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我国理论界对认识发展阶段的划分,有主张“二分法”(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有主张“三分法”(感性、知性、理性或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实践认识)的;有的主张“四分法”(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和实践认识).在这些观点中,陶玉泉同志在他的《划分认识阶段的根据问题》(发表于《哲学研究》1984年第六期)一文中,主张把知性认识作为既区别于感性认识又区别于理性认识的独立认识阶段.陶玉泉同志的文章(下面简称“陶文”)对  相似文献   

2.
人们由实践回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按照认识机制的不同和认识程度的高低,应该分为几个基本的认识阶段?对此,我国哲学界近年的讨论意见纷纭,各言其是。大体可归纳为两种意见。一种是“两阶段”论,即第一阶段为感性认识,第二阶段为理性认识,写成等式是“实践—感性—理性—实践”。另一种是“三阶段”论,但具体分法又各不相一。有的主张分为“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写成等式是“实践—感性—知性—理性—实践”;有的主张分为“感性认识、直觉认识、理性认识”,写成等式是“实践—感性—直觉—理性—实践”;有的主张分为“感性认识、理性认识、检验与发展认识”,写成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的辩证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关于运动发展的学说,主张对立统一是推动世界的原则,是辩证法唯一的基本规律。其二是系统整体学说,主张只有在矛盾基础上对事物各要素从内在联系有机统一上加以认识,把握其深层结构与完整系统,才能抓住本质。其三是关于认识发展的辨证过程的学说,坚持认识从感性出发,经知性认识,然后到达理性认识,知性是认识摆脱感性具体后的认识阶段,未经知性的抽象分析,无法得出理性具体真理  相似文献   

4.
西方认识论理论发展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阶段,出现了一个新的转型,这就是力图把主客体结合起来去考察认识活动的各个方面。这种转型是康德开始的。康德把人们的认识分作三个范围或阶段(环节):即感性认识、知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人心具有三种先天的认识能力:感性、知性和理性。知性作为认识的主体,是以先天的12范畴为框架进行综合统一活动的纯意识,是认识的根本条件。本文对康德的范畴的规定性、范畴的作用和功能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知性是认识论中很重要的一个范畴,康德提出认识应当遵循从"感性认识--知性认识--理性认识"的认识路线;黑格尔进一步提出由"感性认识--知性认识--消极理性--积极理性"的认识路线;而长期以来我们一直坚持从"感性认识--理性认识"的两阶段论的认识路线,忽视对知性范畴的研究,忽视知性思维阶段的地位和作用,致使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和实践中走了弯路,犯了错误,受到了损失.  相似文献   

6.
理论思维是恩格斯首先在《自然辩证法》中提出来的,它是科学的灵魂。但是,恩格斯并没有给理论思维下过定义,所以人们对这个范畴的理解不尽相同。例如,有的同志认为,恩格斯所说的理论思维,“既包括理性,也包括知性,它是二者的统一”。(肖前:《关于认识的发展阶段和知性、理性问题》,见1983年9月12日《光明日报》第3版)另有同志说:  相似文献   

7.
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提出了逻辑思维的三个方面或三个阶段的思想,即“(a)抽象的或知性[理智]的方面,(b)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方面,(c)思辩的或肯定理性的方面.”(《小逻辑》第172页)黑格尔这里所说的知性、否定理性和肯定理性,都相当于我们所说的理性认识阶段.他关于逻辑思维的这个三分法,是对康德思想的发展,是对人类认识理论的重要贡献.探讨黑格尔关于知性、否定理性和肯定理性的思想,对于我们弄清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认识阶段的划分以及认识运动的规律,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本刊1992年第1期曾刊载本文的第一部分,这里发表的是本文的第二部分。我国传统的认识理论阐述,往往偏重于获取感性认识的方法,用理性方式处理感性材料的思维规律则显得薄弱。本文结合内、外因范畴的辩证思维转化,具体阐述了理性思维的各个基本阶段,特别是知性认识与辩证思维的罗辑上升关系。从唯物辩证法的角度,对了解德国古典哲学的理性思维成就,完整、准确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进而变革我国的传统思维模式,无疑是一种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9.
理性思维或理性认识的阶段性问题是逻辑学的重大课题。黑格尔主张理性思维具有三个阶段,即抽象的或知性[理智]的阶段;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阶段;思辩的或肯定理性的阶段。黑格尔对思维三阶段的区分,虽然有其唯心主义、神秘主义的一面,但抛弃黑格尔的“玄想”的形式,就会发现其中闪耀着光辉思想的合理内核。因此,正确认识和评价黑格尔的思维三阶段的思想,对于开展马克思主义的辩证逻辑的研究工作以及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研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禅宗文化的悟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宇宙意识是未来哲学、美学、诗学和禅学等等的理论基石,它所涉及的“至大”、“至小”、“大全”与“极限”、“空”、“道”、“真如”、“终因”、“本始”、终极意义、终极关怀、终极本体等,只能在悟性思维中才能解决。知性、理性无法直接面对这些超逻辑的范畴。可以说人类的认识有三种基本形态:知性、理性和悟性。  相似文献   

