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颜色的认知,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范畴之一。本文通过对黑、白、红三色词在中英文两种语言中所表现出的语用不同,对其文化内涵差异作进一步的探究。  相似文献   

2.
经贸英语中经常运用的基本颜色词主要包括源于古英语的black,white,red,green,yellow,blue,grey,brown和来源不详的pink;除了yellow全都是单音节词。汉语中相对应的是黑、白、红、绿、黄、蓝、灰、褐和粉红。颜色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民族对同一颜色的认知有共同性但也有差异性,不同语言中的颜色词会有不同的指标和内涵,多数语言中颜色词的内涵都具有变动性。英汉两个民族由于受不同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对颜色产生了不同的联想和反应,两种语言中颜色的载体颜色词也就有了不同的社会内在意义,即文  相似文献   

3.
俄汉民族的戏剧、绘画、书法、雕塑等艺术中黑、白颜色的运用遵循俄汉民族各自不同的色彩观,深刻体现出东西方文化世界图景各自的精彩。  相似文献   

4.
颜色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一种感知。英汉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使得相同的颜色词蕴含着不同的文化内涵。本文从"红"、"白"两种颜色出发,从语意和语境两方面对"红"、"白"词群在文学文本特殊语境中的文化内涵进行探讨。指出唯有在准确理解英汉语言本身及其语言所反映的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才能真正理解和使用颜色词。  相似文献   

5.
各民族语言中一般都存在着大量记录颜色的颜色词,这些词除了表达自然界中的色彩外,还往往具有丰富的文化意义。“红”与“黑”是汉俄语中两个意义比较丰富的颜色词,他们的文化意义既有相同之处,又有不同之别。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红”与“黑”文化意义的不对应性。  相似文献   

6.
色彩语码是语言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颜色的词汇体现了英汉文化不同的文化特征与文化内涵,显示出巨大的文化差异.本文主要就白、黑、红、绿、黄和蓝这几种常用颜色词在英汉两种语境中的文化内涵以及文化差异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汉、藏、英三种语言中颜色词“白、黑、红”的词义各有不同。由于历史背景、文化传统和心理因素等的区别,造成了词义引申、联想及文化内涵上各有民族特点  相似文献   

8.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对比分析英、汉颜色词"黑"和"白"的概念隐喻。研究结果表明,"黑"的概念隐喻在英、汉语中的分布大同小异,相比之下,汉语中"黑"的隐喻更丰富,投射范围更广;英、汉语中"白"的隐喻投射相差甚远,英语中"白"的隐喻多是正面、积极的,但在汉语中其隐喻义多是消极的。反映了英、汉两族人民使用"黑"与"白"认识世界的同一性与差异性。  相似文献   

9.
为探究中医人格特征与颜色偏好的相关性,用《中医五态人格测验》测量大学生人格特征。以五行和现代两大颜色体系的颜色为材料,用对偶比较法测量大学生的颜色偏好。结果表明,大学生在现代颜色体系下的颜色偏好顺序为白、红、黄、蓝、绿、黑,且男女差异不显著;中医五行颜色体系下颜色偏好顺序总体上为黄、青、白、赤、黑,但男女差异显著。在现代颜色中,太阳与蓝偏好呈负相关,少阳与红呈正相关,太阴与黑呈正相关与白呈负相关;在五行色中,男大学生的相关不明显,女大学生太阳与黄呈负相关,阴阳和平与青呈负相关,少阴与青呈负相关、与黑呈正相关,太阴与赤呈负相关、与黑呈正相关。认为大学生人格特征与颜色偏好存在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汉英颜色词语象征意义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汉英两种语言中颜色词语在传统文化、职业、经济、政治象征意义的异同。两个民族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不同的宗教信仰是汉语和英语的颜色词语产生不同象征意义的原因。由于人类文化相互渗透、趋同的影响,了解汉英语言中颜色词语象征意义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地了解汉英两种文化,掌握汉英两种语言的本质,提高汉英两种语言的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11.
在中国传统文化所谓的青、赤、黑、白、黄"五色"中,"白"与"黑"的象征意蕴较为突出,这就使得中国古代小说的白肌黑肤描写潜蕴着更多的文化表征。首先,古代小说描写的白肌黑肤总是隐喻着某种德性,并拥有了褒贬符码意义。大体上说,黑色肌肤指向了尊贵、刚直、邪恶三个层面;而白色肌肤则容易使人联想到男子的光明磊落、女性的白璧无瑕。其次,白肌黑肤暗寓着美丑判断,其中的德貌错位现象对"以貌取人"的观念构成挑战。再次,在描写过程中,白肌黑肤还被注入了特定的性征和非性征,从而为故事的打开作了趣味性的铺垫,成为孕育故事、推进情节的结构张力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论述了十九世纪末美国作家斯蒂芬·克莱恩的短篇小说<蓝色旅馆>的写作特色--新颖的自然主义创作手法及丰富多彩的语言艺术.克莱恩写作特色,是他对美国文学发展做出的贡献之一.在<蓝色旅馆>这一短篇小说中,不论是情节展开,还是人物刻画,克莱恩都挥洒自如地运用了自然主义写作手法.而他言简意赅、口语体语言风格,充分体现了他的文学才华.  相似文献   

