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诗要有体是艺术创作规律的必然,是诗歌有效传达与新诗发展之必需.在当下这样一个非诗盛行、诗歌写作标准混乱、新诗出现危机的时期,强化新诗的体式自律十分必要.强化新诗体式自律,首先应走出对新诗的一些认识误区;其次应坚持以自由诗体为主,进一步完善与规范自由体诗;第三应更多地从民族诗歌中汲取营养,探讨出合乎民族审美心理需要的新诗体. 相似文献
2.
辛宪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3)
早期新诗因诗人的古典诗歌修养,吸取新歌曲的音乐文学营养等原因,创造出包括词调类,歌诗类与仿歌类数种可唱性体式类型,并以歌诗类为代表。30年代前后新诗的可唱性体式与纯诗体式的分流是理论的界说,二者的合流是新诗面向大众的路向。 相似文献
3.
4.
周晓秋 《济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3(3):56-58
从《新诗戏剧化》的生成背景、作者的知识构成入手分析它接受英美新批评影响的可能,再从整体批评观念的转换及诗歌创作的具体技术层面,剖析以艾略特等为代表的英美新批评对它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阮佳佳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8(Z1):9-10
袁可嘉的新诗戏剧化理论是对新诗艺术的探索和创新."戏剧化"取戏剧的两层含义,即客观、间接与矛盾、冲突.九叶诗人的创作在事实上阐释了袁可嘉的诗歌理论. 相似文献
6.
马永波 《江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8,27(5):11-17
新诗戏剧化是九叶诗派的理论核心之一,它将九叶诗派理论主张的诸方面统一起来。其终极诉求在于现代人最大量意识状态的获得上,以期建设一种能涵容现代文明及生存体验、思考的极端复杂性、矛盾性于一体的诗歌。九叶诗派的新诗戏剧化,既是直接来自西方诗歌的营养,也是对前辈中国诗人探索的承续,通过其与奥登诗歌的比照可以更加深入地探讨新诗戏剧化概念的缘起及核心技术实验。 相似文献
7.
雷世文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15(1):105-111
中国新诗现代化是一个多种因素参与的综合过程 ,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诗潮都参与了新诗现代化的构建。意象作为现代诗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 ,与现代诗学中的客观对应物理论、雕塑感、玄学化以及象征等命题发生联系。从 2 0~ 40年代 ,现代诗学意象观念经历了一个从非自觉到自觉的历史发展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 ,意象形成了相对稳定的美感特质 ,意象具有意义指涉功能 ,意象象征扩展诗境 ,意象是经验的客观对应物 ,通过暗示 ,诗品达到非个人化境界 相似文献
8.
郑越予 《淮海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当代诗人赵恺善于创作现代抒情诗,他的代表作《镍币》便巧妙借用了新诗戏剧化的艺术手法来抒情达意。《镍币》展现了作者对诗歌内容形式戏剧化建构的执着追求:即戏剧化的场景,戏剧化冲突,戏剧化独白、对白,并由此产生了诗的整体抒情效果。 相似文献
9.
作为戏剧理论家的余秋雨,充分调动多种戏剧元素为散文所用,形成了自己散文创作的独特戏剧化风格。纵观余秋雨散文,从情感基调到句式修辞,从谋篇布局到表现手法,都渗透着丰富的戏剧化元素——悲剧蕴含、戏剧冲突、戏剧悬念、戏剧结构、戏剧情境、鲜明的情感、富于韵律和节奏的语言,等等。戏剧元素的植入,大大拓展了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容量和表现手段,也为当代散文的文体发展开拓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10.
刘静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26(10):172-174
"中国新诗"派在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汇点上形成了自己的诗美理想,他们以独特的艺术理解去拥抱和融汇西方现代主义"新的写作方法",构建和强化诗歌自身的审美品格,坚持"戏剧化"的创作原则和意象化的美学追求,成为20世纪40年代诗坛上独树一帜的艺术生命群. 相似文献
11.