11.
“想象力”是康德哲学的重要范畴之一,是连接“感性”和“知性”的桥梁。但是,国内外对“想象力”是与“感性、知性”并列的能力,还是“感性”和“知性”共同的根,颇有分歧。通过对康德的“想象力”的概念以及两版演绎和先验图型论中想象力的地位和作用的澄清,认为“先验想象力”是保证知识普遍性和必然性的前提,是主体的创造性的体现,也是“感性”和“知性”共同的根。  相似文献   

12.
理性认识可划分为知性理性阶段、辩证理性阶段、实践理性阶段,这三个阶段是一个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3.
道德认识论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认识理论,长期以来被研究者们所忽视。然而,道德认识论与其他认识理论如自然认识论、社会认识论、文化认识论等共同构成一般认识论的丰富内容。本文对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和阶段作了初步探讨,认为道德认识在遵循一般认识发展过程的基本规律的同时,表现出其不同于自然认识、社会认识等认识形式的特殊内涵,就是说,不论在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还是道德认识的理性阶段,道德认识的发展过程都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文章还对道德认识的感性阶段和理性阶段的关系进行了论述,指出在道德认识发展过程问题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是片面的。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从抽象的思维到实践”是认识真理、认识客观实在的辩证途径.毛泽东同志把这一认识过程简明地概括为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理性认识再回到实践中来(或实践——认识——实践)这样两个飞跃的过程.毛泽东同志特别强调第二个飞跃的重要性,他说:“认识的能动作用,不但表现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更重要的还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①他认为认识运动只说到理性认识为止,还只说到问题的一半,而且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来说,还只说到非十分重要的一半,更重要的还是后一半,即从认识到实践.那么,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认识过程是怎样的呢?它是不是可以从理论直接变为人的实践活动呢?如果说前一个飞跃过程是经过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这样两个阶段(也有的同志认为经过了感性、悟性、理性三个阶段)那么后一飞跃过程是否也有几个发展阶段呢?  相似文献   

15.
:"物自体"概念的内涵及其不同表述对应于康德对感性、知性和理性的具体考察过程。作为限制性概念,物自体的理论功能是限制感性和知性;作为范导性概念,其积极作用在于引导信念。物自体理论显示了康德批判哲学谦抑的理性精神,而黑格尔哲学对物自体的批判与消解则导致了理性的绝对化。  相似文献   

16.
“现代性”是一个模糊、多义的范畴,在不同的领域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审美自觉是现代性进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与现代性启蒙思潮的“理性崇拜”不同,审美自觉将“现代性”推进到了一个“感性解放”的阶段。现代唯美主义所主张的“为艺术而艺术”,推进了现代性视域中对于人类自由和艺术自由的理解。以“感性解放”为特征的“感性学”的建立是一种美学自觉,以“为艺术而艺术”为旗帜的现代主义则是一种艺术自觉。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理性是心灵的最高认识能力,是感性、知性、智性发展的高级阶段.理性能深人事物和认识的本质和全体.理性的形态极其丰富,理性对人类精神和人类事务的功能和影响极大.  相似文献   

18.
在邓小平理论之前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已经历了漫长的思维进程。在空想社会主义时期 ,人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处于感性具体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时期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发展到从感性具体向理性抽象的起步阶段 ;列宁、斯大林时期 ,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进展到理性抽象阶段 ;毛泽东时期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开始了从理性抽象到理性具体的升华。到邓小平时期 ,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才真正达到理性具体阶段  相似文献   

19.
黑格尔哲学逻辑学的逻辑的辩证的思维方式,即三分法或三分式及其运用自然-感性-意志、偶然-必然-自由、感性-知性-理性、机械性-化学性-目的性、生命-认识-绝对理念等等,其中包含着丰富的"一分为三"思想.  相似文献   

20.
关于思维过程的阶段问题,是我国理论界正在研究的一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理论问题.张传湘同志在《马克思关于“从抽象到具体”的思想指明了理性认识的两个阶段》一文(以下简称张文)中作了有益的探讨,读来颇受启发.但对于其中的有些观点,尤其是涉及到黑格尔观点的部分论述,本人尚有一些不同看法,故撰此文,以就教于张传湘同志和理论界的其他同志.张文认为马克思关于“从抽象到具体”的思想来源于黑格尔,而黑格尔的思想又是在康德关于思维过程区分为知性和理性两个阶段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这是有道理的.问题在于:黑格尔究竟主张思维过程分为几个阶段?他是怎样在被康德割裂开来了的知性和理性之间找到一条山此达彼的桥梁的?马克思对黑格尔这一思想的革命性改造究竟表现在什么地方?正是在这些问题上,我认为张文的观点值得商榷.而这些问题,实质上可以归结为这样一个问题:黑格尔的所谓“否定理性”在思维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一)正如张文所指出的那样,黑格尔的确说过:“逻辑思想就形式而论有三个方面:(a)抽象的或知性[理智]的方面,(b)辩证的或否定的理性的方面,(C)思辨的或肯定理性的方面” (《小逻辑》 198O在版 第172页,以下不注书名者皆引自本书.)但是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