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关于古越族与台湾世居少数民族的关系,在以往的有关论著中,均认为台湾的高山族来源于古越人.其实不然.台湾世居少数民族分为高山族和平埔族两大系统.根据三国沈莹<临海水土异物志>和南朝宋人孙诜的<临海记>关于夷洲(今台湾)有越王射的等记载,证以考古新发现,如住干栏、以稻米和鱼蚌为主要食物等,说明古越人与平埔族有许多共同的文化特点,认为古越人是平埔族的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2.
清朝统一台湾后,在对台湾原住民高山族(当时称番族)的政策中,除军事、政治、经济的统治政策外,在文教方面,也设立社学和学堂,努力提高高山族文化水平。当然,在当时时代和统治阶级的局限下,清朝对高山族的教化政策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但从另一方面看,由于文化的提高,促进了高山族社会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在这方面值得我们借鉴。台湾原住民高山族包括有平埔人和阿美人、泰雅人、排湾人、布农人、卑南人、鲁凯人、曹人、赛夏人、雅美人等。他们过去处于较后进的原始生活,有本民族语言,但还没有文字,由于文化水平低,社会生产与生活一直处于较落后的原始状态。  相似文献   

3.
高山族是居住在祖国台湾的少数民族,也是台湾最早的居民。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高山族是祖国统一的多民族大家庭中不可分割的成员。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中华民族的发展(这里说的主要地是汉族的发展),和世界上别的许多民族同样,曾经经过了若干万年的无阶级的原始公社的生活。”高山族和  相似文献   

4.
一、陈第是第一个接触高山族的学者高山族是台湾原住少数民族的概称,又称为台湾先住民、土著族或山地同胞,又分为平地山胞与山地山胞,现有人口约40万人左右,占台湾省总人口的2%。台湾高山族的先民,可追溯到旧石器时代后期3万5千年前的“左镇人”,以及1万5千年前的“长滨文化”主人,根据历史文献记载:三国时的“夷州人”(山夷)与隋代“流求人”也是高山族的先民。唐代,随着大陆移民的迁入,以及南洋群岛马来人与菲律宾人的迁入,与原来居民融合而形成为高山族,即明代的“东番夷”。  相似文献   

5.
高山族这个名称是抗日战争胜利以后才普遍采用的。当1945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被日本帝圆主义侵略统治达五十年之久的台湾回到祖国怀抱,祖国人民把长期居住在台湾的少数民族就称为高山族。在台湾一千多万人口中,高山族有二十二万多人,占台湾总人口的2%。高山族主要分布在我圆台湾省的台湾本岛山地和东部沿海纵谷平原以及兰屿岛上,分布面积约占一万六千多平方公里,相当台湾全省面积的45%左右。此外也有散布在台湾本岛其他地区和大陆上的,在大陆上的高山族  相似文献   

6.
客籍、闽籍、外省籍、原住民籍相杂共处,这是众所周知的台湾现有居民的结构特色。然而,80年代前的一部台湾文学史,在叙及原住民文学时,往往黯然失色。台湾共有泰雅、赛夏、布衣、曹族、排湾、鲁凯、卑南、阿美、雅美等9个原住民族,长期隔绝居住于山地,统称为高山族。其文化、素不为人所知,而  相似文献   

7.
[摘要]在世界各国的民族/族群研究中,有一个特殊的议题涉及到“原住民(indigenous people)”或“土著人”群体。这个议题的出现既与这个群体受到的社会关注程度有关,也与近代殖民主义的出现和工业化在全球的扩展有关,还与人权运动的发展有关。现在我国台湾社会把该地区的土著群体统称为“原住民”,在两岸学术交流中有时也把大陆的“少数民族”与台湾的“原住民”从群体演变历史、政府制度和政策实施的社会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本文简略地讨论了“原住民”或“土著人”等术语的使用,介绍联合国对“原住民”或“土著人”的相关定义,并对台湾原住民问题的现状与政策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
《四库全书·史部》关于台湾、高山族的记述陈国强《四库全书·史部》关于台湾、高山族的记述,保存了有关古代台湾和高山族先民的资料,但其所载各地名,如岛夷、岱员、瀛洲、东等,均非指今日台湾。只有夷州,才是台湾古称。山夷、夷州民才是古代台湾的高山族先民名称。...  相似文献   

