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生态旅游区别于传统旅游,这种旅游方式从20世纪80年代便得到我国旅游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随后学者对其进行了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时至今日,生态旅游依然是国内旅游研究者重点探讨和研究的旅游命题之一.文章综合有关文献和资料,对我国20多年来生态旅游研究的历史进行了回顾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我国学者在审视生态旅游发展过程中的视野和研究方法的选用.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资源及其分类是国内生态旅游研究领域的热点与难点。从旅游地理学、环境学、生态学、旅游地理学相结合,实例研究三个角度对国内近些年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的研究进行综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关论述。  相似文献   

3.
对国内生态旅游健康发展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如何将生态旅游的理念落实到具体的旅游开发实践中,促进我国生态旅游的健康有序发展,是国内旅游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之一,本文分析目前国内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规划和经营管理的角度提出若干规范对策.  相似文献   

4.
基于国内外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研究文献,对生态旅游的研究概况、内涵要义、重点方向、活动类型等予以总结评价.结果 显示:①国外生态旅游研究聚焦于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特别强调基于自然的旅游和环境价值,重视旅游者的行为态度,始终关注社区参与的方式和贡献.②国内研究团队合作网络呈明显的"大分散、小聚集"特征,普遍认同生态旅游理念,其概念内涵在中国不断拓展,实践项目内容泛化.③国内研究侧重生态旅游的管理体制、发展策略等宏观层面,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解说教育、生态产品设计等紧密结合的实际操作途径及成效方面的研究少.在今后的研究中应注重生态保护,强调自然教育,加强社区共建共享,制定正负清单,强化建设项目影响评价;细化分区分类管控,加强空间用途管制的评估、反馈、纠偏全过程管理;深化自然保护地生态旅游理论基础、规划实践、能力建设等实证应用研究,强化科研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5.
中国政府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中国新的经济增长点。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方式。以中国知网和ISI Web of Science为主要检索库,以1995年至2010年为检索时间段,将检索到的4563篇国内文献和507篇国外文献,从学科分布、文献发表时间分布、作者分布以及文献内容等不同角度对比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不同,分析国内外生态旅游研究的侧重点,指出目前国内外从管理学角度研究生态旅游的文献相对较少,国内生态旅游研究在研究深度与广度、研究方法、生态旅游产品开发以及生态旅游环境监测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生态旅游系统的承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国内生态旅游发展现状,以生态旅游系统为研究对象,提出生态旅游系统承载力概念;分析生态旅游系统承载力特点、影响因素、研究内容以及研究现状;构建生态旅游系统承载力框架,研究生态旅游系统承载力的系统效应和相关指标体系。生态旅游系统承载力理论是生态旅游活动正常、有序、合理进行,实现保护旅游地环境、使旅游者满意以及提高旅游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依据,为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支撑。  相似文献   

7.
生态旅游等级主要是利用有关标准来区分生态旅游目的地的生态旅游质量和发展程度.目前,我国在生态旅游等级评价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科学的研究思路.阐述国内外生态旅游等级评价研究的现状、反思生态旅游等级评价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期更加科学地研究生态旅游,指导生态旅游经营与管理.  相似文献   

8.
生态旅游是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并不断受到旅游界的热宠,西南民族地区发展生态旅游具有很多优势,依据生态旅游相关理论研究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研究生态旅游发展的基础上,运用SWOT分析法对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等方面进行了全面分析论证,并据此提出了西南民族地区生态旅游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我国学者对人文生态旅游、保护生态旅游资源、水体生态旅游资源等研究较多,而对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研究较少.本文以红原县月亮湾旅游区为实证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考察、资料搜集,对该旅游区草原生态旅游发展的优势、劣势、机遇与威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也为该旅游区乃至整个川西民族地区的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前景进行了预测,同时对草原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进行了简短讨论,希望能对红原县乃至川西地区草原生态旅游开发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0.
国内生态旅游的异化与纠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旅游异化是生态旅游的理论、理念、行为(管理行为、经营行为、消费行为等)、后果等对生态旅游本质要求的背离.生态文化解说功能和修学功能的缺失、伪文化的泛滥、游客环境教育不力、人工设施修建对环境和景观造成实质性破坏是其国内生态旅游异化的主要表现.异化的根源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羁绊、生态旅游产品规划设计人员、经营人员生态知识匮乏以及旅游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利润追逐的诱惑等.要纠正生态旅游中的异化现象或实现生态旅游的"归化"必须依靠行政法规的强制手段来规范生态旅游开发者和经营者的相关行为、正确处理好生态旅游与传统旅游的关系、加强生态旅游开发的人力资源建设、务实生态旅游的人文基础等.  相似文献   