13.
《拉帕西尼的女儿》是美国19世纪浪漫主义小说家霍桑一部具有多重象征意义的短篇佳作。这是一则失乐园中新亚当夏娃———乔瓦尼与贝阿特丽丝的爱情悲剧。霍桑自身的矛盾性使他的小说象征意义丰富,引发读者的多种解读。小说中霍桑利用光明与黑暗的转化暗示着人性的正恶,通过颜色的意象揭示出了人性的复杂性及模糊性。光、影、色的娴熟运用反映了霍桑强烈的象征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4.
运用母题、类型比较方法,从比较古罗马小说《金驴记》和唐人传奇《板桥三娘子》人手,追溯“人变驴”故事类型的流变与发展,分析人变驴故事类型在东方和西方的不同文化背景,比较其异同。  相似文献   

15.
"用埃拉·庞德的话讲写作的艺术在于简洁."那就是用最简单最清晰的话语.海明威的作品尤其如此.<如白象般的群山>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文章中没有太多的背景描写,基本由对话组成,给卖者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本文运用言语行为及对话合作原则分析看似简单实则丰富的对话,由此发掘出小说蕴涵的深意.  相似文献   

16.
《白象似的群山》是美国著名小说家欧内斯特.海明威的一部短篇小说,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怀。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视角探究了海明威对人类中心主义和父权制的批判,揭示了海明威对重构人与自然互蕴共荣局面的希望,对男性与女性平等的渴望。  相似文献   

17.
民初短篇小说的兴盛与杂志业的发展密不可分。文章以1910-1920年的《小说月报》为个案,指出民初小说杂志的发展不仅给短篇小说提供了发展空间,而且也使一批新型的作者和读者从观念与实践两个领域展开了对短篇小说文体的探索。与此同时,西方短篇小说的大量译介也在一定程度上促成了这一文体的逐渐成熟。  相似文献   

18.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现代短篇小说这一文类逐渐成型而独立。某种程度上,它与诗歌的距离比与长篇小说的更近。《小说月报》的“短篇独尊”观念是对世界文学潮流的应和。革新前后的《小说月报》在实践中和理论上探索着中国现代短篇小说的性质和特征,初步回答了“现代短篇小说是什么”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以探寻赵树理短篇小说《催粮差》艺术价值构成机制为主要目的,在细读基础上进行了文本分析。以结构主义研究方法为分析的总体思路,先在分解的层次上对每个故事作民间故事类型探源性分析,然后再从整体组合的层次上探索意义产生的机制。文章在分解的层次上发现了笨人的故事和聪明人的故事均是由民间故事类型脱胎衍化而来,并且各自相对独立,这是当今读者依然感到有趣味的根本艺术原因,文章在组合的层次上发现了笨人故事和聪明人故事的对比组合是产生社会意义的关键,也是文学批评从分析走向价值判断的通道。《催粮差》的审美接受具有层次性。  相似文献   

20.
电视剧《沙海老兵》讲述新中国第一代援疆战士建设新疆的故事,着力刻画了一群活跃在沙海深处的老兵。该剧运用独 特的画面、色彩、声音等影像语言,彰显了援疆战士的英雄形象,将援疆故事讲述得荡气回肠。整部电视剧洋溢着理想主义激 情,在这个强调梦想、呼唤英雄的时代,具有重要的价值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