9.
在世界各国的民族/族群研究中,有一个特殊的议题涉及的是"原住民(indigenous people)"或"土著人"群体。这个议题的出现与受到社会关注与近代殖民主义的出现和工业化在全球的扩展有关,也与人权运动的发展有关。现在我国台湾社会把该地区的土著群体统称"原住民",在两岸学术交流中有时也把大陆的"少数民族"与台湾的"原住民"从群体演变历史、政府制度和政策实施的社会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本文简略地讨论了"原住民"或"土著人"等术语的使用,介绍联合国对"原住民"或"土著人"的相关定义,并对台湾的原住民问题的现状与政策效果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隋将陈棱率军远征流求,作战对象究竟何许人?大凡持“隋时流求即台湾”论者,无不指证当年“流求人”即今台湾少数民族。但笔者通过对“人种”、“风俗”、“语言”、“装束”、“社会组织形态”等诸方面的分析和比较,认为《隋书》所记“流求人”的某些特征与台湾少数民族大相径庭。今日台湾高山族与当年所谓“流求人”绝无嫡传关系。而仅就“人种”、“习俗”、“语言”而言,所谓“流求人”,很可能即当年“突厥”之流寇  相似文献   

11.
“台独”分子宣扬台湾原住民与大陆无关的“南来论” ,是对原住民“马来”种族、“印度尼西亚式”文化属性和“南岛语族”语言范畴的主观歪曲。作为台湾原住民“南来论”依据的“南岛语族”东南亚起源论 ,在民族考古学与比较语言学实践中都忽视了华南大陆的材料。在这一学术缺陷下的“结论” ,有悖于自远古以来亚澳间海洋地带土著民族文化发展与空间传播的历史事实。民族考古学的新进展表明 ,台湾原住民和“南岛语族”及其文化主要起源于华南大陆。  相似文献   

12.
“世居民族”与“居住民族”称谓指向已不仅仅是民族学意义上的话题,还关系到社会的长治久安。文本简要梳理了“世居民族”与“原住民族”、“世居民族”与“土著”、“世居民族”与“居住民族”的边界及其关系,指出“世居”不是一个开放的概念,倘若一味强调民族世居,容易滋生地方民族中心主义和地方本位主义思想;在民族杂居聚居已日益成为一个显著的事实和趋势的前提下,为了避免一个民族在此地为“世居民族”,到彼地又为“外来民族”的尴尬,真正体现各民族平等,必须淡化新、老地域人的界限,淡化民族世居身份和族群意识,慎用“世居民族”概念,启用“居住民族”称谓。  相似文献   

13.
台湾土著民族,按照其语言、体质、文化等差异,大约分为20个种类。如果根据其政治历史发展中汉化的程度划分,则可分为高山族和平埔族两大类。清代台湾的高山族被官府视为野蛮嗜杀的山后“生番”、“凶番”、“野番”,直到晚清开山抚番政策大力推行之前,高山族与汉人社会基本上是互相隔绝的。1874年,日本藉口牡丹社番事件出兵琅(王乔),引起清政府注意。沈葆桢受命保台,此后丁日昌、岑毓英、刘铭传等先后渡台经办台湾海防与开发台湾前后山民族地区。这在高山族史上是极重要的一页。本文拟对此作些论述。  相似文献   

14.
曾思奇 ,男 ,汉族。祖籍福建省龙海市。 1 940年 7月生于印度尼西亚玛琅市 ,1 95 9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语言文学系 ,专攻台湾南岛语系民族(高山族 )语言文学专业 ;1 963毕业后留校任助教。 1 969年至1 971年在湖北潜江县“五七”干校劳动锻炼。1 971年调入福建省平和县崎岭公社中学 ;1 977至 1 983年先后任教于福建省漳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厦门大学台湾研究所。 1 983年任教于中央民族学院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系。 1 982年晋升为讲师 ,1 987年晋升为副研究员 ,1 993年晋升为教授。现任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思奇…  相似文献   

15.
1895年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吞并了中国台湾。从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日本从台湾征兵共20万人。由于日本人将台湾原住民称为高砂族,便将从台湾原住民中8次征兵所有的2万多人称为“高砂义勇军”,这2万多人被派往马尼拉、新几内亚、拉哇鲁。高砂义勇军上了战场后在日军中地位极低,给日军打杂挑担,被日本人称为“苦力者”,没有地位,也没有军阶,最后能活着回来的,只有三分之一。就在这三分之一中,多数还是伤残。日本战败后,少数别有用心的日本人将在战争中战死的高砂义勇军的灵位放在靖国神社中,还宣称“台湾人是爱日本的”、“台湾人愿意做日本人”。而事实上在日治时期的台湾原住民,是被日军或胁迫或利用下被迫或少部分自愿成为“高砂义勇军”的。本文从原住民祖灵信仰的角度,研究高砂义勇军,探讨他们悲剧性命运的一个成因。  相似文献   