11.
公益旅游兴起于欧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经历近四十年发展,成为一种与志工服务活动、生态旅游、文化旅游等相融合的旅游形式,并开始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流行。通过对东西方背景下的公益旅游前期研究和近况发展的整理和归纳,总结出公益旅游动机、体验和影响三大领域的主要理论,并指出公益旅游研究方法、研究领域和研究对象等未来发展趋势,旨在为日后相关研究提供研究思路,推进我国公益旅游实践以发挥其在实现人、社会、生态三者和谐发展的应有作用。  相似文献   

12.
工业革命推动了全球城市化进程,城市化也促进了国家和区域经济的发展,但同时因城市生态系统结构、功能方面的失谐造成城市人居环境质量的恶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人居环境问题备受国际关注。生态城市建设应运而生,城市生态旅游作为生态城市的一种可持续管理方式随之开始发展。在梳理现有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总结城市生态旅游的定义和研究必要性,分析城市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类型的区别,从城市生态旅游系统、旅游者需求、城市生态旅游资源、发展策略、旅游效应分析、价值评估等方面归纳前人的研究,并作简要评述与展望。  相似文献   

13.
农业文化遗产地生态旅游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文化遗产是一种比较新的遗产类型,关于如何对其进行保护与开发,在国内尚无先例可以借鉴。本文首先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旅游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提出生态旅游是有效进行农业文化遗产地开发与保护的最佳选择,其对遗产的保护性倾向是开发旅游的应有之义。文章将农业文化遗产界定为介于自然遗产、文化遗产与农业景观之间的一种特殊遗产类型,并从世界遗产地生态旅游和农业生态旅游的开发中获得启迪和借鉴经验,以指导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最后,本文从空间布局、产品开发、环境保护和经营管理4个方面探讨了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模式,旨在为农业文化遗产地的生态旅游开发提供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4.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结构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运用经济学和利益相关者理论研究了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利益相关者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利益相关者结构。研究结论:①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既具有经济活动特征,也具有公益性特征;②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相关者利益属性不仅包括经济利益也包括了公共利益;③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相关者利益分析可以采用层次结构、利益矩阵和SWOT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与传统的城镇工业化推进的经典理论不同,在具有旅游资源禀赋的西部欠发达民族地区,依托旅游业等特色支撑产业的发展可以较好地推动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发展进程。通过对云南昆明市团结彝族白族镇乡村生态旅游与城镇化发展的研究,论述了团结镇乡村生态旅游发展对城镇化的作用,并就目前团结镇在推进城镇化进程中与乡村生态旅游发展之间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促进乡村生态旅游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系统动力学的生态旅游系统承载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态旅游系统承载力研究是实现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式。从系统论角度,提出生态旅游系统承载力由生态旅游资源承载力子系统、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子系统、生态旅游参与者承载力子系统以及生态旅游业承载力子系统四部分组成;给出各承载力子系统的构成要素;运用系统动力学理论对各子系统承载力和生态旅游系统承载力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实例的因果关系图说明了相关因素变化对各子系统承载力的影响,为生态旅游系统承载力研究樨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生态旅游在全球范围内掀起热潮,理性分析我国在这方面发展的情况并提出应对措施,以把握今后发展方向十分必要。文章将借鉴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对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进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预测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海南省生态旅游开发基本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省拥有优越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独特的生态旅游资源,确立科学的开发模式是海南省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要求。笔者以相关理论为借鉴,从开发投入、行业管理、空间布局等方面探讨如何开发海南省生态旅游,提出相应的多因素综合投入、CCME和“圈层互动”等模式,以期为海南省生态旅游发展战略研究和生态旅游业发展实践提供一些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