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经济发展方式涵盖了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区域结构、资源利用等方面的内容.从陕北地区经济发展转变的自我规定性人手,通过“二元”经济结构、政府角色、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当前陕北地区经济发展状况,最终形成了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表明: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非公有制经济已从过去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必要的补充”,转变成为“基本经济制度的组成部分”。这将是我国初级阶段长期发展的基本实际。因此,有必要正确认识和全面把握这个问题。一、全面认识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为多种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和范围的进一步扩大提供了客观依据我国所有制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必须始终坚持公有制经济的…  相似文献   

3.
非公有制经济主要是指城乡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它们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益补充,是社会主义社会整个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引导、鼓励、扶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对优化结构、促进生产、搞活流通、繁荣市场、积累资金、扩大就业门路等具有重要的作用。民族贫困地区素来非公有制经济薄弱,在这些地区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是实现早日脱贫致富的重要战略措施。这些地区应该胆子更大一些,步子更快一些。大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带动民族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力资源素质低下是当前制约桂西北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着眼于实现自力更生、达到脱贫解困的目标 ,本文提出了桂西北民族地区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 :桂西北地区的各级政府应树立全面的资源开发观念 ,并把人力资源的开发放在当地发展战略的优先位置。尽快从过去那种单纯向外争取投资项目、引进物资和资金来开发当地自然资源的“外援型”、“嵌入型”经济发展模式 ,转变为通过向内开发人力资源 ,促进当地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 ,从而增强经济发展的“造血功能”,依靠科技进步及当地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创新能力 ,合理利用和配置自然资源 ,形成良性循环的“内生型”经济和特色经济的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论消灭私有制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统一单晓铭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对个体、私营、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从允许存在逐步调整到鼓励发展。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继续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6.
要完成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任务就要大胆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努力在国有企业改革方面取得突破;大力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努力在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突破;着眼于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努力在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方面取得突破  相似文献   

7.
民族地区低碳经济的发展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低碳经济是民族地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选择,应推进节能减排任务最重的民族地区低碳经济适度超前发展.民族地区拥有开发利用清洁能源与可再生能源的相对优势和巨大潜力,但其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过程将是长期而艰难的.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技术创新,形成法律规范与政策支撑体系,建立国家主导与自身特点相结合的模式,是民族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理论既继承前人,又突破陈规,开拓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把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新水平。党的十五大报告有关经济理论的论述,较以往有所深化、有所发展、有所突破。特别是在调整完善所有制结构方面,明确提出了“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由传统的“对立论”、“补充论”向共同发展的转变,在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确立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因此,认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必要性,是推进改革深化、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后,邓小平在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非公有制经济为有益补充,大力发展个体和私营经济,积极利用外资为核心内容的非公有制经济思想。邓小平的非公有制经济思想不仅突破了传统经济理论的束缚,跨越了传统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模式的藩篱,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基石;而且有力推动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优势互补和共同发展,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使我国经济保持了长期持续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重温邓小平的非公有制经济思想,对当前妥善处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进一步推动非公有制经济优态发展,切实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实现我国经济建设科学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0.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吕国欣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营和外资以及港澳台资经济──下同)异军突起,其发展之迅速,出入意料,令人瞩目。如何看等这一形好的发展?以及如何在非公有制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坚持...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陕北区域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但仍属欠发达地区。延安与榆林在自然、历史、文化、生态等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在资源禀赋、行政区划、经济实力、发展势头等方面又各有优劣势。新时代,在经济发展目标上,陕北能够如期、够格实现党中央业已确定的奋斗目标即可,而不宜提出“率先”或“推迟”实现这一奋斗目标的要求。实现这一奋斗目标,陕北应当遵循“四带动三培育一支撑”的总体发展思路。延安更应充分发挥政治优势,榆林更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延安比榆林更应重视转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和行政区划改革;榆林和延安都应更为重视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工作,以及对外开放和陕北区域一体化工作。  相似文献   