16.
九族文化村——台湾高山族文化的博物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中国的宝岛台湾,有一个闻名的文化观光景点——“九族文化村”。它坐落在台湾中部南投县,一个被青山环抱的翠谷之中,与著名的日月潭相毗邻。“九族文化村”建于1986年,占地约60公顷,四面满是挺拔高耸的杉树。 “九族文化村”里的主要建筑是按照高山族九个主要族群的不同特点而分别建造的九个村落。每个村落都依照各族群早期的生活环境和居住式样而建。在这些村落中完整地保留了台湾高山族的山地文化,展示了高山族九个族群各自的早期生  相似文献   

17.
浦忠成的《台湾原住民族文学史纲》,注意原住民文学的特点,处处让人感受到与汉人殊异的语言习惯和生活模式。三本“台语文学史”将方言文学看成是台湾的特有文化现象,将台湾文学研究扩大到很少人问津的领域,但认为只有母语文学才是台湾文学,这就有排他性。上世纪90年代开始出现的台湾区域文学史编写,以人文地理或历史地理为标尺,文学史在名称上多用“县”或“市”而少用“地区”,这便受到视野的局限。  相似文献   

18.
为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原则,加深两岸同胞的相互了解和认识,增进彼此的友谊和感情,促进两岸少数民族教育、民族文化与艺术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经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批准,由国家民委组织的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团赴台进行了访问交流。艺术团在台湾政治大学、台湾东华大学、台湾南华大学以及乌来乡、雾台乡、仁爱乡、阿里山乡等台湾原住民社区进行了文化艺术交流演出。通过访问交流演出活动,既直接地向广大台湾同胞展示了大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风土人情和民族教育的发展成就。传递了大陆同胞的深情厚意,也使我们认识和了解到了台湾少数民族的教育状况、民风民俗和民族文化艺术。艺术团在台湾演出获得巨大成功.精彩的艺术表演得到了台湾民众的广泛赞誉,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这是学校近年来深化内涵发展,狠抓教育教学质量的结果。这次访问活动促进了两岸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展现了两岸同胞血浓于水的亲情。不少台湾同胞还给艺术团赠送了很有意义的纪念品,其中台湾少数民族知名人士高文彬先生赠送的一条领带寓意深长领带的图案上方是一束挺拔的梅花,下方是一幅中国地图,梅花的根把大陆与台湾宝岛紧紧连在一起。图案代表了两岸同宗同祖的骨肉之情。交流活动还展示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加强了与台湾高校的合作与交流。活动期间,我校与当地大学举办了多场座谈交流会,就学校建设和学术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同时,还与台湾东华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关系,与台湾南华大学达成了校际合作意向,并聘请台湾少数民族知名人士孔文吉博士为我校客座教授。  相似文献   

19.
“四大族群”概念是“台独”势力人为操弄的产物,其构建的结果反过来又对台湾民众的国家认同产生深刻的影响。表现在政治认同上,支持两岸统一的,外省族群比例最高,其次为客家族群,原住民族群再次之,闽南族群则最低;支持“台独”的,闽南族群比例最高,其次为原住民族群,客家族群再次之,外省族群则最低。在身份认同上,拥有“中国人认同”的,外省族群比例最高,其次是客家人,闽南族群比例最低;拥有“台湾人认同”的,闽南族群比例最高,其次是客家族群,外省籍比例最低。  相似文献   

20.
高山族是祖国台湾的先住民族,对缔造祖国统一多民族大家庭、对建设台湾保卫台湾作出巨大的贡献。汉族是后来从祖国大陆陆续迁居到台湾的,他们和高山族一起,胼手胝足,一起把台湾建设成富饶美丽的宝岛;同仇敌忾,共同抗击侵犯祖国台湾的外国侵略者,保卫了祖国神圣领土。清代以前高山族和汉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的,据文献记载,按时代的先后,可以归纳为三个阶段:(-)从汉代到隋代,高山族和大陆汉族有了接触来往,汉族来到台湾,但高山族是开发台湾的主力。(二)宋元到明代,大陆汉族陆续迁入台湾,和高山族共同建设台湾,高山族也到大陆沿海活动。(三)郑成功时代,汉族大量迁入台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