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可达到的水平,既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又受自然条件、地理区位、人口、资源和历史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因此,认识城市化的发展规律和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城市化发展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甘肃作为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不仅城市化水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城镇数量少、规模小,地区间发展不平衡。加强对甘肃人口城镇化问题的研究,掌握甘肃城市化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城市化发展对策,对推动全省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序列分析尹勤人口城市化,指的是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不断由农村向城镇地区集中、农业人口向非农业人口转化的过程。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指标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19...  相似文献   

3.
城市化指标体系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区域城市化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也是反映一个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通过定性分析,综合考虑城市人口、经济、社会、生活方式、地域环境等五个方面的内容,采用实用、简捷等原则建立了衡量区域城市化水平的指标体系;同时运用多元统计方法中的聚类分析,以湖北省为例,对其36个城市的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了较为详细地分析和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对城市化的发展提出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城市化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4.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下个世纪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将移向大西北,而西北地区又是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聚居地区之一。随着西北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繁荣和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城市化将是其必然趋势。所谓城市化,是指由于经济的发展、工业化水平的提高而引起的人口和经济逐渐向城市集中的过程。这将导致城市数量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城市地域范围的扩大,城市景观的变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者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同时,加速城市化进程又能促进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当前,我国的城市化水平不足30%,低于世界城市化平均水平(45%),更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75%)[1],加速城市化进程将使我国经济更上一个台阶.目前,我国大城市往往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城市问题,诸如城市贫困、城市环境污染以及住房和交通拥挤等等,这些问题大大制约了城市经济的持续增长,并增加了城市的治理成本,城市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呼之欲出.研究如何利用大城市的聚集和辐射效应[2],在实现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推进我国城市化进程,利用工业化推进城镇化进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城市化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发展的一个重要指标。江苏省连云港市灌云县城市化水平较低,严重影响和阻碍了灌云县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近年来,灌云县积极推进城市化,将撤乡并镇作为率先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统筹城乡发展。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城市社会发展的历史过程,是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并能获得巨大发展空间的具体表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作为城市化战略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村小城镇建设已经被确立为我国21世纪发展的大战略,正日益走出被动的自发发展状态而被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同时,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注意的是,我国没有在自然资源和人口资源得天独厚的时候走上城市社会的发展道路,40多年速度型工业化的大规模推进给我们留下的是资源匮乏和人口膨胀等遗产。然而这些遗产作为无法回避的基本国情,正是我们冷静地选择现在和思考未来的现实起点。  相似文献   

8.
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是农业时代中国人口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也是中国城市大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中国人口一度占世界人口总量的37%,但是中国城市人口却只占世界城市人口的11.5%,城市人口的增长远低于总人口的增长,城市化水平相比宋明等历史时期不升反降,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在此一时期仍然处于农业时代,小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不能支撑城市化高速发展。19世纪中叶以后,中国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以武力强行纳入半殖民地体系,城市化开始艰难起步,但仍受到自然地理、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条件的制约,呈现出发展不平衡等特征,并对20世纪中国城市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城市化过程的长期性和发展的不平衡性。我国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中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转变,必然有亿万农村人口转变为城市人口。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的必要条件。其速度和水平如果超过社会经济发展的可能或落后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都会影响到全社会的宏观经济效益。我国既有五十年代来城市人口的增长超过国民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经济的发展是衡量一个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而人口和资源是影响河南省经济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把人口和资源环境这两大问题处理好,就可以推动河南省经济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1.
青岛社会变迁中的城市化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庞玉珍  尹丽 《东方论坛》2009,(3):107-112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地区出现了“城市化质量”和“城市化水平”相互脱节的现象,青岛市城市化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也存在着质量与水平不协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不协调、人口增长与建设规模不协调、市政建设与社会服务不协调等方面,制约青岛市城市化质量的因素主要有:地区差异明显、城乡二元矛盾较突出、郊区城市化速度过快、人口增长过快、城市管理和市政建设投入不足等,树立“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观,强化城乡统筹发展,切实保障流动人口的合法权益,发展教育文化事业,提高城市人口的素质是提高青岛市城市化质量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城市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载体,城市化程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陕西省作为一个西部大省,在西部地区,特别是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陕西省现有7个省辖市和6个县级市,其分布很不平衡,形成了关中、陕北与陕南三大区域的差异.全省13个城市,除陕北的延安、榆林和陕南的汉中、安康、商州外,其余8个都集中在关中平原.面积约占全省四分之一的关中平原,城市数量占到了全省的61.5%,在城市人口和经济总量上也占有绝对优势.城市的形成和发展并非一蹴而就,任何城市均是历史的延续.本文即欲对民国时期陕西城市的发展历史及其特征进行初步探讨,以期能为西部大开发背景下的陕西城市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13.
本文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福建城市化水平大大低于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进展大大滞后于工业化进程.究其原因,直接原因在于城市化演进的特殊性,是在"二元经济结构"强化背景下、在需求与供给不对称条件下、在城市工业化与农村工业化脱节情况下、在非市场化方式下推进城市化的;而深层原因则在于结构偏差导致的结构性障碍,严重制约了农村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进而极大制约了城市化发展.加速推进福建城市化,在相当大程度上取决于结构偏差的协调.可供选择的路径主要有加快工业化进程以带动城市化;加快服务业发展以推动城市化;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促动城市化.  相似文献   

