语中,“pa55”可独立成词,但更多时候则充当合成词词素。单音节汉语词“巴”的部分名词义项跟土家族历史文化相关。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从实用性的角度 ,探讨词缀词根的含义 ,分析词的结构 ,以此方法引导学生由形象思维过度到逻辑思维 ,以达到在理解单词意义和结构基础上快速记忆单词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记住大量单词对于所有语言学习者来说都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因此有效的记忆的方法很重要。本文针对其中一种记单词的方法——派生法进行了有趣的探讨,总结了一些常用的前缀和后缀用法和便于记忆的绕口令,既好玩又便于记忆。  相似文献   

7.
"巴饶"是佤族有一定影响和特色的支系,它的产生和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大体言之,萌芽于西汉,最终于明清之际形成,是佤族社会受自然和外部社会环境相互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处于祖国西南山地的巴文化,是中华文化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化的发展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巴人先民是中华民族的源头之一;巴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巴文字是中华文字的重要源头之一;巴人及其后裔在中华民族的统一和独立中做出过杰出贡献。研究巴文化及其在中国文化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对于我国和谐社会及其和谐文化的构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9.
"巴"的词义系统繁复,其义项多达十几条.这些义项中有八条联系密切,构成了一个本义、引申义系统.本文一是从词义产生、孳乳角度考辨这些义项间的内在联系,二是引文献和方言俗语资料考释这八条词义,三是讨论了"巴-爬"巴-傅-薄-搏"的语源关系.  相似文献   

10.
说“巴”     
本文以认定甲骨文 、 等字形为“巴”字作为前提,结合古代巴人生存的地理环境,从语言文字角度考察了“巴”作为方国、部族名的得名理据,认为“巴”作为方国、部族名正是得名于该部族人们的一种行为特征——行山爬坡,行水淌河时伏身爬行的状态,简言之,巴之为言爬也。这一观点还需要有历史文献和考古学、人类学、民族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作支撑,限于篇幅,笔者将另文讨论。  相似文献   

11.
编者缀语     
印象中,国内学界对西方哲学中be动词的翻译的讨论是从1993年王太庆先生发表在《学人》第四辑中的文章我们怎样认识西方人的’是’开始的。在这篇文章中,王太庆先生重提了数十年前陈康先生的观点,认为对西方哲学中的be动词应当专注地将其翻译成是,这有助于我们对西方哲学的深入理解。确实,在我看来,讨论对西方哲学中的be动词的更为准确的翻译,这本身就代表着对西方哲学理解的深入。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正是这样一个时期,在那时,改革  相似文献   

12.
巴蜀文化是起源于先秦的巴文化和蜀文化的合称,是长江文化中的内陆盆地型文化.巴文化和蜀文化经过长期的冲突与融合,逐步趋向一致,以至学术界常以"巴蜀"并称.但巴蜀毕竟是来源不同、地域不同的两个族团,其文化也具有各自鲜明的特点并延续至今,以至产生了"巴出将、蜀出相"这一有趣的历史现象.本文试图对产生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作出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3.
"三峡考古发现与巴文化研究学术研讨会"将重庆这一区域文化的研究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与会专家就巴文化形成的生态环境及历史条件,巴族的起源、发展与壮大,三峡新石器时代文化与渊源,巴文化考古学特征,巴人的遗迹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和交流。从而形成诸多共识:巴文化起源于清江流域,巴文化与蜀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有紧密的渊源关系,巴文化具有浓厚地域特色及博大精深的内涵,是历史长期积淀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词缀的重要性,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和《大学英语》精读(修订本)1-4册中对常用前缀、后缀的处理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在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大纲、教材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词缀·大纲·教材·教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阐述了词缀的重要性 ,分析了《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修订本 )和《大学英语》精读 (修订本 ) 1 4册中对常用前缀、后缀的处理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提出了在教学中如何创造性地使用大纲、教材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了解英语构词法 ,掌握英语词根、前缀、后缀 ,是迅速扩大词汇量的捷径和必由之路。它既有助于提高英语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也是提高学习质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巴文化作为与蜀文化交相呼应的古文化,作为西南地区的文化源头之一,有着悠久而漫长的历史,是内涵极其丰富和复杂的文化圈层。笔者对于巴文化的视觉符号展开了一系列的相关研究,概略性地探讨了巴国的历史、巴文化的视觉符号构成、巴文化视觉符号的探讨三个主要问题,旨在厘清巴文化的视觉符号脉络、对巴文化的视觉符号做探源性理论推导、补充现阶段的巴文化研究,为今后的巴文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助推力。  相似文献   

18.
“前巴文化”即指在巴文化产生之前于环三峡地区出现的区域性文化,它以新石器时期为重心,向上涵盖本地区的整个史前时代。该文化大致成体系传承,其考古发掘与古文献记载大体印证,在经济上由采集狩猎发展而为农耕、畜牧与盐业,产生了最初的权力形态,具有浓厚的以巫为特色的原始宗教色彩,且与继后出现的巴文化关系密切。该文化的研究,有利于对长江中上游地区中华远古文明基因的探寻。  相似文献   

19.
宁波方言的语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分析宁波方言中的语缀,并从语言结构、构词特点和语法功能等方面揭示了宁波方言语缀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三峡考古中发现的巴文化遗存、遗物资料 ,论述了三峡考古与巴文化研究的关系 ,并强调加强二者结合的研究 ,以及考古学在巴文化研究中的地位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