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作为一种公共的理性价值,正义既关注"谁之正义",又关注正义的实现方式.从哲学层次来看,正义本质上是一个关于善的原则,表征着对善的追求,它是个人美德伦理和社会关系伦理双重意义上的统一;从适用范围来看,在一个民主国家中,正义的适用范围主要可分为人际公正和制度公正两个方面;从自我完善来看,正义观念需要随着时代的演进而不断修正和自我提升. 相似文献
2.
罗尔斯在《正义论》一书中论述了正义的两大原则:平等自由原则和机会的公正平等原则与差别原则。从罗尔斯的“正义论”视角出发,分析其理论对我国构建公正的教育体系的重要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教育立场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依据,教育立场与教育知识属性的关系密不可分。纵观人类历史,教育立场经历了古代的政治教育立场、现代的经济教育立场。从政治立场出发看待教育问题,致使当时教育知识属性具有一切为政治服务的政治理性主义倾向;从经济立场出发看待教育问题,致使现代教育知识属性具有经济理性主义的倾向:盲目崇拜科学,工具理性主义至上,人类生存危机。人类要想改变这种危机的教育状况,就应立足于“人类”的立场。教育知识属性应是整合的理性主义,是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统一,是生态和谐性、动态开放性、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4.
当前,大学作为科学知识理论的最高殿堂,其学术性与教育性双重结合的组织特性,决定了它在促进我国正义发展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因此,它力图从特殊的正义——教育正义出发,通过营造公正合理的教育氛围、强化向善爱人的人本教育、完善现代公民权利教育三个方面来探讨在我国大学实施教育正义的可能性,为推动我国社会正义的实施提供一些参考性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孔明安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4):43-47
空间正义是当前空间哲学的一个重要问题,也是现代政治哲学研究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领域。基于空间正义概念的基本规定,我们认为,空间正义既是经验的,也是先验的;与此同时,由于空间正义本身的特殊性,在某种条件下,空间正义即空间权力,即空间正义具体体现为对空间的支配权和分配权,它是诸种空间权力博弈的结果。这一认识,对于诠释时下中国城市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及其困境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王俊年 《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3(3):139-141
树立正确的采访立场,确保新闻报道的正确性,是对每个新闻媒体和新闻从业人员的要求。但在实际工作中,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准确性"与"正确性"的内在联系和区别往往混淆不清。正确的新闻报道要在真实性的原则上,解决好"倾向性"的问题,要善于从总体上、本质上和发展趋势上把握事物的"真实性"。同时,新闻报道的正确程度还要接受人民大众的评判和检验,人民的信任是衡量采访立场和新闻报道正确性的尺子。 相似文献
7.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31-35
理论界对《大众哲学》的评价和研究普遍存在过于强调通俗而忽略大众的现象。从大众视角出发,《大众哲学》的大众立场可以表述为:大众视野、与时俱进、服务大众、大众言语。这对进一步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正义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钧林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2):1-4,91
正义是社会制度的第一美德,也是人类社会第一纲,纲举目张,有正义则治,无正义则乱。正义是维护社会稳定、和谐的法宝。正义对于社会而言,有三方面的内涵:一曰中正,二曰公正,三曰公平。中正原则着眼于执中以求得其正,要求在两端之间"无偏无陂"。公正原则着眼于立公以求得其正,要求在公私之间"无偏无党"。公平原则以平等、均等、扶弱济贫为直接诉求,不迂不绕,直奔正义的主题。中正、公正、公平是社会正义的三大基本内涵,也是确立社会正义三大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9.
教育公平是教育领域中一个经久不息的话题,其范围之广、问题之复杂使得学者对其研究热度只增不减。文章从罗尔斯正义论的视角出发,在制度层面对我国当前教育中存在的教育权利分配不公正、教育资源配置失衡、对最少受惠者补偿力度不够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根据罗尔斯“正义可以通过修正社会制度实现公平”的观点,对构建公平的教育制度提出建议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国际化时代比较教育的文化立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慧民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54(3):98-101
在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背景下“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个多元化的世界中”,为比较教育的跨文化研究提供了便利条件。国际化时代比较教育的文化立场应该是,要以本国的民族精神为文化根本,又要善于转换立场,接受异文化,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比较教育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1.
郝淑华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3):117-120
社会公正的理念是不断发展的,高级的社会形态要比较低级的社会形态更具有现实的公正性。在当前的历史条件下,社会公正是机会的公正。教育公平既是社会公正的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公正的基础和有效的手段。在我国现阶段,实现教育公平,最重要的是全面贯彻实施义务教育。 相似文献
12.
国家教育公平政策的思路、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华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151-155
通过对国家教育公平政策分析发现:政府认为导致教育公平问题的原因是公共教育资源配置的失衡,因此其解决途径是教育均衡发展,解决关键是农村义务教育,改革突破口是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兼顾教师的素质提升问题和课堂教学改进问题.这些政策存在的突出问题是资金补偿措施缺乏统筹规划和量化指标;教师待遇在行业间、区域间差距进一步拉大.地方政府应进一步确立公平理念为教育政策的价值导向;开展大规模的对弱势教育机构资金需求的调查研究;提升财政保障级别量化补偿措施;注重提升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和精神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试论教育公平与社会分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分层结构越来越复杂,以先赋地位为主的社会分层模式逐渐被以自致地位为主的分层模式所取代,分层的标准多元化和人格化改变了传统的“世袭”身份的保守倾向,特别是社会成员的权力、收入、声望和机会越来越取决于个人的受教育程度,这使人们对教育公平有了新的追求,即充分实现教育机会均等。文章重点分析了教育与社会分层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对如何实现城乡教育公平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张洪亚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0(2):77-80
研究了高校招生计划的分配情况,认为按考生比例分配,结合地域、生源质量适当调配招生来源计划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缩小地域间差异,推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公平。 相似文献
15.
沈茹 《江苏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7(3):37-40
教育公正是指整个教育制度体系对于处在这一体系之下的行为主体之间的以自由与平等为其基础的均衡博弈关系。必须融合政府、教育机构、教育者、受教育者等多方的愿望与需求;必须正确地界定政府的教育职能范围、教育机构的法定权限、教师教学权利的正当范围,学生受教育权利的正当范围,并就这四个方面的权利主体构建一个互动的博奕平台。在这样一个制度平台下,各方的权利都应受到平等的对待与尊重。 相似文献
16.
论教育公平的理念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于发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0(2):128-131
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一般有两种理解,一是作为一个事实判断,指教育的平等、公正和合理性;二是作为一个价值判断,被解释为对教育是否平等均等、合理适切所作出的评价或判断。准确把握教育公平应遵循四种基本理念或原则,即权利平等理念、机会均等理念、能力差异理念和弱势补偿理念。教育公平理念在实践层面的展开或实现即教育均衡发展。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17.
公平与发展的矛盾始终是关乎社会正义能否得到解决的难题.作为现代文明的理念,社会正义具有理想上和工具上的双重效用,对协调利益促进社会发展起到稳定器、推进器、聚合器的作用.西方现代社会实现社会正义的路径选择呈现出不同的制度形态和政策取向,其矛盾冲突在于如何既能够实现社会正义又能够不损害经济发展的效率.眼下中国社会正义的诉求具有特殊性与艰巨性,如何绕开西方国家公平与发展的难题,建立健全能够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的制度与政策,则有赖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18.
魏京明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07,23(4):15-17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起点和核心环节。促进和保障教育公平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懈追求的目标。我们应从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确立教育均衡理念、营造和构建终身教育的社会环境和体系等方面,努力促进教育公平,以确保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