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一种语言形式有时可以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分析。这种现象一般称之为歧义(ambiguity)。深入探讨歧义现象,对于阐明语言形式与内容的辩证关系,对于研究机器翻译和信息处理,对于提高语言教学水平和促进语言学科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理论意义。处理歧义问题,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是有所不同的。在口语中,我们可以借助语调、节奏、重读、甚至手势和脸部表情等来区别或消除歧义。但在书面语言中,由于缺乏上述手段,往往同一个句子可以作不同的理解,就存在着由潜在的歧义(potential ambiguity)向实在的歧义(actual ambiguity)转化的可能。除了“一词多义”(polysemy)常产生歧义  相似文献   

2.
语境──消除歧义的最佳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语境──消除歧义的最佳途径王金娟歧义现象是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如果一种语言形式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这种语言形式就有歧义。本文主要探讨歧义产生的具体原因及消除歧义的可能性。任何一种自然语言都有形式(语法格式)和意义(语义)两个方面。形式是有...  相似文献   

3.
英语歧义现象随处可见。歧义有时使语意模糊不清,影响交流。但是如果对语言结构矛盾加以积极利用,又会产生一语双关的效果,可以实现特殊的语言表达目的。本文拟从实例出发,从语音、词汇和结构三个方面探讨英语歧义类型;并对英语歧义的有意利用以达到一定的表达目的加以分析说明。由此让读者更好地认识英语歧义,发现并有意识地避免和消除无意歧义;同时利用有意歧义发挥其积极作用,体现对语言的巧妙应用。  相似文献   

4.
歧义是现代汉语中存在的一种语言现象,是语言形式和意义的矛盾这一普遍事实的突出表现,对"同一形式多种表达"的考察,更能深化人们对汉语的认识。歧义有着众多的成因,亦有多种多样的类型。本文尝试对歧义的类型、歧义消除的方法、歧义问题研究的意义作一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5.
引起误译的歧义结构及其翻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存在于词汇层面及句法层面。如果一个语言形式具有歧义,就会产生不同的理解,甚至产生误解。误解必然导致误译。但是,包含歧义的语言形式总是存在于一定的语境之中,而语境能帮助排除歧义,避免误解。因此在翻译中,要避免由歧义结构造成的误译,就必须依靠语境来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6.
歧义是英语中常见的语言现象。由于歧义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经常导致意义表达不明确,容易给沟通带来误解和障碍。从句法方面分析了结构歧义的现象和形成原因,并提出了消除结构歧义的基本方法,希望能够有效避免结构歧义给沟通带来的负面影响,从而使人们的语言交际更加顺畅。  相似文献   

7.
根据语言学分析,文本中有些字、词、句的含义可以作出几种解释,这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含义的现象谓之“歧义”。对于大多数英语、非英语专业中国大学生来说,词汇歧义是他们学习过程中很难攻克的堡垒。本文对英汉两种语言中词汇歧义现象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帮助学生掌握词汇意义的多维层面,达到词汇的深度扩展和习得。  相似文献   

8.
谈谈英语的歧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歧义”,即一种语言形式能够传递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可以作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释。歧义现象是语言中一种相当普遍的现象,这也是人类自然语言不同于人工语言的一大特点。研究歧义现象不仅对语言的理解、写作、翻译有着实际意义,对语言学理论的发展也起着重要作用。现代中外语言学家,几乎没有不重视歧义现象的。近二三  相似文献   

9.
歧义是一种模糊语义形式,把它作为一种修辞手段,语言研究者却甚少涉及。通过对英语语言中普遍存在的歧义这一现象的分析,论述了人们在言语行为中有意识或无意识借助多层语义所产生的施事效果;简单回顾歧义的性质和分类、从语用角度探讨歧义在社交互动条件下对语言交际行为的意义和效用,这对语言研究与外语教学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语言的特殊成分,习语的使用需要一定的语境条件,否则容易引发歧义。歧义的辨别和消除有赖于语境,因为意义不是抽象的、游离于语境之外的;同时习语的语义意义也是语用意义的载体,只有运用语用语境的背景知识,根据上下文的语义进行语用分析,透过语义意义看语用意义,才能更好地辨别、认识习语歧义。  相似文献   