张新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4(6):133-139
蝴蝶进入诗人的视野,而后化为诗歌意象,大体有三个层面:1它是诗境中构成自然景观的要素;2.作为一种意象,在民族文化的渊源里,可以找到两个典型的原型,其一.“蝶恋花”词牌的初创意义,即赋子蝶与花之间的密切关系以人格化的意义;而广泛流传的梁祝故事中的浪漫的“化蝶”情节的内涵则蕴含了至死不渝的爱情的意义。这两种文化原型代表了源远流长的关于爱情、亲情和人情的精神。3.从“庄周梦蝶”的哲学思想中演绎出来的关于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的种种体验与感悟.丰富的蝴蝶意象在具有不同文化背景诗学理念和个性的诗人笔下,构成新诗中色彩斑斓的诗篇。 相似文献
12.
李连霞 《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3):76-77,94
虞世南以"五绝"名重初唐,其诗风由齐梁以来的婉缛一变为清劲、豪放,为初唐诗歌迈出齐梁绮靡之风的阴霾,走向明朗、豪放之路做出了典范。实为大唐之音的始发。 相似文献
13.
散文诗是一种世界文学体裁 ,散文诗文体在生成发展过程中与诗、散文等文体相互作用。二十世纪中国散文诗是中外类似于散文诗的文体在特定时代契合的产物 ,是西方散文诗文体在中国本土化的结果 ,文体特性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西方偏向于散文 ,在中国偏向于诗 ,甚至被长期视为新诗的一种诗体 ,极大地影响了新诗的诗体建设。“散文诗”作为这一文体的“称谓”是不准确的 ,造成了这种文体与诗和散文两种文体的串义现象 ,导致了中国散文诗的文体建设与新诗的文体建设的混乱。 相似文献
14.
论古典诗体形式的形成与变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斋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49(6):32-37
古典诗体由近体诗和古风体组成,古风体是近体诗的别样形态。广义的近体诗由新体诗和狭义近体诗两种体式构成;中国诗歌的诗体形式大体经历了由前古典的散文与诗的混合,到古典时期的近体诗时代,再到宋人以文为诗的三大历程,也经历了线型结构、对仗性结构和涵纳对仗因素的线型结构三种诗体结构方式。 相似文献
15.
“风格”一辞,在文学批评中占有极其重要之地位.通过古人对于风格的批评文字加以疏说,阐明风格之意义.虽然诗格与人格不可分离,但由于诸多原因,诗格与人格之表现,亦有不甚一律者.而诗之风格之养成,除先天性分外,人格之修养,不亚于文字之工力.诗之风格之高下,既无一定之标准,然则人格之修养,又可补于诗.同时运之以独创之精神,以成诗人独自之风格. 相似文献
16.
李坤栋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3(6):48-50
吴芳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对新诗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并身体力行写下了大量的白屋体新诗.吴芳吉主张新诗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要与西方平等交流,要继承传统精华为我所用,要创新,要有时代新精神,倡导写真诗、抒真情. 相似文献
17.
谭玉明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Z1)
在浩如烟海的古典诗词中 ,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呈现出不同的风格特征 ,这些风格特征又存在着某些联结点和一致性 ,依据这些联结点和一致性可以将古典诗词的风格进行分析归类。大体说来 ,古典诗词的风格可分为雄浑、婉约、平淡、典雅四类 相似文献
18.
陆凌霄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6)
中国诗歌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委婉含蓄和优美自然的民族风格,这既是中国诗歌创作长期探索总结的结果,也是民族性格和民族审美体验在诗歌中的体现。这一诗风应该在我国新诗创作中得到继承和发扬,以改变近年来新诗的张扬和造作的倾向。 相似文献
19.
刘艳娥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40-42
纳兰词以其凄婉闲丽之神韵被誉为清词之绝唱,然而他的诗相较其词亦丝毫不逊。无论在抒情言志,还是在艺术风格方面,纳兰诗都表现出与其词风截然不同的俊爽超逸的风格,以昂扬的感情和激越的笔调唱出了那个时代的动人音符。 相似文献
20.
毛翰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4):103-106
新诗,也曾称为白话诗、自由诗。但"新诗"一名不能标明其任何文体特征,"白话诗"古已有之,"自由诗"在格律体新诗出现之后已不能概括全部新诗。人们目前能够想到的命名,如"现代汉诗"、"现代诗"、"语体诗"、"西诗"等,都不大得体。"胡诗"虽然比较传神,却不大可能被普遍接受。故这一诗体,还是叫回它最初的名称"白话诗"为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