14.
人口是建立社会与经济之间联系的中介变量,人口空间分布又是全球性问题。当代中国,移民作为城市化的结果,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在人口、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则是人口城乡和区域空间分布演变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层面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演化内生于人口数量和结构转变;在空间视阈下,人口地域分布适宜性包括城乡和区域两方面内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事实,发现时空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作为第一人口大国,谋求社会与经济稳定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之基础,中国人口与发展再次行至十字路口,人口研究不能刻舟求剑;其不仅是重大学术性命题,更是社会、经济性实践难题。研究分析需要立足中国实情,贯穿全文的逻辑主线是人口转变和空间分布,主题是人口、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目标是建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城市化定义刍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内外对"城市化"概念有多种理解。作为动词,城市化应是指农村人口不断向城市转移和城市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的过程。与"城市化"相关的几个概念主要有城镇化、农村城市化、小城镇化、逆城市化。  相似文献   

16.
人口是建立社会与经济之间联系的中介变量,人口空间分布又是全球性问题。当代中国,移民作为城市化的结果,其受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在人口、经济和社会互动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则是人口城乡和区域空间分布演变的主要内容。在时间层面上,社会经济发展模式和演化内生于人口数量和结构转变;在空间视阈下,人口地域分布适宜性包括城乡和区域两方面内容。通过梳理相关文献,总结人口空间分布特征事实,发现时空演化规律具有重要的学术创新和实践指导价值。作为第一人口大国,谋求社会与经济稳定发展是解决人口问题的基础之基础,中国人口与发展再次行至十字路口,人口研究不能刻舟求剑;其不仅是重大学术性命题,更是社会、经济性实践难题。研究分析需要立足中国实情,贯穿全文的逻辑主线是人口转变和空间分布,主题是人口、社会和经济协调发展,目标是建构中国人口空间分布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7.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已获得了蓬勃发展,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矛盾日益突出,经济重心已发生转移,形成了城市化推动型经济增长。城市不仅作为一个区域物质与文化的集聚中心和对外联系的重要枢纽,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着核心作用,而且,它作为人类聚落的一种形态,直接影响到人居环境的改善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是区域自然、经济、社会环境与资源综合作用的结果,也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力来源,城市建设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城市化发展分为三个阶段:一是起步阶段,即1978-1984年的农村体制改革阶段;二是持续发展阶段,即1984-1992年城市体制改革阶段;三是稳定高速发展阶段,即1992年以后至今,以原有城市的建设和功能完善为主,当代中国城市化稳定高速发展的阶段。在城市化过程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如城市与农村发展不协调、经济与社会发展不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不协调等。要缓解这些矛盾从根本上说需要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特别是加快城市发展。首先需要促进城市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把增强经济实力、扩大城市就业、服务城市居民、提高城市的承载能力作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内容。正确处理城市发展中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继续深化户籍制度、土地流转制度、劳动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各项改革,为人口与劳动力的有序流动和充分就业创造环境。正确认识和看待我国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索未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方向和道路,阐述我国未来城市化的发展策略,具有特别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所谓城市化,指的是一个国家或社会的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转化。衡量某个国家的城市化水平,重要的测量标志就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在1850年,世界上只有4.3%的人居住在人口两万人以上的城市里,那时只有伦敦、北京、巴黎三个城市的人口超过100万。1950年以后,世界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到29.63%。1970年增加到36.95%,1985年达41%。预计到2000年,世界将有一半以上的人口生活在城市里。与城市人口的增加成正比,1950年超过百万人的城市有48座,1970年超过百万人的城市达98座,预计到2000年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将达236座以上,这种发展速度是惊人的。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但最近几十年世界城市化的发展主要还是在发展中国家。1970年发达国家城市总人口比发展中国家多3000万,时  相似文献   

20.
人口城市化是农民向城市迁移、城市人口比例上升的过程,我国城市化水平各地区差异很大。本文通过城市化水平与经济水平的数据分析,研究了城市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认为我国各地区的城市化只能走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