11.
歧义源之关系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系源指歧义结构中引发歧义的句法语义关系。关系源潜隐于各种线性和非线性的句法语义关系中,不像成分源显露在歧义结构的词项序列上,因此又可称为隐性歧义源。关系源分为句法关系源和语义关系源,其中语义关系源尤为复杂。  相似文献   

12.
新冠疫情的全球爆发,使人们更加意识到公共卫生危机仍然是当代社会的治理挑战。在一个相互联系的社会中,传染疾病造成的公共卫生危机强化了风险治理的复杂性。公共行政视角下公共卫生危机治理需要在整合多学科知识的同时发展一种“模糊治理”理念。首先,模糊治理是针对模糊议题的治理,需要在不确定性中实现系统的风险评估,测算危机所有可能的负面效应与潜在威胁。其次,模糊治理是打破行政边界的治理,需要打破科层制的上下边界与机制流程,整合组织能力、实现信息流通。最后,模糊治理是突破地理界限的治理,需要整合宏观调控与微观灵活,提升区域联动能力,消弭流动社会对危机的扩大,增强制度信任。模糊治理概念为创新风险治理机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歧义句的类型主要有词法歧义句和句法歧义句两种。对歧义句的认知解读,必须先进行静态解读然后才进行动态解读,具体模式有逐一提取式,同时提取式等。  相似文献   

14.
模糊言语是一种常见的言语现象。文章分析了模糊言语的生成原因:词语本身的模糊性;语义的缺损;增大语义可及难度;言语双方对多项语义的不同选择;多向运用语义等。重点探讨了由修辞关联生成的模糊言语现象,总结其方式主要为:关联不同的语义亮点;利用语义的两歧;曲解、引申明示信息;利用语义的范围;利用虚假信息;无意为之的偏向关联等等。此外,文章认为模糊言语生成的过程往往也是创造动态语境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广告英语中词汇歧义的语用价值及其翻译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词汇层面上的歧义是广告英语中一种较为常见的现象.从同音异义词、一词多义词(同形异义词)、词类转化和英、芙英语用法不同引起的歧艾等方面对词汇层面上歧义构成以及其语用价值进行了探讨;在考虑词汇歧义的多重含义及广告英语翻译的目的基础上,从契舍译法、拆译法、套译法、变通译法和补偿译法等方面对广告英语词汇歧义的翻译作了进一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诗语言比较模糊,往往意在言外。译诗难,而模糊美的传达问题让汉诗英译尤其难。本文通过对比李商隐名诗《锦瑟》的三个英译本,分析了在汉诗英译中,如何用科学精确的英文来传达中诗的模糊美,再次证明译家在汉诗英译中应把握住原诗的意境和情趣,在翻译时要“得其精而忘其粗”,并进一步探讨了翻译与再创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模糊语的弹性空间决定了其翻译方法的多样性。文章以留白的概念为切入口寻求其与模糊语的契合之处,然后从理论视角深入探讨了留白与符号美学、接受美学及格式塔心理学三大理论的内在关联,并结合具体实例分析了留白作为模糊语翻译的一种新取向是可行的。在此基础上,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从虚实相生的角度提出了文字留白、符号留白及文字与符号相结合之留白三种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8.
汉语词汇中存在大量词义不确定的模糊词语。模糊词语种类繁多,表现力强,运用在公文中能提高公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简洁性,增强表达的灵活性,使语言委婉含蓄。  相似文献   

19.
"我也V不好"是汉语中可以构成6种意思的歧义结构.这一歧义结构在句法结构、预设、语义指向、变换式、语音等方面有差别.进入这一结构的动词在语义特征上有一定限制.造成这一结构产生多种歧义的原因有有三个一是句法结构的多义性,二是词的多义性,三是语境.  相似文献   

20.
分别对汉语中以句首”有”字结构为例的存在量限式和以周遍性主语句为例的全称量限式进行逻辑语义的分析,以调查统计为基础探讨汉语歧义量化句的问题。在最后部分对汉语歧义量化句在Prolog语言的环境下做了个案的语义自动分析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