12.
加快民族山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黎克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作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的非社有制经济发展极为迅速,这对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就业门路、转移剩余劳动力、方便人民生活、增加财政收入都起到了积极作用。但无可否认,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过程中也存...  相似文献   

13.
[摘要]资源开发利用连接起了自然资源、自然环境与自然灾害,资源开发方式的选择必须兼顾生态环境与人类文明发展的平衡。对于欠发达地区开发来说,资源利用是必行且几乎唯一可行的发展路径。在二元经济结构背景下,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在不同发展程度的地区之间应有不同的表现方式和实现途径,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本质上是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作为我国重要的资源富集区、十二五规划中的能源基地和资源深加工基地,西部地区加快资源利用方式转变,必须实施综合化开发、产业化开发、有偿化开发,实现在认识上从传统的资源价值观向资源财富观转变,指导理论上从输出基础理论向资源基础理论转变,产业导向上从资源开发向“资源有偿服务”转变。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05—2019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经济数据,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金融比率、金融活力、金融效率及金融密度4个子维度检验了金融空间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研究发现:金融结构对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效应,地区经济发展不仅受本地区金融结构的影响,还受到相邻地区金融结构的影响;从金融结构对经济发展的直接效应来看,金融效率促进了本地经济发展,金融密度则抑制本地经济及邻近地区经济发展,金融比率与金融活力显著地带动周边省份经济发展;金融空间结构在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影响的表现不尽相同。应继续深化我国金融体制改革,优化金融空间结构与实体产业结构匹配程度;发挥“有为政府”的政策指引功能和“有效市场”金融资源配置功能;因地制宜、因地施策,根据本地产业禀赋基础实施差异化金融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5.
三峡地区经济发展正处在全面转型升级阶段。因此,该地区的经济开发重点必须进行战略调整,开发模式必须转变:即从渐进式开发向跨越式开发转变,从传统式开发向创新式开发转变,从封闭式开发向开放式开发转变,从单维式开发向多维式开发转变,从贫乏式开发向丰富式开发转变,从而实现三峡地区整体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我国现阶段之所以必须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固然与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与现实国情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但从根本上说,这是大力推进经济市场化进程,全面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非公有制经济产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与市场经济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它存在的根本依据在于它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在于实现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因而必须进行公有产权制度改革,培育公有制市场主体。为此,我们不仅应当改革原有公有制企业的组织形式与经营方式,寻找市场化的公有制实现形式,而且还必须变革公有制模式,确立崭新的市场型公有制模式,全面实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耦合。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5·31”讲话中提出要进一步深化对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含义的认识 ,这是一个关系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全局的重大问题 ,它对中国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深化产权制度改革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现阶段中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经历了长期的认识过程 ,这个过程启示我们 :只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才能进一步深化对基本经济制度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上对当前需要进一步深化认识的几个问题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问题 ,现阶段中国非公有制经济的性质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下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及其变化趋势问题等作了严密的论证和阐述  相似文献   

18.
赵守文 《南都学坛》1999,19(2):83-84
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江泽民同志在谈到公有制经济和其他经济成份的关系时指出:“在积极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发展的同时,允许和鼓励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正确引导、加强监督、依法管理,使它们成为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这一正确方针,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通过认真总结经验,不断进行反思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1980年前后,理论界在讨论现阶段个体经济的问题时,一致认为,在公有制经济还不能满足人民多种需要的情况下,个体经济作为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是必要的和有益的,认为…  相似文献   

19.
论进一步促进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就,但在非公有制经济理论研究、政策环境以及非公企业融资、家族企业治理等方面仍面临一些矛盾和问题。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必须深化对其本质属性的研究,打破行政垄断和政策掣肘,着力化解小型、微型企业融资难题,实现家族企业现代化并向纵向兼并重组转变。  相似文献   

20.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充分发挥公有制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作用,推动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构成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所有制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